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355|回复: 4

看心不看相——你知道怎么老吗? 郑振煌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5-4-20 12: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续-《●[郑振煌居士]看心不看相——你知道怎么老吗?》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第二,他是一位生活实践家。什么叫生活实践家?他没有倚老卖老。已经八十岁了,我们看《涅槃经》的描述,每天早上吃饭的时间到了,他一定是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已经八十岁的老人,他没有叫弟子:你们去打理,或是你们去乞食回来给我吃,没有。看经上的描述那么样生动,而且八十岁了还能够走路,八十岁还说:阿难啊!我们今天在这里,我们明天到那里!一直走、走、走,走到娑罗双树下,在那边圆寂。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告诉当地的人说:你们要守规矩,你们要修戒定慧,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没有?如果还有疑问,你们赶快问哦!你们赶快问哦!在座还有没有疑问?如果你们没有疑问,我就要离开了。他就这样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去跟老百姓交谈,看看他们有没有任何疑惑,没有任何疑问他才离开,所以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生活实践者。即使在死亡之前的三个月,还这样子托钵,还这样到处度化、教育老百姓。
传道解惑
第三,他是一个传道者。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传道,在《涅槃经》里,他再三告诫弟子,三十七助道品非常重要,从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到八正道,三十七助道品是诸位修行的要领,诸位一定要记住戒定慧。戒清净,烦恼就得到远离。定清净,烦恼就得到镇伏。慧清净,你的心就完全开悟。佛陀再三告诫弟子要珍惜时间,你们不要伤心。因为他那个宝贝弟子阿难,一晓得佛陀快要离开世间,就在门边一直哭,偷偷的哭。唉呀!他一直哭啊!哭啊!说:我跟在佛陀身边那么久了,我是他的侍者,我现在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我只证得初果,到底要怎么办?老师你不应该走,老师你不应该走。老师就跟他讲:我不走是办不到的,我不死是办不到的,凡是因缘所生的法,本身就含有败坏的因子,也就是说只要一生,必然会有老病死的变化,这是一种真理。
最重要的是修戒定慧,最重要的是以法为师、以戒为师。戒就是伦理道德的持守,法就是定,就是慧。如何修禅定?如何开智慧?这种道一直在传,一直在传。还有解惑,解惑就是三问弟子有没有疑惑。他对学生讲,在座的你们有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吗?第一次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疑问?大家默不作声。又问第二次:诸位有没有疑问?大家又默不作声。第三次又问:大家有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如来就要涅槃了。大家又默不作声,老师见大家默不作声,又慈悲的说,是不是你们不好意思问,因为你问的话可能会觉得丢脸,没面子,怎么会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学了那么久,这个问题还不会,如果你们觉得不好意思自己问问题,就这样子好啦!你们可以将问题告诉你们的同学,由你们的同学代替你们问。代替别人来问的就说:老师,我代一个同学来发问,这样子就可以保住你的面子。
解惑,一直到过世之前,当天他还这样三问弟子,你们对法没有问题了吗?对戒没有问题了吗?如果有问题,就赶快问哦!没有问题,我就要走了哦!当时有天魔一晓得这件事情,等到那个学生离开,就跑到佛陀的面前讲:你赶快圆寂(意思是你赶快去死)。为什么叫他快点死呢?你看!你问你的弟子有没有疑问,你的弟子都没有发问啊!所以他们都已经知道啦!你曾经说过:只要弟子还有疑问,对法、对戒还有所不懂,你就不离开这个世间。你看!你已经问过了,而你的学生都没有这些疑问,所以啊!你可以死了,你赶快死吧!为什么这个魔王希望佛赶快死呢?因为佛一死了,就是魔王的天下了。但是佛陀还是那样慈悲,再三问弟子有没有疑惑。
不舍一人
