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漢籍】揆日考
黑白版。想知道內容看此即可。
谢谢楼主,国立国会图书馆的书,下载怪慢的 谷岚 发表于 2014-3-2 18:08
谢谢楼主,国立国会图书馆的书,下载怪慢的
不客氣。原圖樣(未剪裁)127M。
慢沒關係, 多抓幾次就行了。"JPEG表示" 按下去後會在另頁開圖, URL列上有網址。寫迴圈改頁數離線去下載, 依回傳值判斷是否成功, 不成休息個60秒再抓。
江湖一點訣講破不值錢。這類書討厭的是後製剪裁, 掃的時候圖面會越壓越大, 位置也不固定, 無法用矩陣的固定範圍去截圖(截大一點即可), 要全自動後製就需要影像辨識找出邊界,那又是另一門專業了。
好书不怕多,谢谢楼主分享。 引自: 「中人算學者」李尚爀
根據史家研究,在朝鮮李朝時代,「中人算學者」所屬的「中人階級」(chungin)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技術官僚團體,他們通過與同一階級者通婚,形成一個封閉且緊密的社會結構,譬如慶善徵與洪正夏的家族系譜圖,就是很好的例證。
李尚爀,又名尚赫,字志叟,陝川人,生於純祖十年(1810),卒年不詳。於辛卯式年(純祖三十一年.西元1831年)《雲科榜目》有名,同年,與堂兄蓍爀(1809~?)於辛卯三月初一同被薦入《本廳完薦案》,但只有尚爀列名其中。不過,李尚爀也是經過三次完薦才得以進入的。隔年,即純組三十二年壬辰(1832)八月入《籌學入格案》,於後,亦曾入《雲觀先生案》。由此可見,李尚爀早期的官運尚稱順遂,晚年則官至別提 (從六品)。
李尚爀是一位中人算學者,曾任「計士」、「別提」,其父秉喆、祖晚求亦曾任「計士」,而曾祖鼎祥則任「籌別提」,這些名稱都可以在《經國大典》(1485)算學職的官職中找到。而《經國大典》中的算學職,是「中人」經由科舉獲得官職的途徑之一。李尚爀的家族的確是所謂的「中人」家族,經記載統計,在朝鮮時代《籌學入格案》的陝川李氏人數,為同時期的第七名,而此陝川李氏的組成人員,均是李尚爀的家族。故身處於以算學為主的「中人」家族,李尚爀長期受此環境薰陶,也難怪有「李君簡慧卓犖,凡所寓目,必究其源而後已,而其於曆算,實有天份焉,故其玅悟如此也」之評論了。相同的,李尚爀於1840年所生的兒子李時用,亦深受家族環境影響,於「中人」階級中也有不凡的表現。
至於這些出身於中人階級的技術官僚的任用資格,則是先就學於相關的教育養成機關-亦即「雜學」,然後再通過「雜科」考試後取得。所謂「雜學」,是指設在漢城與全國各處的技術官養成機關,學生來源是中人階級子弟。雜學共包括了「醫學」(典醫監管轄),「算學」(戶曹管轄),「畫學」(圖書署管轄),「律學」(刑曹管轄),天文地理學(教風俗地理,觀象監管轄),「道學」(教道教),「譯學」(教語學,司鐸院管轄)等七門。至於卒業之後的「雜科」考試,則分初、複試兩個階段,但卻只有四科-「譯科」(主考漢語、蒙古語、女真語和倭語)、「醫科」(主考醫學)、「陰陽科」(主考天文學、地理學和命理學)以及「律科」(主考律學),分別在司鐸院、典醫監、觀象監以及刑曹舉行。在這種情況下,算學者的任用資格考試最有可能歸到「陰陽科」,如此一來,他們在學時所修科目,當然不只是算學了。
「算學」既然是技術官僚的專業之一,且算學職的充員又以科舉來取才,那麼算學取才所測驗的《詳明算法》、《算學啟蒙》與《楊輝算法》三書,對通過國家算學考試後,任職天文台預算官的李尚爀來說,應是相當熟悉這三本算書的。有此算學基礎,再考慮其家族的算學背景,李尚爀對於算學知識的追求,應是相當熱烈的,也才能從英祖十七年(1741)傳入朝鮮的《數理精蘊》一書中,以自己的算學素養擷取精華,於1854年出版自己的著作–《借根方蒙求》,而這也是他的第一本數學著作。
除了《借根方蒙求》(1854)外,16李尚爀其它的著作尚有《揆日考》 (1850)、《算術管見》(1855)、《陝川李氏世譜》(1863)與《翼算》(1868)。其中,《揆日考》是一本天文學書,而《陝川李氏世譜》是一本譜系類著作,另三本則是算學書。
