|
发表于 2014-2-3 03: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行旗杆赵氏家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56fac3010193x3.html
据族谱记载,就是明前期,迁入沪犊东海之滨,建“赵家滩”的赵驯。
沪犊始迁祖赵驯何人之后?迁居荒凉的东海之滨为何?我们后辈据现有资料,尚不得知。但经过数年的摸索,纵观我族的整体状况,依据一些蜘丝马迹,隻能略作一些推测,以供族中能者继续考证。
自宋末元初,地处海隅的上海,因远离南京、苏州,杭州等都市,是个偏僻安静的地方,隐逸之士为躲避兵乱等常聚居于此。驯公迁居东海之滨的目的,据我估计就在于此。
另外,从对其、及子孙名字的分析,就可证明这一观点。一般来说,名字隻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让别人认识自己,不与他人混淆。但说是这么说,我们起名字时,总是慎之又慎,问学者,翻字典,以求雅俗共赏,意义深远。为什么?因为名字的背后,还蕴含着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和文化传统。名字里或饱含长辈的希望;或体现时代的新风貌;或代表着一种精神。例如,封建时代,孩子出生后名字多以忠君孝廉、嗣宗续祖、论资排辈的居多;到了民主革命时期,名字多了一份民主、开朗的色彩;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出生的人,名字里“红”啊、“东”啊、“阳”啊不稀奇;如今“改革开放”了,与国际接轨取个洋名成为时尚,所以中国人的名字也反映着一种文化,大有研究的价值。
吾沪犊始迁祖驯公的名,据《现代汉语词典》驯解释为细带。在汉字的日常使用中幷不多见,特别在名字的应用上更不多,故此末学认为这“驯”很有可能是隐居后的别名。至于是哪一支赵氏的一线血脉,目前还隻有驯公自己知道。
驯公生有二子,取名“心畴”、“心田”。为什么取这么两个名字?这两个名字又蕴藏着什么含意,我们不妨一探究竟。“心”乃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中国人通常也把心指认为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如心病、心思、心事、心愿、心迹、心意、心得、心爱、心传、心照等。“畴”的注解,为古时“谁”的代称。如《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二为田地。如田畴、平畴千里等。三为历算家。如畴人。四为类、同类的。如范畴。五为以前、过去。如畴昔。“心”与“畴”联配成名,颇见命名人的文学功底。特别从这个“畴”字,可把命名者的心照——“傍惶、犹豫”,尽映眼前。至于这“心”、“田”两字的联配,当然是一目了然的事,即一心务农,不屑仕途的意思。由此推测:吾始迁祖驯公原先出身在一个极具名望的赵氏家族,后因某种重大事件的逼迫,避至荒凉的东海之滨,决心耕读安身,不理世事,作隐士居。(元末,曾有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的裔孙赵良仁,为逃避张士诚拥戴利用,自苏州迁入松江辰山之说。吾始迁祖赵驯也是在明初迁入上海县赵家滩的。据传,吾赵家旗杆家族的迁移路线是:苏州→陈村塘→罗店→赵家滩→陈三桥→高家行。据查,陈村塘确有赵氏迁入,是太宗次子赵元僖裔孙赵良玉的后裔。)
随着时间的推延,意愿也会谈忘。可能是世家出身的缘故,驯公后,未出三代,他的孙辈、曾、玄孙辈即在他们的“名”后用上了 “字”。如三世祖橅公,字见川。四世祖旬公,字静所;泮公,字安所;洽公,字宁所。五世祖廷燮公,字心宇;廷炫公,字元抚;廷×公,字元定;廷炳公,字元礼;廷×公,字元美。尽管他们的字号中用着“静所、安所、宁所” 等等,但是他们仍然怀着“心宇”、“见川”的欲望,所以赵氏家族与社会的交往又趋频繁,可见真正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
