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485|回复: 7

【转帖】评河图洛书与仲景方术之关系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4.80分
附件:4.80分
qq:QQ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4-12-20 15: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原文地址2007年1月发布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41056-1-1.html

河图洛书为中华文化的根源—评河图洛书与仲景方术之关系

河图洛书的真正秘密历来被地理玄空风水一派所秘藏。黄石公著《青囊经》晋代郭璞写《葬经》,至唐代杨均松得唐室秘藏玉函枕秘,后通达河洛至理而成一代宗师,流传有《天玉经》《都天宝照经》《青囊奥语》都是发明河洛之理。杨公之术后又传陈抟,陈抟著有《天机造微赋》《八大水口》为地理经典,重要的是陈抟公开出地理原理大祖宗河图洛书,从此让世人知道有此天符密宝,可以凭此入易之门。 可惜世人抵死不悟,更有浅陋文人以其下智妄测或否定河洛,致使医道愈晦,是在可叹。

古来医理易理为一家,否定易理者必不入医道也。可喜的是现在传出仲景术以河洛之理来阐明医理,观文中观点为真道也,医道将明于世矣。现为元运之下元八运,艮卦当令,为一阳置于群阴之上,中华传统文化将复兴,此时有真医道显示不明证乎?

这里将地理经典《青囊经》贴出供大家参考,或许可以帮助理解河洛之理,也对理解仲景术有所帮助。

青囊經

此經原本黃石公授赤松子祕鑰,為地理理法之祖。類分化始、化機、化成三卷。理顯法微,非淺學所能悟入。其辨正所集曾公序、楊公奧語、天玉、寶照四篇,皆發明此經精義。前蔣公補傳,理數全剖,而於地理作法及三卷節目均隱而不露,以致後人不得其門而入,邪說紛紛,由此起也。今特將地理作法,及三卷節目剖明切指,更增讀法,庶學者不為邪說所誘耳。

讀青囊經,宜先講易,研考河圖洛書一奇一耦,對待生成合化之數;太極兩儀四象;先後天八卦錯綜抽換中爻象義之理法,方有下手處。

讀青囊經,先觀三卷大旨,上卷化始,為天地開闢之道;中卷化機,為天地動靜之道;下卷化成,為天地生成之道。然後知地理理氣作用根源。

讀青囊經,又宜先訪明師得受地理真法,而後知三卷節目。上卷首節,總起元空大卦,雌雄配偶之道;次節指明元空之法;三節指明雌雄之法。中卷首節,總起地理之道,原三才一貫,足明元空雌雄,並起下挨星本原;次節指明挨星之法,三節總起元空、雌雄挨星合用之妙;四節總論元空、雌雄挨星靈應之理。下卷首節,總起元空、雌雄挨星合用,隨處可以立極安宅。正楊公謂隨手拈來皆是妙用之義也。二節指明城門一法;三節指明太歲一法及扶龍氣一法。而地理理氣之道備矣。

讀青囊經,知得三卷節目,得受元空、雌雄、挨星、城門、太歲、扶補六箇真法,而後蔣公所集,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寶照四篇之祕隱語,有豁然貫通者,若能融會,不特為地理之精,尤得性理之道矣。

讀青囊經,能得元空、雌雄、挨星、城門、太歲、扶補之道,方知古聖人窮理立法,層次分明,原始要終,作一宅有不可缺一者。

讀青囊經,又宜參看性理諸書,以究理之精蘊,庶理精,則法密;法密,則作用無差誤。而亦可得身心性命之學。


上卷經曰
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五兆生成,流行終始。

注:天地之始,始於無形。無形何測?有氣在焉。其氣何測?有理在焉。其理何測?有數在焉。其數何測?有象在焉。其象何測?有法在焉。大聖人作易,以法天地之道,以明陰陽之理。馬圖龜書皆以昭象數之跡,故理明而數立,數立而象懸,象懸而法齊,法齊而理彰,理彰而萬物得有所定。是以陰陽萬物之準,皆由一理一法處之,豈地理一道可能外。且地理道出三才理原一貫,法無二門,笑容立說紛紛,彼此爭詡,故此倡明理法之源,以開萬世之昧。天地者,陰陽也。尊卑者,陰陽之序也。陰陽者,理也。奇耦者,數也。陰陽之理有對待,藉奇耦參伍之數: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似兄弟相得之象而對待之。陰陽之理有交合,藉奇耦生成之數: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似夫婦配偶之象而交合之。然對待之理,其數在參伍,則有闔闢之體焉;交合之理,其數在生成,則有五行之兆焉。自闔闢之體立。則奇耦之數均,尊卑之序不混,天地之道大彰;自五行之兆成,則生成之數具,天地之機自萌,陰陽之氣相感。序不混則倫常不乖;道大彰則綱紀永賴;機自萌則造化纍出;氣相感則終始流行。倫常不乖,則尊卑之序,萬世昭列。綱紀永賴,則天地之道,終古復週。造化纍出,則天地之機,無有窮止。終始流行,則陰陽之氣,無有休息。地理之源,演經立義,而元空、雌雄之理法在所始也。

