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向虽是人为设计的,古时未立名但通家皆知其用,因为他们用心眼看世界,境界都一样,入地三尺,一目 ...
说的实在,心通天地,眼自明亮,不过少之又之啊
益福堂 发表于 2014-6-28 17:54
戊己土,划进中宫了。
是十干配河图吗?
1加1得2,我们平常算数就是按这“公式”算的。至于为什么1加1得2,巳经不是我们这层人做的亊。可能穷毕生精力也解析得清为什么……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6-29 11:09 编辑
方便 发表于 2014-6-28 14:36
二十四山向妙极了: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全在其中,名号虽假,含义全收,客 ...
以前说过,古人强调的就是“以所见推所不见”。
不排除有人可以不通道理而“所见”。
古人所说“不见”,只是“极大、极小”而已。
就如动物,可“见”人所“不见”,例如,狗类嗅觉灵、听觉灵。不通理,仅此而已。
黄帝定律,必以盲人听音。心有所注,余感必灵。故要“虚无、空灵”。
天才白痴,也算一例。
西方借助仪器手段,来达到这种目的。所以,科技在现代发展迅速。伴随显微镜的出现,西方医学才得以发展。
同样,在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也必须有“象”,才可以被“证”。心理学,是目前最受质疑的一门学问。
真正的科学态度,是必须承认,有很多现象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如果所有现象都可以被科学解释,科学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
但,不能被现代科学解释,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被科学解释。
如果认为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一切现象,那只是科学迷信。
不能被解释的,才称为“玄”。并非真“玄”。而是“理所不达也”。
maximefr 发表于 2014-6-29 16:39
以前说过,古人强调的就是“以所见推所不见”。
不排除有人可以不通道理而“所见”。
不信古之圣贤;又不信当今之科学;单以肉眼所见,人道理论,来解释宇宙,法界;痴人说梦,永远解释不通!河图:灵龟负图;洛书:丹凤衔书;来源与天上;周易:在天是九星,在地是九宫,人事是八卦,来源与天上;古之圣贤信手拈来为人类指示迷津;不信那信什么?当今科学大量事实证明六道轮回之存在;不信那信什么?科学家证明水——懂得见闻觉知、喜怒哀乐;不信你信什么?
大德先生们,科学都证实了,还在忌讳不谈,佛教中(其他没接触)高僧大德真能通古今、十方之事,你不参访不知道,我真见过这样高人(好些人),我真心服,真相信,玄而不玄。
本帖最后由 三分归元 于 2014-6-29 22:00 编辑
查百度十方之事,没找到,找到了十方世界。如下:
十方世界 就娑婆世界,而说邻近之十方世界。
一、东方 密洲。 六、西南方 鲜少。
二、西方 离垢。 七、东北方 摄取。
三、南方 丰溢。 八、西北方 欢喜。
四、北方 丰乐。 九、上方 振音。
五、东南方 饶益。 十、下方 关龠。
地上有八方,在加上下的延伸,就是十方,佛教中的十方世界泛指无尽虚空中的所有世界。
不知十方之事是否指十方世界中的事。如果是的话,小弟有个疑问,佛家是否可以代替科学家而知晓比如木星的组成结构,或者地球内部不太容易用科学设备仪器探究的物质。如果能知无尽虚空中的所有世界,科学家的存在是不是非常多余了? 比如最近的科研表明,海洋的水极有可能来自地球内部的岩石。是否佛家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佛家通古今,是否早就知道中国历史的发展要经过什么春秋战国秦汉五代十国唐元宋明清这些朝代。小弟对佛家了解甚少,提的问题比较幼稚,望见谅。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6-29 20:20 编辑
方便 发表于 2014-6-29 15:19
不信古之圣贤;又不信当今之科学;单以肉眼所见,人道理论,来解释宇宙,法界;痴人说梦,永远解释不通! ...
奇怪!哪里不信古之圣贤了?
咱哥们儿说的,都是引古贤之语,在这里鹦鹉学舌罢了。
唐前汉前,哪有不用“理”来解释世界的?道教所谓“逆天”,易理也说得很清楚,不过也是顺天罢了。道教,也脱不得一个“理”字。
洞悉其理,所以才可逆天而为。
佛教,咱没研究过,也没读过,自然不知其所论为何。
只是觉得奇怪罢了,明明随古贤指的道路而走,怎么突然去用“没办法用言语解释”含糊其辞?书里明明解释得清清楚楚,数学算法也给的明明白白。
所谓“不达”,是“不通达”,在于自己对道理不能融汇贯“通”,在于自己止步于前,面对“道”路轻言放弃。在自己。
学易,不过为了“证本心”,何谓本心?毅然不动,方谓本心。
动了,就不是本心,是变,是用,而非其本。
十字中心自有权。何谓权?权者,衡其轻重(缓急、出入、阴阳、阖闢)。权一动,自有轻重之别,阴阳已分,高下立见。
学术数,不过求得“前知500年,后知500年”。
虽然古人立“术数”一道,希望普通人也可有零星半点的“神通”。但也需先证本心,所以术数所传,晦涩难懂,忽言此,忽言彼,释而不明,点而不透。
不下苦功,没有毅力,最后即使有师传,又能如何?虎父何尝没有犬子?
