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7237|回复: 20

[名墓考證] 一代明师/仙師---虱母仙 何野雲/鄒普勝/何野云墓 坐坤兼未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4-18 20: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一代明师虱母仙 -----陈友亮军师何野雲/鄒普勝

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雲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垒然,传为所葬处。(清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虱母仙》)

[按]周恒重,字固轩,黄陂人。光绪间任潮阳知县。任间纂《潮阳县志》三十二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abcc398te13310678cb3&690.jpg

經緯度 23.30150, 116.3517
1.jpg

03_article-2601651-1CFF461200000578-951_634x579.jpg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参见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75512-1-1.ht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參見 http://www.fengshui-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9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4-4-20 1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iusg 于 2014-4-20 11:55 编辑

http://bbs.chaoshanren.com/home. ... 5&do=blog&id=141454

  民间传说:何野云乃元末明初义军三大首领之一陈友谅之军师,因陈友谅不听野仙师之劝,出兵与朱元璋决战于潘阳湖陈军大败,何仙师因避难保身,南下至潮汕.遂以风水之术名震潮汕大地,至今仍保留许多何仙师大作,如阴宅,阳宅,祠堂等不计其数,造福一方!其仙踪仙迹多为人津津乐道,千古传颂,堪称潮汕第一地仙.  据修仙陵记所载:何仙师享年六十八岁,逝于1393年,此穴位乃仙师生前已相中,身后之事交代于卢家主人,至光绪年间,因兵荒马乱年久失修而破旧,有感于仙师灵佑,众信士于光绪十三年重修其墓,至1996年又重修.
  何仙师之墓位于贵屿镇凤港村.属平洋结穴,坐空向水,穴后为水田,前面满盘逆水,凤港溪大水屈曲来朝,水面阔大且长,水极近,站在穴上只见其水悠悠洋洋,欲去还返,有回顾眷恋之情!平洋以得水为贵,此又为水法中之贵者也.当地人喝形取象为凤颈穴留传至今.仙师之墓属向水攀龙之格,为平洋穴之典范,想仙师一生命运坎坷,心境大起大落,败于水中,葬于水边,逝后被封为水神,一生与水结下不解之缘,造化之奇,令人感慨!
         何仙师之墓为坐坤向艮兼未丑,丁未丁丑分金。井宿十四度,周天坐221度向41度。易卦坐地风升二爻发动变地山谦。丑方来水艮上堂过震宫出巽口。
         以大三元玄空而论:1393为明洪武27年,时为中元四运癸酉年四绿入中。坐坤向艮兼未丑下卦分金,为旺山旺向之局。天盘四绿令星到向,为一贵当权,群凶慑伏。坐山坤方一白,巽方水口八白,收得辅佐之气,乾坤艮巽属天元龙一卦纯清。为形势配合理气最上乘之造法,主发福悠久,三元不败之局!如今在揭阳,芗城,泰国等地皆有仙师之庙宇,且被封为水神。受万世之香火朝拜,与天地同寿!足见此地之美,此穴之真,仙师之能,让吾辈惊叹!
三巽
63
八午
41
一坤山
39
二卯
17
85
      
74来水
七艮向
52
九子
96

         历经四百多年方见破旧,于1887光绪十三年,换碑重修。时为上元二运丁亥年五黄入中。本山向犯上山下水,但全盘合父母三般卦,主满盘贵人,有逢凶化吉之功,利于平洋穴。坐后低下为水田,天盘收的二黑旺气,向上八白为善曜属辅佐之气,巽方水口四绿为生气星。反以吉论!但乾方为来龙又有建筑物,天盘六白飞临,至六运犯上山,伏吟。于文革期间有被毁坏之迹象。
一巽
39
六午
52
八坤山
63
九卯
85
17
      
28来水
五艮向
41
七子
96

         1996时为下元七运丙子年四绿入中。本分金属双星会向之局,巧的是凤港村在七运内于仙师墓前面造一大桥,此峦头上属一字文星横过案,符合理气双星会向,有水又有山之妙。仙师之灵已非笔墨所能形容!



六巽
86水田
二午
14水田
四坤山
23溪水
五卯
41
68
      
77来水
一艮向
95
三子
59来龙
八乾

        以四大局三合水法而论:坤山艮向,水出巽方,为冲破向上临官,作不吉论,与事实不符。
        以九星纳甲而言:坤山艮向,丑方为巨门来水,艮方为辅弼来水,巽方为武曲水去。断诀如:巨门水来朝曲塘,儿孙世代主荣昌。巨门干净起灰尘,穴内祥烟紫气生。因此儿孙多富贵,出人清奇又超群。此巨门来水及辅弼来水皆以吉论。然巽方水口却以凶论曰:“武曲水去血光死,男女离乡走外邦。”又丑艮巽皆属净阴,合阴向水留阴之说!以纳甲派而言,只巽方水口不吉,余皆以吉论。
        后记:何仙师之学胜吾千倍有余,安敢妄论,只因见此美地,一时兴起,用以自娱罢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诚请诸前辈,同仁指正,亦欢迎同道作学术上之交流。末学继成堂主人:林泽波,写于辛卯年丁酉月。