康熙年间,清朝的政局渐趋稳定。赵氏五世祖赵廷炳(1624~1711),字元礼,驯公玄孙。由上海县黄浦东二十二保五十图赵家滩,分迁至高行镇西南三里许廿二保十七图,建宅定居自公始。公耕读起家,年登耄耋,两蒙恩诏赐给顶戴、粟帛,为寿民。公嘉庆己巳年以玄孙秉冲贵,诰赠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夫人庄氏诰赠一品夫人。公生平行宜邑志有传。
六世祖赵宏璧(1660~1732),字尔珍,廷炳公子。公国子生,候选州同知(摘自吴省钦撰碑文),勤俭成家,光前裕后,于亲属贫苦者代为婚葬二十餘家,雍正年间创建家祠,立祭田三十亩。公乾隆三十六年以孙文哲贵,敕赠征仕郎内阁中书;以曾孙秉渊贵,诰赠中宪大夫成都府知府;以曾孙秉冲贵,嘉庆己巳年诰赠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夫人张氏诰赠一品夫人。
七世祖赵绅(1684~1758),字垂书,号晴川,宏璧公长子。公岁贡生,性喜诗书,积学砥行,书法二王,为世所重。虽未遇时,而启佑后昆自公始焉。公乐善好施,乾隆二十年大饥,海水泛滥,饿殍载道,蠲设义冢,施棺捞埋。又于二十四年重浚都台浦,捐资二千餘金,几至废家。廿二保人民赖此耕种,不忘公德。据《海上墨林》记载,有《晴川诗选》传世;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记载,上海博物馆有赵绅等十人于周,壬午年,即康熙四十一年所作绢画“十家山水,十二开”,编号为沪1—3429。公乾隆三十六年以子文哲贵,敕赠征仕郎内阁中书;以孙秉渊贵,诰赠中宪大夫钦加道衔四川成都府知府;以孙秉冲贵,嘉庆十四年诰赠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元配张氏、侧室吴氏均诰赠一品夫人。
七世祖赵经(1692~1769),字方九,宏璧公三子。邑武生。
七世祖赵纶(1696~1740),字王言,号言如,宏璧公四子。公太学生,书法董公之妙笔,临摹以至于成。心慕范氏之义庄,草创未成而殁。嘉庆庚申年,公以孙溥貤赠奉直大夫候选主事加一级;夫人沉氏貤赠宜人。西元配沉家巷沉氏,贵州遵义府知府朝鼎之妹。
吾赵氏的七世祖,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又增添了“号”。这说明他们当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所以赵氏在上海县已是颇具名望。此后,八世祖起更是人材辈出,接踵而上,欣欣向荣,其影响已远远越出了上海县境,乃至蜚声海外。这在当时封闭的中国,“一时传为艺林盛事”(摘自叶冠格《清代七百名人传》),沪犊“赵家旗杆”之赵氏已成为“清代著名文化世家
八世祖赵文鸣(1716~1782),字辰藻,号清泉,绅公长子。府庠生,书法于王,画宗于倪。有《清泉诗集》2卷(上海图书馆藏书号408405)及别集2卷、咏史2卷、周岁1卷、百花1卷、百鸟1卷(南京图书馆藏),晚年精研地理,著《三元地理真传》四卷、三元宅墓图一卷(上海图书馆藏书号 515720~25)等书行世。文鸣室号“青琅玕馆”。公乃沪犊“赵氏族谱”始辑者,未竟而殁。公《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有传。乾隆五十五年以侄秉冲贵,貤赠奉政大夫户部山西司员外郎。
八世祖赵文哲(1725~1773),字损之,号璞函,又号升之,绅公次子。公县学廪膳生,生而颖异,嗜古力学,研精经史,汛览百家,靡不淹贯,尤工诗赋,当世推为博雅。沉德潜选吴中七子诗,文哲其一也。诗传至日本,其国相高棅为七律,人赠一章,寄估舶以达,人艶称之。乾隆二十七年,圣驾南巡,召试献赋,文哲御试一等第二名,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方略馆纂修,文哲公分修“平定準噶尔回部方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大清一统志”及未成之“音韵述微”、“热河志”诸书。军机处行走,奏记文字都出其手。大学士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皆奇其才。文哲性喜结交,时与文坛名士纪昀、王文治、赵翼、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曹仁虎、吴省钦、徐步云、卢见曾、钱载、程晋芳、姚鼐等唱和。