第四,他是慈悲的佛陀,他不舍任何一个众生。关于这一点,我很感动。佛陀在他死亡的那一天,佛陀要走的那一天,要圆寂的那一天,他已经跟他的弟子讲了,我今天晚上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你们诸位还有疑问的,赶快来问。当时有一个外道叫做苏跋陀,苏跋陀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想要见佛陀,因为他还有疑问想要问佛陀。苏跋陀好不容易跑到佛陀住的地方来,佛陀的侍者阿难跟苏跋陀外道说:唉!拜托!我们老师现在病重,他现在躺在床上,因为他吃了穷达供养他的旃檀树耳,他得到血痢(就是拉肚子),已经身体非常虚弱,八十岁的老人了,又吃坏了肚子,我们老师现在很虚弱,所以你不要去见他,你不可以去见他。苏跋陀说:不行啊!我走了老远,而且听说佛陀今天晚上就要过世了,我一定要见他。阿难就跟他讲:不行!不行!我们老师已经濒临病危,非常虚弱了,你不要去打扰他好不好?苏跋陀再三的恳求,佛陀躺在房间里听到阿难跟苏跋陀谈话,听到争辩的声音,他就叫阿难!阿难!你不要这样子,你这样子不好,你请苏跋陀进来吧!阿难不得已,被老师听到了,只好让苏跋陀进来,就把苏跋陀领到佛陀的病床前面,苏跋陀就开始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他本来是外道,问题一直问,一直问,问很多,问到最后,他所有问题都了解了,证得阿罗汉果。苏跋陀跟佛陀讲:佛啊!你今天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我是不是可以依你为师,出家呢?佛说:好!善来苏跋陀!这是经上的描述。好!好得很!你苏跋陀好得很!我就收你为弟子,苏跋陀就是佛死亡前所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他跟着佛陀出家,这便是佛陀不舍一人的精神。
我们看历代的圣贤,真的是有教无类,真的是只要学生肯学,老师一定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都会教导他。佛陀就是最好的典范,因为他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几个小时之后,当天晚上他就走了。不舍一人的精神,也就是说菩萨度众,不应该舍弃任何众生,任何众生只要有缘,你都应该去度他,都应该发大慈大悲的心。虚空无尽,悲愿也无尽,只要众生未尽,众生业未尽,我的行愿就不尽,这是普贤菩萨的大愿,不舍一人。
常怀世间忧
第五,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穷达是一位铁匠,他知道佛陀就要过世了,赶快把他仅有的东西,他认为最好的东西旃檀树耳供养佛陀,旃檀树就是檀香木,拿檀香树长出来的木耳供养佛陀,因为佛陀就要走了。你要碰到一个佛出世不那么简单,你要碰到一个伟大的老师出现在世间跟他学习,那真的是千载难逢,不晓得多少辈子才能碰到一个殊胜的因缘。所以穷达就赶快供养他,佛一看就说:唉!你这样的好意,我不应该拒绝,应该要让大家欢喜。这就是随喜功德。可是,佛是大智慧者,他晓得旃檀树耳是一种菌类,吃了对肠胃不好,不容易消化,所以就跟穷达讲:你这旃檀树耳只能供养我如来,你千万不要拿给别人吃,因为他们吃了消化会不好。连佛陀自己吃了都拉肚子,得到血痢。他把树耳吃了,没有吃完的,叫穷达把它埋在土里,不给其他弟子吃,不给其他众生吃。佛陀能够考量、考虑到其他众生的痛苦。慈悲者、修行者,他所想到的都是众生的快乐,众生的利益,他要拔除众生的苦痛,先天下之忧而忧。
预知时至一心不乱
第六,他真的是一位模范老人,临终一心不乱,能够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后我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要过世的那一天,他跟弟子讲:今天晚上我就要走了。这就是临终不乱,他事情交代得那么好,交代那些学生说,你们不要伤心。因为那些学生在老师要走之际,都是痛哭流涕,非常伤心,他跟学生讲:你们不要伤心,为什么不要伤心?我不在只是这个肉体不在,我已经教你们一辈子了,你们听了我很多法、很多戒,你们应该懂得很多了,你们如果依照我的法去做,依照我所说的戒去做,就等于我常在你们身边。如果我还活着,你们却不听我的话,你们不守戒,那等于佛离你们很远很远,一点用都没有。我不是这个僧团的领导人,我已经将真理告诉大家,已经将离苦得乐、破迷启悟、证得寂静涅槃无上殊胜的大法告诉了诸位,所以,法在则师在,戒在则师在。你们不要以为我走了,你们只要依于法、依于戒,就好像师父就在你们旁边一样。佛陀临终不乱,还能够终极关怀僧团以后要怎么办,后世的众生要怎么办,交代得很清楚,交代大家不要迷信,交代大家不要乱,大家一定要规矩,一定要探求智慧。
老年生涯规画
佛陀虽然是一个模范老人,但我们人生是很现实的,我们不可能像佛陀那样有智慧,那样有福报。老人还是有他的需求,我们把他拉回到人间来看看老人的需求。社会学家研究的结果,台湾已经进入了高龄化老人的国度,超过六十五岁的老人,已经超过我们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八,所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很多很多的生活问题。这些老人的需求总共分为六项,也许我们为自己的老年作规画时,或是说自己已经退休了,已经是老了的时候,不妨从这六种需求去规画自己,去安排自己。
