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896|回复: 0

民间同建阿育塔,真作假兮假当真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6-10 0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神奇舍利子》

十一.民间同建阿育塔,真作假兮假当真
前已说过,古印度阿育王一夜立塔八万四千座,其中一部分是落在中国境内,岁月流转,或毁或建,时显时隐,世莫穷其确数。唐代释道世撰《法苑珠林》
时,据他寻访考据,尚有二十多座。隋文帝先后两次敕立舍利塔,共八十三座,虽非阿育王所立原塔,但因塔中供奉释迦牟尼舍利,故从性质上说还是一致的。
时至今日,天下宝刹依然成千上万、各地都有,但称为阿育王塔的,实在寥寥无几了。
偶尔翻翻《中国名胜词典》,发觉江南某市尚有座“海青寺阿育王塔”,词典中介绍该塔建于北宋天圣四年(西元1026年)。对何以称为“阿育王塔”,未
作说明。但我想,既然叫做阿育王塔,总有它的一番来历?好在去该市的交通也还方便,就去那里跑一趟看看吧。

90.旅游风景区,海青阿育塔
海青寺阿育王塔座落在某市东南一座傍山的大村水库边上。近年这个地方已被当地开发建设成“旅游风景区”。
车到终点,在旅游区入口处,我问门卫:“请问到海青寺怎么走?”
“哪有海青寺?早没了。”门卫说。
“阿育王塔还在麽?”
“噢,山下有一个塔,孤零零的,一个人都没有。”
“这儿可有寺院?”
“有啊,三元宫海宁寺。”
有寺院就行,于是我进了山门,直奔旅游区内唯一的这座寺院,想请僧人给我讲讲海青寺及阿育王塔的来龙去脉。
负责对外接待的知客师不在,监院也不在,总算找到一个管财务的,挺和气,可一问三不知,虽然阿育王塔离寺院不远,他却从来没去过,也说不出个海青
寺与阿育王塔的子丑寅卯。出了山门,看见“旅游风景区管理办公室”的招牌,便进去问问。他们告诉我,阿育王塔现归博物馆管,他们对塔的历史也不了解,
你要打听,去博物馆问吧。有人递给我一本白封面的小册子说:“这上面大概有。”我一看,是某省人民出版社九三年出版的《导游词》,翻到有关海青寺阿育
王塔那一节,大致看了一下,那上面说,出土的舍利子,经鉴定,是“普通的珍珠”;还出土两颗所谓“佛牙”,经鉴定,一颗是木头雕制,一颗是马的“上颚
第三颗臼牙”。而后得出结论说由此可看出宗教对民众的欺骗云云。我的心一下子冷得发颤,若真如此,难道说我千里迢迢赶到这儿来,到头来就是欣赏几颗“
普通的珍珠”和马的“上颚第三颗臼牙”及木雕模型?
但对宗教如何如何“欺骗民众”这类大批判的语言,我向来不敢苟同。最好还是看到实物再说。我盯着那座孤零零的宝塔,径直往山下走。到宝塔入口处,
见有俩人坐在门口闲聊,游客一个都没有。我问,博物馆在这里麽?老者说,不在这里,博物馆在市区。我问,能进去看看塔麽?老者将手一摆,自己进去看吧