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坟墓0.jpg
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坟墓-02.jpg
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坟墓-04.jpg
发表于 2014-4-20 1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仙师之墓位于贵屿镇凤港村.属平洋结穴,坐空向水,穴后为水田,前面满盘逆水,凤港溪大水屈曲来朝,水面阔大且长,水极近,站在穴上只见其水悠悠洋洋,欲去还返,有回顾眷恋之情!平洋以得水为贵,此又为水法中之贵者也.当地人喝形取象为凤颈穴留传至今.仙师之墓属向水攀龙之格,为平洋穴之典范,想仙师一生命运坎坷,心境大起大落,败于水中,葬于水边,逝后被封为水神,一生与水结下不解之缘,造化之奇,令人感慨!.
         何仙师之墓为坐坤向艮兼未丑,丁未丁丑分金。井宿十四度,周天坐221度向41度。易卦坐地风升二爻发动变地山谦。丑方来水艮上堂过震宫出巽口。以四大局三合水法而论:坤山艮向,水出巽方,为冲破向上临官,作不吉论,与事实不符

继成堂這位作者水獺祭魚而已,四大局全然外行。此局是《五訣》中標準的祿存流盡佩金魚,玄窍同卦,根本不存在冲破向上临官。
2.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虱母仙传说

13856349465182.jpg

2九轉玄功煉己詳細解說.jpg
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坟墓

虱母仙,原是一道人,名叫邹普胜,善卜天机,精通玄学。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

元末,蒙古族的野蛮统治已不得人心,也即天运已尽。各处农民纷纷起义、造反。道人邹普胜也下山参加了南方红巾军陈友谅的队伍,当上了军师,和朱元璋率领的、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互相争夺天下。两军相争,邹普胜为陈友谅出谋划策,打了九十九次胜仗,但最后一次,陈友谅却战败中箭身亡。这个战役就是1363年4月至7月的历时85天的“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做了皇帝,建了大明王朝。当时刘伯温曾在朱元璋面前极力推荐邹普胜,召请他来共治天下。但邹普胜自友谅兵败之后,惭愧得无地自容,就隐姓埋名,取野鹤闲云之意,自名为何野雲,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明洪武年间,何野云从北向南流落到了潮汕——主要是潮阳,为人营造祖坟,建筑乡里,成为名噪一时的地师。

何野云在潮阳筑仙城,建寨门,凿泉取水;可见其是一位通晓天文、地理、数术、建筑的道家,他在三门

2九轉玄功煉己詳細解說.jpg
已损坏的“欹寨门”和复原效果图
已损坏的“欹寨门”和复原效果图(2张)
城建了一个乡里叫仙城,在贵屿仙彭乡建的“欹(潮汕话:歪的意思)寨门”,由三条石柱组成,两条歪着的石柱顶着上面一条石柱,自明至今历六百多年,不管台风、暴雨、洪水、地震,这个寨门一直屹立着,直到90年代被认为上面的石柱不安全,所以上面的石柱破坏移走,2011年又因周围建筑车辆撞断其中一条石柱,现只存一条。棉城陈厝沟古的“欹门闾”和四魁大厅也是何野云根据地形地势的特殊建筑设计,照道家术数排列,有利采光、纳气。他在河浦迭石山下所凿的泉眼,救活即将枯死的禾苗,被称为仙泉。

何野云在民间为人营造墓葬,或对一些风水墓地,题联相赠,如其对潮阳郑氏神山三世祖在南山金七姑的回龙顾祖的墓地,就题联“龙虎伏降常不老,子孙拜扫永无疆”的联句,郑氏后代,总是津津乐道说其地“籍非其地为南山之领袖,何以见赏于神仙乃尔乎!”
何野云虽然技术高超,在民间做了许多好事,但因其性格怪异,巧师傅不随主人意。所以问津的人不多,弄得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浪迹江湖,哼着“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国破山河在……”等词句,穷困潦倒地在各处流浪。

何野云本领高强,又形骸放荡,所以在民间生出许多传说。据传,何野云一日在山野中漫游,骤然乌云密布,雷声霹雳,只好闪进山边破庙避雨,又饥又渴又遭雨淋,进庙后蹲在神坛之下,思绪万千。何野云想着,当初下山之时,师父曾嘱咐,有光者,可辅助之。他投友谅时就误把友谅理解为月亮(即光),直至朱元璋树起大明旗号,他才知“明”是日月齐辉,才是真正的光。他知道投错了主,但为时已晚,悔之莫及了。想着,想着,此时,仿佛有一仙女冉冉从天而降,何野云便将心中之事对她诉起苦衷来: “何某自幼攻天文,观得元室气息奄奄,江浙上空,紫微星亮,正应在陈友谅身上,故投奔于他,孰料天下为朱元璋所得,陈友谅失败,何某落魄,上苍何其不公!”那仙女却回答道:“何野云,你言道差了,枉你熟习天文,陈友谅虽是紫微星君降世,你却不晓得帝王之星轮转之中,六十回中有一遭是天犬星犯紫徽星君,此番却正是天狗星得正位呢!”“啊,原来如此!”“再说,陈友谅得胜之后,只思荣华,你身为军师未能谏阻,也是失职。这哪能说是天道不公!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你难道不懂么”说着,就将仙衣一件,披于何野云身上,并说:“这一仙衣上的虱母,是为你护卫的兵士,你穿在身上,可隐变形骸,饿时可从衣上取物充饥。”何野云欢喜得不得了,睁开眼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坐起定神之后,果然身上有一破衣,衣上虱子争跃,伸手一抓,却是芝麻一把,急送口中充饥,抬头一望,神坛上有“九天玄女”一位,正如梦中仙女模样。
从此,何野云披上仙衣,外人见衣上虱母乱跳,便称何野云为虱母仙。

