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2698|回复: 6

古代帝王如何看天灾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4.0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8-10 16: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感激上天垂象示儆之恩
一切皆是“我”的责任

当人人知道 百年难遇的天灾时百年难遇的人祸时,媒体还敢用这个“百年难遇”吗

丹江口市官山镇发生百年难遇特大洪灾 灭顶式飓风不再百年难遇 气候危机渐逼近
新华专访:气象专家详解重庆百年难遇特大暴雨洪灾
岚皋遭受百年难遇特大灾难
回顾2008年那场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
广东遭遇百年难遇特大暴雨--广东频道--人民网
湘西州遭遇百年难遇大洪灾,邮政职工奋力抢险救灾_湖南邮政新闻_...
近年的破坏性灾害 不是千年一遇 就是百年难遇_地震吧_百度贴吧
特大海啸百年难遇不必草木皆兵 地震专家答疑解惑-广西新闻网
石敬涛:长江百年难遇枯水期关涉重大利益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汕头百年难遇洪水 多处遭海水倒灌_新浪上海
深圳市特大暴雨百年难遇,学生仔兴高采烈满街抓鱼!_发展论坛_
石首:东升调关两地遭受百年难遇龙卷风袭击
新华专访:气象专家详解重庆百年难遇特大暴雨洪灾

以下转自清《世宗实录》

○江南安徽巡抚李成龙摺奏。二麦丰收分数。奉上谕。雨水年岁、及吏治民生、总宜据实上达。不可以宽慰圣怀 、恐烦睿虑为辞。粉饰欺蔽。而托名忠顺。君臣本为一体。中外原无间隔。要当彼此披露。毫不隐讳。上下同心 。和气充满。则自能感召天庥。百物阜成。万姓蒙福矣  
○乙未。谕满汉九卿、詹事、科、道等。天时亢旱。朕夙夜焦劳。敬谨斋戒。久未得雨。意者用人行政之间。尚 有缺失。不能感召天和。以致甘霖未沛。朕欲在廷诸臣、直言得失。犹恐视为具文。概以謀词颂扬。负朕实心求 言之意。今特谕尔等、各具密摺。凡朕所行之事。或有过失。务尽言无隐。即所行无过。或更有应行事宜。亦各 据已见陈奏。使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得古大臣责难于君之义。至用人一途。或有未当。尔等务必据实指陈 。勿避嫌怨。即朕亲信重臣、亦不妨指出。上古君臣、都俞吁咈。至今传为盛事。尔等若能披肝露胆。极言直谏。即所奏未尽合宜。朕亦重其人品。傥仍瞻徇依违。浮词塞责。朕亦薄其为人。尔等各宜副朕实心。果有嘉谟嘉猷。俾得见之政事。将召天和而苏民困。胥在于此矣  
○壬申。谕刑部。今届仲春。雨泽愆期。时有大风。朕心深用兢愓。念自临御以来。惟恐政事或有缺失。时时省察。不敢少有忽略。且令诸臣直言陈奏。而诸臣所奏、徒事颂扬。毫无裨益。朕之虚公至意。可以质诸天地。实 堪自信。无少愧处。熟思刑名为国家之要务。上关天和。下系民命。若刑狱未能清理。即为天时亢旱之由。是以 朕于谳狱再三详慎。即惩治之人。虽置之于法。朕于其中从宽从轻之处。惟天地知之。至于凶顽之徒。情罪重大 。众人有知者。亦有不能尽知者。朕俱于法外从宽。不可胜数。并未冤抑一人
○戊寅。谕大学士等。天人相感之理。至微而实至显。凡人果实尽诚敬。自能上格天心。人君受天眷命。日鉴在 兹。其感通为尤捷。朕自临御以来。敬天之心。夙夜警惕。凡水旱灾祲。皆上天谴责朕躬、特示警戒。内省身心 之过愆。外考政治之阙失。务期黾勉。以回天意。用是上承帝鉴。有求輙应。如今年三月十六日、览署山西巡抚伊都立奏摺。知平阳地方、三春少雨。朕怀甚为忧虑。祇告神明。斋心虔祷。续据伊都立奏报、于十八十九二十 等日、得雨沾足。三月二十九日、览河南巡抚田文镜奏摺。知开封一带地方亢旱。朕于四月初一日、祷于神明。 竭诚致敬。刻不敢懈。昨田文镜奏报、初三日、开封四境、果得时雨。可见天人感通之理。捷于影响。益觉可畏可惧。而不敢纤毫疎忽也。但恐督抚大吏、于地方水旱之事。不速行奏闻。则朕无从省戒、以挽天心。致使旱涝 成灾。闾阎受困。此则地方大吏隐蔽之咎也。嗣后督抚等。于地方偶有水旱之事、即据实速奏。庶朕可及时修省 。尔督抚等、亦宜省咎思过、勤求民隐。勿徒为祝祷之虚文。以饰愚氓之观听。朕此上□日并非自谓精诚昭格、 欲以夸示于众。盖实有见于天人之际、感应不爽。呼吸可通。有善天既降福。则有过天亦必降罚。惟有兢兢业业。时存戒惧。尽人事以仰邀天鉴。愿日与诸臣、交为勉勖而已 雍正三年。乙巳。五月。戊戌朔。直隶总督李维钧摺奏各属晴雨。并见遵董仲舒春秋繁露祈雨之法。虔诚祈祷。奉上谕。览奏。因检春秋繁露。细阅其祈雨之法。朕意似此皆可不必。盖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大凡地方水旱。 沴不虚生。或朕朝政阙遗。或尔等封疆大吏、治理纰缪。或小民习尚浇漓之之所致。消弭之道。当应之以实。不 应之以文。惟返躬修省。克己改过。然后斋肃吁恳。则天人交感之际。潜孚默契。有如响之应声。但庸愚视为杳渺无凭耳。朕即位以来。凡有祈祷。从未命僧道之流、设坛作法。朕严恭寅畏。敬天之心。无时敢懈。至于鬼神 之道、体物不遗。苐宜敬而远之。固不可轻忽。亦不可溺信而涉于谄渎。兹亟应省察吏治。检点刑名。其有关于 国政者。奏闻于朕。我君臣期共懋勉。以恭迓天庥可也  
○丙午。谕大学士等。旧岁直隶总督李维钧、奏称畿辅地方、每有蝗蝻之害。土人虔祷于刘猛将军之庙。则蝗不为灾。朕念切恫瘝。凡事之有益于民生者、皆欲推广行之。且御灾捍患之神、载在祀典。即大田之诗、亦云去其 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是蝗蝻之害。古人亦未尝不藉神力驱除也。今两江总督查 弼纳奏称江南地方、有为刘猛将军立庙之处。则无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庙之处。则不能无蝗。此乃查弼纳偏狭之 见。疑朕专恃祝祷、为消弭灾祲之方也。其他督抚、亦多有奏称设法祈雨祷晴者。夫天人之理。感应不爽。凡水 旱蝗蝻之灾。或朝廷有失政。则天示此以警之。或一方之大吏、不能公正宣猷。或郡县守令、不能循良敷化。又 或一郡一邑之中、风俗浇漓。人心险伪。以致阴阳沴戾、灾祲洊臻。所谓人事失于下、则天道变于上也。故朕一闻各直省雨旸愆期、必深自修省。思改阙失。朝夕乾惕。冀回天意。尔等封疆大吏、暨司牧之官、以及居民人等 。亦当恐惧修省、交相诫勉。夫人事既尽、自然感召天和。灾祲可消。丰穰可致。此桑林之祷、所以捷于影响也 。盖惟以恐惧修省、诚敬感格为本。至于祈祷鬼神、不过借以达诚心耳若专恃祈祷以为消弭灾祲之方、而置恐 惧修省于不事。是未免浚流而舍其源、执末而遗其本矣朕实有见于天人感应之至理。而断不惑于鬼神巫祷之俗习。故不惜反覆明晰言之。内外臣工黎庶、其共体朕意