塔高九层,高约四十米,塔壁八面,下层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券门,塔体由青砖砌成,看上去沉稳凝重,十分坚固。面南的拱门,显然是正门喽,上端
有一门楣,上书“根深固蒂”四字。拱门两旁为青石碑文,一块青石中间镌刻“海青寺阿育王塔”七个大字,左上注刻“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某省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八日公布)”,右下落款“某市革命委员会制”,日期是“一九七六年六月十日”。
由拱门进去,塔内有回廊,一面墙壁上嵌一黑色石板,上面镌刻着某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局撰的《海青寺阿育王塔出土文物记》,落款时间是七五年四月,我
粗粗浏览一遍,随即用相机将它拍了下来。【此《出土记》附后】回廊中间有塔心砖柱,柱内有楼梯,可拾阶而上,我一层层往上走,越往上,楼梯越窄越小,
到七、八层时,要低头绻身才能上得去。楼梯里的光线亦很昏暗,有些地段几乎漆黑一团。每层塔心柱上皆有半圆形黄色佛龛,龛内空空,壁上多被游客乱涂乱
划,有一面黄色墙壁上还留着红漆写的“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那定是三十年前的“文革”遗物了。
从《海青寺阿育王塔出土文物记》可知,七四年十月,维修此塔时,在底层塔心柱里发现石椁,椁内以大套小,一层层置有铁匣及铜、银、琉璃等容器,数
只琉璃或青瓷瓶内都装有若干舍利子,最里面的银匣内,单独装有两颗绿豆粒大的白色舍利子。很明显,这在当时是作为最珍贵的佛陀舍利放进去的。难道,这
会是“普通的珍珠”麽?我不相信,这绝对不符情理嘛。据《出土记》说,还出土“佛牙”两只,经鉴定,一为木雕马牙模型,一为马牙化石。言之凿凿,《导
游词》中所说好象跟它是同一版本。《出土文物记》的结论,也是为揭露宗教欺骗性提供了反面教材云云。
走出砖塔,走到公路边等候开往市区的汽车时,遇到一个当地老乡,便跟他随便聊。我问他,这宝塔你经常进去麽?
“嚯,我小的时候,一到夏天,经常爬到塔顶上去乘凉,”说话的老乡年近六十,他说的小时候,该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那上面风大,可凉快啦。”
我说我刚进塔转了一圈,最顶层上不去。
“以前能上去,那上面有个圆平台,可站人。”老乡说,“后来破损厉害,政府修了一下,塔顶改成斜尖的,人就不能站了,出口也用铁板盖住了。”
“听说修塔的时候挖出不少东西?”
“是呀,挖出铁棺铜棺和银棺,还有舍利子。”
“你看到舍利子了吗?”
“一般人不让看,民兵和共青团员才让你看一看,当时我也看到了,是放在瓶子里的,小小的粒子,数量挺多。”
“这舍利还在麽?”
“不知道,听说送到北京去了……”
看来,要想问个水落石出,非去博物馆跑一趟。

【附: 海清寺阿育王塔出土文物记
海清寺阿育王塔,建于北宋天圣四年(西元1026年)。由于塔的历史悠久,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较重。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关
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精神,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拨款,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局主持,于1974年10月开始维修,施工中于塔的底层塔心柱正中,发现一
长方形砖室,其中有砚石雕成的石椁一只,长103、宽40、高65厘米。揭开石椁盖,前部为一铁匣,后部为“佛骨”若干(经鉴定全系人的指骨)和琉璃舍利瓶一
只,内盛舍利子若干粒。开铁匣盖,前部为一银椁,后部为一银精舍,银精舍内木莲花座上置“佛牙”一只,经鉴定为木雕的马牙模型。在银椁右侧有一只青瓷
舍利瓶,左侧有一只琉璃舍利瓶,该舍利瓶一触即碎了。每一舍利瓶内均盛若干舍利子。打开银椁盖,前部为一鎏今银棺,后部为一银匣。鎏金银棺内置“佛牙
”一只和舍利子若干。所谓“佛牙”,经鉴定为马牙化石。开启银匣盖,内有绿豆粒大的白色舍利子两粒和琉璃舍利瓶一只,瓶内又有舍利子若干。在石椁内和
石椁下的垫砖缝中出土铜钱十一市斤。其中有五铢、大泉五十、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周元通宝、唐国通宝、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
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元宝等十四种,而以唐代的开元通宝和宋仁宗以前各朝的铜钱较多。在石椁下面垫砖缝隙中还出土鎏金小铜佛三尊,鎏金小铜
狮子一只。这批历史文物,经省、市博物馆于1974年11月24日清理取出,由市博物馆收藏。特勒石记之。
这批石质、铁质和银质文物,都雕刻或压印出相当精美的花纹或形象极其生动的人、物。除石椁外,又都记有器物施主姓氏和纪年的铭文。它们为研究宋代
的工艺美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为考证塔的修建年代提供了根据;为揭露宗教的欺骗性提供了反面教材。
某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局
一九七五年四月 日 】

