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粵港減排 臭氧不跌反升
【本報訊】粵港兩地雖然共同制訂減排目標,但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一四年的空氣監測報告顯示,區域內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PM)的濃度年均值只較○六年下降兩成及兩成四,但臭氧濃度年平均值反而較○六年上升一成九,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極待改善。學者對報告感失望,警告若臭氧濃度繼續上升,市民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受影響的機會將大增。荃灣東涌二氧化氮排放高
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昨發布二○一四年監測結果報告,調查覆蓋十六個粵港監測站及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當中二氧化氮的年平均值為每立方米三十七微克,較一三年的四十微克微跌三微克;PM懸浮粒子每立方米五十六微克,較一三年少七微克;臭氧每立方米則有五十七微克,較一三年增加三微克。跌幅最大為主要經車、船及燃燒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每立方米有十六微克。報告顯示,錄得PM懸浮粒子、臭氧年均值最高排放量的地區分別為肇慶和廣州;二氧化氮則為廣州、佛山等地和本港的荃灣和東涌。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批評本港政府不夠進取,指二氧化氮、PM懸浮粒子屬較難控制的二次污染物,濃度與排放量未必有線性關係,但政府未有着力找出排放源頭,影響市民健康。
健康空氣行動項目經理馮建瑋指,本港的私家車數目不斷上升,與減排目標背道而馳,認為粵港兩地應展望將來,為二○二○年改善空氣訂下切實目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