○河南巡抚田文镜奏报瑞谷。得上□日。据田文镜奏进豫省所产嘉谷。有多至十三穗者。此实罕见之事。大凡为督抚者。果能殚心竭力。为国为民。必能感召天和。化灾祲而成丰稔。前岁畿辅偶旱。李维钧奏称、欲用法术祈 祷。比时朕即降上□日止之。盖无实心实政、感格上天。而仗法术以为祈求。焉有感应之理。又如畿辅地方。常 有水患。怡亲王亲身相度。悉心筹画。为国为民之念。实为诚切。故今岁六七月间。大雨时行之际。直隶地方、雨泽调匀。凡开浚修筑之处。皆得施工。而禾麦又复丰登。民生乐业。岂非至诚感通之验乎。朕非以地方之事、卸责于督抚。凡属督抚、皆朕简用之人。若督抚尽心于地方。则是朕用得其人。伊之功。即朕之功。若督抚不尽 心于地方。则是朕用非其人。伊之过。即朕之过。督抚受朕深恩。委以封疆重寄。乃悠悠忽忽。不加意于吏治民 生。而转令朕代为受过。清夜扪心。亦忍为之乎。督抚若有此等。不但伊身难逃国典。即冥冥之中、子孙亦必受谴罚。勉之慎之  
○谕内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念切民依。举行耕耤之礼。殚竭精诚。为民祈谷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耤田特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朕心亦以为偶然之事。今据府尹刘于义进呈今岁耤田所产、自 一茎双穗三穗以至八穗九穗皆硕大坚好。异于常谷。朕见之心甚慰悦。特令宣示廷臣。朕并非以此为祥瑞。夸耀 于众也。盖实有见于天人感召之理。捷于影响。无纤毫之或爽。朕以至诚肫恳之心。每岁躬耕耤田。以重农事。 即蒙上帝降鉴。叠产嘉谷。以昭休应。似此八穗九穗之谷。岂人力所能强为。亦岂人君所能强之使有乎。天人感应之理。朕见之最真最切。但恐此心不诚耳。诚则未有不动者。即如从前青海蠢动。朕为边陲忧虑。虔祷于宫中 。不数旬而捷音即至。疆圉宁谧。又如前岁夏间。近畿雨泽稍愆。朕在宫中默祷。减膳修省。虔诚叩恳不数日而 甘霖大沛。禾稼有秋。此皆近年以来。朕亲行亲验之事。至去年夏秋之间。时常阴雨。而李维钧并不将畿辅被潦 实情具奏。是以朕未曾早为虔祷。殚竭诚心。以挽天意而纾民困。及蔡珽署直隶总督事务。详悉奏闻。朕宵旰忧 勤。几废寝食。于是截漕发仓。多方赈济。京城设厂。各邑兴工。俾穷民皆得糊口。是以地方虽被水灾。而小民 不致流离失所。今岁二麦丰收。禾麦畅茂。此皆上天俯鉴朕衷。故加惠黎元。而锡以盈宁之庆也。盖天生民而立之君。鉴观在上。人君一念敬谨。政事无阙。天必嘉之佑之。一念放逸。政事有乖。天必儆之戒之。此一定之理。况人君抚驭臣庶。位处极尊。所以赏罚之者。独有上天耳。是以朕每于水旱等事。皆实心内省。至于各省旱涝之事。朕皆视同一体。原无彼此之别。惟是地方相隔路远。彼地偶有水旱。有司未必即行具报。及至奏达朕前 。而紧急之时已过。是以朕无从尽其诚心、为之祈祷。此其责、则全在本省督抚矣。督抚受朕委任之重。为朕养 育万民。必视百姓之疾苦、如痛养之在已身。一遇水旱饥馑。必思所以致此之由。或因本省之政事吏治有阙。即 思速为改易之。或因本地之人心风俗不端。即思速为化导之。兢兢业业。修省祈祷。竭尽诚心。一如朕之朝乾夕 。断无不可以挽回天意者。假若闻朕之政治。稍有缺失。亦即直言陈奏。不必隐讳。如此、则官与民联为一体。臣与君又联为一体。太和翔洽。实意交孚。天听虽高。诚呼吸可通矣。朕每岁躬耕耤田。并非崇尚虚文。实是敬天勤民之至意。礼曰。天子为耤千亩。诸侯百亩。据此、则耕耤之礼。亦可通于臣下矣。朕意欲令地方守土之 官。俱行耕耤之礼。使知稼穑之艰难。悉农夫之作苦。量天时之晴雨。察地力之肥硗。如此、则凡为官者、皆时 存重农课稼之心。而凡为农者、亦断无苟安怠惰之习。似与养民务本之道。大有裨益。著九卿详议具奏  
○庚寅。谕内阁。自古帝王致治諴民。莫不以重农为先务。书陈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诗载豳风。备叙田家之力作。论语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孟子云、民事不可缓也。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事者、帝王所以 承天养人、久安长治之本也。我国家抚绥寰宇。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余年。深仁厚泽。休养生息。户口日增。生 齿益繁。而直省之内。地不加广。近年以来。各处皆有收成。其被水歉收者。不过州县数处耳。而米价遂觉渐贵 。闽广之间。颇有不敷之虑。望济于邻省。良由地土之所产如旧。而民间之食指愈多。所入不足以供所出。是以 米少而价昂。此亦理势之必然者也。夫米谷为养命之宝。人既赖之以生。则当加意爱惜。而不可萌轻弃之心。且 资之者众。尤当随时撙节。而不可纵口腹之欲。每人能省一勺。在我不觉其少。而积少成多。便可多养数人。若 人人如此。则所积岂不更多。所养岂不更众乎。养生家、以食少为要诀。固所以颐神养和。亦所以节用惜福也。 况脾主于信。习惯便成自然。每见食少之人。其精神气体、未尝不壮。此显而可见者。至于各省地土。其不可以 种植五谷之处。则不妨种他物以取利。其可以种植五谷之处。则当视之如宝。勤加垦治。树艺菽粟。安可舍本而 逐末。弃膏腴之沃壤而变为果木之场。废饔飱之恒产、以幸图赢余之利乎。至于烟叶一种。于生人日用、毫无裨 益。而种植必择肥饶善地。尤为妨农之甚者也。小民较量锱铢。但顾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故当图利之时。若 令其舍多取寡。弃重就轻。