91.有眼不识宝,黄金当稻草
市博物馆座落在市区东部一条宽敞笔直的马路上。馆长听我讲了来意,很客气,愿意提供方便,叫来一个副研究员,请他陪我去展厅观看陈列在那里的海青
寺阿育王塔出土文物。
在展厅一角,巨大的玻璃橱窗里,一面放着近一只一米长的石函,另一面依次放着铁棺、鎏金银棺、银棺、银精舍、银盒和一截二寸长的“佛牙”。铁棺体
积较大(长约一尺),直接放在橱窗底座上,其它大大小小几件银棺银盒,大的长不过二十厘米,小的只有六七厘米见方,为便于参观,都分别摆在有机玻璃搁
架上。在鎏金银棺旁边,放着三颗小东西,说明牌上写着“舍利子”。
虽然隔着橱窗玻璃,不过,凑近了看这三颗舍利子,只有半尺距离,依然可以看得很清楚。大的一颗,赤豆般大,紫红色,很光滑,闪烁着卵石的光泽;小
的一颗,芝麻般大,青白色,面表似有一块石质斑纹;还有一颗,比芝麻略大,是一块不规则形带有棱角的杂色水晶石。我看得很仔细,大老远跑到这儿来,主
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要看看当年珍藏在阿育王塔里的佛陀舍利嘛。不过,说实话,这三颗东西给我的感觉,既不象舍利子,也不象“普通的珍珠”,倒不如说更
象两颗小卵石和一块水晶石。据《阿育王塔出土文物记》里记载,出土时最核心的小银匣里,不是存放着两颗绿豆粒大的白色舍利子吗?那两颗白舍利到哪去啦

我问副研:“还有没有别的出土舍利子?”
副研说他不知道,要问管展厅和库房的人。
展览部的程小姐正好也在边上,她说,馆里就这三颗吧,已经放在展厅里展出好多年了。
我说,出土时不是有好多麽?听一个当地老乡说,他看到有个瓶子里放着的舍利子也不少。
这就不清楚了。程小姐说。不过,她记得好些年前,有一次博物馆大扫除,发现有个瓶子,里面有不少砾砾屑屑的东西,最细小的就象泥土粉末一样,有人
说是垃圾,就把瓶里的东西给倒掉了。
嗳呀!我又惊又恼。你们把那么宝贵的舍利子给扔掉啦!
舍利子哪有那么多?哪会那么小?程小姐说。
我告诉程小姐,有的舍利子会长大,有的还会生小舍利,刚生出的舍利子,就象针尖那么大。这座海青寺塔是宋时建的,到现在快一千年了,塔里又供了释
迦牟尼舍利,你想想加持力有多大!一千年了,瓶子里长满大大小小舍利子,这一点也不奇怪呀!释迦牟尼死后火化得到的舍利子,到了阿育王时代,二百年间
就长了成百上千倍!有那么多舍利子,所以才够他分立八万四千塔啊。
程小姐见我说得很认真,不象是在跟她讲不着边际的故事,她也懊恼起来,连声哎哎,那瓶里装的如果真是舍利子,能留存下来该有多好!
我说是呀,你只要能迎请到一颗,供在家里,虔心奉养,就能为你辟邪禳灾,该有多好!
对于陈列在橱窗里的那颗“佛牙”,我也不免心存疑惑,那是一截二寸多长的断牙,若是完整的全牙,岂非有半尺长?这么长的牙齿,有可能长在人的口腔
里吗?不过,在对这颗“佛牙”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不敢有任何妄议。
我问程小姐,能帮我找点有关当年海青寺塔文物如何挖掘出土的资料吗?
她想了想说,她记得多年前馆里有一份专门的报告,后来全文刊登在《文物与考古》杂志上,她可以把这本杂志找来给我看。
她回办公室去找杂志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把一本《文物与考古》给我拿来,那是1981年第7期,上面有一篇署名某市博物馆的文章《海青寺阿育王塔文物出
土记》。我请副研帮我将那篇文章给复印了一份。

92.信众发愿心,民间自建塔
回去后,我到图书馆查阅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等地方志资料,又参照了刊登在《文物与考古》上的那份市博物馆的报告,对当年海青寺塔的建塔缘起,
有了个大致的印象。
清仁宗嘉庆年间(西元1796-1820年)所修海州志,有关海青寺塔的记载,乃见于第二十八卷“金石录”中,主要依据是宋天圣年间(西元1023-1031年)建
塔时柳峦、盛延德、苏可久、单和等人所记碣文,就资料的来源说,当是比较可靠的。
请看这几段碣文:
柳峦记碣文:

维天圣元年岁次癸亥,十月辛酉朔八日戊辰建塔。
维那柳峦纠化同会弟子史玩、刘仁制、郭忻、宋晸、许志、牛智、孙璨、徐景、王肃正、韩绪、王进、刘岳、刘巨滔、刘翱、新人林泽、柳佑,已上各备小
麦一石、米五斗、油三斤、钱乙百文足;潘靖、柳遇、柳惠、柳逸、□□□、徐景、徐□、相余庆、相与等两家,共备小麦一石、油三斤、米五斗、钱乙百文足
;修设感圣恩起塔大斋一十三会再会,转化千名赴斋施主,每名钱一佰文足。添与释迦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宝塔。
窃以此塔镇在海城灵基山东南角,大唐第二之尊。上观似从天降下,迥彻清霄;下看似从地涌威,宝堂连海。求相而千花撩绕;告佛而万瑞分明。宿果等今
代遭逢同会者,却未近佛,感得皇王万岁,四塞安宁,郡宰千秋,庶民康泰。积记标镌,永为不朽者。
书记俗士牛景;写碑俗士牛道宁;同建塔助缘僧海清、宗汨、德长、宗玠、文忠、宗诜、道圆、怀珪;功德主僧宗传造塔都料;泗水成守元镌。

