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要领 真正的禅修
止观要领起初时,培养正确的见地和禅修显得非常重要,中间则仅是熟练见的过程,最后见与禅修都在自然的禅修中归于一无所得。由于心被不正确的见遮障太久太深,如同一个老而重的病号一样,也不要指望在短时期的禅修中被治愈;同时,我们的心和刚从山上抓来的野猴没有两样,完全的调服需要假以时日,因此,禅修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禅坐时,就像老人晒太阳一样,不必做太多的努力,更不要在乎呼吸、观想以及任何身体上的感受,心理上的念头和妄想袭来时随它们来,去时也任随他们去;禅修中既没有迎纳、拒绝和排斥,也没有留恋、送往与告别,仅仅保持在宽坦、自然与安详的状态中,偶尔也可以提一下轻微的觉察来回光返照,但不必过于刻意。在这样的禅修中,你将渐渐休息在心的无实质(无自性)中,并能体会、安住到空灵、活泼而自由的禅境,在这种自然任运的息心状态中安住下来的禅修就是止。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后,你将会在这种禅修的状态中,觉受到身心的柔软和安宁,暖乐、无念与清明的状态也会生起。遇此情况,不少禅修者会不自觉地附著于觉受的境界中,因此,你应及时提起内在的觉照。换言之,你应直接注视、审视暖乐、无念、清明的本质而不是粘著在觉受中,如此,无论是何种觉受,都会在它们出现的地方自然释放,这样,无念便可以转为法身,清明便转为为报身,安乐则可转为化身,这种直透一切幻象的禅修,就是内照于本质上的观。
另一个反面是,你或许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跌入微细莫明的昏沉或掉举之中。同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昏沉来时,注视并直接安住在昏沉的本质中,因为昏沉如果是真实存在、而有体性的话,你应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现在都处于昏沉中;散乱和妄想来时,也以此同样的方法来观照和安住,如同没有必要抹去水中的痕迹、空中的彩虹一般,也不必用种种努力的营造,去终止心性的原本活力和显现。刻意地培养禅定和境界如同谚语中说的那样:犹如将执著的刺愈加削尖!这样努力的结果只会扎伤到自己。
真修行莫思量,静心处,直心行,任尔千般变化,我自稳坐鱼台观风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