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的正统中医治疗
胡梁谱主治医师案例记录:诊断报告单:
http://www.huszy.com/userfiles/image/20140919/192350201235b9fc5a5746.jpghttp://www.huszy.com/userfiles/image/20140919/19235031de2987bd507514.jpghttp://www.huszy.com/userfiles/image/20140919/1923504390842ef2879216.jpg
http://www.huszy.com/userfiles/image/20140919/19235008a69b33e3501654.jpg
病主范女士,初诊2014-9-13日。女59岁,体型中等。
来诊原因:病主是太平店镇曾岗村村民,长期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双下肢水肿,2005年经襄阳某大型三甲医院医师预计由于心功能不全,其寿命估计活不过三年。但是病主意志力较为顽强,适逢2008年因机缘所致造访至我处,经我使用纯中药治疗后,全身各种症状消失,呼吸,心慌胸闷均已恢复过半。此后心功能一直比较良好,渡过到2014年初。 2014年初,病主又感觉该病复发,当地医生怕输液诊治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不敢接诊,由于病主2008年发作时与目前症装类似,经过个人治愈,此时病主仍希望我为其诊治。我曾为其治疗过该病,的确相当棘手,病情顽固,三甲医院医师也认为不容乐观,但是个人胡梁谱主治医师经过聆听一位中医大师说教:一个不会治疗心脏病的中医,是治不好感冒的,治疗心脏病也并非中医之禁区,只要用药得当,辩证准确,仍可以收到良效的,不亚于某些现代西医疗法。个人向来敢于挑战顽难疾病,治疗各类心脏病已不是一次了,虽然风险大,但是病主信任,只好尽力治之。
望诊:病主面色灰暗,唇无红色,唇色纯紫双下肢水肿。
闻诊:病主声音宏亮
问诊: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心力衰竭,多次住院,以往皆听西医治疗,自2008年开始经我治过,直至2014年复发。 1。病主怕冷2,有汗出3。咳嗽,咳大量白痰,呼吸喘促4。大便1天1次5小便清长6胸闷心慌75天前病情突然加重,加重诱因为吹风受凉。
切脉: 切脉代脉
诊断:胸痹心痛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心肺阳虚,阳虚寒凝症。
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四逆汤+炙甘草汤+桂枝龙牡汤加减
附片40 乾姜50龙骨50 牡蛎50薏仁30
炙甘草40 枳实30 五加皮20 伏苓40 泽泻40
桂枝40 麦冬30 火麻仁30 人参30 阿胶8
半夏20 杏仁30 当归20 川芎40 生地40
效力:服本方一剂,心慌气促好转,服本方二剂,喘咳消失,服本方三剂,双下肢水肿消失。
评论:胡氏中医胡梁谱主治医师于2008年运用经方大剂量治疗该病人之同样症状,深信中医能将该病治疗好转,经喝中药之后有4年左右趋于正常,2014年发病,虽因外感风寒之所发,但是病主有脉结代,心动悸,心慌气促喘满,依据医圣张仲景所定《伤寒论》的治疗原则,在处于此种情况下,无论到底病主到底有无外感,均应以治疗脉结代为首要任务。中医医圣所定之法则绝不可违背,凡是自创治法违背医圣之思想的,一定会遭遇失败。
本例胡氏中医胡梁谱医师以四逆汤回阳救逆,挽救心阳之衰退,以桂枝龙牡汤去白芍定惊安神止忡,以炙甘草扶助正气防止心力衰竭,及心动悸脉结代,以当归川芎五加皮温阳利水减轻心脏之负担,从立法思路上,已立于不败之地,经治疗,病主全面康复。在整个过程中未用大量解表之药,而表症之咳喘已消除。
现代医学认为,水肿为右心衰竭所致,咳喘为左心衰竭所致,今病主心脏肥大,左右心皆有衰竭之象,此时不从”肺和肝“上去做文章,仅针对”脉结代,心动悸”之病变主症,坚持治疗故收到全功。
胡氏中医胡梁谱医师精研医圣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精通传统中医医术和现代医学医理,能有机地将古代医圣之智慧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在急危重症的治疗关头,敢于辩证准,用药狠,于是起到了见效快的效果。急危重症之变化瞬息万变,医师竭尽全力治疗,充分运用古代圣人的中医研究成果,能最大程度上救治或缓解某些复杂顽固的疾病。
2014-9-20胡梁谱主治医师/执业药师于湖北襄阳
这是真医师!点赞!
真行
三年一定可以延長
也會比較舒適的過生活
醫生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