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6
- 回帖
- 0
- 精华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這是妥噶,也可以叫做看光方法提供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z0x.html
南怀瑾老师开示:“看光”宁静的方法
在密宗里有个密法,藏文叫妥噶,也可以叫做看光。怎么看光?你们现在静下来体会,你们头摆正,眼睛一定,整个虚空就是一个物理世界自然的亮光。就像目前的电灯光,看到没有?(答:看到)当然看到,假设没有电灯呢?太阳光看到吧?一定看到。
太阳没有,电灯没有,那个黑洞洞的你看到没有?(答:看到)看到是黑光,黑的也是光。你注意,这是物理道理,白天是白光,黑夜是黑光,所以不要怕鬼嘛!黑里头也是光,而且天黑了以后,不知道比人类多多少倍的生命都爱好在黑暗中活动,它们不需要阳光。而我们人很可怜,在黑暗中就看不见。
我们知道有修养的人,对黑暗也看成是很自然的,因为白天是白光,夜里是黑光。红、黄、蓝、白、黑是光的色,所以佛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至于光的能,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它是无所在,无所不在。
现在对着光宁静了吧!你们试试看,光看到了以后,你们眼睛看前面,眼球不要动,把眼皮慢慢闭起来,头不要动哦!眼皮闭起来有没有光的影子?这个光的影子也是光色,很安静吧!(大众神态宁静)马上很安静,很容易嘛!两个眼睛等于电的插头一样,插在光上安定了嘛!
我在军校的时候,教的是高级将官班,我告诉他们,眼睛盯住不动,下面每个士兵看到,通通认为你的眼神是看着他,其实是在那里看光,可是全面都看到了,任何一个小动作都看得很清楚。因为我们眼睛喜欢眨动,所以就看不清楚了。
看光宁静了以后,你忘记了光,亮光也不管,可是眼珠子不要往下,这“妥噶”看光,是很好的宁静方法。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在《杜忠诰先生:得诀归来好用功》一文中记述的南怀瑾老师传授“看光法”:
意识要忘掉,看的注意力拿掉,也不管眼睛了。眼珠不动,眼皮慢慢闭拢起来,眼珠还是对前面,难就是眼珠子不是盯着前面。眼皮慢慢闭拢,自然一片光明中嘛!是不是?自然一片光明中,看的观念拿掉了,注意力拿掉!眼珠子还是盯住的!对不对?这个时候轻松吧!
放开!不要守在头里头,没有眼睛嘛!连身体。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都没有,注意力也没有。你就利用这个物理世界自然光跟自己合一,身心内外,一片光明,就完了嘛!也没有身体感觉,也不要理。当时告诉你这个,没有眼睛,眼珠子还是对住前面,最后忘了眼珠子。眼不要注意去看,自然在一片光明中。如果夜里,黑色黑光,白色白光,光色变化,都是境界,不理,你自然与虚空合一了嘛!这是有相的虚空喔!先跟有相的虚空合一。这一下你轻松愉快吧!比什么都好。都在其中了!不一定盘腿。你这样一定,三天五天,几个钟头,你身心整个的起大变化,不要管它好不好,那就好得不得了了。
跟虚空合一,跟光明合一。光就是我,我就是光。外面形体的肉体四大都放掉,与虚空合一。光,物理上,现代自然科学也知道,它是不生不灭的。不要看了,看的意识拿掉。它黑色来的黑光,白色白光,都是色相的变化。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就懂了嘛!就悟进去了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光色是空的嘛!空的境界,定住了,这一点是根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是清清楚楚吗?
再来,你刚才动(念)了一下,不行了!重新张开,不要慌!等于利用眼球为插头,定住。不看,注意力拿掉,把眼识这个习气拿掉,然后证入一片自然光中,就好了。你就这么定下去。就这样,话也不要跟你多讲了。忘掉,身体忘掉,连脑袋也忘掉,眼睛也忘掉。都丢,念头更要丢,丢得越徹底,丢得,唉呀!也没有什么“徹底”,都是形容词。都丢完了嘛!禅宗说“放下”,放下就是丢嘛!这不是定吗?盘个什么腿啊?连眼睛、头脑都不要了,还管什么样的腿?
你跟虚空合一,跟光明合一。光就是我,我就是光。连基督教你翻开《新约全书》都说:“神就是光,光就是神。”连他都懂,你们学佛的反而不懂。放开!越大越好。也没有故意去做什么大小的分别,这个言语的方便话,不能听。到了这个时候,一切皆空啊!
你赶快丢!眼珠也不是看的。眼珠子同照相机一样,是照着的,那个心的第六意识分别,这个拿掉!”你开着眼睛也可以啊!与一片自然光合一。忘记了身体,忘记眼睛,与光合一。光是不生不死的,在自然科学里头,光是不生不灭的。不过,你现在看到的光,还是光色,不要着色。所以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光。无量寿,寿就是寿命,它不生不死,所以无量寿、无量光。也没有边际,不在内、外、中间,一片光明中。这样懂了吗?夜里黑色黑光,白色白光,慢慢你晓得光色,就不管了。光能同你的性能一样,你只要不起分别,它就自然如如不动了嘛!