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地方官、遽绳之以法。则势有所难行。转滋纷扰。惟在良有司、 勤勤恳恳、谆切劝谕。俾小民豁然醒悟。知稼穑为身命之所关。非此不能生活。而其他皆不足恃。则群情踊跃。 不待督课而皆尽力于南亩矣。朕闻江南、江西、湖广、粤东数省、有一岁再熟之稻。风土如此。而仍至于乏食者 。是地土之力有余。而播植之功不足。岂非小民习于怠惰。而有司之化导者有未至邪。或者曰。米谷太多。则价 贱而难于粜卖。昔人有谷贱伤农之说。谚语所谓熟荒者。此则不必过虑。假若小民勤于耕作。收获丰盈。至于价 贱而难于出粜。朕必多发官价以籴买之。使重农务本之良民、获利而有余赀也。朕生平爱惜米谷。每食之时。虽 颗粒不肯抛弃。以朕玉食万方。岂虑天庾之不给。而所以如此撙节爱惜者。实出于天性自然之敬慎。并不由于勉 强。且以米谷乃上天所赐、以生养万民者。朕为天下生民主。惟有敬谨宝重。仰冀天心默佑。雨旸时若。岁获有 秋。俾小民家有盖藏。人歌乐土。朕既为亿万生民计。不敢轻忽天贶。尔等绅衿百姓、独不自为一身一家之计乎 。朝夕生养之需。既受上天之赐。若果加意爱惜。随时撙节。则天必频加锡赉。长享盈宁之福。若恣情纵欲。暴 殄天物。则必上干天怒。不蒙眷赉。而水旱灾祲之事。皆所不免。其理岂或爽哉。又闻江西、广西地方、竟有以 米谷饲养豚豕者。试思谷食之与肉食、孰重孰轻。孰缓孰急。而乃以上天之所赐、小民终岁勤苦之所获者。为豢 养物类之用。岂不干天和而轻民命乎。朕所以惓惓训谕者。惟期天下之人、专务本业。以杜浮靡。爱惜物力。以图久远。共体朕敬迓天庥、勤恤民隐之意。则尔等家室、必益至于丰饶。尔等子孙、必永绵其福泽。思之思之。 毋忽朕言。著将此晓谕内外官民人等、并通行远乡僻壤。咸使闻知  
○己卯。谕内阁。三农仰资雨泽。所重尤在春时。今年三月间。直隶地方。雨旸不一。朕念切民依。时时体访。昨闰三月十一日。京师及近畿之地。俱得雨泽。而蓟州仅有微雨。不能沾足。朕向来屡降谕上□日。凡水旱灾祲之故。或因朝廷政事阙失。或因该省大吏、及该郡邑有司、有乖职守。各致愆尤。或因本地风俗偷薄。人情浇漓。此数者、皆足以上干天和。致使阴阳违序。古人言此。最为详备。而朕研究天人感应之理。确然知其不爽。是以 往复谆谆。训谕中外。期于共相儆勉。修人事以格天心。此念无一刻或忘也。今春畿辅远近。雨泽不均。朕再四 思维。不得其故。昨见保定府举人苏庭条奏、请将本年带徵钱粮。缓其徵收。而又故为迫切愁苦之词。欲以耸动 朕听。即此可知小民之心。无时餍足。当收成偶歉之际。朕多方拯恤。比岁缓徵。而小民皆习视为固然。迨及岁 己丰熟。全不念租赋乃惟正之供。输将乃分内之事。仍思迁延侥幸。遂其私心。转觉纳科完粮。为意外之事。相 对辗转。志气不舒。遂致上干天和。甘雨不能应时而降。既忘朝廷抚绥保护之深恩。又忘上天锡福惠民之大德。 人情如此。尚得谓之风淳俗厚。而可邀上天之眷佑乎。夫钱粮出于地亩。凡应完国课者。皆系有产业之家。并非 无力穷民可比。岂有上年丰收之时。全不筹及于今年国课之理。假若民力果属艰难。该地方大吏有司。自然体朕 宵旰勤民之至意。暂缓催科、断不忍过于迫急。竭民力而违朕上□日也。朕因小民习染既久。私欲难除。不识君 民一体之情。不知天人感召之理。致干上苍谴责。垂慈示儆。朕心深用悯恻。切加训饬。果能遵朕谕上□日。安 分守法。循理奉公。则俯仰宽舒。心志畅适。古人云。和气致祥。将见五风十雨。大有频书。断不忧水旱灾祲之为累。若宵小无知。以为朕因催科。降此谕上□日。则不但不知朕教养之深恩。抑且昧天人感应之理矣。著直隶总督、督率有司。体恤民隐。教养兼施。将朕此上□日、通行出示晓谕。务使远乡僻壤之民。详悉知之  
○谕大学士九卿等。七月初一日。朕曾颁谕上□日云。从来天人感召之理。捷于影响。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又或一乡一邑之中、人心诈 伪。风俗浇漓。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祲。是以朕谆谆训饬。颁发谕上□日。至再至三。而宵旰之时。 无刻不深乾惕。但天下至大。兆民至众。察吏之责、莫如督抚。亲民之官、莫如守令。若地方有司官、果能视民如子。休戚相关。平时化导有方。恫瘝一体。则民气舒畅。而乖戾潜消。设偶遇雨旸愆期。又复为民请命。虔诚 祈祷。自可挽回天意。感召休和。如张堪之麦秀两岐。鲁恭之蝗不入境。史册所传。皆实有其事。实有其理。非虚语也。近见有司官。平时不能尽爱养之道。民生不厚。民俗不淳。既足上干天谴。及遇水旱。又漠不关心。不知悔过自省。纵事祈祷虚文。不过勉强塞责。甚至不肖之员。惟恐报灾蠲赋。已身不得火耗羡余。而隐匿不报者有之。又或本身原有亏空。转冀水旱得邀赈济。以便开销。而百姓并不沾颗粒之惠者有之。似此居心行事。竟民生疾苦、视同陌路。则民气郁而不舒。何以弭天灾而召丰穰乎。朕为天下主。凡民生之休戚。吏治之得失。皆朕躬之责。为难推诿于臣工。况臣工之是非。即朕之是非。朕又何能推诿乎。但用人察吏之道。各有等次。朕所察用者、督抚也。督抚所察用者、有司也。若督抚不得其人、朕之过也。有司不得其人、则督抚之过也。至地方 百姓。不能为之遂生复性。捍患御灾。则其过专在有司矣。夫为政之道。在于得人。而用人之法。只得博采舆论 。然使但以舆论为凭。则如裴<?彳率>度、张楷、人皆称其秉公持正。谨慎和平。及至近日江西亏空毕露。弊端种种。皆裴<?彳率>度张楷任内之事。至如河南巡抚田文镜者。尚有李绂、谢济世等、诬为贪婪。如此不辨 公私。颠倒是非之事。不可枚举。则舆论又不足尽凭矣。舆论既不足尽凭。则人之贤否、何由而知。是以试用之以观其后。即古圣人明试以功之意。试之而称其职。岂非朕心之所乐愿。试之而不称其职。自当速行更换。岂有 劣员既经败露。尚可姑留在任乎。乃无知小人。不知朕进退人才之苦心。而輙有轻于去留之私议。此则愚昧之甚 者也。为督抚者、当体朕察吏安民之苦心。竭诚秉公。倡率百僚。使地方有司皆能实尽父母斯民之道。则上与下 合为一心。官与民联为一体。和气致祥。休嘉日集。断不致旱涝之为忧矣。今年春月。直隶地方、有数处少雨。朕心轸念。不遑宁处。降上□日询问。而总督宜兆熊、刘师恕、坦然奏称今年闰月。嗣后得雨。亦不为迟。朕已 降上□日切责。如此存心怠忽。岂能感召天和。从前雍正二年春。河南地方少雨。田文镜具摺奏闻。朕览奏、为 之心动。竭诚祈祷。乃伊摺奏到京之二日。河南即得大雨。自后三年之内。