李尚爀與南秉吉是韓國十九世紀中葉著名的數學家。他們兩人對「借根方」與「天元術」的認知,有著異於中國算學者的解讀方式,其自在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南秉吉(1820~1869),字元裳,號六一齋,晚香齋,亦名相吉。在朝鮮李朝哲宗一年(1850)時,他曾在科舉考試中的增廣文科殿試中以丙科及第,後來分別擔任吏曹參判與刑曹判書。哲宗十三年(1862)又升任議政府左參贊,這些官位都是都是『顯職』。他的哥哥南秉哲(1817~1863),擔任吏曹判書兼大提學,也是當時的高官。兄弟倆儘管雖然都貴為兩班(yangban)士大夫(sadaebu)階級,但都喜愛研究數學與天文學,堪稱是韓國數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南秉吉不僅數學著述頗豐,在天文學方面也有《中星新表》(1853)、《恒星出中入表》(1854)、《量度儀圖說》(1855)、《時憲紀要》(1860)、《星鏡》(1861)、《推步捷例》(1861)、《春秋日食攷》和《太陽更漏表》,另一本著述為《選擇紀要選》。他在這一方面的著作計有《無異解》(1855)、《測量圖解》(1858)、《算學正義》(1867)、《勾股述要圖解》、《九章術解》、《緝古演段》與《玉鏡細草詳解》,而南秉吉的《無異解》甚至於被史家推許為韓國數學史上的第一篇數學論文,其內容是論述「借根方」與「天元術」是相同的。
關於李尚爀與南秉吉互動的最早記載,依目前的資料來看,是前者於哲宗一年(1850)所編纂的《揆日考》一書,內有後者為之作序。於哲宗六年(1855),李尚爀為南秉吉《量度儀圖說》做校正時,即在書的序文中自白:
尚爀膏肓於叀綴之學者也,固陋寡聞,徧求疇人,訖未有可語者,而公以餘事寓目,其獨見超詣有如此,豈非天知之能歟?
於是,他「特年來叨遊,承聞緒言,深有所悅服者,故序其夙所景仰者,而不能自己云!」或許李尚爀也被南秉吉的愛好數學所感動,所以,他們後來成為數學研究的莫逆之交。儘管李尚爀這一邊,由於「中人算學者」的身份,始終「以不佞承誨有日,嚮慕惟勤」自稱,然而南秉吉卻待之以朋儕之輩。
至於貴為「兩班階級」的南秉吉,為何肯視「中人算學者」李尚爀為朋儕之輩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為李尚爀所寫的兩篇序文窺知一二吧!在《算術管見》序文,他說:「蓋此三種,實創前賢所未發之旨,我東昧於算學何足與論,而雖中國之精通如王、梅、江、戴者見之,必服其深造而精詣也。李君簡慧卓犖,凡所寓目,必究其源而後已,而其於曆算,實有天份焉,故其玅悟如此也。」又在《翼算》序文中,他說:「余友李君志叟著〈正負論〉、〈堆垛說〉二編,余弁首而名之曰《翼算》。蓋錯綜論解,洞見根底,發前人不傳之秘,苟非高明特達,安能有此精微之論哉!」在這兩篇的序文中,南秉吉對李尚爀均有著高度的評價,不只於其算學素養,更對其算學研究的創見,衷心的讚賞。而這大概也可以解釋何以他們相援引對方著述,以及互邀對方為自己的著作校正或寫序了。 shaula 发表于 2014-3-3 21:43
引自: 「中人算學者」李尚爀
的楼主分享 呵呵! 找到另一份韓國館藏版本,
正想上傳分享,沒想到樓主早有分享彩色版!
此書算是一份對明清兩代七政四餘纏度計算之演變的一份參考書籍
黑白版非常清晰,感谢楼主!!!{:3_252:}
怎么解压不了,亏了 lisun110 发表于 2015-6-18 09:46
怎么解压不了,亏了
winrar 解壓縮應該沒問題。若還不成, 請留郵箱
shaula 发表于 2015-6-19 12:00
winrar 解壓縮應該沒問題。若還不成, 請留郵箱
1023443463qq.com
并非专业研究,有黑白版的也挺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