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轼 发表于 2015-6-6 09:43:34

“紫气东来”的由来与“老子化胡”之说

      道教神化老子的两个谎言,一是“紫气东来”,二是“老子化胡”。其中以前者流传最广,可以说是古代的神仙家和道士们留给汉族人的一份“精神遗产”。时至今日,无论是私人住宅的门楣上,还是过春节贴的对联上,都把“紫气东来”四个字作为求福求财的吉利语。至于“老子化胡说”,则早已成为“化石”。同样是神化老子,二者的运气却是一红一黑。这实在是个值得谈论的话题。
一、老子出关与“紫气东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紫气”为什么偏偏从东边来?它的出发地又在何处?这个问题,全由老子“出关”而引起。   老子出关﹙函谷关﹚时著的《道德经》,以“尚柔、主静、贵无”的主张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遗憾的是,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上记得极为简略,至于其生卒年月乃至所处的时代,在学术界都没有一致的结论。   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简略记述了关于老子的三种说法:   

﹙1﹚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氏。姓李,名耳,字聃。曾经担任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在此期间,孔子曾向老子问过关于“礼”的问题。他“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2﹚周朝的太史儋于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见到秦献公,向他预言了未来的天下形势:“秦与周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作者接着写道:“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3﹚“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以上三种说法不一,连老子所处的时代都难以确定。所以司马迁就秉笔直书:“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由此看来,大哲学家老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隐士。他隐得彻底。“出关”之前的履历若隐若现,出关之后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知道;死于何时当然更是一个谜。他可不像后世那些沽名钓誉的假隐士,如唐代的卢藏用和北宋时期的种放之流。他们曾先后隐居于终南山,但前者把隐居作为进入官场的捷径,一旦朝廷召唤就立即出山;而后者则聚徒讲学以扩大名声,甚至拿皇帝的赏物强买平民的土地。以致种放的母亲都看不下去,她说:“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这位老太太的话,道出了包括老子在内的一切真隐士的“隐居观”。

      麻烦的是老子经不起关尹喜的请求而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这就使他在身后二千多年里不得清静。《道德经》虽然只讲哲学不讲鬼神,但该书中却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谷神不死,是为玄牝”;“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以其无死也”;“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一类神秘性的语言。《史记》中又记述了老子的长寿“吉尼斯”,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又说他“西出关,莫知其所终”。

      这些材料,恰恰为后世的神仙家和道士们提供了穿凿附会、造谣说谎的广阔空间。因为道教创立之后,正需要崇拜对象,又要同外来的佛教争夺信徒。所以,他们选中的老子必须是神而不是凡人。既然老子的履历若隐若现,出关后又不知所终,再说他还探讨过“长生久视之道”,把他抬高为神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于是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也就是佛道二教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道教对老子的神化达到了高峰。什么“老子之母因感大流星而有孕,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又因生之于李树之下,故姓李”;“老子先天地而生,厥迹无常”之类的鬼话不胜枚举。所谓的“紫气东来”及“老子化胡”也是这一形势下编造出来的,前者渲染老子出关时的异常景象,而后者则补上了老子出关之后的归宿。老子所经过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既然他的籍贯是河南鹿邑,做史官又是在东周的洛阳,那么他出函谷关必然是从东到西。但奇异的是,老子将要进关时,关令尹喜看见一团紫气从东而来,就算定将有圣人过关。果然看见老子骑了青牛前来,于是便挽留他,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在这个故事中,除了老子过关著书以外,所谓“紫气东来”显然是神仙家的捏造。但道士们为了坐实这一谎言,硬说“尹喜”的故宅就在今天陕西的周至县,老子讲经的地方就是周至的楼观台,年代是周昭王二十四年。按照这个说法,老子要比孔子早四百多年,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就成了假的了。

      到了唐代,由于皇帝姓李,于是就和老子联宗,甚至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借以巩固李氏的皇权。因而道教势力大张,“紫气东来”的谎言也就成了人们求财求福的吉利语。再经过大诗人杜甫的宣传,更是到了几乎家喻户晓的程度。杜甫在《秋兴》诗中写道:“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既赞颂了长安一带地望之优越,堪称为“风水宝地”,又以优美的文笔加深了人们对老子与王母的迷信,进一步扩大了“紫气”的影响。到了明代,虚幻的紫气竟然侵入历法领域。历法家认为紫气是“木之余气”,由“闰余”﹙两个中气的间隔与朔望月长度之差﹚产生,而东方属木,故紫气在东。当时的《大统历》还将紫气与月孛、罗睺、计都并提,合称“四余”,并且给出了推算的数据。

      实际上,“四余”之中的月孛、罗睺和计都分别指黄白二道的升降交点和月亮的近地点,这些都是真的,唯有紫气是假的。所以到了明末,徐光启的同事、天文学家李天经就改历问题上书崇祯帝,明确指出:“天行无紫气,今细考诸耀,无象可明,知为妄增。”清初主持钦天监工作的洋人汤若望在编历时断然删除了紫气。他说:“紫气一余,无数可定,明史附会,今俱删之。”由于历法是冷门学问,如同《旧唐书·历志》所说“斯道寂寥,知音盖寡”。所以“紫气”虽然被驱逐出历法领域,但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减弱。         