豫省皆获丰收。连岁谷秀十三穗。麦 秀三岐。可见至诚感格。无有不应。凡封疆大臣。皆能如此存心。则地方断无不受福之理。田文镜当加殊恩。以示嘉奖。著加兵部尚书衔。授为河南总督。总兵以下、听其节制。此系特恩。不为豫省定例。朕意各省地方。莫 要于水旱之事。当定为地方官之考成。除直隶之玉田、宝坻等处。江南之泗州、旴<?日台>等处。湖广之江陵 、沔阳等处。广东之围基等处。皆滨江近河。素称沮洳之地。似此等地方、难以定议外。其余地方官员。傥有政 治不修。化导不力。以致民气不舒。灾祲见告者。或有自顾已私。匿灾不报者。应作何严加处分之处。著大学士 九卿详议具奏。如此、则人人知敬天勤民之道矣。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朕所降谕上□日。丁宁往复。无非念切民生。然必奉行尽善。方收实效。即如社仓一事。朕数年以来。屡屡降上□日。但可劝民自为。不可绳以官法。 前杨宗仁在湖广。锐于举行。而州县官迎合其意。勉强行之。近日竟有官吏将此项米谷侵那者。此即奉行社仓之 弊。非朕之意也。又如民间向来多将膏腴之壤。栽种烟菓。以图重利。朕虑其抛荒农务。谕令有司善为劝导。使 知务本。谕上□日甚明。并非迫令一时改业也。今闻有将民间已种之烟叶。竟行拔去者。此时既不能树艺五谷。 而已种之物、又复弃置。岂不农末两失。大负朕爱养百姓之初心耶。朕所降谕上□日。明白周详。而奉行者如此 舛错。皆系愚劣官员、不能领会。且远乡僻壤之地。未曾晓谕周知。此皆地方大吏疎忽之咎。著将此谕上□日、 遍传直省。务使远乡僻壤、咸共知之。此乃初一日所降谕上□日也。乃数日以来。阴雨连绵。不见晴霁。朕甚忧 畏。虔诚修省。细思近日用人行政之处。可以自信。或因前日颁发谕上□日。欲将地方水旱、定为有司考成之处 。其事有所不可。故上天垂象以示意耶。其以水旱为考成之处。不必定例。大学士九卿、不必议奏。著将前后所 降谕上
○戊午。江西巡抚布兰泰参奏。清江县知县牛元弼、于需雨之时。并不亲身祈祷。屠宰甫禁旋开。张筵唱戏。政务不理。临江府知府吴恩景、代为隐饰。请一并革职。得旨、牛元弼、于屠宰开禁之后。开筵唱戏。不比祈祷之 时。若牛元弼、平日性好声歌。耽于逸乐。则布兰泰、何以不早行参奏。至所参政务不理。亦当实指其废弛者何 事。今因一时意见。遽将该县严参。并知府一同革职。定例内、属员犯贪赃重罪者。知府徇庇、及失于觉察。其 处分止降级调用。今因属员唱戏、而遂将知府奏请革职。似此越例之事。几有作福作威之意矣。朕之待督抚大臣 。深加信任。常有督抚参劾尚轻。而朕从重处分者。总以揆情度理。期于公当而己。凡为督抚者。当为国家爱惜 人才。而于参劾之间。尤当加意慎重。若误去一干员。其过更在误荐劣员之上。盖荐一劣员而误用之。异日自然 败露。若将干员误行罢斥。则其人终身放废。不可复振。天下人才几何。岂可因一时之喜怒、而滥行摧折乎。察 吏之道。公明二者。缺一不可。若存心本公。而识见不到。必致为属员所欺瞒。浮言所蒙蔽。布兰泰之存心。虽 无私徇。而少知人之明。且琐屑不识大体。地方雨晹之时若。水旱之为灾。全系乎督抚大臣之感召。若果能布德行仁。安民察吏。自能上感天和。丰亨有庆。若政事有阙。举劾失宜。以致雨泽不能应时而降。此时徒恃祈祷之 虚文。已属庸鄙之见。而乃欲诿过于属员。以谢己之责。不亦屈抑之甚乎。牛元弼、吴恩景、不必革职。若二人 任内。另有亏空劣迹。著布兰泰查明续参。再降谕旨。若别无款迹可参。著将牛元弼、吴恩景、送部引见。候旨 另用  
○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报。荣河县沿河地方。黄河水涨。被淹村庄、共十有八处。现在设法抚恤。得旨、地方年谷之丰歉。水旱之有无。全系乎督抚政事之得失。天人相感之理、确乎不爽。石麟自任巡抚以来、精神不能周到 。才力甚觉勉强。朕已屡次训饬。兼为地方廑念。今荣河县、果有河水泛溢。淹及村庄之事。夫黄河之在山西、尚非险要之处。而今岁入夏以来、又非多雨之年。乃忽闻水涨为患。岂非封疆大吏。政事有阙。故上天垂象以示儆乎
凡督抚之责。全在于察吏除盗。以安辑百姓。傥不能尽斯二者、必致上干天和。黎庶并受其困。凡属封疆 大臣、当如何之黾勉尽心、以称职任。而大臣等之保荐督抚者、当如何之公忠详慎、务令得人以副君上之咨询。造生民之福泽乎。其荣河县被水之民。加意抚恤之处。著该部速议。寻议、按名散赈。务均沾实惠。从之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6: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谕内阁。从来天人感应之理。捷于影响。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乖舛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督抚有司不得其人。或一郡一邑之中、人心诈伪。风俗浇漓。又或有一二大奸巨恶之徒、灭弃伦常。阴怀悖逆。皆足 以干天和而召灾异。数年以来。朕以此理晓谕内外臣工、及万方黎庶者、不啻三令五申矣。乃湖南地方、连岁屡 遭荒歉。朕以彼地之人事推之。如奸民谢录正等、逞凶肆恶。潜蓄邪谋。又有大逆之曾静、张熙等、灭绝天良。 性同枭獍。地方有此等逆天悖理之人。以致旱涝不时。民人困厄。虽朝廷之政教频施。有司之职业无忝。安能代 凶恶顽民、祈祷天恩。而宽其谴责乎。楚风愚悍。自昔为然。朕念率土之人。皆吾赤子。同归于善。甚切殷怀。 著照浙江福建之例。设观风整俗使一员。观谕化导之。御史李徽、著补授都察院佥都御史。为湖南观风整俗使
