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探刘基故里析人居佳境 劉伯溫故居地質研究
探刘基故里析人居佳境来源:2011-5-22
摘要: 作者出于探索环境之心,考察了刘基故里—南田镇和武阳村,发现地处盆地一隅地南田镇,实为台之谷,盆中之盆,确有儒家“桃花源”之意境;武阳村则盆中有谷、内敛深沉,无愧道家“福地”之美誉。
关键词: 刘基故里环境探索人居佳境
刘基,字伯温,溢文成,浙江文成人,明开国元勋,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王佐”、“帝师”和“千古人豪”之美誉,被后人尊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刘基出生世代儒家,曾祖刘壕,为南宋翰林掌书。其父刘煽,为遂昌县教谕。基自幼颖昊,14岁入郡库(府学),不但学通了《春秋》,而且遍涉《诗》、《书》、《易))、《礼》等。19岁中进士,任江西高安县巫,不久调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在任上看到官场腐败,上书论御史失职反遭抨击,一怒之下辞职还乡。后师从铁冠道人,在青田县石门洞专研天文、术数、兵法诸学,并在家乡撰写了《郁离子》一书,提出了他的盛世文明的社会理想,为后来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明史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镰并为一代之宗。”又云:“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怜;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侍也。”由此可见,刘基的思想融合了中国儒道之精华;刘基的实践反射出中华优秀文化。
然而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全盘西化”现象尤其突出。大片良田沃土被西式水泥“碉堡”所占领;中国园林被“罗马广场”所代替。其结果,落得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城市失去中国特色!为此,作者试图从刘基故里的生活足迹中,解读出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观,为城市化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传统文化依据。
一、刘基故里—南田镇
1、盆地边缘,红层台地。南田,明代称“南山”,归属处州(今丽水市)青田县。1948年,由泰顺、瑞安、青田三县边区组建新县,因境内有刘基故里(南田),故县以溢号“文成”命名。
文成县地处浙南中山区,西北为横贯入境的洞宫山支脉,千米峰峦连绵不断;东南是起伏平缓的南雁荡山岭余脉,蜿蜒北上。西北群山对峙、环抱,围合成一个直径为25-27km的文成盆地。盆地以早白里纪红层为主,夹有火山碎屑岩和多条脉岩侵入。因新构造运动差异抬升,使盆地自西北向东南急速递降,形成多级剥夷面和阶地,径流跌荡、瀑布壮观,全国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百丈漂”就在这里。南田镇正处在“百丈漂”之上的西北盆地上,一个海拔650-750m的红砂岩台地。
2,“潜龙”腾空,山水朝拱。南田之山,发脉于西南海拔1327m的“双苗岗山”,可谓南田群山之“少宗”,为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体。此山出脉,向东北潜伏延伸,过“富坑岭”后以花岗斑岩岩脉日{露,中段山名“其峰岗”<803.0m);北端起峰“岩仓”(813. lm),北上去武阳;南端昂首“空雾社" 800. 8m ),成南田“少祖山”。脉岩起伏伸展达3公里,似“潜龙”腾空、如“巨鲸”出海,奔东有过峡、束腰(鞍部)到南田,形势十分壮观。最后横亘在南田西北隅,俗称“龙山”( 708. 0m ),相对高度40m左右,似屏似障,有力地阻挡了西北寒流。
南田北枕“龙山”为“玄武”;左辅“驮山”(655. 2m)、“放牛LlJ"(714. 0m)为“青龙”;右弼“弄口头山”( 704. 0m)为“白虎”;前案“红窑山”( 671. 4m)为,’朱雀”;远有“马垄尖”( 703. 9m )为“朝山”,围合成台上之谷、盆中之盆。东、西两溪似“双龙戏珠”环抱南田,流聚东南,水口紧锁,屈曲缓行。
3、人居山一隅,田在水一方。南田镇,坐落在台地西北隅的“龙山”脚下,是一片向东南缓倾的“舌状”台岗地,相对高差lOm左右,基底为下白奎统紫红色粉砂岩;东南侧是侵蚀洼地,为自流灌溉的水田,源远流长。按“高建房、低垦田”的用地原则,形成“人居山一隅、田在水一方”的利用布局。
登上“龙”山之巅的“观稼亭”,可近俯全镇炊烟、田间劳作,远眺“水口”狼烟,御敌于门外。全镇建筑朝向,大都南偏东28“左右。因地势向东南倾斜,巧以水田禾苗为“明堂”,开门推窗,前面一片翠绿或金黄;远方的低山丘陵,似朝似揖。南田,实为明太祖赐于刘氏的“私家庄园”。刘基曾辞官近乡,在“龙山”亭中饮酒弈棋,欢度晚年,这正是儒家向往的“世外桃园”。
二、刘基故里—武阳村
1,“五羊之梦”,神奇传说。武阳村,原名“五羊村”。传说刘熔一夜梦见5只山羊在南山觅食,
因道家视羊为“落地之龙”,故思此梦为“大吉之兆”。次日,刘煽上山寻找,真见五羊在谷。于是就
也选址,筑宅而居,定名为“五羊”。从此,“五羊之地”发展成村,后人按谐音改为武阳村。