你不是看过《六祖坛经》吗?“不思善,不思恶”,好的也丢,坏的也丢,都抛光,就住在与虚空光明合一中。这懂了吧!善恶都不思,善恶两头都有思!还要放!无我了嘛。无人相,无我相,不是理论。只是一放,你就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完了。过去心不可得,一个念头来,过去了嘛!未来心不可得,念头没有起,当然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当下就空了,听过了就完了嘛!
丢!喜怒哀乐都丢。你《中庸》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怎么中节呢?起来就把它空掉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都给你讲完了。不要给情绪动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你管它悲欢喜乐来,都是一扫而光。一个《中庸》,一个《大学》,就完了嘛!这几句话,就完了嘛!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节,要节制,要把它停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跟虚空合一。《中庸》都讲了,就那么简单,比佛法还要明白。你懂了佛法,儒家这才懂了。现在我背《中庸》给你听,你懂了吧!懂了就信得过。一信就拉倒了,一路下去了。
还有一点吩咐你,什么“吸一口气,闭住”,那是笨办法,不对的。出世法是什么?你碰到那个不对的,呼一口气,鼻子呼出来了,切断了,不呼也不吸,那个是对的。你看!现在我跟你讲,你在境界中,不呼也不吸,这个是对的。不是吸进来,不对的,有呼吸就不对了。念头动了,呼吸就动;念头不动,呼吸也不动。
现在你体会一下,放空!念空了,呼吸也不动,这个是对的。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去都不是。不要努力在看光!名称叫看光,不是去看。不要分别去看了。眉毛展开,笑!嘿--,假笑,慢慢真笑了,弥勒菩萨都在笑中。搞清楚了吧!
这样你懂了吧!你就定住。还早呢!能够定住一个钟头更好。现在唯一的事,记住!在一片光中,这个境界里头,光没有了,一片空,定住。然后记住一个偈子,六祖的师兄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一切都扫光,“勿使惹尘埃”就对了,就那么简单!“身是菩提树”,你这样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有杂念来,善念恶念,一切皆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到了究竟,就是六祖那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扫它,它也空。念头不要你去空它的,它来空你的,没有一个感觉,没有一个知觉可以停留的,都是无常。空你的,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已经是个妄念了。这样懂了吧!你空个屁啊?它本来空你的,它不停留的。你就明白了嘛!
---------------------------
众生们差不多个个都有眼睛,也都看过太阳,所以第一步释迦要我们端身向西正坐,留心观想一颗像悬鼓般将要下山的太阳,使心念就定在这影像上,在观想这颗太阳的同时,难免心里还有其他杂念出现,不要介意,也不要理会,只要尽可能使太阳的影像存留在心念上就好。久而久之,杂想越来越少,太阳影像就越来越清楚。最后不论开眼闭眼,这颗太阳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心中。这就叫做“日想”,也就是“初观”。
意念中的“日轮”生起后,就观想而言只是“生起次第”,到这一步,还必须再把“日轮”乃至整个身、心都空掉,才算进入“圆满次第”。初观成就了以后,下面的观想就都轻而易举了。
看到这净土法门的第一关,我们可以一提戒律禁严的律宗。律宗的首要宗旨,在于断除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恶习。在对治“睡欲”的戒律中很巧的,有一条是睡前必须谛观日轮,进一步再使这颗日轮始终保持在睡梦中。这步功夫纯熟了,睡觉时就头脑清晰,不再迷迷糊糊地乱动念头,如此,时间虽短,却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至于密宗,有部《大日如来》的经典,所传述的修法,也是以“观日”法门的原理为主,配合性相的学理,再揉合一些当时印度的类似法门而成。除此,密宗还有“修明点”的方法。道家也有久视太阳的诀窍。
但是我们都很熟悉《金刚经》上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不是要去妄想的吗?何以各宗各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种“看光”的修持?因为借着“日轮”、“明点”的一点幻光,观久了,定住之后,就会引发出我们本性的光明。到了这一地步,我们会觉得和光(非日、月等世间的光明)打成一片,“光即是我,我即是光”。
此时虽然我们和自性光明融为一体,但要明白这片光明仍是一种现状,是本性功能的一端,如果以为这样就算见到了我们圆明清净的自性,那才是大无明。(无明如果就“事”而言:闭起眼睛黑洞洞的看不见东西;墙壁一挡,又看不见后面的东西。就“理”而言:凡是没有悟道,没有证觉菩提就叫无明。)
有一点要特别提起大家注意的,修习观想的过程中常会有“眼通”的现象发生。初期还不是真神通,虽然有时能正确地预先见到将来的事情,也能清楚看到好久以前的故事,但这只是气脉将通未通前在视觉方面所引发的特殊功能。如果沉湎在这一步境界,玩弄起这种小眼通,当然就无法“专心系念一处”地继续用功,无上道果又怎么可能求得?
因此,修观想的用功到这一步,切要注意,必须戒除眼通,把眼前影像空掉。如果最初没有办法把眼前的影像空掉,最起码必须守住“视若未睹”“置之不理”的原则。久而久之,幻相就会随我们的心意而不见踪迹。至于参掸的有所谓“佛来打佛,魔来打魔。”虽然不限于这层道理,但是和这个道理也有关系。
《定慧初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