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子 发表于 2014-9-14 02:07:25

野外活动须防蜱虫咬人致死 被叮之后不要用力抠

外出行山,要注意。
例,其中两例经抢救无效死亡,且出事前曾在公园活动。时值夏日,市民纷纷选择外出游玩,这则新闻让人担心出游安全性的同时,不禁想起另一种被咬后容易致病的小虫:蜱虫。昨天,武汉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蜱虫的活动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有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蜱虫咬伤疑似症状,应当及早就医。蜱虫叮咬之后怎么办?千万不要使劲抠下来余滨告诉记者,头部、颈部、后背、前胸、腰腹部等位置最容易被蜱虫咬伤。“蜱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麻醉剂。因此被蜱虫咬伤后,病人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很难被发现。蜱虫吸了血之后会变得很大,很多蜱虫都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的。”“一旦市民被蜱虫叮咬,不要自行将蜱虫抠下。”余滨提醒说,对付蜱虫,千万别用手自己拔出来。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释放蜱虫唾液。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无论蜱虫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专家支招防蜱虫涂抹驱蚊剂有效驱蜱虫余滨提醒,到野外劳动和游玩,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要穿紧口长裤长袖,也可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到山上游玩时,要穿紧口、光滑的长袖衣服,尤其是要防止蜱虫从衣服的袖口、裤脚、领口和腰部等进入身体,切记不要走草木密集的地方,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另外,女孩子上山游玩时,千万不要穿裙子和开口的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怎样识别蜱虫?吸饱血膨胀后形如蓖麻子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蜱虫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子。

品易阁 发表于 2014-9-14 02:30:12

好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重新再来 发表于 2014-9-14 08:19:09

这小虫子很厉害,经常跑山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潜伏期长,人类对这种虫携带的病毒没有免预力,开始都是当成感冒治的,这样会耽误病情的,一定要对医生说清楚。
另外就是,每次从山上回来,要彻底检查身体,主要是指缝、趾缝、腹股沟、腰部系裤带的地方、腋下、耳后、耳朵眼,还有就是阴部是容易疏附的地方。
我们那里这几年已经死了好几个人了,朋友们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刘郎 发表于 2014-9-14 11:11:06

这么厉害呀见过刺猬上有着
多了能把刺猬吸死
曾经放养在外的兔子有过这小虫
喂阿维菌素就能好

青衣子 发表于 2014-9-14 16:01:23

我也不清楚,见网上这么写的,就转来给大家看看。
但小时候,我家养有水牛,牛身上多的是,我还常常用刷子帮牛把这东西刮下来,也没有见这种东西往人身上钻,这东西捻不死倒是真的,往火里丢,吧吧吧的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野外活动须防蜱虫咬人致死 被叮之后不要用力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