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12 14: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維基百科
《北史·信都芳傳》記述了一些關於候氣的史料:「芳精專不已,又多所窺涉。丞相倉曹祖珽謂芳曰:「律管吹灰,術甚微妙,絕來既久,吾思所不至,卿試思之。」芳留意十數日,便報珽云:「吾得之矣,然終須河內葭莩灰。」祖對試之,無驗。後得河內灰,用術,應節便飛,餘灰即不動也。不為時所重,意不行用,故此法遂絕。」
《後漢書·律曆志》中有過對候氣實驗方法的明確記載。如《志第一·律歷上》中載:「夫五音生於陰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皆所以紀斗氣,效物類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權土炭,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封上。郊則和,否則占。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後來在《晉書·律曆志上》同時記載了另一種候氣法:「云以律著室中,隨十二辰埋之,或上與地平,以竹莩灰實律中,以羅致豰覆律呂,氣至吹灰動豰。小動為和;大動,君弱臣強;不動,君嚴暴之應也。」即在一間房子里將十二支律管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的方位埋好,使律管的上口與地面齊平,然後在律管內填入竹子的內膜,再用羅紗蓋在管口上。等到交天氣至的時候,相應律管內的竹膜就會飛出,覆蓋於管口上的羅紗也會隨之伏動。
後漢書記載實驗方法
候氣實驗,將一房間密封,其中放置木案數張,每一聲律各佔一張,按聲律從低到高由內向外擺放,將葭莩灰填於管內。每到一個節氣,相應律管中的灰就被吹動。被氣吹動者散,被人或風吹動者聚,共振的音高,就是每個節氣的正聲。實驗材料候氣實驗使用律管作為實驗材料。律管由十二個管組成,其由右至左分別為:黃鐘,大呂,泰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候氣與中國古代天文宇宙論候氣實驗是天人感應宇宙論體系下對宇宙間最基本的物質"氣"的研究, 也是試圖解決天文律歷中最根本的問題, 即節氣的確定。 中國古人通過對事物長期的觀察,得出了「同類相聚」,「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的基本現象, 從而發現了共振原理,通過節氣校音,以正音確定節氣。
候氣與天文曆法的關係《史記·律書》中氣,星,律,歷的關係
八風 | 十二地支 | 十二月 | 二十八宿 | | 不周風 | 亥 | 十 | 營室,危 | 應鐘 | 廣莫風 | 子 | 十一 | 虛,女 | 黃鐘 | | 丑 | 十二 | 牽牛,建 | 大呂 | 條風 | 寅 | 一 | 箕,尾,宿 | 泰簇 | 明庶風 | 卯 | 二 | 氐,亢 | 夾鍾 | | 辰 | 三 | 角 | 姑洗 | 清明風 | 巳 | 四 | 軫,翼 | 仲呂 | 景風 | 午 | 五 | 七星,張,注 | 蕤賓 | 涼風 | 未 | 六 | 弧,狼 | 林鐘 | | 申 | 七 | 罰,參 | 夷則 | | 酉 | 八 | 濁,留 | 南呂 | 閶闔風 | 戌 | 九 | 胃,婁 | 無射 |
中國古代認為歷由律生,而律歷根本上來說是由宇宙之氣決定的。氣動而生風,即八方之風應八節之氣,又與二十八宿,十二地支相應,反映了一年中宇宙節律,陰陽之氣消長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