虱母仙披着仙衣,继续他那“野鹤”、“云水”的漫游生涯,一日寄居于贵屿凤港村卢家,卢家的女主人见其道袍脏臭,又长满虱子,当其脱下睡觉时,就烧了一锅开水替他浸洗,当开水一冲下,虱母仙在睡床上突然跃起,大声呼叫:“我命休矣!” 他自己知道寿期已终,便把后事做了交代,要求卢氏女主人将他安葬于贵屿凤港的“凤髻”,并吟诗一首:
何人知我赞帝乩,野鹤高飞到仙池。云梦九派卧凤港,逝后方知吟佯诗。

从这首遗诗中可知冠首四字:何野云逝。卢氏也按何野云的遗嘱,将其安葬妥当。虱母仙逝后,被天上玉皇上帝封为水神,管理潮汕江河。他定下一规例,凡过往船只,不得运载不义之财,所以,豪绅剥夺农民的米船,一到榕江的双溪嘴,都被虱母仙令神龟将其翻沉,并将米储存于关埠石井岩三峰古寺,故民间有“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的故事。

虱母仙,就是这样从人而成仙,潮阳的仙坡乡东陇尾群众最先为其建三山水峙古庙。以后潮安、揭阳、普宁各县也建有陇尾老爷宫。随着潮汕人出洋谋生,虱母仙也跟着出洋,在东南亚各地,受到华侨的供奉膜拜。至今,在贵屿镇的凤港村,还保留着虱母仙的坟墓,其墓碑犹存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民间趣闻


坑水变酒嫌无糟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揭阳地美都大湖村,地居海阳、揭阳、潮阳三县官道经过之交叉口,村里有个姓柳的大姆在这里开了间小食店。这柳大姆虽然手脚利索勤快,可生活却十分清苦。

一天晌午,来了一个邋遢老头,头戴斗笠,身披破袄,肩背渔鼓,来到食店不远处,便坐在一块大石上弹起渔鼓,唱起道情来,引得小孩们都来围观。那老道唱完道情之后便喝起坑水来。柳大姆十分可怜他,盛了一碗粥给他吃。老头吃完后笑着说:“好!好!好人必有好报。”随后,便脱下破袄来捉虱子,送入口中啃得哔哔响,引得小孩子们一阵哄笑。

自此,这怪老头两三天便来一次,每次都是坐在大石上吃柳大姆给的粥,吃后便捉虱。

有一天中午,老头吃了柳大姆的粥之后竟问起柳大姆要不要卖酒食?柳大姆说要是要,只是无本钱可贩酒来卖。

老头见说,便叫大姆取来一个大水缸,随后到后面山坑引来清水,流进水缸里就变成香喷喷的水酒。从此,柳大姆便卖起好酒来了。家境渐渐宽裕起来。

家境一富裕,柳大姆也就不象从前那么勤快了,竟买奴使婢起来。

有一天,村里有人来向她买酒糟养猪,而她却无酒糟可卖,便埋怨起老头单给酒,不给糟。要是两件都有就更好赚钱。

第二年春天,怪老头从这里经过,柳大姆一见,急忙走过去拉住他,要他给酒糟。老头笑着说:“好!你要糟就糟。”说完便向后山坑走去。

老头去后却不见转来,柳大姆忙叫人到后山去看看。只见石侧堆着一堆酒糟,石上留着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下边写着“虱母仙”三字。这时,人们才知那怪老头原来是虱母仙。

从此,柳大姆酒缸的酒就依然成了坑水,一点酒味也没有了。因此,“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这句话,就成为讽刺贪心之人的俗语。

孝子坟的由来

话说虱母仙从大湖出来后,经过江厝辽落柴桥过横山来到水磨潭西面巨石上。向南望去,只见前面一道横龙挡前往去路,他便磋在石上细看,这条龙脉自西将军峰而来,好似一副马鞍,看着看着,失口赞道:“真好地方也。”虱母仙这一声赞叹,正好给东面李王村一人听到。此人名叫王佛成,是李王村房老,为人刁钻,为富不仁,村民暗地里叫他“王不仁”。王不仁听到赞叹声,抬头望去,只见西边石上一人身穿破袄,脚着草鞋,有点象乡民传言中的“虱母仙”。听说“虱母仙”蹲过地方是仙迹,乃是活地,常人得之,财丁兴旺。他想到此正待再看一眼,可那人已不见了。王不仁更坚信此人便是虱母仙,来去难寻其踪。为了得此仙迹,马上回家,想办法做个记号占住此地。

