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卦传》 帝出乎震:观测星象、考察物候的结果
《易经 说卦传》帝出(万物)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震雷:春分,正东,甲卯乙
巽风:立夏,东南,辰巽已
离火:夏至,正南,丙午丁
坤地:立秋,西南,未坤申
兑泽:秋分,正西,庚酉辛
乾天:立冬,西北,戌乾亥
坎水:冬至,正北,壬子癸
艮山:立春,东北,丑艮寅
《史记 天官书》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所谓中宫天极星,不是某一颗极星,而是指天球北极星区;
《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居其所的「所」,就是天球北极,北辰就是那时候的北极星(帝星)。
紫微垣的北极星官有五颗恒星,帝星的中文星名是北极二。
北极一(太子):小熊座γ (小熊座13)
北极二(帝):小熊座β (小熊座7)
北极三(庶子):小熊座5
北极四(后宫):小熊座4
北极五(天枢):鹿豹座32
因为岁差的影响,经过长时间以后,天球北极会改变其位置,
在4,500年以前的尧夏时代,那时的北极星是:右枢。
周、秦、汉时期的北极星是:帝星。
唐、宋、元的北极星是:天枢。
明、清、现代的北极星是:勾陈一。
历朝历代的天文学家,昼参日影,夜考极星,
工作重点之一是确认北极星的位置,以保证二十八宿不失其精确度。
帝星是全天诸星之帝、受尊崇的大元帅,北斗是紫微垣星区的禁卫军指挥官,秉承帝星的命令:
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
是故当斗柄(杓)指向东方震的方位,时节正当春分,万物孶长,
推其本,探其源,系授命于帝星,故言帝出(万物)乎震。
《周易·说卦传》中的「帝出乎震」一段,是古人观测星象、考察物候两相结合的结果。
「帝出乎震」的原型是春分时节斗柄指向东方(震卦)。其中「帝」是天帝,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北极星官的北极二(帝)。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一年四季的开始。
而春季只有春分当日昼夜时间等分,阴阳平衡,合于中道。
文王后天八卦图因「帝出乎震」而定紀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5-5-9 14:15 编辑
《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朱文鑫著)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94522-1-1.html
一流地师观星斗:中国古星图(陈美东)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89525-1-1.html
这本书里前面彩图可以参考
本帖最后由 iStar 于 2015-5-10 01:54 编辑
maximefr 发表于 2015-5-9 19:46
《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朱文鑫著)
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94522-1-1.html
感謝提供參考文件訊息
《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內有附圖佐證 -- 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北極星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5-5-9 21:58 编辑
iStar 发表于 2015-5-9 19:35
感謝提供參考文件訊息
《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內有附圖佐證 -- 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北極星
无所谓的事情,对术数而言。
“近”北辰即可。
震是青龙。
没在点子上。
感谢提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