八體宏佈,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極,臨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

注:八體,即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卦分配之體,宏佈八方之位。子母,亦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序,分施於三路之間。此為先天卦位,本於河圖之數而作也,而一九、三七、二八、四六,縱橫十五,綱紀不雜,為洛書之數。聖人以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隸之。此為後天卦位,本於洛書之數而定也。中五者,河洛皆以中五居中而立極也。極者,極也。陰陽八卦五行之根也。自中五立極,而四方方可臨制,四方臨制,方有四維界焉,八方立焉,八體佈焉,子母施焉,陰陽八卦之交感會焉,生成五行之化機萌焉。而元空之理以此為根源。所謂元空者,至元、至妙、至空、至極,大而宇宙之間生成佈滿;小而微忽之地造化無窮,合大學中庸之道,一理相貫。當其無形之氣,其氣渾然已成;當其有形之體,其體秩然有象。氣無一息不流行,體無一息不交媾,有天地尊卑陰陽闔闢之象,有剛柔老少子母次序之列,而其法,自天地定位之後,陰陽迭更,奇耦錯綜,二五妙合,抽出日月以歸本位。然後風雷、水火、山澤升降往來於兩大之間,其中中五立極,臨制四方,洛書一九、三七、二八、四六、縱橫十五之位,形氣變化,無有極極,真元空也。學者會此真寶,始知其味無窮也。

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陰德宏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謂之化始。

注:氣之行於天者,陰陽也。質之具於地者,剛柔也。陰陽剛柔一也,皆在一氣一質言之。陰陽乃無形之氣,藉剛柔之質而成體。剛柔乃有形之質,藉陰陽之氣而成性。陽剛陰柔,天地之大經也。蓋天之用在陰陽,陽貴而陰賤,陽之貴不在陽,而在陰,陰中之陽乃真陽也。故陽在陰之中,陰為之含,陽為之相,非遽論陽定為陰相。所云陽以相陰者,原陰中有真陽之相;陰以含陽者,原陽在陰中,即陽自陰始,陽自陰生,乃太極靜而動,動而生陽之謂。至陽動,則陽司化育之權,陽之所司,陰以助之,故陽貴而陰賤也。而地之用在剛柔,天之陽貴陰賤,地必貴剛而賤柔。剛之貴亦不在剛,而在柔。柔中有剛乃得濟也。然剛在柔之中,必剛生於柔,而反言柔生於剛者,原謂無形之氣,至剛至陽,故能發育萬物。有形之質,至柔至陰,故能孕載萬物。無形之氣,雖至陽至剛,卻無形可見,雖剛亦柔矣。有形之質,雖至陰至柔,卻有形可見,雖柔亦剛矣。是以無形之柔氣,常依有形之剛質;有形之剛質,常附無形之柔氣。斯化育生機,終始勿極。正蔣公所謂:質生氣,氣還生質。故曰柔生於剛也。柔生於剛,則剛必資乎柔,斯剛柔相濟,地之質方具,天之氣方行。而陰陽剛柔之德合矣。故陰之德,柔順端斂,能助乎陽,宏濟造化。陽之德,剛建中正,能親乎陰,順昌生育。由是天地之道立矣。是故,天地之道,陽常本於陰,即天之氣,常依地之形,而天非廓然之天也。陰常育乎陽,即地之形常附天之氣,而地非塊然之地也。此所以為化始之道也。而雌雄之源,交姤之理,在所取象而立法焉。所謂雌雄之義者,即對待交合之情,陽剛陰柔之顯象也。雌無雄不配,雄無雌不偶。所言雌雄之法旨者,以剛柔成象之質,測陰陽交姤之氣。以陰陽交姤之氣,求剛柔成象之質。明陰陽剛柔交姤之道,而雌雄之旨得矣。想天之用在陰陽,而陰自為陰,陽自為陽,陰不可混陽,而自含乎陽。陽不可混陰,而自相乎陰。地之用在剛柔,而剛自為剛,柔自為柔,剛不可混柔,而自得乎柔。柔不可混剛,而自生乎剛。氣之陽德,必得陰以宏濟。氣之陰德,必得陽以順昌。是故,觀陽則不必更觀其陰,而知必有陰以耦之。觀陰則不必更觀其陽,而知必有陽以配之。天之陰氣,必地之柔質以應之。天之陽氣,必地之剛質以應之,而天始有依。地之剛質,必天之陽氣以應之,地之柔質,必天之陰氣以應之,而地始可附。此皆釋雌雄之義也。上所謂尊卑、奇耦發雌雄之象;八卦、子母發雌雄之序。雌雄有一定之所,無一定之隅,須識元空大卦之源,陰陽剛柔之道,而後可得矣。此以上皆論天地無形之氣,為化始之氣,因氣窮理,因理窮數,因數窮象,因象立法,因法彰理。所以生天地者,此理此法。生萬物者,亦此理此法。理通一貫,法道三才,豈容地理家立說紛紛,彼此爭詡者耶。