○戊午。谕内阁。尝思岁时雨旸之各地不同者。其故或由于朝廷政事有所阙失。或地方官吏、乖其职守。或民间习俗浇漓、人心伪薄。皆足上干天和。致成灾祲。此理数之必然。纤毫不爽者。数年以来。朕已谕之详矣。上年 直隶通省地方。收成丰稔。惟宣化怀来保安三州县。独愆雨泽。朕心即疑地方官民、恐有招致之由。秋间口北道 王棠来京。朕令进见。曾经谕及。今据王棠摺奏、宣化怀来保安等处。去年夏秋亢旱。今春他处皆得瑞雪。而此 地独少。二月间。臣因公出境。勘得鸡鸣驿新保安之间。有古惠民渠一道。灌田数百余顷。旗民互讼。历三十余 年。未曾结案。臣详勘渠道。先剖曲直。继将上年所奉上谕。再四宣布。劝使回心。一时旗民人等。顶颂皇仁。 即时感悟。分渠共溉。永息争端。果于三月初一二等日。连降瑞雪。平地尺余。春耕有赖。万民称庆等语。王棠 此奏。不过敷陈其事。而实乃天人感应之至理。盖人之所以为心。即天之所以为心。傥一方之中。彼此猜嫌。构争起讼。人怀不平之气。斯天地之气亦湮塞于一方。不能和畅宽舒。有不雨旸失序者乎。古圣有言。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今朕此言。非为人君宽解。而推卸其责于臣民也。君民上下。原为一体。尝见 直省督抚官员等、每过年岁丰登。辄曰此皇上之洪福。此语朕从不受。朕无自私之福。以天下人之福为福。若吏 治澄清。民风醇厚。以致时和年丰。天下人各受其福。即朕之福也。若官吏坏法营私。黎庶嚣陵成习。以致召为 灾异。此皆用人不得其当。化导未尽其方。天下不能共受其福。即朕之歉于福也。人君原无可诿之责。而臣民自 有各尽之道。朕以实心实政。乾惕于上。天下臣民。果能黾勉修省。同归于善。以感召于下。则太和之气。流行于宇宙间。灾沴何自而生。雨雪应时而降。人歌乐利。百室盈宁以同受上天之慈惠。岂不美欤。著各省督抚、通 行所属。咸使闻知 
○谕内阁。自古帝王之治天下。设官分职。不得其人。则庶政莫由振举。而理财不得其道。则国用不足。虽欲减赋蠲租。沛膏泽于万姓。其势有所不能。此自然之理也。数年以来。怡亲王、大臣等。办理户部事务。敬慎公忠。风清弊绝。阜民裕国。府库充盈。国家经费既敷。则蠲除惟正之供。施恩常格之外。使群黎百姓、俯仰有余。乃朕寤寐之至愿也。昨署山东巡抚费金吾奏称、今岁东省秋成大稔。父老皆言二十余年以来所仅见。朕思此乃督抚之贤。有以感召天和也。则凡为督抚者。宜何如之敬谨居心。公忠奉职。以不愧屋漏之诚。为感格上天之本耶。闻今年秦省西安一带。夏月甚旱。而地方文武大臣官员。罔知修省。此则封疆大臣之所当切戒者。朕非卸责于臣工、而屡颁此等谕上□日也。盖实有见于天人感应之理。纤毫不爽。而夙夜敬谨乾惕。觉鉴观之有赫。而呼吸之可通。倘朕心有一刻之懈弛。而徒以训诫之词、责诸臣下。其又何以对越天地神明乎。又据广东督抚布按等奏称、今年粤东雨泽均调。百谷顺成。合计通省米价。自八钱至五六钱。实粤省从来希有之事。朕闻之、深为慰悦。此皆该省民人等。革薄从忠。醇厚良善之心。上天垂佑。而锡以丰穰之所致也。著将山东广东二省。庚戌年地丁钱粮。各免四十万两。以奖地方官民之善。直隶陕西。今年各蠲银四十万两。庚戌年著再各免地丁钱粮四十万两。山西通省。连岁皆获丰收。著免庚戌年地丁银四十万两。安徽等属。亦著免庚戌年地丁银四十万两。此六省共蠲免额徵银二百四十万两。乃朕加惠闾阎之特恩。该督抚等。应转饬有司。仰体朕心。敬谨奉行。务使小民均沾实惠。倘不肖官吏、及绅士土豪等。有侵蚀包揽等弊。一经发觉。定行重治其罪。并将失察之督抚上司等。严加议处 
○丙戌。谕内阁。上年直隶通省、收成丰稔。惟宣化府属之宣化、怀来、保安、三处交界之地。广约四十里。长约百里。独愆雨泽。颇觉亢旱。今据直隶巡农御史舒喜奏称、京畿一百四十州县。筑场纳稼。百谷咸登。各府州县之收成。册报八分九分十分不等。老幼得所。共庆有秋。惟宣化府属宣化、西宁、蔚县三处。今年六七月间。有冰雹之伤。禾稼稍损。朕思天人感应之理。纤毫不爽。连年以来。直隶通省。雨泽应时。西成丰稔。而宣化府属之数州县地方。两年之内。有亢旱冰雹之灾。此必地方官民、政治有缺。风俗不淳。是以上天显示儆戒。欲其警醒悔悟。翻然悛改于将来也。官斯土者。宜敬谨修省。以免过愆。著遍行晓谕劝导。令所属百姓、消亢戾浇漓之风。敦和睦忠厚之行。共为良善。以迓天庥。而此数州县之绅衿士庶。尤当深感上天垂象示儆之恩。各扪心自问。若有几微匪僻乖戾之念。即猛加省改。并交相劝勉。俾比闾族党。兴仁讲义。共成亲逊良善之俗。则以和召和。雨旸时若之应。天必锡之以福矣  
○辛丑。谕户部。据奉天将军多索礼奏称、今岁盛京秋成大稔。禾稼瓜菜等项。俱获丰收。米粮价贱。朕思米谷者、乃上天恩赐以养育万民者也。若人人存心敬受天赐。随时撙节。常留有余。崇俭去奢。谨身节用。则天心必垂默佑。雨旸时若。俾常享盈宁之福。若暴殄天物。轻弃五谷。不思稼穑之可宝。罔念农事之艰难。则必上干天怒。而水旱灾祲之事、皆所不免。此从来天道人事之断然不爽者奉天地方。百谷顺成。已八年于兹矣。今岁收成又庆丰稔。谷价之贱。自昔罕闻。朕心深为慰悦。感戴上天赐佑之恩。则本地官民人等。宜敬谨爱惜、以仰承天贶。向来奉天居民。有以米谷饲养豚豕之陋习。此即暴殄天物之一端。已令地方官劝谕禁止。今不可因米谷饶余。复蹈前辙。积贮乃王政之要图。民生之切务。奉天地气乾燥。不比南方潮湿之区。正当乘此丰收之时。以为储蓄之计。著该地方官员、通行晓谕。劝导所属民人。若有谷之家。果能留心积贮。至于谷多价贱、难于出粜者。著大臣官员等、即行奏闻。朕当发官价籴买。或从海道运至京师。俾积谷之家、实获利益。必不使有谷贱伤农之叹也 
○甲辰。谕内阁。周书洪范、言人身五事。若有得失。在天之休徵咎徵。即各以其类应之。此即朕每日所谕天人感应之理。捷于影响者也。夫所谓修人事以感召天和者。必须君臣上下、各尽其道。各殚其诚。以为昭事上天之本。若人君有朝乾夕惕之心。而大臣官员、不能承流宣化。或君臣有移风易俗之念。而民情士习、不能革薄从忠。则偏而不全。不克成会极归极之盛。而欲冀上天俯垂默佑、普锡繁禧也。岂不难乎。是以为君而存推诿于官民之心者。非贤君也。为臣为民而存推诿于君上之心者。非良有司良百姓也。惟当各尽其道。以待天恩。近见直省各处奏报、雨泽颇觉均调。麦秋亦属丰稔。朕心深慰。但闻江浙雨水稍多。田禾间有涝溢之患。朕悉心推求其故。想因今年春夏之交。京师雨泽愆期。朕为畿辅祈祷。并忧虑及于江浙地方。已而京师得雨。而朕心则专为江浙祈求。至南方多雨情形。朕未曾闻知。但以少雨为惧。所以朕屡谕外省大臣。凡觉有水旱之机。即当速奏朕知之者。正为此也。南方既已多雨。而朕心仍复祈求。或因此一念、以致上天赐雨过多、浙省有涝溢之处乎。又考之洪范、曰狂、恒雨若。浙省素称人文极盛之区。今年会试。朕加恩取中至七十名。而一甲三人。悉登浙士。或者士子之心。不免矜骄之气。如洪范之所谓狂者。致干恒雨之徵。此朕就目前之天象人事而推测之。有不能无疑者。朕每遇雨旸不时。即抚躬自省。不敢玩忽。况古圣人之垂训。千古为昭。惟愿浙之多士。遇登进之荣。即凛盛满之戒。见示儆之象。益深敬畏之心。必能仰邀天眷于方来矣  