王佛成回到家门口,刚好是儿子捧汤药给母亲服用。此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儿子暂慢送药,儿子也就转身把汤药放回原处。王佛成赶忙到药坊买来砒霜,置于汤药之中,再叫儿子给家母吃。就这样母亲服药中毒身亡,王佛成连夜把母亲尸体埋葬在水磨潭大石顶虱母仙蹲过地方。从此,石上出现了一口灰坟。后来王佛成害死亲娘的事传扬出来,人们反其义给这考灰坟称为“孝子坟”。

榕竹

在大南山北背下面一些乡村,每到元宵佳节张灯时,还要在门顶挂上一把榕(念“成”)竹枝叶。
相传元末农民义军四起,江南陈友谅有军师何野云辅助,所向披靡,长驱来到潮阳境内。正月十四日早,有一女子来到义军营帐,哭求义军救她一命。这女子原是富豪之婢,富豪闻知义军到来,畏惧家户被抄,暗中派人与元军联络,准备将婢子献与元军首领为妾,婢子闻得风声,便夤夜赶来义军营中,请求救护。陈友谅得知此讯,怒拔宝剑,下令出兵擒拿富豪,进击元军。那女子纳头便拜,感恩不尽。
传令中军正待离帐时,突然那女子跪禀道:
“义军怜弱抗暴救奴婢一命,奴婢当衔环结草报答。只是奴婢邻里乡亲皆是善良之辈,恐怕义军到时,错遭连累。望三思而后出兵!”
陈友谅听着,紧锁双眉,按剑不语。这时,军师何野云上前说道:
“此事不难。你回家之后,可告知乡亲良善之辈,在门上挂上榕竹枝叶一把为记号,义军见有榕竹者便不进门惊扰为是!”
“好!”陈友谅嘱咐那女子急速回家,暗中依军师之计而行。
正月十四日下午,陈友谅义军攻打元军,擒捉富豪。面对门上有挂榕竹为记者果然秋毫无犯。从此,每到元宵佳节,这一带乡民在张灯时,也在门顶挂上一把榕竹叶。

仙名

陈友谅兵败,何野云改名易姓,潜于民间,靠年青时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艺谋生。然而民间多不知他身怀诸技,问律乏人。何野云收入稀微,饥一餐,饱—餐,衣不蔽体,穷困潦倒。
一日,有人请他上大南山择风水墓地。到了山上一看,主人聘来三个风水先生。其余两个是南郭先生,但口若悬河,衣着过人,深得主人赏识。何野云虽有见识,只因鹑衣百结,却被冷落在旁。一气之下,跑下山来。
谁知天不作美。乌云满空,霹雳一声,雷鸣雨至。何野云没法下去,只好闪进山边破庙避雨,浙沥浙沥,雨似连珠下个不停。何野云一早米粒未进唇嘴,身遭雨淋,又饥又寒。—不由自主晕眩于神坛之下。
叮叮当当,佩环响动,暗香阵阵,袅袅飘烟,哎呀!一位仙女冉冉从天而降。
“仙女在上,受何某一拜!”
“何野云,你好大胆,当今朝庭要捉拿你,你还敢在此抛头露面!”
“仙女指点,感恩不浅。只是何某原思替天行道,今日却落得如此境地,上苍实是不公!”
“此话怎讲?”
“仙女有所不知,何某自幼攻天文,观得元室气息奄奄,江浙上空,紫微星亮,正应在陈友谅身上,故而投奔于他。孰料天下为朱元璋所得,陈友谅失败,何某落魄,岂非上苍不公么!”
“这个!何野云你言道差了,枉你熟习天文,却不晓得帝王之星轮转之中,六十回中有一遭是天狗星犯紫微星君么?陈友谅虽是紫微,此番却是天狗星得正位哩!”
“啊,原来这等!”
“再说,天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凡事还需世间而论。陈友谅得胜之后,只思荣华,你身为军师未能谏阻,已误众望。朱元璋救民于水火之中,惩恶扶弱,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可说是上苍不公么?”
“仙人明鉴,学生吧服。只是我今潦倒至此,难关重重,万望仙女指点迷津!”
“善哉!今赠你仙衣一件,饥时可从衣上取物充饥,平日穿着于身,可隐变形骸。望你扶危济困,造福黎民。”说完驾着祥云,冉冉升腾上空。
何野云睁眼细看,那里有仙女影子,方知是南柯一梦。坐起定神之后,果然身边有一破衣,衣上虱子争跃,伸手一抓,却是芝麻一把,于是急送进口中充饥,抬头一望,见神坛之上有“九天玄女”神位,方知是仙女为之指点迷津,纳头便拜。
从此,何野云披上仙衣,外人见衣上虱母乱跳,便称何野云为虱母仙,真名倒被人忘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虱母仙和仙城的传说
虱母仙从大南山下来后,便住在山门(今闻光)村,帮助建寨门了。虱母仙在建寨门之余,想起应该为这里的人做点好事,摸摸袋里有水银杉种子,于是便在邻近播种,至今,闻光乡里的水银杉,听说便是当年虱母仙种植的呢!
虱母仙建寨门,不但画图纸,还动手帮助施工,和主人越来越熟悉了。主人问他喜欢吃什么东西,虱母仙从江浙来,江浙习惯烧乳猪,虱母仙以为熟人有话便直言,说要吃烧猪。并且亲自动手烧乳猪吃。主人当然满足虱母仙要求。一日,主妇偶然来到虱母仙住处,见他将乳猪杀得嗷嗷叫喊,于心不忍,告诉丈夫,靠这个人是不能建出好寨门的!理由是杀乳猪无好头彩,不吉利。主人听了妻子的话动摇了,便封了几两银子将虱母仙辞退了。闻光寨门只建一半,传说便是当时留下来的呢!
山门辞退虱母仙,虱母仙立即被虱城聘请来建“城”了。虱母仙来到这里,便把吃烧乳猪习惯改掉了,用心测量,绘图。他计划用一百方墙筑接,围成一个圆形的城寨。主人看了图纸,十分满意。虱母仙便亲自参加合灰沙土,指挥筑城。
开始邻近乡村没有什么新奇的看法。后来一方方城墙按起来,有一些人便感到惊讶:了不得!城若建成,地理且不说,就实际来看,固若金汤,可守可攻,不简单。
不知是谁到官府告密,说是虱母仙建城是图谋反,于是官府便下测禁止建城,这时,百方城墙已筑了九十九方,无奈只得停工,至今仍没有补上。因为城是虱母仙主持建筑,后人便称这个乡里为仙城了。

