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839|回复: 0

佛教进取观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8-12 14: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人间佛教,利乐有情
  人间佛教,利乐有情
  六祖大师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佛教,是人间的佛教,是给世间之人的生活以指导的佛教。人间,是佛教常驻的人间,是使佛教立地生根的人间。即世而出世,这就是佛教积极进取的方向。赵朴初会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并在一九八七年通过中国佛教协会五届会议将“提倡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入《中国佛教协会章程》,对佛教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间佛教”作为一种现代佛教思想体系,最早是太虚大师(1890-1947)在 20世纪初期提出的。当时佛法久衰不振,僧侣戒律废弛,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只知道佛法能够超脱尘俗往生净土,一心只求死后到极乐世界去,对现世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助益,而且由于世俗百姓的长期愚昧而对于佛教中掺入的鬼怪产生了迷信,更有一些对佛法的偏见非常流行。所以太虚大师为了正本清源,根除弊端,提出了人间佛教这一思想。而了解这一思想的背景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即世而出世的积极进取思想。
  就其内涵而言,人间佛教虽然是由太虚大师提出来的,但其历史渊源,却可上溯到释迦牟尼那里,与佛祖的思想完全契合。释加牟尼佛出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度生也在人间,他的一生,正是佛教即世而出世的具体体现。释加牟尼这个名字的本意就是释加族的圣人的意思,可见,即使已经觉悟成佛,佛祖仍然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族姓。经文记载,释加牟尼的父亲亡故之时,释加牟尼仍然要赶回去亲自为父亲送葬。《增一阿含经》里佛说自己“用人间之食”,“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释加牟尼的出家修行,正是为了解决人世间普通民众生老病死等人生最重大的根本问题。释加牟尼成佛之后,仍然不忘大众悲苦,怜悯众生求法不易,所以一生普行教化,足迹所及,遍于印度恒河两岸大地。即使用中国儒家的观点来看,我佛释迦牟尼一生也完全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个当之无愧的“仁者”。为了寻求真理,寻求人生的真谛,他毅然抛弃王公贵族的安逸生活,献身于追求智慧和觉悟世人的伟大事业,这种气概和功业,是远远超过什么“转轮圣王”等人间帝王,所以才号称“大雄”。
  我佛释迦牟尼四十九年说法的听众,绝大多数都是人世间的普通人,三藏经文的主要内容,是告诉人们如何解决人间修行的各种疑难问题。佛经明言,惟有在人间为人,才最能够秉受佛法,才最能够修行解脱,所以我佛释迦牟尼四十九年间与弟子游化人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说明了在人间生活中如何修行,在生活中如何对佛法进行圆满实践。所以佛教从一开始产生,就是人间的佛教;而人间有了佛教,就可以用佛法来解决人间修行的各种问题。《增一阿含经》中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这说明我佛释迦牟尼在人间传授佛法的根本要义,这是佛教的基本点,也是佛法修行的基本点。
  佛法与世间是同在的关系,我们要在人世修行佛法,佛法绝不是完全脱离人间的另一个孤立世界。对一个佛法修行者来说,不能执着于“世间”和“出世间 ”的绝对区分。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心在修行,那么他行走坐卧,日常工作都是在修行,不是只有整天念佛打坐才是修行。总之,执着于离开世间去追求觉悟成佛是不可能的。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5-4-6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