○壬寅。谕内阁。今年仲夏以来。京师雨泽愆期。目前甚觉亢旱。朕于宫中斋心虔祷。尚未仰蒙天降甘霖。辗转思维。从来上天之锡福降灾。悉由于人心之感召尚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人又曰。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盖上天慈爱为心。断无降灾于人之理。其遭值水旱饥馑者。皆由天下人之自取。所当恐惧修省。以凛天戒。若因此而或生怨尤之心。则其获罪更大。而为无忌惮之小人矣。朕深明此理。时刻自儆。切切冀望天下臣民。共修趋吉避凶之道。以承受上天之恩。数年以来。谕之详矣。今兹亢旱之象。或由于朝廷政事之有阙。或由于臣工职业之不修。或由于士民心术之不善。有一于此。皆足以干天和。而致祲沴
傥有无知小人。不察人事感召之故。不知上天垂象之意。狂肆冥顽。敢生怨怼。则乖戾之气。自外生成。上天虽欲宽宥而不可得矣。朕兢兢戒惧。夙夜靡宁。再四推求。欲得致旱之由。急行改易。凡属臣工。均当抚躬自思。何处不能称职。何事应当获谴。一一省察而悛改之。至为士为民者。虽无治人理事之权。而举念之纯疵。居心之善恶。天高听卑。实垂照鉴。苟无自作之孽。必不遭难逭之条。总在吾君臣士庶、各自扪心。省愆思过。
勿推于他人而存自恕之念。勿诿诸气数而忘儆惕之心
则和气致祥。时雨甘霖必仰邀上天之恩赐。勉之勉之。著将此上□日、通行晓谕在京官弁兵民人等。咸使知悉。其近京省分。若有缺雨之处。著一体宣示 
 
○庚戌。上召入大学士九卿等、谕曰。自五六月以来。直隶、山东、河南、雨泽愆期。亢旱日久。我君臣间。必有上干天和之处。仰蒙上天仁爱。特以旱灾垂象示儆。朕心忧惧焦劳。时加修省。展转思维。无以自解。此皆朕薄德之所致。无可推诿。但大臣等、亦当敬畏悚惕。省愆思咎。各矢诚心。寤寐警勉。念此三省数百万苍黎。皆吾赤子。将来秋禾不登。无以养生。必致狼狈。若不先期筹画。多方储备。临时虽欲补救。亦恐无及。著大学士九卿等、悉心酌议。作何先期料理。务期人力能周。救荒有策。米谷可以转运。膏泽不致稽迟。俾此被灾民人。咸庆生全。无一人转乎沟壑。如此、则朕之殷忧。可以稍释于万一。或邀上天慈鉴。稍宽吾君臣之谴责也 
○乙亥。谕内阁。京师自冬及春。未得雨雪。畿辅地方。及近京各省。虽有奏报得雪者。亦未普遍沾足。因思上年十一月十五日月食。据钦天监观候。曾引占书燕赵旱禾麦有伤之语。朕心甚为忧惧。拟于正月祈谷之期。虔祷上帝。以迓天和。后因朕躬偶感风寒。医家奏请避风静摄。是以未曾躬亲祀典。此心愈加乾惕。惟兹数月以来。雨雪未降。显系上天垂象以示儆。甚可畏也。朕虔诚修省。体察政治之阙失。以期仰格天心。大学士九卿等。各宜恪慎斋戒。至诚祈祷。尤当洗心涤虑。殚职奉公。以为敬天祈福之本。京师为四方辐辏之地。民食浩繁。更宜豫为筹画。至于该督抚等。各自敬谨修省外。所属地方雨泽之有无。播种之迟早。务期悉心访察。先事图维。傥二麦歉收。必思患豫防。勿使黎民有乏食之虞。方不负朕之委任。傥有玩忽隐饰等弊。经朕访闻。必加严谴。内外大臣等。领此谕上□日。务在实心奉行。不必以空言覆奏 
○丙子。谕内阁。商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此甚言自作孽之不可也。天心仁爱。必不作孽于人。凡祸福灾祥之来、皆由人事之感召。而天本无心也。即如地方之水旱灾荒。必有所自或由于朝廷政事之缺失。或由于臣工职业之乖差。或由于有司教令之烦苛。或由于民间风俗之浇薄。有一于此。皆足以干天和而致沴戾。是以数年来、每当晴雨不时。朕必虔心修省。思过省愆。切谕大小臣工。戒惧悚惕。以凛天戒但思天下人民众多。良顽不一。或有愚昧无知。因饥馑困厄、而生愁怨之心者。
夫平时心术诈伪习俗乖张。仰蒙上天垂象示儆。而又不自改悔。转相怨怼。竟忘上天降罚之由来。视为己身无辜而获谴者。背天逆理。莫此为甚
朕即修省祈祷。亦未必能代伊等解免、而宽其罚也。每见一州一县之中。相隔不远。而雨泽多寡不均。收获丰歉各异。此即显而可见者。朕并非诿其青于天下臣民也。臣职之有亏。民风之不厚。皆朕之过。所望天下臣民、遵朕训谕。各尽其道。以为敬天之本。偶逢旱潦。逾加悚惕。寤寐之中、不敢有几微怨望不平之意。如此、则和气致祥。必能转灾为福。思之勉之 
○甲午。谕八旗官员人等。昔人云。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此天人相感之至理。古今不爽。朕以此训导天下臣民。至详且悉矣。去夏今春。京师亢旱。地犹微动未息。朕戒慎恐惧。思过省愆。幸邀上天慈恩。锡以霖雨。不致大为灾患。然所以垂象示儆。必有由来。朕留心体察。于旗人得一二事。似有抑郁不舒之气。以致上千天怒。朕不得自宽。众亦各应自省也。如用兵准噶尔一节。八旗将士、远役于外。父母妻子、愁望于家。或者以为朝廷不恤士卒。有此可已而不已之举。不知准噶尔贼夷、狡狯凶顽。世济其恶。扰害我臣服之蒙古。窥伺我西北之边疆。若不加创惩。则蒙古不获安居。边塞不能宁谧。我八旗之人、尚得优游燕处、度外置之乎。是知皇考经理于前。朕绍述于后。皆出于万不得已。并非穷兵黩武。欲拓地开疆。而疲劳将士于沙漠穷荒之地也。观近日贼夷跳梁之状。以我朝大兵。驻劄边境。而犹心怀觊觎。敢肆狂逞。则从前虽欲弃置不问。以图息事宁人。其可得乎。我满洲八旗人等、素有忠义之心。勇敢之气。尔等祖父自从龙入关、以及各处征讨。削平寇乱。皆以捐躯致命为荣。以老死牖下为耻。今乃承平日久。习于宴安。因数年之征戍。即生愁怨之心。而忘乃祖乃父之劳绩。何志气隳惰。自暴自弃。一至于此乎。从来急公殉难者。享千古不朽之荣名。而奏凯献功者。膺国家宠褒之爵赏。岂但出征弁兵、当勇往争先。即其父母妻子、亦当深知大义。遏抑私情。务其远大。则忠君报国之悃诚。必蒙上天垂鉴。默加福祐。大功可以立成。凡列在戎行者。均受国家逾格之恩泽矣。又如催追亏空一节。闻八旗人等、亦以为苦累。独不思居官之人。侵盗国帑。剥创民膏。律以国法。皆在不赦之列。朕以习染既久。人数众多。不忍加戮。特从宽典。勒追还项。以儆将来。使知侵盗横取之物、不足以长子孙。庶可以止奸贪而厉廉耻。此朕之苦心。实欲为人心风俗计也。若云朕为财物计、而为此综核之事。独不思十年以来、朕之减除正赋。蠲免积逋。与夫兴修工程。赈济赏赉。加惠于官弁兵民者。所费不下数千万。曾无吝惜。岂有惟与旗人较量锱铢之理哉。且雍正三年以前之旧欠。朕已令该旗大臣等、查奏酌免矣。朕之意上□日、旗人既未能悉知。该管官员、又不能宣布开示。每于催追之时。过于严刻。甚且牵累无辜。此庸劣不忠之大臣。奉行不善。而更隐示以奉朕意上□日。致令若辈心怀怨怼。朕上□日果如是乎。夫获罪而不知悔。沐恩而不知感。此皆乖戾之气。均足上千天和。用是再颁谕上□日。通行晓谕。傥八旗人等、果能遵朕训诲。洗涤肺肠。共矢爱君亲上之怀。永绝昧理欺公之习。不但朕之沛泽施恩。必先自旗人始。而上天福祐善良。诸事吉庆。亦可预信其必然矣  