一是健康医疗的需求,包括健康检查、医疗、医护。我们都知道台湾已经实施全民健保,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办到。所以,万一我们老了碰到医疗的问题,都有医疗的补助,都有医疗的优待。保健的需求、复健的需求,这是有关于健康医疗的。
二是经济生活的需求。本来我们政府明年开始就要推动国民年金,但因为九二一灾变,必须以大量的国家预算用到震灾区,可是总有一天台湾会实施国民年金。所以将来有一天,我们年老了,即使没有儿女,即使自己没有财产,都可以有国民年金来支持我们的经济生活。因为国民年金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所累积下来的,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付出所得到的一种老年依赖。还有,老年人其实也可以二度就业,如果没有二度就业,也可以去当义工,去帮助我们这个社会。
三是有教育及休闲的需求。包括旅游、休闲活动、参加社团、体育、文教、文艺活动、交谊的活动,或者是里邻、社区的活动。
四是居住、安养的需求。好像几个大医院目前已经在推动居家的老人服务,如果没有办法到医院去、安养院去,目前在推动的就已经有居家的老人服务,或是儿女白天要去上班,有所谓日托的这种服务,还有老人公寓的出现。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台湾的老人愿意跟儿女居住在一起的占百分之二十三左右,愿意自己独居的,竟然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这一方面表示台湾的社会转型,年轻人都离开了父母亲。另一方面,也是老人家体会到儿女的痛苦,你的儿女必须要上班,儿女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跟你在一起,而且有代沟的情况出现,不想多干扰儿女,所以将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是离开儿女而独立生活的,或者是居住在安养中心、老人公寓,或者是接受日间的托顾,居家的照顾。当然,儿女如果能够跟父母亲住在一起,那是最好的。
五是心理及社会适应的需求。包括老人咨询、老人访谈、老人情绪问题的安抚、节庆时候的礼物、卡片的寄送,受人家的尊重,友情或者是归属乃至于自己的自我实现能够受社会的肯定。
六是家庭关系支持的需要。让儿孙辈能够支持长者,子女后辈对老人的尊重、老人的关怀、老人的照顾,老人对子女希望的重视和尊重也是双向的。儿女要晓得孝养父母,父母也应该要尊重儿女的情况、儿女的需要。这是从比较世俗面的角度来看老人的需求。
心无所得便得大自在
第七部分想要谈的是做为一个老人的理想。我们知不知道自己要怎样老?很多人说:何必想那么多,时间到了自然就老,自己都可以老。但这种老不是有智慧的老,可以说是一种糊里糊涂的老,如果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糊里糊涂的出生,糊里糊涂的老,乃至于糊里糊涂的病、糊里糊涂的死,那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迷迷糊糊,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迷惑颠倒。
随着岁月的增长,一个理想的老人应该是智者的老人,要有智慧。老人家总是对年轻人这么说:我吃的盐巴比你吃的米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远,但如果没有智慧,讲这句话又有何用。一个有智慧的老人,应该要有放下的智慧,放下的智慧!首先要放下对于我的执着,对于我的名利、财富 地位种种的执着。因为对于我、对于我所有的执着,是让这个世间没有办法进步,让这个世间没有办法和谐,让自己痛苦的最大原因。
因此,有人说当官是靠运气,下台就要靠智慧。一样,老人家就要下台了,就要离开这个人生舞台,一定要懂得放下,如果不懂得放下,还要依依不舍,还要执着,还要留恋,留恋我所有的,那么这个世间就真的没有办法进步。你看有多少人在排队,很多的青少年都在等着,等着老贼赶快退位。要懂得放下,懂得放下的第一层次就是不可对我和属于我的东西执着。第二层次就是放下我想要干什么这种观念、执着。在年纪大的时候你可以有你的人生规画,可以继续学习,可是却不可以执着你这种发愿、这种发心。因为你一执着事情就做不好,体力也不行,记忆力也差,种种条件都比不上人家,应该要靠智慧去学习放下,放下世间的东西,放下过去的贪嗔痴,放下过去人际关系的摩擦。如果过去跟某些人有不愉快,要赶快放下,也就是说要赶快解决,要赶快处理这些问题;否则心里的疙瘩永远在那里,在死的时候还很难过。要赶快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赶快处理我欠人家的,或是人家欠我的,一定要清清楚楚,赶快处理自己的财产。