盛延德等记碣文:

朐山县西山东保上林村施主盛延德与阖家眷属等谨舍净财一百贯。文□于东海县海青寺舍利塔上同添修建、同付胜刊,上祝皇帝皇太后万岁、重臣千秋、文
武官僚保安禄位,次愿延德阖家眷属等朝纳百祥、常逢善友。谨录眷属题名如后:……(略)
时皇宋天圣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记,沛国子朱湘书,长安邓文吉镌。

苏可久等记碣文:

东海知县碑记。
朝散大夫行东海县令苏可久,捨铃一口、砖七百三十三口,资荐亡妣亡父;妻蔡氏捨砖一百五十口,追荐亡妣亡父,捨铃一口,追荐亡男二郎长女;苏氏三
娘捨铃二口,保扶父母;将仕郎守东海县尉兼主簿事王淳并妻刘氏共捨铃二口、大砖三百口。
天圣六载岁次壬辰六月一日题记
手分倪文忠书

单和记碣文:

南瞻部州大宋国海州怀仁县东南保新兴村清信弟子单和并合家眷属等,共发宏心捨钱一佰千□□□贯足,同修东海舍利塔,第一给今合家有名者……(略)
年天圣十年正月□日记

由以上几段碣文,我们可以知道,该塔是一座民间自建的塔,由维那(寺院中的知事僧)柳峦等人发起,信众集资筹建。因是民间自建,受财力、物力、人 力限制,边筹边建,到此塔全部修成至少化了十几年时间。相比之下,隋文帝两次下诏建八十三座舍利塔,从颁诏之日到各塔舍利于同一时刻封入塔基石函,不 过几个月时间,几个月就能将塔基建成,按此效率推算,整塔竖起也用不了很长时间。皇帝下诏建塔,用的是国库与官府的钱,财大气粗,自然非民间可及。不 过,由此也益显出民间建塔的可贵之处。犹可注意的是,连县令、县尉等地方官员及其家眷也踊跃捐助,可见佛法对民众各阶层影响之广之深。
此塔虽为民间所建,在营造质量上却一点不较官塔逊色。据海州志记载,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六月十七日,山东郯城发生八点五级大地震,对海州影 响很大,“城倾十之二三”、“屋宇多圮”,但此塔却巍然不动。
遗憾的是,宋朝天圣年间所建海青寺塔,至清朝嘉庆修海州志时,已过八百年,塔及碑文保存得尚相当完好;而从清朝嘉庆至“文革”后期修塔时止,不过
一百五十年时间,塔身已破旧不堪,那几块碑文亦不知去处。