中卷經曰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
 
注:天地之機,機伏於形,有形寓無形之氣,成象成形,斯機動焉。大聖人畫卦作易,仰觀俯察,以立三才之道。推源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陰陽成象,剛柔成質,仁義成德,雖道別三才,其理一貫。蓋陰陽之象,成於天者:天有五氣,凝精於上者,曰星。剛柔之質,成於地者:地有五氣,流結於下者,曰行。仁義之德,成於人者:人有五性,混合於中者,曰常。五星之精,在天分光列象,而星宿由是周羅。五行之質,在地成形列體,而山川由是佈滿。仁義之德,在人植紀整綱而秀靈,由是鍾毓。是故,天有是象,而地即有是形。地有是形,而天即有是象。人稟天地形氣之所生,而人即有是德,有是德,方與天地形氣無虧。然地非列宿之象,而形常麗乎列宿。天亦非山川之形,而氣常行乎山川。人非星宿山川之體,而德常配乎天地。天氣地形,兩相交感,而人寓乎形氣交感之間,則鐘靈毓秀以無窮矣。聖人因形之所呈,以察氣之所稟,察氣之所稟,以因形之所呈。即有是形,察是氣;有是氣,因是形。形也,氣也,合而一者也。若有是氣,而無是形,氣亦死氣。有是形,而無是氣,形亦死形。形氣感通,機萌無已,而人紀方立,地理之理,即人紀一端。人生受天之氣,依地之形。氣有陰陽,則形有雌雄。氣有往來,則形有順逆。氣有盛衰,則形有生死。氣有闔闢,則形有尊卑。氣有交姤,則形有配合。氣有促舒,則形有壽殀。氣有清濁,則形有善惡。氣有厚薄,則形有大小。此理既明,而地理之道得矣。

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東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斡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
 
注:紫微垣居北,天之極也,太乙之御也,君之象也,南面而治天下。孔子所謂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臨四正者,東有天市,西有少微,南有太微,帶本垣而為四正,以鎮四極。四極有四方,四方有蒼龍、白虎、朱鳥、元武四象,各帶七宿分野。而七宿,即七政樞機。分佈四方,每方各具一七政,總為二十八宿,以定天地之經。星宿之緯,雖佈四方,而纏渾天三百六十度,已備八卦二十四山之象矣。自經星立極,而日月五星往來如緯,以成元象。正蔣公謂一經一緯,真陰陽之交道也。於是七政流行,運則旋斡坤輿。地之體結束而安其中,光則大垂乾紀。天之體環周而固於外,此七政樞機,元氣流通,包羅六合,原無始終也。而挨星之法,由是而起。所謂挨星者,天之星宿下臨於地,地之山川上應於天,及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形於地,形麗於天之道也。然星宿之列象,其氣無歸,得北極之樞以統之,使氣一團凝結不散。山川之成形,其質無定,得九疇之範以率之,使質一團凝聚不離。氣有所歸,質有所定,質定則氣歸,氣歸則質定,氣質混合不散不離,真天地交泰,陰陽合德者也。想北極與九疇相配,乃天地陰陽自然之生成,北極七曜,戴左右而增為九,混凝於氣者,則為五星。九疇九宮虛中五而含為十,混凝於氣者,則合為五行。五星與五行合濟以成德緯,行四七經度之間,其中日月往來,水火升降,光乾運坤,一氣上下相接無終始,亦無休息,八荒遍及,無微不至,真挨星也,學者味此,其妙不可勝言。