西藏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什么传统呢?老人在过世之前,一定会把自己的财产交代得很清楚。这是很好的传统,某一些是给我儿女的,某一些是供养三宝的,某一些是救济穷人的,老早都已经分清楚了。把这个社会的财富重新分配,免得儿女在你死后还在那边争吵。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对世间的执着,如果你就要闭上眼睛了,还放不下自己的财产,下场一定很悲惨。因为你还贪,你还嗔,你还痴慢疑,你没有放下的智慧,你一定很痛苦,过世的时候一定心很乱,因为你操心的东西太多了。
我们说事业,我们说学业,我们说道业。事就是一种业,学就是一种业,甚至于连道都是一种业。孔子说老年人要戒之在得,你要学习无所得的心,一定要像《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的这种心境,你才能够证得寂静涅槃,你才能够真正像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孔子说:戒之在得。事真的是业,是业力。学业,你如果一直说我想学习学习,当然就是一种业,你心里当然就不能够轻松,就不能够自在。即使你要修道,也是一样。
当然,这里不是叫大家不要努力事业,不要努力学业,不要努力道业,而是说要以无所得的心,以不执着的心,以清净的心来从事自己的事业,来追求自己的学业,来更精进自己的道业,一定要无所求,一定要无所得。你一有所得,心就被绑住而得不到轻松,得不到真正的智慧,一定要像禅修所说的观,站在第三者观察的立场,很清楚的观,这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得。如果你老是要得什么,那种得是很有限的,而且可能是往生极乐净土的一个很大很大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有那种智者的心境。
要做慈悲健勇的老人
老人要做一个仁者,如果说老了还不慈悲,老了还喜欢跟人家吵架,老了还喜欢斗争,还喜欢分别,那一定很痛苦。你打架也打不过人家,吵架也吵不过人家,你想追求什么你也追求不过人家,所以一定要培养爱心,培养慈悲心。慈悲心是来自于空性智慧,如果到老了还没有那个智慧,还老是要跟人家吵架,那怎么能够快乐呢?怎么能够过得很好呢?所以一定要发展慈悲心。先对众生慈悲,再来对一切事、物慈悲,再来连慈悲也放下,也超越,这才是真正的仁者。
老人最好是一个勇者,老人的勇要包括身心灵的勇。身的勇就是健康强健,注意自己的饮食、运动,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青少年时候没有运动,老了要赶快运动。如果青少年时身体不好,你只要在老了的时候,稍微调整一下生活习惯,应该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身的勇者。除了身勇,心也要勇,心勇是什么?就是要去接受伴随着衰老而来的病,你要有那种勇气去接受,更重要的接受死亡的来临,当你要离开这个世间时,你心里要有很坚强的意志力,你一定要透过这种智慧的观照,晓得不可能不老的、不病的、不死的,但可以从我们的心来让它不生。
我们心维持稳定、清净,自然可以接受老病死的事实,可以接受死亡的事实,接受放下一切,离开世间的事实。这是勇,心理上要勇,要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事实,老病死既然是免不了的,因为你已经生了嘛!你如果那么喜欢生,很简单,你一死立刻有生,你那么喜欢生你的肉体啊!身体啊!所以你还怕什么死呢?真的不必怕死,真的是你一死立刻去投胎了,你那么喜欢你的身,但你如果能够了解,身心是一切苦的来源,你只要心不生,只要心能够清净、安定,即使身在生老病死,你都会很快乐,你都很有智慧,你都能够超越这个世间的改变。
灵也要当个勇者,灵当什么勇者呢?因为我们的灵也就是我们的佛性(这里是指佛性)。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像虚空般那样的广大无边,谁都没有办法摧毁它,所以我们称之为金刚。我们的佛性就是金刚般若,就像金刚那样的硬,你能够摧毁那个虚空吗?办不到!世间有那样工具能够摧毁金刚吗?办不到!当一个灵的勇者,就是佛性的勇者,就是说我们要赶快来内观自己,赶快来修行,赶快来知道人生无常的事实。变化的只是现象,而这些现象只是因为我们的心有分别,我们没有智慧,执着这个现象而已。现象都是假的,现象来了又去,来了又去,这些都是假的,唯有那清净、广大无边、不变的自性,那个佛性才是真的。
