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寓言之所以称之为寓言,便是因为其所要表述的寓意并非是单单只在文字表面,所要关联的逻辑也非故事本身。其本质不外是借物寓事,以假论真。 小说中,自天地开辟以来,世界遂分为四大部洲,即是佛教中所说的世界地理形势,在佛教中这四大部洲顺次环绕在须弥山之下。 此处作者借用佛家之语,其实乃是另有所指,其所指实际是: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借用这五个方位所化的五行属性,则为:木、火、土、金、水,藉此来描述于事物运动的五个抽象阶段。而单表这东洲花果山,实际上便是在讲东方木地。花果山,即是因果之源也,花即果,果即花。 在五行中,东方风木乃万物生发之契机,事物之始。在这个地界上有一处与天地共成的山,山上便蕴育了一块与生俱来的仙石。而这块仙石其实便是寓意每个人皆有,佛家称之为佛性,道家称之为道心的东西。也就是,人人皆有的顿悟世事、返本归真的契机。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这块仙石,含有365周天之度,24节气、九宫八卦之情。故是与天地冥冥间自有关联。这种关联是抽象的、说不清的,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更深体会的。真是先天之精华,不暗不昧之灵物,此物人人皆有,即是天真之本源,先天之真性。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开辟以来,便是寅会人生之时。日精月华,感之既久,便如男女蕴育一时结胎。因见风,风从无中来,乃生发之机,而迸裂出化作一个石猴。 这时的石猴,纯的如白纸一张。 道家所言,凡人降生皆蕴涵着先天的一点真阳道心。这一点道心,便是那最最真实之物。而随着肉身的生长,世俗的腐浊,这一点道心渐渐为凡尘所迷,而失了所在。拜四方,即喻为四方之境所惑。这在佛家所言,便是因有了色、受、想、行、识,等尘世五蕴所障而蒙昧了人人皆有的真性。 这个真性,是心之根苗,自有人生之始,便已经成存。这个真性乃是天地之真,上达天地而能惊动众神。只因它活活泼泼、纯纯真真还未堕入红尘。“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人身一旦入于凡尘,天真之物便渐渐为外界所迷。这一迷,便不知何时能醒,而只可与俗世浮沉。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如此连呼了三声。】 人人生来本就是都有那点灵性的,只是大多数人沉浸于纸醉金迷的无边大梦中,即使是有的人似乎有所察觉也往往是犹疑徘徊、你我推诿不敢向前。此时,勇于知行合一便拔得了头筹,离真理又缩短了些路程。 你且看那石猴!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西游记》在明清以来的主流品评观点中,不外乎有三种,一种是佛教中人认为是道家诋毁佛教之作,或者相反。一种是认为是道家人物对修真成道的寓言式暗喻之经。最后一种便属于是近代的观点,认为是作者对于古代政治民生的一种反讽。而笔者以为,《西游记》既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顿悟人生的寓言。 在这一段的水帘洞描写中,主流修真说认为,此石猴乃是水中之金,即父母未生前的先天真乙之真金,因混入了后天之水而本性渐迷。所以水中之金找到了水帘洞洞内有铁板桥,便是还原了水中之金本性的暗喻,是大造化。 但若真是按修真说,这水帘洞更像是人的嘴,人的舌下有两个穴位是可以生出津液的,便如那瀑布之泉。在丹经中舌头又称之为鹊桥,津液被称作是玉液可以还丹,皆是修真炼丹的筑基要处。若《西游》真是一部暗喻修真的经书,在第一篇作这样顺序的暗喻解读似乎会更合情理些。 所以,笔者以为,石猴寓意的为人之本性、心神之猿,水帘洞则做为人脑安神之处,泥丸之宫。个个心猿、只只猴子皆因有安神之所,才能让人沉浮于红尘大梦当中。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先知先觉者,于此顿悟,幻梦方还有破灭之时。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记得也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借一个人物的口问,我们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星空了?《西游记》并没有问,但可以试想下,又有多少人去思考了生命的意义?问过猴问的问题? “真所谓道心开发也!”人有远虑方无近忧,这一虑,仿佛是佛性道心忽闪出一点灵光,照得人不想浑浑噩噩度世;顿叫人探究个究竟真理,寻找个梦醒良方。
毕竟不知是如何找寻,且待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