没有传承,谁能说鲤鱼不能跃龙门?
天道酬勤非虚语。
专于技者,必不得于技。
自己解释不通,就说不可言语。逗人玩儿呢!
如此寻佛访道,不过谈笑论茶而已。
你可证得自己本心!!!??? maximefr 发表于 2014-6-30 01:31
奇怪!哪里不信古之圣贤了?
咱哥们儿说的,都是引古贤之语,在这里鹦鹉学舌罢了。
大德先生们:言语是工具,能力有限,比喻电磁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真理面前,父子也没办法传!诸葛亮通奇门,他儿子不通;邵康节通周易,他儿子懂周易,未听说通周易;唉,你不信我信。前知500年,后知500年靠术数断不清楚,禅定功夫,他们亲眼所见。其实我们都有这些能力,业障障住了,没有恢复而已。呵呵
三分归元 发表于 2014-6-29 21:52
查百度十方之事,没找到,找到了十方世界。如下:
像你这样大德,还如此谦虚,真实敬佩,其实学术不分国籍,不分宗教,可以互相参学,取长补短;你如果参访高僧大德,心中疑问他一一开解,那效果真不一样,呵呵,我很惭愧,没学好,说得不好,就当我没说。科学目的就是揭示宇宙真相,佛教依据事实真相,证实事实真相;科学从物质着手,逻辑推理,观察研究,当今科学证实水有见闻觉知,喜怒哀乐,证明了精神与物质分不开;佛教从精神着手,观空观净,净极光通,禅定功夫。佛什么都说了,后人、弟子不会用,比喻:一天,佛手中拿了一杯清水,对弟子说,肉眼观之,水中一无所有;用法眼观之,里面有八万四千虫,一虫一宇宙;三千年来,懂的人不多。现在科学家用高倍显微镜,才观察到水中有很多微生物。不到之处见谅
方便 发表于 2014-6-30 20:22
像你这样大德,还如此谦虚,真实敬佩,其实学术不分国籍,不分宗教,可以互相参学,取长补短;你如果参访 ...
小弟也看过证明水有喜怒哀乐的一些介绍。认同兄说的佛家更细微灵性些! 三教不应相互排斥。也许因为不了解才有些误读。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6-30 17:16 编辑
方便 发表于 2014-6-30 12:56
大德先生们:言语是工具,能力有限,比喻电磁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真理面前,父子也没办法传!诸葛亮 ...
唉,懒得纠缠下去了。
以前“术数定义”帖中引用过:数,以纪万物。
纪,除“记(描述)”,重要的是“纲纪”。
所谓万物,有形、无形都是万物。数,不仅可以描述“不可见”,更可规范、研究(理)、应用。
如何不可传???
麦克斯韦和赫兹,心眼通?电磁波,不可传?不可描述?业障?
有人能看到电磁波,又能如何?五颜六色,漂亮极了!飘飘缈缈,不可言语!——这解释,够文学!没照相技法,还真无可传。
自己欣赏?
信什么,是自己的自由,咱哥们儿也尊重。
3教相通,只是别那么玄之又玄。
说不清,就是道理不通。不在道理不通,而是自己不通道理。
懒得多说。
maximefr 发表于 2014-6-30 22:09
唉,懒得纠缠下去了。
以前“术数定义”帖中引用过:数,以纪万物。
+=,,三才,,,???? whtm96 发表于 2014-6-21 20:09
暂时还没一位师兄 断然明确的说……二十四山排序是人为的想像………………是强行拼凑的………………… ...
请继续在本主题之内进行技术理论交流 用词请用 论文形式 别用散文形式 谢谢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4-7-6 11:37 编辑
whtm96 发表于 2014-7-6 10:13
请继续在本主题之内进行技术理论交流 用词请用 论文形式 别用散文形式 谢谢
请参见21楼。
个人以为,24山字也好,干支也罢,无非就是一个标记空间,时间的符号。如今天的360度分,时间钟点的表述一样。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分法,叫法也会改变。
所以,24山字的来源非一时之产物。
但不管怎样,并非一些人眼中哪样神秘,今人也一定不如古人。
《天元选择》中说,选择必资星象。也许,这才是根本。理气、择日、八卦等理论似乎都是星象之总结。倘若有一天,人类已经研究出人与大地、太阳、月,星等运转所产生的关系。那有无24山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的一年 再请有识之士发表高见
这么简单的东东有讨论的价值么?二十四山盘不就是河洛之合气么?地道右旋之盘。所合为先天八卦,乾兑离震一片,巽坎艮坤一片。与洛书十二支左旋之盘相为表里,而两盘之先天八卦之序数一致,卦之方位上四正一致,四维差15度。
补充内容 (2015-2-22 15:25):
1234即乾兑离震,6789即巽坎艮坤.二十四山河洛地盘右旋先天为体,十二支左旋合先天卦亦为体是天盘之体,四正之卦气重合,四维地盘乾为巽卦,天盘亥为巽卦,余之三维可类推.
补充内容 (2015-2-22 15:29):
四维之卦差十五度是何道理?请易友讨论,[提示从天星投影地盘考察] 看似简单 其实暂时还没有一位朋友说精确的 都是 人云亦云 没有一个用现代科学的技术阐述的 照古本宣科而已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