你现在有机会听闻佛法、修行佛法,你就会肯定,肯定佛陀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可以给我们最大的力量,即使我们在世间来来去去、轮轮回回、生老病死,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一个佛性可以依赖。我们只要证悟佛性,我们只要安住在佛性之中,现象的变化都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我们更能够欣赏现象界的变化,生老病死的变化我们更能够欣赏,我们更能够在死的时候,大家很不舍,让别人在哭声之中把我们送走。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别人欢笑而自己哭着来到这个世间。等到我们要死的时候,但愿自己是笑着离开这个世间而让一切众生都来哭,都来依依不舍,这样子我们的人生就很有意义。我们这样的老,才是真正尽到了我们的责任。
结 论
最后的结语是:身老心是不老的,心不老不是叫我们去当老不朽,而是说心本来就是不老的。心怎么老?这里的心是指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心经》里面这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我们佛性是本来就具足的,本来就像虚空般的,我们的心是不会老的。如果说心会老,那是我们的妄想,那不是我们的真心,那是我们假的心。为什么说是假的心呢?我们如果因为外境的影响,产生妄想执着,这是假的,这一定会老、会病、会死的,但我们的真心是不会老的。
身是会老的,为什么身会老?因为我们身已经生出来了,诸位身都已经生出来了,所以诸位的老病死是必然的现象。我们只要安住在真心之中,我们就能享受这种生老病死的变化,其实是多彩多姿的!其实是可以让人家来欢迎我们的老,乃至于我们的死,如果大家都不死,怎么办呢?我们这个世间就不可能进化了。
报告到此结束,谢谢诸位,请多指教!
问题解答
问:五蕴跟时间有关吗?如何超越时间?
答:都有关,因为色受想行识五蕴都跟时间有关,因为没有超越时间。等到五蕴超越了时间,就不会老了。只要你超越了时间就不会生,没有时间的束缚,就挣脱了时间的束缚。我们可以用现代天文学的知识来证明,我刚才所说的,天上一天,人间好几年,离开地球越远的地方,即使是一刹那,已经是地球的好多年,因为时间转动的速度不一样。妄念不生,就超越了时间,回到不生不灭的诸法空相;要想妄念不生,就必须证得空性,放下一切我执、法执。
问:色身是行法吗?
答:也是一种行法,但身体的老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修行唯一能修的就是那个心,就是妄想心不生,从而确定我们的真心是不老的。
问:谈五蕴皆空,怎么去空这个五蕴?
答:五蕴皆空就是你心清净。五蕴没有办法让它不改变,因为它们是因缘所生法,它们是很多条件所组合成的现象。既然是因缘所生法,是条件所组合成的现象,只要因缘改变,条件改变,现象一定会改变。五蕴皆空不是从表面去看,而是说你的心开智慧,知道我们有一个不变、有一个不生老病死的真心,那五蕴就空了。因为你晓得五蕴只是缘起,它没有真的在变化,只是因缘改变而已,这样子就跳越了时间,就已经跳越了那个行法、五蕴。
问:佛性是不是指不生不灭的灵魂?
答:这个定义有时候会模糊,我们一般人所说的灵魂指的是众生死了,有一个主体,因为过去的业力(就是过去身口意的造作),使得他又重新有一个形体出现,一般讲的灵魂是精神的力量,心的力量。在佛教来讲,不称为灵魂,而称为识,认识的识,就是心识。心识就是指我们的妄想心,也就是说我们的分别心,我们的不清净心。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执着于一个现象,就分别一个现象,但我们的心一直在改变,所以佛家不认为有一个不变的灵魂。佛家认为我们的心识,我们的色相一直在改变,也就是五蕴一直在改变,会改变的识蕴,我们称之为心识。
什么叫做佛性?佛性就是那个不会改变的心。也许你很难意会,除非你去修行,也就是说你去修禅定,你开智慧。当你在修禅定的时候,你会经验到一种状况,什么状况?你的心念一起来,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一起来而后过去,第二个念头还没有起来,中间有一个空档,那个空档就是佛性的显现。这好像太阳光,它是广大无边的太阳光,但现在有乌云遮住,乌云飘过去,飘过去,乌云出现的时候,阳光就被遮住了,乌云过去,阳光又出来了。阳光永远在那里,现在只是被乌云遮住而已。好像我们说现在是晚上,却不是真的晚上,那是地球在转,那是背着太阳,太阳永远在那里,因为地球一直在转,所以面向太阳时我们称之为白天,背向太阳时我们称之为夜晚。
同样的情况,我们的佛性就像太阳(现在只在比喻),跟太阳一样永远存在那里,我们现在是因为有一个妄想心,什么叫妄想心?就是你的分别、你的执着、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没有智慧。这种心一起来就遮住了佛性,现在你透过修行,让乌云飘过,因为你晓得乌云是假的,乌云会过去,等到乌云一过去,你就看到了阳光。阳光是不生不灭的,不增不减的。这就是说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不老的,它没有变化,它永远是这个样子。佛性只有在你修行的时候才能够体会,现在我描述的还只是一个形容词。
问:心里时常想东想西,静不下来怎么办?