“五羊之梦”,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但身为遂昌县谕的刘煽,对选址迁居这样的大事,必定慎重其事,其决策、实施出必定受传统的儒道文化影响。如果说刘氏老宅非刘基所为,那末刘基辞官隐居之地(新宅),应为刘基亲选。其址也在“五羊之地”,老宅西侧400m的小番中。这就说明,刘氏父子对“五羊之地”的偏爱,他们有着共同的人居环境观。
2,“五羊之地”,盆中有谷。武阳之山与南田同宗,自“岩仓”北上、东进,在武阳西北起“五角 i1{顶”( 982. 7m ),后以N450 E的伸展成武阳“少祖”—“陈山”,也是文成与青田两县之界LIJ。此,日北侧,陡崖深渊;南侧斜坡平缓,最后呈起伏50m左右的丘岗,似“裙边状”向盆底过渡。造成两侧景观如此强烈的反差,实属N450 E的华夏构造所为。凝灰岩的“陈山”主峰(即“五角仙顶”)耸立西北,延伸的支脉错落东北,红砂岩断块横亘东南,围合成0. 2km2左右的三角形小盆地。盆底向东南微倾成聚水洼地,现己垦为水田,潜育性水稻土可以佐证。粪证(东南隅)是水口峡谷,为武阳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沿水口入盆,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之感。
受N450 E构造影响,“陈山”南坡出现一组与其正交的次级张裂,发育成相互平行向东南汇流的单面水系。经流水侵蚀切割,成数个溪流会合的山前“马蹄形”小谷中,形成盆中有谷的地貌景观。其中形局最佳者,首推刘基老宅,次为新宅。
3、内敛深沉,不事张扬。所谓形局最佳,指老宅环境按风水模式,“四灵”俱全、北水归堂,形成一个山环水抱,深藏不露而又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老宅背倚“陈山”为“少祖”,基枕高差不足30m的低丘为“玄武”;左右是起伏50m的丘岗为“龙虎”;前有约高宅基5m的岗地为“朱雀”(案山1)。宅内有屋前鱼池为“小明堂”;宅外以盆底稻田(或温地)为“大明堂”;宅基朝东南(N450 E)而坐,可远视“水口”,冬御西北寒流,夏纳东南凉风。更为巧妙者,是“少祖山”延伸过渡为“玄武”(主山)时,山体收缩呈峰腰、鹤膝状(鞍部),有利于后山“地气”之集聚,也免遭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之灾难,这正是新宅不足之处。
新、老宅均在“陈山”南麓谷中的古泥石流堆积扇上,高出水田“明堂”5-lOm。土壤为山地黄壤中的山黄泥砂土,粘壤质地,排水良好、承压力高,是良好的建筑基址。且地下侧渗水丰富,房前屋后可挖池、打井,以添景、汲水,现已恢复老宅“阴鱼池”、新宅“荷花塘”。两宅都深藏盆中之谷,外有低山似“围城”,内有丘岗护左右,形成山水层层环抱的格局,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内敛深沉、不事张扬的建筑风格。要说不足之处:一是溪小源短,“天门”未开。二是宅外“案山”太高,尚有压抑之感,明堂不大、视野不远,难见案后“朝山”。但作为道家修心养身之处,已不愧为洞天福地。
三、故里的启迪—人居佳境
1、取山势之藏纳,择地势之高燥。南田、武限两地人居环境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利用山体围合,抑御寒风;选择山麓高亢之地筑宅建房,以防洪涝之灾;将前面大片低地留作水田,视为“明堂”。这与霍华德(19世纪英国城市规划理论家)的“田园城市”理论是如此吻合!但却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大片蚕良田的现象,形成极大的反差。这就值得我们反思。
2、坐北朝南,偏东为佳。中国传统建筑,为“面南文化”。但住宅定向中,又强调民宅不取“正子午线”,否则会“祸及居者”。这虽是迷信之词,但它确与通风纳凉不利。在夏季东南风盛行的中国南方,南偏东15。-45。确为最佳朝向。这一点在南田和武阳表现的很充分,甚至连祠堂也取东南向。然而,现在大量居民小区中的住宅都按正南设计,使居者夏季闷热难忍。这也许是设计者刻意的反“迷信”之作,要不就是无知的表现。
3、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无灾。南田、武阳地处盆地之边,多组断裂在这里交错,加上极易风化的侵入脉岩出露,倚山而居潜藏“杀机”。然而,六百多年前的刘基老宅为何安然无恙?迄今依稀可见的穿天黄山古松告诉我们:这完全是得益于山上茂密的森林。但是,今天这里天然林己荡然无存。更令人担忧的是,·梯田己种到了武阳村后的半山腰。在这个断块山坡上,暴雨随时可引发滑坡和泥石流,这也是刘氏子孙们必然反省和关注的大事。
参考文献:
[1J杨天宇.谋士传〔M7.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63-376
张廷玉.明史(第12册112-}-129卷)[M」中华书局,3777-3785
[3〕浙江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50万浙江省地质图〔Z〕地质出版社,1989
( 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卷第4期,2003年12月)
http://www.liujichina.com/News_Blank.asp?ID=98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