○山东巡抚岳浚疏言、东省自闰五月内。甘雨漙降。从前被旱之处。次第均沾。谷豆杂粮。皆得及上□日布种。六七两月、雨泽均调。秋禾畅茂。现今收获登场。为历年未有之丰稔。得上□日、今岁春月。东省郡邑。雨泽愆期。而兖东二府为尤甚。朕心忧虑。遣官发粟。粜赈兼施。从前嗷嗷待哺之民。有所倚恃。心志安贴。豫顺之气。感召天和。遂得连沛甘霖。转荒歉而为丰稔。即目前之事观之。益知朕平日切切以天人相感之理、训示天下臣民者。确乎其不爽也。民为邦本。食乃民天。凡为官者。思欲感召天和。必以畅悦民情为本。平时与百姓同其好恶。不使闾阎有抑郁之情。偶值雨旸之不均。旱潦之将兆。即据实奏闻。俾朕得早为百姓经营。以为补救挽回之策。在民则当安分循理。共敦善良。偶遇灾祲。即思招致之有由。恐惧警惕。不敢因困苦而生愁怨之心。如此上下交修。官民胥勉。将见和气致祥。灾沴不作。比户享盈宁之福矣。勉之勉之  
○甲戌。谕内阁。从来天时之旱涝。由于政治之阙失。人事著于下。天道应于上。感召之机。捷于影响。朕深明此理。纤毫不爽而刑狱为民生休戚所关。更为紧要。一有柱抑。天气即为之不舒。上年京师无雪。今春雨泽又少。朕心惶惧。深恐用人行政之间。错误失当。朝夕修省。莫释于怀。朕观各部院中。惟刑部声名不好。司员作弊。胥吏逞奸。道路之间。人言啧啧。海寿身为尚书。乃一部之表率。伊先怀挟私心。何能使所属之人、奉公守法乎。王国栋、受朕深恩。膺封疆之重寄。乃伊在湖南浙江等任。非水即旱。或遇虫灾。历历可数。及回刑部办事。而天时又有亢旱之象。何其前后一辙如此。伊心尚不知儆畏。视为泛常。是汉军污下习气、全然未改也。刑部职任何等重大。而海寿、王国栋之居心行事若此。一任司官胥吏、作奸犯科。舞文弄法。岂有不上干天和之理。朕屡次谆切诫谕。深望伊等愧悔悛改。傥仍然执迷不悟。朕惟有执国法以正其罪。非第革职降罚而已。刑部事务。朕非不欲另派大臣清查经理。然新派之大臣、平时既未练习科条。一到岂能洞悉情弊。辗转思维。不得不仍于经历之大臣是问。著即将大小事件。应完结者完结。应改正者改正。种种弊端。彻底厘剔。务期正本清源。毋再因循玩忽。海寿、王国栋二人。尤须痛改前非力图后效。否则身试法网。亦无可如何也。朕前躬竭陵寝。见沿途地方、安设水缸甚多。比时询问按察使窦启瑛据奏、系动支钱粮预备者。因即降上□日切责。将窦启瑛交部议处。今观畿辅之地。雨雪亦未均调。窦启瑛为职掌刑名之大员。而识见庸陋如此。则听断谳鞫之际必有不得其当者。安得不加儆惧。尔等部院大臣、俱有办事之责。刑部固为刑名总汇。而各部事务。与刑名相关涉者亦多。如户部钱粮之亏欠。工部工程之查核。吏部兵部员弁之考成。皆有处分。及交送刑部之件。诸大臣俱应慎重周详。小心敬谨。以凛天戒。朕之用人行政。如有错误。诸大臣科道等、即当切实指陈。直言无隐。朕之省身思过。实出至诚。若少有从事虚文之意。是自欺以欺天矣。尚敢冀天心之感格乎。文武大臣科道等官、向有轮班条奏之例。近年以来。军务殷繁。暂时停止。恐耳目未周。下情或有壅于上达者。著仍照前例。轮班条奏  
○丁卯。谕刑部。从来明刑所以弼教。除暴所以安民。何恩何怨。何宽何严。处之无心。并非二事。准乎天理。善亦不为慈。协乎人情。杀亦不为忍。朕临御万方。日夕乾惕。念不能一道同风。俾吾民各安生理。免于刑戮。每以自咎。所望内外诸大臣。务识大体。持正秉公。抱刑期无刑之心。执辟以止辟之法。先使民不敢犯。俾无漏网之奸凶。继则导人不为。渐化向风之顽懦。如此设施。需之岁月。虽不敢遽望刑措。或庶几可移习俗。应知刑即是教。怨即是恩。义刑义杀。即所以仁育仁怀。自古至今。莫之能易者。朕十年以来。一切刑狱。莫不虚衷歛息。详慎推研。凡情有可原者。务从缓减。而意非主宽。凡法无可贷者。便依斩绞。而意非主严。本无成见。惟其自取。朕每见诸廷臣、并督抚大吏。谆切讲求。反复开示。谅已悉朕心。喻朕上□日矣。今者秋审大典。详览直省各册。往往有法无可贷。情无可原者。而各该督抚概拟缓决。并无勘语。且有上次定拟情实。而今年又自改缓决者。有监候年久之犯。而每年秋审。忽拟情实。忽拟缓决者。有本定缓决。因部改情实。即照拟情实。本定情实。因部改缓决。即照拟缓决者。业经九卿法司、详核改定。试问该督抚等、谳狱录囚。何等重大之事。岂竟漫不经心。抑竟毫无定见耶。夫封疆重任。为民大父母。利济安全。实有攸赖。一夫失所。当引为己愆。一政未平。当引为己耻水旱灾祲、以及盗窃愚顽。皆当引为己责。朕实存此心。执此行。以望诸臣工匡佐承宣。俾德意广敷。万姓蒙福。至于杀人者死。国有常刑。傥杀人者不死。则冤死者何伸。朕尝谓疎纵之过。甚于苛刻。姑息之害。等于残忍。但本公诚之至意。达仁义之通权。此心此理。至公无我。方为平允。若以为欲严。是负朕恩。若以为欲宽。亦辜朕训。内外诸大臣、务筹远大。不任法。不弛刑。由此类推。庶政皆然。其各身体而勤求之。毋忽  
○谕内阁。从来天人感应之理。捷如影响。朕自临御以来。每遇水旱灾祲。恐惧儆畏。思政事之阙失。虔加省改。不肯诿其过于臣民。惟是上天之降灾。往往画地分疆。广狭不一。有邻省俱获丰登。而一省独遭荒歉者。亦有通省皆收。而一府一县、或一乡一里、独罹灾沴者。此岂上天有所厚薄于其间哉。或由彼地之文武官弁、政令乖舛。或由本乡之人庶、风俗浇漓。其招致之由。必非无故。不可不敬凛天威。上下各自省畏也。即如雍正六年。直隶通省地方、收成丰稔。惟宣化府所属之宣化、怀来、保安三州县、交界之处。广约四十里。长约百里。独愆雨泽。甚觉亢旱。是年冬月。他处皆得瑞雪。而此地独少。此必地方文武大员、不能妥协。或无知愚民、有干和气之所致。今年六月间。又闻宣化地方苦旱。七月杪。又有被冰雹之处。其大有如拳如鸡子者。田禾多被损伤。朕思冰雹虽北方所时有。而宣化乡村、被灾独甚。为近来所罕见。可见上天垂象。屡屡示儆于宣化者显然。若彼地官民。或视为气数之适然。而不知恐惧战栗。思过省愆。是不知敬天畏天。而为无忌惮之小人矣。其何以感召天和。享百室盈宁之庆乎。著该部将朕此上□日。通行晓谕宣属文武官员兵民。著人人各自省疚。共戴上天垂象示儆之意。以迓将来时和年丰之福  