93.灵牙在何处?何来“欺骗”说?
从柳峦记碣文中的“添与释迦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宝塔”句,可见此塔当时或就如此称呼,这也许正是今日所沿称的“海青寺阿育王塔”的来历。由“大唐
第二之尊”等句,不仅可见此塔在当时地位不俗,也可让你体会到柳峦等民间造塔者积累了如此大功德后的喜悦与自豪之心。
问题来了。一九七四年修塔时出土的铁银棺椁等文物,刻有不少铭文,却无一字提及“阿育王灵牙”。而且,银棺上所刻写的“海州西市界弟子谢□□与弟
谢詠、母亲吴氏三娘……(略)……天圣四年三月廿日”等句;鎏金银棺上所刻写的“施主弟子沈忠恕与家眷孟氏二娘,于天圣四年丙寅岁四月八日安葬舍利功 德记”等句;以及银方匣上所刻的“佛真身舍利两颗永同供养,进士傅昙一家发心共施(后面落款为天圣四年四月八日)”等句,在柳峦等记的碣文中毫无反映 。
这说明了什么?这或许说明,在柳峦记碣文时的天圣元年,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已被瘗入塔基下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宫”。伴随舍利
与灵牙入地宫者,当然还会有一些其它器物,至于盛放舍利与灵牙的容器,一般来说也多由一层层金银铜铁等棺椁组成。 而一九七四年挖出的文物,乃是傅氏、沈氏、谢氏等施主于天圣四年瘗入塔心柱的施舍功德物。《嘉庆海州直隶州志》里虽然保留了天圣十年单和记的碣文,却没提到天圣四年的这批施主,确切原因已不可知,比较大的可能性,或嘉庆修志者没有掌握有关这方面的碑文记载,或者他认为跟瘗入地宫中的第一批宝物相比,已算不上什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七四年的出土文物中----或者说天圣四年瘗入塔心柱的功德物中,没有阿育王灵牙,更没有某市革命委员会文教局在七五年四月
《海清寺阿育王塔出土文物记》中说的“佛牙”。
那么,七四年从塔心柱里挖出来的那截二寸多长的断牙以及已经腐朽的木雕牙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在塔里?我入静思索……我不敢妄下断语,但比
较顺理成章的答案是:这是一颗龙牙,或者,它是远古时代一颗猛兽的牙齿,施主将它放在佛陀舍利外围一起瘗入塔心,是要它充当舍利的“护法”(通俗点说,就是“警卫战士”)。因施主只有一颗龙牙(或猛兽牙化石),依他的心愿,最好能有两颗,成双成对,更好地承担起护卫舍利的重任,于是,他就请匠人用木头雕制了一颗同样形状的巨牙。此刻,当我写下上述文字时,我依《出土记》里的描述,用笔画出了两颗巨牙在铁匣里的位置图,咳,一目了然,它们还真的分列于两颗佛陀舍利的两旁,这证明了我原先凭感觉所作的猜测,大概还是站得住的吧。
至此,事情似乎变得比较清楚了,将七四年出土的两颗巨牙,硬说成是“佛牙”,然后再揭露其“欺骗性”,这正是“文革”中典型的强加于人、硬栽赃物
的“革命大批判”的惯用伎俩。“文革”后期耍这种伎俩,尚不奇怪,因为“文革”本身就是一场毁灭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人心人性的浩劫,目的的卑劣
决定了手段的卑劣。奇怪的是,某市博物馆在《文物与考古》上发表《出土记》时,已是“文革”以后好几年了,为什么还舍不得放弃原先那种离奇可笑的“佛 牙”说?至于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导游词》,已经是一九九三年了,仍要大言不惭地以所谓马牙冒充“佛牙”说来揭露宗教的“欺骗性”,这就更不能不让人
哀叹某种所谓主流文化对佛教的偏见之深了。

94.真兮或假兮,砾石占凤巢?
再回到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的那三颗“舍利子”上来,现在,事情也看得比较清楚了,那很可能是三颗赝品,二十多年前出土时放在最里面的银匣里的两颗绿
豆粒大的白色舍利子,已被人偷换了!
何时?何地?何人?
除非拿走那两颗舍利子的人自己出来坦白,否则,这也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那两颗白色舍利,就如银匣顶部上的铭文所记载的那样:“佛真身舍利两颗,永同供养,进士傅昙一家发心共施。”在银匣侧面,还铭记着:“合家等施:
傅昙男傅安仁、傅氏大娘、傅氏二娘、傅氏三娘施;同达妻孟氏四娘与女儿同施。 大宋国海州西市界进士傅昙 天圣四年四月八日安”。
傅昙所施供的两颗佛真身舍利,与柳峦所记天圣元年之前瘗入地宫的“释迦真身舍利”,并不是同一件,不过,同样都是佛陀舍利,同样珍贵无比。
对某市博物馆,我怀有真诚的歉意。参观展厅中的陈列品前,我的本意是要帮他们证实海青寺塔出土的佛舍利的真实与珍贵,没想到结果好象是走向了反面。【附带说一下,这一局面的造成,并非是今日博物馆的直接责任。】既然陈列在橱窗里的舍利很可能是赝品,让赝品来蒙蔽观众可不好,最好还是换两粒真舍利让观众看看吧。至于那段两寸多长的“佛牙”,既然是出土文物,继续放在橱窗里无妨,但说明词要改,强加于人也总不太好吧。
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在海青寺塔的塔基里,埋藏着一千年前瘗入的真正的佛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这才是海青寺塔真正的无价之宝。不过,千万别去挖掘呀,就让佛舍利和阿育王灵牙安安静静地继续供奉在那里吧。
建议去那里参观旅游的人,可别忘了去海青寺塔对佛舍利礼拜供养一下,它也许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好运。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2-18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