仙泉

虱母仙建仙城未竣工离开之后,踯躅来到了河浦迭石山下,徘徊之际,猛然见林中有一妇女正往树上结绳,准备上吊。虱母仙一见,非同小可,急急赶到树下,轻轻喊了一声:
“大嫂你这是——”
那妇人闻得背后有人唤她,猛地回首,见是一个衣着邋遢的男子,不得不转身回来答应:
“大哥,我可没法活下去了!”
虱母仙细问之下,方知是大嫂新寡,守一幼儿,耕种数亩水田。因天久干旱,禾苗将枯,水源被强人霸占,看看此造收成无望,便寻短见:虱母仙晓得劝说不易,心生一计,说:
“大嫂,我口渴难耐,烦你烧碗开水解渴”。
那妇人看这邋遢男子在旁,短见已寻不成,倒不如做件好事,转身上山寮烧开水去了。
等到那妇人捧着开水来到田边时,满田灌满清水,好了,禾苗得救了!
“大哥!大哥,开水烧好了!”
任凭妇人叫喊、寻找,不见邋遢男子身影。他放下碗,到田边一看,田塍一个小眼里清水汩汩冒出。妇女恍然大悟刚才这是遇见神仙来救活禾苗。救活她一家!
原来泉眼是虱母仙趁大嫂烧开水之时,用拐杖捅开的!后人便称此泉眼为仙泉

澄海鸡肝散与虱母仙

有一次,他云游至海阳县(澄海县前身是海阳县),县中各商贾头家,闻风而动,期盼虱母仙能为他们看看风水,旺财旺丁。但虱母仙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觅踪影。一日午后,澄城一药行老板正在修葺他的药店,他正想择一个吉日良辰新开张。正在这时候,一个游方道士踏进药店内,身上披着一件满是跳虱的道袍,正是虱母仙。药行老板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连忙招呼道长上坐并泡茶奉饮。三杯茶后,老板恳请虱母仙为其药店开张选时择日。虱母仙答应了,他环视四周,说了一句话“日照萧墙(照壁)便为药店开张之时!”即刻飘然而去。
药行老板大喜之后却是大失所望,因为药行附近有一棵百年古榕,树叶茂密繁盛,遮挡阳光,日头照不到照壁!但老板转念一想,既然虱母仙说了,自然有他的仙机。即叫家人备好鞭炮,随时准备燃炮开张。连等几天,无动无静。有一日,正是黄道吉日,街坊们都在这个日子做好事。巳时时分,一客人扛一铜镜给亲戚娶媳妇相贺,打从药行门口经过。时已近午,阳光猛烈,一映射,一束阳光竟然照到照壁上!老板大喜:“此乃天意也!”立即吩咐鸣炮开张!此家药行经营的是“鸡肝散”,鸡肝散乃滇香薷、四棱蒿磨粉制成,因颜色有点像鸡肝,故称鸡肝散,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的功效,能治咽喉炎,扁桃腺炎,感冒,风火牙痛等炎症,对治疗小儿疳积有特效。
据老辈人相传,澄海此家药行的鸡肝散疗效显著,其全盛时期,奴仔疳积,其父母将其抱至药行门口,即愈,甚是神奇。百姓皆云此乃虱母仙注意到海阳县小孩多此病症,特出手相助!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碧川奇遇何野雲