后受“盐运使卢见曾查抄案”牵累,夺官。会尚书阿桂,请掌书记,从征缅甸,军前效力,以劳绩复官。后又从尚书温福征讨金川。小金川平,论功升补户部河南司主事。乾隆三十八年,进兵木果木,师溃殉难。兵败时,文哲取军籍册付家人乘间使出,有人劝其一起躲避,文哲毅然拒绝,道:“身为幕府赞画,且迭荷国恩,讵可舍帅臣而去!”(摘自《清史稿·忠义列传》)可见文哲公虽“为人瘦不胜衣,而意气高迈”。旨特赠光禄寺少卿,入祀京师昭忠祠,幷祀四川省城慰忠祠及原籍忠义祠。赐祭葬,赐恤典,赏世袭恩骑尉。荫长子秉渊入国子监读书,期满候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秉渊被旨至四川,奉父衣冠回乡,葬于二十二保八图,田粮名“赵忠墓” 。王昶作“恤赠光禄寺少卿户部主事赵君墓志铭”,吴省钦撰“碑文” 。“蒙恩赐葬牛眠地,华表高擎望鹤还。”文哲公事迹国史列传。文哲公著文有“媕雅堂诗集”十二卷、“词集”四卷、“别集”六卷、“时文稿”一卷、续集“藏海庐诗”四卷、“娵隅集”十卷等。(上海图书馆藏书很多,可按作者姓名查找。赵文哲又称赵文喆。)文哲公著文版本目前已查实的有手抄本、乾隆18年、54年、56年、59年、宣统3年、民国29年的刻本等七种;收藏单位有十七个:中科院、首都图、北图、上图、皖图、赣图、滇图、鲁图、徐州图、上海辞书出版社、日本 人文、清华、北大、南大、复旦、天津师大、台大等。文哲公室名:“藏音庐”、“藏海庐”、“蝶庵” “媕雅堂”(摘自《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吾赵家读书至公始显,乃后辈学习之楷模。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文献〉传包、传稿,有文哲公资料,编号:4611Ⅰ、4624Ⅱ、5273Ⅲ、6489(1),7826(2)Ⅰ~Ⅲ见曹仁虎。另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均有文哲公的记述。公特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以子秉渊贵,诰赠朝议大夫;以子秉冲贵,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右侍郎,晋赠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夫人张氏诰赠一品夫人。
八世祖赵文钰(1743~1785),字幼清,号礼叔,又号竹西,绅公三子。公太学生,精于铁笔,尝游吴越间,抱璞自珍,未经用世。公嘉庆四年以侄秉冲贵,貤赠中宪大夫内阁侍读学士。
八世祖赵文铭(1706~1791),字新又,组公子。两蒙恩诏赐给粟帛顶带为寿民。
八世祖赵文钟(1714~1738),字岳秀,经公次子。府庠生,乾隆二年入泮(即考中秀才)。次年乡试,殁于围场。
八世祖赵文镐(1716~1777),字思雍,号画痴,经公三子。精丹青,从学者数十人,为一时所宗。清代画家曹云出其门。有画谱行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有传。
八世祖赵文录(1726~1788),字秉詹,号守愚,纶公长子。公太学生,可能因舅家居松郡,故其后裔有迁居松郡者。公以次子溶贵,遵例敕赠修职郎四川候补县丞;嘉庆丁丑年以孙柄贵,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累赠承德郎翰林院编修,道光年晋赠奉政大夫。
八世祖赵文钦(1729~1796),字敬安,号松崖,纶公次子。公“南赵家宅”始迁祖,太学生,勤俭治家,令名日著,立义田承先志,表苦节慰幽魂。公仙逝后,墓葬规模冠冕,前有墓门,后有坟屋。又于善庆堂河西端建松崖公尊祠,即赵氏支祠,立祭田五十亩。此乃文钦孙辈赵本、赵楙所泽也。公以子溥贵,遵例诰赠奉政大夫候选主事加一级。
八世祖赵文敬(1735~1793),字钦廷,号省庵,纯公子。公善丹青。《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有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