○癸亥。谕内阁。据山东巡抚岳浚奏称、雍正十三年元旦。山东省城。祥云捧日。历辰巳二时不散。又正月初五六日。各府瑞雪普降。远近均沾。河东总督王士俊奏称、河南地方。于元旦得瑞雪一尺五六寸、至二三尺不等。朕闻之不胜喜慰。从来天道人事之感应。捷于影响。督抚之优劣。关系雨旸之休咎。年谷之丰歉。历历不爽。朕非以地方水旱灾祲。委其责于督抚也。督抚皆朕简用之人。其是非得失。朕实与共之。至于感应之道。亦必君与臣上下交修。均殚其职。然后可以上格天心。不可以地方远近而起分别之见。近而京师畿辅。既有部院督抚之分理。不得专指为朕一人之事。远而云贵川广。虽有督抚有司之代理。亦不得推卸以为非朕之事也。朕论感召之理如此。亦必该督抚实有善迹之可称。又有休徵之足验。朕方从而褒美之。若无其实而有其验。朕又必留心徐徐体察。不肯滥加恩奖也。假使将来不肖之督抚。有因朕此上□日而隐匿灾荒者。亦必不能欺朕之耳目。又或捏称祥瑞以冀幸邀嘉奖。使天下人谓天道之感应不足凭。则其获谴于神明者更大。尚何所逃罪乎。朕因河东两省元日之庆云瑞雪。再将朕平日敬信天道、勤求民隐之诚意。宣谕告诫。期与内外臣工共勉之  
○丙寅。谕内阁。京师本月十九日地震。朕恐惧修省。感激上天垂象示儆之恩。倍加乾惕。今年各直省收成颇好。而其中又各有被水涝溢之处。该省督抚大臣、往往引过自责。朕即批示。并宣谕左右大臣曰。此非臣工之咎。其过实在朕躬。盖今年春夏以来。朕体中违和。仰惟宗社攸关。列祖皇考付托之重。不敢不保护此身。是以屏除思虑。葆静颐养。而勤政敬事之心。实不及平时。又因吾弟怡贤亲王薨逝。朕心悲悼。有伤天和。遂至水涝情形。见于数省。朕深知其由。不肯诿过臣工。而为大臣者。俱当抚躬自问。默加省察。以凛天戒。不在引过之虚文。此朕从前晓谕臣工者。目今又有地震之异。仰蒙上天垂慈。显示儆戒。惟有夙夜祗惧。切加省改。以戴天恩。除兵民人等屋宇倾圯者。一一查赏外。再将朕意、晓谕内外知之 
○丁卯。谕内阁。江宁织造郎中隋赫德具摺奏称。本年六月初一日。日食之期。江宁地方。先期阴雨。至午后则天色晴明。万物共见。日光无亏。地方咸以为瑞。特行奏贺等语。朕彼时即批谕切责隋赫德。此并非尔职掌应奏之事。且以识见庸鄙之人。而轻言天象。尤属诞妄。又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称太原等处。浓云密雨。日食不见。朕亦降上□日切加申饬矣。从来天象之灾祥。由于人事之得失
若上天嘉佑而示以休徵。盖欲人之知所黾勉。永保令善于勿替也。
若上天谴责而示以咎徵。盖欲人之知所恐惧。痛加修省于将来也。
凡为人者。受天嘉佑。而或骄矜纵肆。怠惰前修。则将转福为灾矣。受天谴责。而或戒慎悚惕。省改前愆。则将化灾为福矣。此天人感应呼吸相通之理。朕所日日训示天下臣民者。况天之锡福降灾。即如人君之赏罚也。凡为臣者。受赏一次。则终身当有奋勉感激之心。受罚一次。则终身当有儆惕抱愧之意。安有过后即淡漠置之。俟再有赏罚之时、而复知感惧者乎。雍正八年六月初一日之日食。乃上天垂象以示儆。所当永远敬畏。勿忘兢业之心。讵可以偶尔观瞻之不显。而遂夸张以称贺乎。山西地方。偶值阴雨。不可以概天下。至隋赫德所称江南日光、不见亏缺。朕推求其故。盖日光外向。过午之后。已是渐次复圆之时。所亏止二三分。是以不显亏缺之象。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试验者。若果亏蚀不及分数。则系钦天监推算之误。又岂可因此而怠忽天戒。稍存纵肆之心乎。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日日食。是时我皇考降上□日。
日食虽人可预算。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诿诸气数矣
去年水潦地震。今又日食。意必阴盛所致。岂可谓无与人事乎。可谕九卿。如有人事应修改者。悉行奏闻。皇考敬天之心、诚切如此。是以上天眷佑。本年即成荡平噶尔丹之大功。边方宁谧。中外欢腾。此即转灾为福之明徵也。又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一日日食。皇考在宫。敬谨齐肃。特命朕同诸皇子、赴礼部衙门。虔诚礼拜。是日阴云微雪。未曾显见。皇考谕廷臣曰。京师虽未曾见。别省无云之处。必有见者。况日值三始。人事不可不谨。或有缺失之处。诸臣应商酌确议。此皆我皇考之垂训子孙臣民者。今见外省臣工中。有因今年日食不显而生欣喜之心为庆贺之奏者。甚属非理。大违朕心。特谆切宣谕。俾中外臣民共知之  



补充内容 (2014-8-11 08:36):
日食虽人可预算。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诿诸气数矣。~→_→这句话 大家多想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何有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8-10 17: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五运六气去学习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8:5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4-8-10 18:58 编辑
小保小 发表于 2014-8-10 17:40
老兄,五运六气去学习下


说出这句话,说明你易学还没入门,包括五云六气~_~看书去吧



日食虽人可预算。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诿诸气数矣。~→_→这句话,就是那个皇帝对你们说的
发表于 2014-8-11 1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灾大灾,非一般人能测,懂测者也不会说。
发表于 2014-10-3 23: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灾的预测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何使用玄学来研究,大家可以讨论啊。

发表于 2015-5-19 2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相应,太乙可测。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