明朝初期,仙城一带有一个小村庄,村中有户姓赵的人家,历代单丁,当家主是赵二世。由于这里地处偏远,所以,虽逢战乱,生活却是平和宁静。
赵二世仅有一个儿子,名叫碧川,自幼体弱,却也生得眉清眼秀,聪明无比,由于单丁,父母更是视为掌上明珠。赵碧川性情奇特,从小喜欢读那些传奇文学,故也喜欢结交奇人异士。一日,碧川在南山上的樵子朋友处吃完晚饭,信步下山回家,行至中途,忽觉浑身疲劳,双眼铅坠,便模模糊糊地找了个清洁之地,想躺下安歇一会再上路。躺下之后,触体之处,温凉无比,隐约觉得这是村外的麒麟石。迷迷糊糊中,耳边突然响起一阵哈哈的狂笑声,只见一个蓬头垢面、鹑衣百结的大汉手舞足蹈,踉踉跄跄地朝他走来,边走边往嘴里灌酒,口中断断续续地唱着“莲花落”的叫化小调,右手还不断地搔头发,并把脏兮兮的大手往嘴里塞,“啧啧”有声,似极满足…… “你是什么人?”碧川心里虽惊,但毕竟异于其他孩子,表面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先生,您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到何处去?” “我是什么人?哈哈哈……”狂笑声不绝于耳,鹑衣大汉又灌了一大口酒:“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哈哈哈,哈哈哈……”。“砰!”高大的身躯突然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好舒服啊,好舒服……国破山河在……可惜啊,可惜……呜呜呜!”他猛然大哭起来。这一哭,有如山河崩裂,大海咆哮,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鬼泣神惊…… ,赵碧川越瞧越惊,越瞧越奇,最后竟连惊奇都忘了,只觉得此人好生悲苦,竟不知不觉地跟着大哭起来!

“你哭什么?”鹑衣大汉突然止住哭声,大声问道。 “我……我也不知道啊!我只觉得你哭得好凄惨,所以也不知不觉跟着哭起来……,哦,对了,你又哭什么?” “我?!哈哈哈……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哈哈哈——呜呜呜——”又笑又哭,狂态百出。 碧川瞧得眼睛都直了,但又不敢打扰他,只是不解为何把两句不同出处的诗句会凑在一起,而且还改了字,“人生在世不得意,牵动长江万古愁……”什么意思?什么事使他如此失意?且气势如此之大?“万里愁”为何要说成“万古愁”?正沉吟间,突见鹑衣大汉右手在头上搔了搔,抓了一把东西放进口中大嚼起来!碧川心中暗暗称奇,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如此美味,让这大汉吃起来如此心满意足?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美食,分明是一大把活生生、脏兮兮的虱子!骤然间,他不由得“妈呀”地大叫一声!这一吓不打紧,整个身子都滚下了大石,伸手抹抹冷汗,抬头只见星孤月黄,磷火点点,哪里有什么鹑衣大汉,原来竟是一场大梦!正在暗中啧啧称奇,突觉自己身体下面的土地动了动,低头一看,又是“妈呀”地大叫起来,原来自己滚下麒麟石,正巧压在一个人的身上,细细一瞧,哎!这不是那梦中的鹑衣大汉又是谁?这番折腾,直吓得赵碧川惊绝欲倒,浑身无力! “您,您老人家是谁?” “我?我会是谁?你怕了是不是?听说你喜结奇人异士,胆子奇大,原来都是屁话!” “谁说的?我只不过是想认识您的大名而已。”语调已不再惊惶。“那你是不怕了?” “有什么可怕的?” “好!相逢何必要相问,野鹤闲云任逍遥……你就称我何野云吧!”

这何野云曾是元朝末年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军师。推翻元朝统治者之后,义军内部发生内战,陈友谅与朱元璋先后大战小战九十九次,而这九十九次都胜利,唯最后在长江一战惨败身亡而告瓦解。何野云失意之余,心灰意冷,流落江湖,大叹时运不济,整日以酒为乐,不修边幅,满身虱子。但他本乃奇人,懂土木,深识奇门异数之术,沿途有意无意间给不少人指点迷津,居然无不应验。
不久,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由于他生了一身虱子,又自诩仙人,人们便戏称他为“虱母仙”。据传后来他真的修道成仙,仍称“虱母仙”。说来也巧,虱母仙流落到成田一带,听得南山脚下有一奇子赵碧川,喜交奇人异士,便有意前来与其结交。这一日黄昏,虱母仙来到南山脚下,见一少年男子,相貌与人家所传碧川一模一样,于是施展一下手脚,使赵碧川昏沉欲睡,并托梦相遇。因见这孩子虽多番受吓,却无惧意,不由得心中欢喜,便有意授恩于他,于是在碧川的热情邀请下,便在赵家住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氏宗祠

赵二世爱屋及乌,何况儿子领来类似虱母仙这样的人物来家已不是第一次,故而对虱母仙同样热情接待。

不过,不同的是,其他人一般住一二天便离开,虱母仙却一住就是三个月。三个月来,虱母仙的狂态已收敛不少,但仍是不修边幅,半夜里忽哭忽笑,哭时便念“牵动长江万古愁”,于是邻里无不厌之,好在虱母仙司空见惯,泰然处之。 闲着无事,虱母仙除指点碧川读些玄书外,便是有事没事地到周围各处走动。又三个月过去了。一晚,星光灿烂,清风徐来,虱母仙与赵氏一家在房前空地聊天,半响,突听得赵二世叹息连声,虱母仙便问:“老当家,你衣食不愁,何故叹息?莫非是我虱母仙在此碍眼么?我打算明天就走。” 赵二世听后忙说:“先生千万别误会,老夫虽不富裕,但还过得去。只是刚才听先生谈起碧川这孩子,无意间触动一桩心事……”

