峦头 当然够级别。先讲故事
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王世则辞别老母,徒步登程进京参加明春会试。有钱人家子弟上京赶考,坐的是高头大马,或以车当步,但世则家太穷,只能乞讨进京。 他一步一挨,爬山涉水,穿村过寨,吃的是“百家饭”,喝的是山泉水。晚上栖身之处,或庙宇,或房檐,或人家的柴房草堆。尽管艰难异常,但他没向困难低头,矢志坚毅向前。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春,王世则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当时宋朝的帝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此科会试,是太宗皇帝亲拟题目,一诗一赋。 世则接卷后提笔直书,写到动情之处,直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而不能自已,句句凝神,字字珠玑,缺一而不成妙语!哪消两个时辰,一诗一赋即已作就。 有史志载:“太宗亲试贡士于讲武殿,赋以六合为家,诗以莺啭上林为试题,帝览世则赋至‘构尽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阙’四句,大悦,遂擢为第一人。” 世则上京赴考的轶事及传说,永福民间有一出彩调叫《讨米进京》,四处传唱,使拐脚状元王世则名扬四方。 戏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一身一吊一书箱,拐脚烂衫也昂藏; 乞讨进京人莫笑,他年得中状元郎。 王世则高中状元,永福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王世则文章冠盖天下,当朝文才无出其右,但金榜迟迟不发。原来太宗听说王世则虽文才八斗,但却是个拐脚,他怕取了王世则头名状元,有损大国风度,说泱泱华夏,莽莽神州,竟用一四肢不全之人。但若弃之,又恐朝野不服,引出天大麻烦,前朝黄巢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他左思又想,一时委决不下,故而金榜迟迟不予发放。当朝宰相赵普一班大臣知道后,奏请太宗不要以貌取人,应以人才为重。太宗听了诸大臣的劝谏,心才始定。但他还要当面试试王世则的才能,便从心里冒出一个主意。 这日早朝,太宗传旨叫王世则及 谢文魁两人上殿面试,太宗举目一看,王世则目清眉秀,倜傥风流,谢文魁身材魁伟,面目英俊,太宗看后暗暗点头,只是内心对世则身带残疾十分惋惜。当下,太宗一不考诗文,二不考词赋,却出了出人意料的三道怪题。 第一道题:太宗让王、谢二人各将一堆乱草整理整齐,先者胜。谢虽手脚灵活,但理得一半便大汗淋漓。王却不慌不忙,先将草抖直捆好,然后转身向殿前卫士讨来宝剑,将草的两头齐齐斩断。皇上喝问:“为何斩草?”王跪答:“乱草不斩不齐!”太宗听了暗暗点头,觉得王世则处事果断,权谋达变,雷厉风行,正是他所需要的治国能臣,遂大点其头。于是,这头一场,自是世则胜了。 接下来,太宗命二人击鼓,谁将鼓击响谁胜。二人均离大鼓数丈。百官心想,这回世则怕是要败阵了。果不然,太宗令下,谢文魁即领先而走。谁知离鼓还有一丈之遥,世则将手中笔奋力掷向大鼓,先谢文魁一步将鼓击响了。王世则此举正应了“响鼓不用重槌敲”的典故,百官齐赞世则机敏,这第二场又是世则巧胜。 第三道题:太宗命人在御池中打起六桶水,命二人各提三桶到殿上,谁先提完到殿上谁胜。百官以为这次是比拼实力,无巧可取,世则定输无疑。世则刚提得一桶水上殿时,谢文魁已返身去提第三桶了。世则将桶放定,对太宗道:“万岁,这一场臣又胜了!”太宗及百官闻言不解。世则说:“臣只知我大宋有一统(桶)江山,臣这样做,正应了我大宋朝江山一统,永固千秋啊!”太宗及阶下百官听了,无不称赞世则锦心绣口,才思敏捷。太宗龙颜大悦,便点了世则头名状元。
王世则惊人的才智,磊落的胸怀,不凡的志气,使得太宗皇帝青眼有加,觉得能得到这样的奇才,实是大宋的福气,对众臣说:“朕博求俊彦于科场,亦可为致治之具。”特为世则设宴琼林,以示恩宠
本应九代状元的。为何只一代残疾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