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
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
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

注:地有形之體也,天無形之氣也。有形者,氣之所成,而即以載氣。無形者,氣之所運,而即以寓體。是故,氣行於天,而載之者地。地附天,方以成德。體列於地,而臨之者天。天依地,方以垂光。然氣行於天,氣本陽也。體列於地,體本陰也。陰體宜用陽氣朝之,斯地得所,而天氣方歸。陽氣宜用陰體應之,斯天得所,而地體方列。天氣地形兩相交合,則為相見。相見則福祿永貞。天氣地形兩相反逆,則為相乘。相乘則禍咎踵門。且天之氣無往不臨,地之體無往不盛,必於地之形止,而氣方蓄。亦必於天之氣蓄,而形方止。形止氣蓄,天地自然之交會,非形止,而後氣蓄。亦非氣蓄,而後形止。蓋形,地之陰也。陰不孤陰,必見天之氣而始止;氣,天之陽也。陽不獨陽,必得地之形而始蓄,即陰陽相見之謂也。形止氣蓄,而後萬物生機,有不期然而見也。茍為孤陰獨陽,則形不止而氣不蓄。即天不交,而地不會,陰陽各自相乘,萬物焉有生理。所以禍福殊途,只間一髮可不慎歟!地理三才一貫之心法,其本卷所云挨星;上卷所云元空雌雄之理法妙用,皆在一形一氣,一止一蓄之中。而形止氣蓄四字,乃三卷綱領,妙諦莫盡,非能畢洩,學者宜重思之。

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注:自形止氣蓄之後,天之氣與地之形合一,則所葬之骨,亦與天地之形氣合一。合一則有感,有感則有應,其應則死骨蔭而生人福。若天之氣與地之形不交,則所葬之骨,亦與天地之形氣不交。不交則有感,有感則有應,其應則死骨朽而生人禍。或謂禍福之感,乃死骨自生,不知死骨無靈,借山川之靈以為靈;山川無主,借死骨之主以為主。以無靈之死骨,葬有靈之山川,則無靈而化為有靈;以無主之山川,藏有主之死骨,則無主化為有主。山川有靈,無主不應,死骨有主,無靈不鍾。山川死骨合成一體,所以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然山川何靈,得天地陰陽之氣所感以為靈;死骨何主,得天地陰陽之形所結而為主。山川之靈,何以靈?其靈應禍福之機;死骨之主,何以主?其主載禍福之柄。山川之氣亦非有意生禍福,而禍福自有機而出焉。適與天地陰陽之氣,相遇於窅冥之中。夫有所流通焉,夫有所閉塞焉,遂使天地陰陽之氣,與骨為一,而禍福乃勃然感爾。亦如天地生萬物,天地陰陽之氣,非有意生萬物,而萬物自有機焉。適與天地陰陽之氣,相值於恍惚之間。夫有所綢繆焉,夫有所包孕焉,遂使天地陰陽之氣,與物為一。而萬物亦勃然感爾。地理化機之道,交有如是。是故,化機之道,原本天有象,列宿得天地之氣,而生於天,列宿與天為一體也;地有形,山川得地之體,而結於地,山川與地為一體也。天之象,地之形,上下相須,合成一體。於渺冥之間,形氣交融,有不求而生機畢露者。此謂之化機。


下卷經曰

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形。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陽德有象,陰德有位。
 
注:天地之成,在於一氣一形。氣則化始,形則化機,始機合化,其化成矣。然氣之化始,始於無極;形之化機,機於太極。化始而後化機,即無極而太極也。故此指出無極而太極,總結上卷、中卷,化始化機之道。蓋無極即太極也,太極即無極也,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言太極則無極可知。所謂無極而太極者,無極乃太極渾然之性,本無有物,則無物不在其中,量包天地,無有極極。而太極乃無極所受之命,為一理之源,萬化之祖。大而天地陰陽,統一太極;小而天地萬物,各具一太極。有一太極,即有一無極在焉。太極之化無窮,太極之源本一。所以,理寓於氣,氣一極也;氣囿於形,形一極也;以至於天之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剛一極也;地之山川草木,柔氣下凝,柔一極也;地之山川草木,資陽以昌,資一極也;天之日月星宿,用陰以成,用一極也。太極之象無盡,太極之位不一,當於陰陽有象有位之中立極,方以成德。德者,一也,萬殊同歸於一也。以是知始機合化,化成之道。非化機之外,復有化始一道。有一化機,即有一化始在焉。言化機,則化始可知。化始者,即化機之氣也,化機者,即化始之形也。形無氣不動,氣無形不成,言形,則氣即寓焉;言氣,則形即寓焉。形氣不離,則始機合一,其化化生生,莫可終止,所謂無極而太極也。地理通此一竅,則化始化機思過半矣。以上所云元空、雌雄、挨星合用之妙,盡在於此。以下之城門、太歲理法之源,亦在於斯。