“哦,那……什么事?当家能见告么?也许我能帮忙一二。”“多谢先生。只是……唉,难哪,难哪!” “到底是什么事啊?”“不瞒先生说,我家世代单丁,人口不旺,何况碧川这孩子,自幼体弱,但聪明过人,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叫做‘早出日头不成天’,我怕、怕……唉!”“哦,原来是这回事。”虱母仙哈哈大笑:“无妨,无妨!碧川这孩子,我已给他喝下我特制的药酒,体质定能强于常人,活到百岁是无问题的,至于这人丁么?这里的环境我都观察过,我看还是建一祠堂好。” 虱母仙的大名,赵二世已有所闻,于是便探问道:“先生认为何处可以建祠?”“鸭棚之地。”“鸭棚之地?” “是。此处乃卧虎藏龙之地,面朝东海,旭日初升,建祠之后,四代后便是日光灿烂时。”于是,虱母仙便着手为赵家兴建赵家祠堂。(在仙门城乡友南村老寨内,现仍可看到当年虱母仙所建祠堂的原型。)祠堂建成后,虱母仙又在祠堂四周筑起九十九方寨墙,又称城墙,并依据地理,在东、南、北三个方向开了三个城门,称东门、南门、北门,唯西门不开,有人说这就是“仙门城”的来由。 城墙筑成之后,据传,凡在这里居住的其他姓氏人家,有的迁搬,有的入并赵氏一统,是故仙门城至今仍是赵族一姓。

双凤朝案

赵氏宗祠建成后,赵族人口逐年兴旺,虱母仙为报知遇之情,便继续着手为赵二世物色生基(为生者先行筑造坟墓)。
跑了九十九天,相过九十九处地方,虱母仙没有一处觉得满意,每次看后都摇头不语。某日,已是第一百天,虱母仙信步前往平田一带。时值开春,万物复苏,天地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远望群山,起伏连绵,面对着这大好河山,虱母仙竟然痴了。他想起长江一战,不觉悲从中来,脱口而咏起“……牵动长江万古愁……”之句来。也正在这时,突来一声鸟鸣,这鸟声悦耳动听,虱母仙不由得心中一动,抬眼寻去,猛然心头一震,欢喜欲狂,多日来的苦苦追寻,竟靠这一声鸟鸣的牵动之功而获得!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虱母仙转过头,擦亮眼睛,仔细望去,欣喜地自语:“不错,难得的生基。乍看,似是一般的丘陵,但细心一看,这每一个丘陵都各有造型。眼前的正前方凸起的部分,正似一只樟木做的香案,左右的各个起伏的丘陵,并在一起,宛如展翼双飞的彩凤…… ,好一个双凤朝案!虱母仙高兴得脱口而出:“凤朝案来,可得妻家财。”果然,几年后,刘氏一女嫁往赵家,嫁状便是粮山连绵六千多平方米的山林果地,自此,定下了仙门城赵氏基业。

虎山石亭

赵二世西去,碧川三世当家。是时碧川已生下四子,碧川与野云交情亦非泛泛。而朱王朝掌政,日趋巩固,何野云复国无望,于是,更放情山水,修心养性,以求成仙。偶尔路经赵家,便盘住数天。碧川对何野云殷勤招待,何赵交情日深。二十年后,碧川四子俱已成家立室。而何野云却一别二十年未现踪影,赵氏一家甚是思念。一日,碧川父子正在聊起虱母仙的种种好处,突闻门口,有人夹笑夹语道:“故人到,怎不远迎?”碧川一听,喜出望外,知来者正是虱母仙何野云,于是,连忙招呼儿媳出门相迎。宾主坐下,不等主人开口,虱母仙便抢先对碧川言道:“小兄弟,承蒙你父子当年不弃,见留于我,我何某口里不说,心里可着实感激……”此时,虱母仙已有一百几十岁了,而碧川也已近百岁高龄,但虱母仙仍称碧川为小兄弟,真是够有意思!虱母仙这样对碧川说:“小兄弟,你赵氏财丁中兴有望,我何某心中欢喜,今日专程赶来,是为你了却最后心愿。” “最后心愿?” “是呀,心愿了却,何某就要去蓬莱访仙了。而西去之期不远,不是最后,是什么?!”  

于是,虱母仙便在外粮山为碧川物色了一处风水。取名虎山。风水刚物色好,碧川便撒手西归。虱母仙继续为碧川打理后事。坟墓造成,又在坟前建了一个石亭,据说,这是虱母仙根据风水地理相辅相克原理特意筑造的。又据传,虱母仙在建亭时,经过推算,预知石亭必毁于数百年后一姓郑的人之手,于是在建亭时,有意安下双重石碑,内刻“建亭何野云,毁亭郑国胜”字样。果然,数百年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部下郑国胜带兵来到内粮山的半天佛峰抗击清兵,适逢巡哨时路经碧川墓前,郑也是深晓地理之人,便着令士兵将石亭拆毁,见内刻有“建亭何野云,毁亭郑国胜”字样,不由得对何野云佩服得五体投地!部下不解,问之,郑国胜答曰:“我不是拜服坟,我是拜服先师之贤矣!”

