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40|回复: 3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1-9 22: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輸入書目索引
書名: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
電子書儲存格式: PDF
電子檔大小: 13.7M
版權分類:
古籍分類: 當代書籍
作者: 鄧可卉
出版年代: 2011
內容簡述: 本書是對中西古代曆算傳統和中西古代天文學許多典型案例的比較研究,闡述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目標、特點和具體內容,從比較研究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中國古代天文學、瞭解中西古代天文學的差異。作者力求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大量史實為基礎,結合具體案例展開比較和論證,旨在闡明中西天文學各自獨立的形態,瞭解中西古代天文學的不同特點,反覆向讀者講述一個比較研究視角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故事。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jpg

總序
目錄
第一章 中西古代天文學的異同
第一節 中西古代天文學的概述
第二節 張衡與托勒玫天文學之比較
  1. 張衡與渾天說
  2. 渾天說與蓋天說、宣夜說的關係
  3. 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思想
  4. 月行九道術
  5. 關於行星運動的思想
  6. 月食的解釋
  7. 日月的視角直徑和星官
  8. 東漢時期的天球觀
  9. 托勒玫的天球觀
  10. 張衡與托勒玫的比較
第三節 中西古代歲差的發現和提出
第四節 中西古代對於彗星的認識
  1. 彗星的形態
  2. 彗星的特徵
第二章 中國古代測天理論的獨立形態
第一節 圭表測影的傳統
  1. 圭表定方向
  2. 圭表定時刻
  3. 圭表測定回歸年長度
  4. 其他功能
第二節 圭表測影技術的改進
第三節 圭表測影的天文學意義
  1. 「地中」說的形成與推翻
  2. 晷影漏刻等的測算和相互參驗
  3. 圭表——晷儀——日晷
第四節 中星觀測
第五節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系統
第六節 曆法的代數特點
第三章 《至大論》的方法
第一節 地心宇宙觀的信仰與懷疑
第二節 《至大論》之源
第三節 《至大論》的獨立形態
  1. 《至大論》中球面天文學的名詞術語
  2. 球面天文的實際應用
  3. 計數規則與計算系統的特點
  4. 法則的建立過程——「假設」的生命力
  5. 天體運動的終結性指標
  6. 《至大論》的方法論基礎
第四章 中西古代天文學案例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國古代和《至大論》中一些球面天文方法的比較
  1. 太陽視赤緯問題
  2. 黃赤道坐標量變換問題
  3. 晝夜長短和黃道上上中天點的時間計算
第二節 太陽年長度測定的比較
  1. 中國古代對回歸年長度的測定
  2. 托勒玫對回歸年長度的測定
第三節 中西古代黃赤交角測算的比較
  1. 托勒玫對黃赤交角的測算
  2. 東漢時期對黃赤交角的測算
  3. 精度比較
第四節 中西古代太陽運動理論比較
  1. 古希臘太陽中心差曲線和速度曲線
  2. 近地點平黃經計算精度的分析與比較
  3. 關於中國古代太陽運動理論幾個疑點的澄清
第五節 《授時曆》中的弧矢割圓術
  1. 《元史·曆志》和《明史·曆志》中有關弧矢割圓術內容的校補
  2. 《至大論》與弧矢割圓術中的黃赤道坐標變換精度的比較
  3. 弧矢割圓術中的製圖和運算法則
  4. 弧矢割圓術的單位系
  5. 對於會圓術的進一步分析
第六節 明代的曆法改革
  1. 《崇禎曆書》的編撰
  2. 《崇禎曆書》中的天文觀測
  3. 徐光啟的改曆原則
  4. 《崇禎曆書》的重要影響
第七節 《至大論》在中國
  1. 《測天約說》中的有關內容
  2. 《日躔曆指》中的有關內容
  3. 《恆星曆指》中的有關內容
  4. 《月離曆指》中的有關內容
  5. 《崇禎曆書》介紹的《至大論》中的有關天文儀器
第八節 《測天約說》的主要內容
第九節 《測量全義》的編撰及其曆史貢獻
  1. 《測量全義》的編撰
  2. 《測量全義》的體例和內容
  3. 《測量全義》在《崇禎曆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節 《恆星曆指》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1. 以第谷天文學為主的恆星測量基本方法和理論
  2. 第谷式恆星測量儀器
  3. 蒙氣差修正的定量解釋
  4. 恆星本行理論
  5. 繪製星圖的原理和方法
  6. 《恆星曆指》的意義和影響
第十一節 《五緯曆指》中的宇宙理論
  1. 西方宇宙論傳入中國的幾個分期
  2. 《五緯曆指》中宇宙層次的一般判斷法則
  3. 第谷體繫在歐洲的情況
  4. 《五緯曆指》關於第谷體系的合理性
  5. 西方宇宙模型傳入過程中相關理論的缺失以及中國的接受情況
第十二節 清代日晷
  1. 面東西日晷的形制與原理
  2. 地平日晷的形制與原理
  3. 清代日晷發展的特點
第十三節 朱文鑫的曆法比較研究工作
  1. 朱文鑫談《九執曆》
  2. 朱文鑫談《回回曆》
  3. 清代曆法與中西曆法之比較
  4. 漢曆交食周與西法之比較
第五章 《授時曆》在日本的研究情況
第一節 《授時曆》與和算的關係
第二節 《授時曆》的傳日經過與關孝和
第三節 中日學者的《授時曆》比較研究工作綜述
第四節 關孝和的《授時發明》
  1. 論黃赤道差
  2. 論黃赤內外差
  3. 論白道與黃赤道差
第五節 關孝和的《授時曆經立成之法》與《授時曆經立成》
  1. 「太陽立成」
  2. 「太陰立成」
  3. 「五星立成之法」
  4. 關孝和的幾項發明創造
第六節 關孝和的《天文數學雜著》
  1. 日食記錄:
  2. 「磁針之測驗
  3. 定合定積定星圖解
  4. 「日景實測
  5. 交食計算的準備工作
  6. 日、月食視差圖釋及交食計算
第六章 李約瑟眼中的中國天文學史
第一節 李約瑟與中國天文學史文獻
第二節 20世紀以前西方學者對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
第三節 李約瑟的中國天文學史研究及其貢獻
參考文獻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1.rar (1.92 MB, 下载次数: 68)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2.rar (1.92 MB, 下载次数: 62)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3.rar (1.92 MB, 下载次数: 70)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4.rar (1.92 MB, 下载次数: 57)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5.rar (1.92 MB, 下载次数: 67)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6.rar (1.92 MB, 下载次数: 95)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天文學史.part7.rar (1.85 MB, 下载次数: 96)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23: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ula 于 2014-1-9 23:21 编辑

作者另有一專書《希臘數理天文學溯源︰托勒玫《至大論》比較研究》。詳見另帖

中國古代數理天文學具有「紀事而不創」的特點,古代曆法體系極大地依賴於傳統測量與代數計算方法,關心曆法的預報精度,這極大地限制了古代天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對當今研究也提出了挑戰。對於中國古代曆算體系、古代天文儀器等的清晰認識,越來越依賴於中外天文學史的比較研究。成果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對中國古代和古希臘的數理天文學進行比較;對於中國元代和日本同期的和算奠基人物關孝和的數理天文學成果進行考證和比較研究;對於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发表于 2014-1-10 08: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谢谢。。。。。。。。。。。。
发表于 2014-1-12 16: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才能看出差异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11 1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