二、“老子化胡”谎言的出笼与破产那么老子出关以后的去向如何?晋惠帝时代﹙291—306年﹚的道士王浮拟出了一份答案,这就是臭不可闻的《老子化胡经》。所谓“化胡”,就是以先进的华夏文明教化野蛮的胡人。按《化胡经》的说法,老子出关后骑着青牛继续前行,越过广阔的沙漠和高耸的雪山,到了西域的天竺国﹙印度﹚“教化”胡人去了。不但印度的佛教是老子教化的结果,而且连佛祖释家牟尼也是老子的学生尹喜生出来的。

      打铁先要本身硬。要“教化”人家,首先自己要有不平凡的身世和过硬的素质。据说这些条件,老子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化胡经》说,老子刚出生,就有九龙吐水灌洗其身,化为九井。老子出世就能行走,一步生一朵莲花,共有九朵。老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么他是怎样“教化”胡人的呢?该经说:“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于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中,托荫而生,号为悉达﹙即释迦牟尼的俗名悉达多的略称﹚。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按此说法,释迦牟尼是尹喜的后身,又是老子的徒弟,佛教不过是道教的派生物而已。《化胡经》一方面以谎言“填补”了史书上老子“不知所终”的空白,另方面又为抬高自己、贬低佛教准备了书面材料,于是便引起了历时几百年的佛道二教谁高谁低的争执。

      东晋时代﹙317—420年﹚的佛徒们先后抛出多篇辩论文章反击道教。《正诬论》说,老子到印度向佛陀请教,所以老子是佛的弟子。《清净法行经》说,佛派弟子摩诃迦叶来中国教化众生,而摩诃迦叶正是老子。还有一位名叫支遁的和尚,写了一篇《释迦文佛像赞序》说得更狠。他说,佛教比起道教来,不但资格老,而且道教的老子和庄子﹙太上老君和南华真人﹚还是佛祖的曾孙和玄孙。双方如此“论战”,无异于以脏话对骂。佛教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造出更加荒唐的谎言来反击道士,客观上暴露了“老子化胡”的荒诞无稽。但从主观上看,双方仅仅围绕“谁教化谁”来辩论高低,恰恰表明其见识的低下。试想,即使佛道两家的创始人真的有什么师徒关系或祖孙关系,那只能证明双方都是同一个品种,同一个物类,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谁先谁后,为此而辩论高低实在是毫无意义。

      何况他们的论据都是谎言呢!双方不拿哲学思想和信仰水平来比,只知道抓住“辈份”问题做文章,可见他们连儒家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都不懂。说到底,参加争论的双方都是一伙缺乏理性的骗子。事实上,这类辩论越是持久,“老子化胡说”越是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厌弃。然而可笑的是,从北魏时﹙386—534年﹚的道教“楼观派”到元宪宗时﹙1251—1259年﹚的道士李志常,其间不少人还在坚持“老子化胡说”。李志常在刊行该书的同时,还印发《老子八十一化图》,意思是说老子神通广大,他能“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为各种形象。这些谎言最终引起统治者的强烈反感。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下令烧毁《老子化胡经》,不准再刊印,这桩“公案”才告终止。该书的残卷直到清朝末年才在敦煌石窟被发现,仅存第一卷和第十卷,作为反面材料供人们参考。




mxtqu 发表于 2015-11-13 15:44:29

紫气东来是古代的神仙家和道士们留给汉族人的一份“精神遗产”。

陈功轼 发表于 2015-11-13 21:16:17

mxtqu 发表于 2015-11-13 15:44
紫气东来是古代的神仙家和道士们留给汉族人的一份“精神遗产”。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先贤们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遗产”可谓花样百出、多不胜数。

刘郎 发表于 2015-11-14 11:01:13

紫气不是俗眼看得到的

娃娃鱼 发表于 2015-11-14 11:25:38

不管老子、孔子年代的考证如何,但《道德经》、《易经》确实实实在在摆在世人面前,恢弘磅礴的哲学思想影响几千年,做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敬畏古人!!!!!!!!!!!

陈功轼 发表于 2015-11-14 13:42:49

本帖最后由 陈功轼 于 2015-11-14 13:44 编辑

娃娃鱼 发表于 2015-11-14 11:25
不管老子、孔子年代的考证如何,但《道德经》、《易经》确实实实在在摆在世人面前,恢弘磅礴的哲学思想影响 ...
看事情应该辨证的看,对是对,错是错,功是功,过是过。

就算在皇帝时代,也有谏臣。

不要说敬畏谁,谁的话就是全对的。

凤凰 发表于 2015-11-14 13:57:12

          唉!纵观古代道门高真,元朝初年以前还呈现显态,但元朝自从“北七真”之后,似乎全隐遁起来了,至少显态出名的高真没有多少或者根本没有显世,以至于后世认为中国道教、中国道门式微。
          仔细品味道门说教,往往注重个人的修身立德和清心寡欲,提高自身品味,以此影响和带动相关世人等修德进业,成就自身。道教不仅注重来生,更注重今世。一般修养修炼低层次的,总是为普通老百姓排忧解难、修福造福;修养修炼高层次的,则往往对高级决策者施以影响。正因为道教注重修养自身,提高自身,提升自我,往往会遭遇各类组织的冷遇和普通人的冷眼,虽然,我们感觉现在的道教被人们抛弃,但它并没有消亡,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该出现的时候、该繁荣的时候,它总会显示自己魅力的,在此,我衷心地祝愿祖国道教兴旺发达、振兴世界!也希望有志于研究道教者,拿出自己的产品孚众,让传统的道教发挥自己应有的光彩和活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紫气东来”的由来与“老子化胡”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