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注:此承上太極而言。地無四勢,太極乘之為四勢;氣無八方,太極御之為八方。四勢乃河圖之形,八方乃洛書之氣,皆太極象位之主。一氣一形,極極無定,非元空、雌雄、挨星立法,莫能定也。然定者,四勢之外,各得陰陽配偶之形,八方之外,各得天地交會之氣,於是外氣行形,而更於四勢八方之內,形止氣生,方不為傳舍過客。所謂內氣止生者,乃四勢八方之形氣,皆招攝翕聚乎此。是一止,則無所不止,一生,則無所不生,真太極也。而止生之法,在於一風一水,風,氣也,屬陽;水,形也,屬陰。一陰一陽,一形一氣,宜得太極位置,方有界止,但風不可乘,乘風則散;水當宜界,界水則止。散則內氣不生,雖外有形氣,而莫能歸焉。止則內氣含蓄,縱外無形氣,亦可暫息焉。總宜得其位置之法。則止者自止,生者自生,即乘者不乘,界者可界,此城門一訣之源。即寶照所謂城門一訣最為良,識得五星城門訣,立宅安墳大吉昌也。所謂城門者,界止之地,如城而有門,可開可閤,開則形氣流通,閤則形氣止蓄,即乾坤閤闢之道。非俗以水口作城門,及入首作城門,明堂界合處作城門之謬說也。城門緊要地,不可不慎,有似邦國修築城牆,圍數萬生靈,止係一門衛之之義。古人立法取名,極為鄭重。城門一訣,在風水陰陽界合之間,陽公有父子雖親,不肯說之語。豈筆所能盡露。其旨學者須得明師授之,若不得此一訣,雖元空、雌雄、挨星合法、皆不能濬發靈機矣。

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明地德,立人道,原終始,此之謂化成。
 
注:地理自城門之後,理稍定矣,而法尚未全。當審五星正變之形,立其體,以辨美惡,所謂順五兆也。審八方衰旺之氣,立其應,以識成敗遲速,所謂用八卦也。審六甲紀年之運,以卜災祥,所謂排六甲也。審八方開閤之氣,以知生死,所謂布八門也。此指明太歲一訣,即天玉所謂更看太歲是何神,立地見分明也。所謂太歲者,乃禍福來去年命之道,使法不明,即得元空、雌雄、挨星、城門,可知禍福,而速遲年命之應,則不能知。此法明,而地理之妙用全矣。又貴選日授時,以旺龍氣。而選授之法甚廣,求其旺者,莫如推五運、定六氣,五運即五紀盈虛之歲,六氣即六候代謝之令。能明此,而得天地正旺之氣,以蔭龍氣,其福未有不速者也。於是五法俱備,五德俱全,而又選授合法,則地德明,而乾坤毓秀,山嶽鍾靈,聖賢豪傑,相繼而出斯。人道賴以立,天地賴以昌,聖人開物成務,未有大於此者,此謂之化成。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5: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是不是发错版面了,怎么发到 四大局三合專題了?当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4-12-24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金伟老师启蒙后学!
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14-12-24 1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之术说气那部分失传了,只得方传下来,可惜
发表于 2014-12-24 1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术的内容,现代已经有《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比较科学的描述。
发表于 2014-12-25 1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伟老兄,你把我很早以前发布在中医论坛上的文章搬过来啦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伟 于 2014-12-27 19:43 编辑
yongbin 发表于 2014-12-25 13:12
金伟老兄,你把我很早以前发布在中医论坛上的文章搬过来啦


哦,对不起,我其实没有看到,我也是在搜索《玉函枕秘》时在其他网站上的内容才转帖的,可以删除此贴的的。

原来原文的大作是您的,我首先在天机论坛搜索后没有才转帖的,并且是点名了原文地址的。失敬失敬。




发表于 2014-12-28 0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錯的解說
一班祇見到方而已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