发表于 2014-4-18 22: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4-18 16:34 编辑

何野云想着,当初下山之时,师父曾嘱咐,有光者,可辅助之。他投友谅时就误把友谅理解为月亮(即光),直至朱元璋树起大明旗号,他才知“明”是日月齐辉,才是真正的光。他知道投错了主,但为时已晚,悔之莫及了。想着,想着,此时,仿佛有一仙女冉冉从天而降,何野云便将心中之事对她诉起苦衷来: “何某自幼攻天文,观得元室气息奄奄,江浙上空,紫微星亮,正应在陈友谅身上,故投奔于他,孰料天下为朱元璋所得,陈友谅失败,何某落魄,上苍何其不公!”那仙女却回答道:“何野云,你言道差了,枉你熟习天文,陈友谅虽是紫微星君降世,你却不晓得帝王之星轮转之中,六十回中有一遭是天犬星犯紫徽星君,此番却正是天狗星得正位呢!”“啊,原来如此!”

—— 术不在人,在天。

“再说,陈友谅得胜之后,只思荣华,你身为军师未能谏阻,也是失职。这哪能说是天道不公!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你难道不懂么”

—— 法不在天,在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何有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9 1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故事,好文章。
发表于 2014-4-19 2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师一般都有很多传奇故事,精彩
发表于 2014-4-1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何总!
      何总,在林半仙的传奇风水故事中,不是说到“虱母仙”到了台湾吗——“在台湾堪舆界,清朝乾隆年间从唐山到台湾来的堪舆名师,北有「林琅仙」、中有「虱母仙」、南有「林半仙」。”
发表于 2014-4-20 1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神奇了
骑缝“一条龙”
贵屿镇凤港村虱母仙坟墓-03.jpg
发表于 2014-4-20 1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aniusg 发表于 2014-4-20 10:20
http://bbs.chaoshanren.com/home. ... 5&do=blog&id=141454

又见一个净阴净阳的名师案例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zsp138 发表于 2014-4-19 21:28
首先谢谢何总!
      何总,在林半仙的传奇风水故事中,不是说到“虱母仙”到了台湾吗—— ...

http://www.fengshui-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53
林半仙奇談  

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可見風水的重要,遠勝過積陰德、讀書。在台灣堪輿界享有盛名,由唐山渡海來台的堪輿名師中,北有林瑯仙,中有蝨母仙,南有林半仙,三人皆以看風水成名。而其中以南部的林半仙最為傳奇,  林半仙本名林鎮仙,清乾隆年間,福建有一位總兵派了四位地理名師到台灣高雄林園鄉的鳳山上,欲遷回其祖仙的風水,林半仙就是其中一位
一般所謂唐山渡海來台,泛指明末之後。如果台灣蝨母仙是清朝來台。明初到清末,共多少年?這位虱母仙有這麼長壽嗎?懷疑!可能台灣的虱母仙與潮州的,同名不同人。
发表于 2014-5-27 1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虱母仙, 潮汕一带传得很神
发表于 2014-5-27 2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有 发表于 2014-4-20 13:17
http://www.fengshui-16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53
林半仙奇談  

東勢黃氏      呼形(金鵝孵蛋穴)      亦傳說出自虱母仙      乃清同治年間手筆
发表于 2015-5-12 1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管的故事动听,玄空数据全,地好。只是不知其后人的发展若何,如知也烦请介绍。谢谢何管的案例和故事!
发表于 2016-5-19 1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被稱仙的
一定真才實料

发表于 2017-6-5 21: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盛 于 2017-6-5 21:43 编辑

凤港寨门_看图王.gif 凤山_看图王.gif


凤港村创寨时,虱母仙为凤港主人营建欹寨门,并嘱咐主人家,一定要先在寨门这地方居住建寨,卢氏一族方能人才辈出人丁兴盛。
不然以后周围彭/马二族则会崛起 比卢姓兴旺,欺凌卢家。主人不以为然,甚是不悦。当时元末明初,卢姓为当地望族有才有丁。比彭马二姓富裕人丁多,拥有众多田地。且此寨门前面有一浅沟,寨门欹斜古怪,弃之不用。其后发展果如仙师所言,彭马二姓崛起,卢姓人丁不盛诸多不顺,大量卖出田地,就连这个欹寨门之地也落入彭姓之手。彭姓比卢姓晚来创寨,至今人数有3-4万,而卢姓两乡相加不足万人,而且欹寨门前面之地现为贵屿镇道,繁华的草南路。
仙师之能令人咋舌,难道仙师真的有时光机器能未卜先知 洞察古今 早见今日之繁华?

此门我曾经过,顺带看下手机罗盘 ,为坤艮分金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12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