答:这位师姐说,我们心都会动,就是我们的心一直在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我们的妄想心,我们的妄心。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没修行,或者说是修行不够,修行不够心才会动。修行很简单,只有三个原则,就是戒定慧。戒就是说要守规矩,不去伤害别人,因为伤害到别人,就等于伤害到自己,自己的心就会不安,心一定会动,所以要守戒。守戒就会规范自己,不会去伤害人家,不会伤害自己。
第二个就是禅定,禅定的意思是,我们的心乱跳,像猴子一样的乱跳,现在我们要把这个猴子用一根绳子给绑起来,所以要修禅定,要念佛号。佛号就是绳子,心如果在散乱的时候,就念佛号。比如说发一个愿,我一天要念两万声佛号,这样还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吗?我看不会!你可以要自己一天念两万声,如果念不完就不吃饭,不吃饭太残忍,可以改成不睡觉,你一定没有那个心思去胡思乱想。这就是用绳子把你的心给绑住。你修禅定打坐用一个所缘境,你去观,你安住在那个对象上,这样子你的心就不会散乱。
我们现在的心会散乱,就是因为眼耳鼻舌身五官不安定,譬如非常喜欢看东看西,喜欢攀缘,五官常常向外头追求,现在把它们绑起来,把我们的心绑起来,绑在一样东西上,这样心就不会凌乱。你可以试看看,你试一个月,你如果一天念两万声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你念一个月就好了,然后再来找我,你心里如果还会乱,我就输你。保证你的心绝对不会乱,至少很平静,但是一定要两万声哦!让你没时间去胡思乱想。我们会胡思乱想是因为不修行,不修行就会吃饱了然后想东想西,所以我们要用功修行。
第三项就是要开智慧,如何开智慧?从修戒律而来,修禅定而来,心如果安定下来,自然可以看得很清楚。智慧怎么来?很简单,戒清净,心清净,自然智慧就来了。因为那时候心不攀缘,心不乱动,自自然然就看得很清楚自己的五蕴。离开五蕴之外的一切诸法都会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就是智慧,就晓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晓得以前都是无明,以前都是胡作乱为,而现在认得有一个不变的真心,那个不老的真心,一切都是虚妄的,只有那个真心不老,真心不生不灭。
修行离不开戒定慧,如果还是不了解,就要上课,多参加上课。如果有师父在开示,或者有善知识在说佛法,就要多多去听。第一次听不懂,没关系,只要想虽然我听不懂,但就是一定要来听,这个要来听就是禅定,这个就已经在修定了。你如果说,我固定每个礼拜的某一天一定要去一个地方,你的心就被绑在那里。每个礼拜要去的地方,并不是去做坏事,如果是去做坏事当然是乱,但是你如果来到佛堂跟师父和善知识在一起,心里会觉得很轻松。我刚刚所说的那位法国生化博士,他说去找西藏的上师,两个人都没办法说话沟通,但是他在师父面前感觉很清净,他觉得不需要说话,他过去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消除了。这就是将你的心安住在清净的地方,而不是安住在散乱的地方。【完】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5-5-27 2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先诵佛赞。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或百声或千声以至万声愈妙随人发愿)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声)南无大势至菩萨(十声)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十声)

念毕回向发愿颂。
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归依  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  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
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  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  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  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  情与无情 同缘种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南无阿弥陀佛(三声)

乾隆大藏经 http://www.qldzj.com.cn/
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