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来镇是典型的山区小镇,在嵊州的西北部,离市区大约21公里,北靠绍兴柯桥区(原绍兴县),西接诸暨市,因“舜耕于此,天降嘉谷”而得名。
谷来镇有20个行政村,其中马溪村最近最出名。
因为马云的祖籍就在这里。
早在1个多月前,就在阿里巴巴上市那天,就有网友在绍兴E网上说自己去了马云老家,有1000多个网友来围观这个中国首富的老家。
山村风景秀美,被马溪包围着
今天,记者也赶到马溪村一探。从杭州到马溪村大概要2小时不到一点的路程,其中有一段“十八弯”的公路,两边是农田和植被,远处是青山,空气一下就变得让人呼吸舒畅起来。
马溪村就在谷来镇车站附近。现在的马溪村由马溪、楼家桥两个村组成。村委书记马志根介绍说,村里有400多户,1200多人。马溪村出产的茶叶很俏,每年年初,早早的就被绍兴的客户一定而空了。
这里的村民有95%都姓马,从某种程度来说,马溪村的村民和马云的祖上都搭着点边,是一个祖宗的。
嵊州的马姓,据说是由马村马氏、马溪马氏、上周马氏这三支马氏繁衍而来,马村马氏和马溪马氏的始祖都在谷来镇。“马姓在谷来镇是大姓,有一半左右的都姓马”,谷来镇负责片区的马康华说。
马康华的岳父家保存着一本《马氏宗谱》,在这本家谱上,还记录着马云爸爸的名字。“当时都是按照辈分取的名字”,比如马云的太爷爷是“孝”字辈,爷爷是“悌”([tì])字辈,到马云爸爸这辈是“忠”字辈。但宗谱延续到马云父亲这辈就没再续下去了,《马氏宗谱》最后记录的时间是1936年,“现在大家都不会再按照这种方式来取名了”,马志根说。
算起来,马康华是和马云家最搭边的亲戚了,六代以上是同一个“老太公”--说起来,就是马云的太爷爷的爷爷的爸爸也就是马康华的太爷爷的爷爷的爸爸。
据马志根说,马云父亲7岁那年跟着父亲一起到了杭州,后来改名叫马来法。他是国内曲艺界堪称元老级人物,退休后,马来法被聘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
资料图
他培养了一大批曲艺新人,比如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都是如今绍兴莲花落的代表人物。
宗谱上,关于马云爷爷是这么记载的,“名悌蔡,字叔周,住杭州阔板桥,生于光绪甲午年,配杭州张阿全公之女。生一子,忠绰。”忠绰指的就是马云父亲。
发现这个宗谱与马云有关,是前几年的事。
马志根说,四五年前,当时的嵊州市领导和马云碰到,问起马云老家是哪里,他说是嵊州谷来镇。市领导回来就让当时的谷来镇领导去查下。
因为马姓多集中在马溪村,镇里派了马康华和马志根和另外的村主任就一起去考证。
他们还找到了马云在长广煤矿工作的叔叔,“他还保存着老照片”,有马云和叔叔儿子一起的合影,马康华说,据叔叔说,当时马云家经济比较困难,他还寄钱寄粮票给他们,马云的父亲还写信来道谢。
“后来我们把照片翻拍下来,通过市里发到他们阿里巴巴的电子邮箱”,不过没有回音。
当时市领导还考虑想延续马氏宗谱,一来马姓在谷来镇不容堪窥的地位,二来宗谱也是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丢弃了也很可惜。
马志根说,马溪村这里的居民最早是从陕西扶风迁来的,在他爸爸妈妈这辈用的布袋子上还写着扶风两字,但文革时期之后,就再也没有见了。
从历史上来说,住在马溪村的马姓先祖还是战国时期的大将,叫赵奢。西元前270年,赵奢率军打赢了秦军,赵惠文王把马服(河北邯郸北)一地封给了赵奢,赐封马服君。
赵的子孙们当初都是叫“马服+什么”,后来把“服”省了,改为单姓“马”。
在西汉时期,马家后代又迁到了右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
那么他们又怎么到了嵊州的马溪村呢?
北宋时期,扶风县有马涓者,字守澄,任宋室台谏大夫,配夫人赵氏,继娶陶氏,生二子为马政和马敏。
北宋皇帝赵构听闻金人打进来了,就往南逃,马敏在江苏为官,也跟着皇帝一起南逃,就这样到了谷来,本来那叫曲溪,后来改叫马溪了。
据马志根说,本来马家的老祖宗都窝在山坳里,后来才搬到了山脚下,也就是现在的马溪村位置。
村委会地址在村中心,大院里晒着些稻草,朝东有个戏台,是村民们过节时玩闹看戏的地方,晚上大家还来这跳广场舞。
村民在收拾黄豆
而村委大楼对面是另一幢4层小楼,根据村里老人回忆,这里就是马云家的祖上的房子所在地,是他爷爷和祖辈们住的地方,解放后,马云的爷爷还来过这里,住了一晚上。
马云祖上宅子的位置现在盖起了小楼
为什么当初马敏逃难时,会选这个地方,从空中俯瞰,这个村的地理位置确实不错,一条小江就绕着村子,四周又是青山,这条江就叫马溪,也是曹娥江下游最大支流--小舜江的源头。
顺着小溪而上,村后山峰连绵,据村里人说,最近一段时间,都有陌生人来找他们,要求他们带着去看看马云家的祖坟。
马云祖上的墓碑
曾有媒体报道说,自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第二天起,村里接待最多的,就是风水先生,一周三拨,最远有从广东赶来的。这些人一到此地,说的最多的是“青山秀水,风景真好”。
其实村民们也不知道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只是“来的人太多,他们看完了,还要看其他的老坟,方圆一百里都要看,我觉得,别是来盗墓的吧?”马志根后来让村里的人尽量少带路,特别是村干部,不要去理这些陌生人。
我们也去看了看,“你看正对着的是这里最高的山,位置的确不错”,陪我们去的村民指着那条清澈的江,你看那还有一大片茶园,“环境是好的”。
昔日安静的小山村并没有因为出了个名人而特别热闹,大家都各忙各的,村里的巷头巷尾,偶尔会见到一两个老人,舒适地躺在躺椅上,孵太阳。
村子的小巷,有点像杭州运河边的小河直街,但很幽静,穿来穿去,曲径通幽,老房子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
村里的老建筑
村里现状,宁静安宁
在一个大宅子的门前,这本是一户大户人家,马志根指着地上密密麻麻的鹅卵石,“看,这里是一匹马“,仔细看,马头,弯曲的马身,还有扬起的马尾,还真有点印象派风格。
以马形状铺设的地面鹅卵石
马氏祠堂就在村委边上,现在已经破败,空荡荡的大厅里摆着十来张桌子,因为有个老寿星仙逝,大家正忙着张罗。村民说,以前,祠堂院子中央是搭建的戏台,两边还有“厢门”--就是看戏包厢的意思,过节时候都会在这里来看戏。
马氏祠堂,这里曾经是村小学的前门
当然,从这座小山村里出来了个中国首富,知道的村民也都很高兴,但很多村民都不知道马云是谁,因为村里人都没有见过马云,村里留守的也大部分是老人,他们大多只记得马云的爷爷。
后来,有人在电视上看到马云,觉得他和村里的一个老人长得很像,“他的下巴、额头、鼻子都很像,脸型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总体很像”。
这个老人叫马忠昌,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农田里正忙着。
马老伯今年81岁,他年轻时也去过杭州打工,给人做铜匠,那会马云爷爷在石灰厂上班,他还去过那,还去过马云爷爷家蹭饭吃,还住过几晚。
对年轻一点的村民来说,他们觉得既然这里走出来一个马云,“你们帮我们宣传宣传,上上网,也许马云看到了,也让他回来看看。”
“还有,让大家也知道知道我们马溪村,我们这里环境很好,来我们这里玩玩。”
(都市快报记者 杨丽 摄影 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