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姑坟——一个数百年的迷
<P><STRONG>王姑坟——一个数百年的迷</STRONG></P><P>是传说,还是历史?我们看到了谜面,却寻不到谜底……</P>
<P>由于王姑坟不入史册,未见经传,且所知者鲜。所以从水口一路寻至双山,又从双山折返都龙,一路跟风逆尘,数次停车下马,几经波折,终在白坟村后山寻到传说中的王姑坟。
<P></P>
<P></P>
<P><BR> </P>
<P>王姑坟座落于一座200米左右的小山山腰稍下,竹林环绕,芳草萋萋。坟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所造,高大开阔,气势非凡,确不同凡响,一看便知非寻常百姓家所有。坟由砂浆筑就,相信是掺有糯米浆的那种。碑有两米多高,周围呈拱形环抱,据说由于盗墓者挖掘,再加日晒雨淋,现半边已坍塌。往下是三级拜堂,据村民说是九级的,后下面者被开挖成地。碑下有朱色缕刻,因经风雨侵蚀,现依稀而不可辨。据村中老者言,图案为左龙右凤,七十年代尚可辨。余生也晚,无缘一见。据说拜堂原有石台石凳,文革时被村民挪作它用,许已成房基廊柱的一部分了吧。
<P></P>
<P></P>
<P><BR> </P>
<P>坟四周,每丛竹林均用青砖围成圆形,类似我们生活中的花圃,据推测,应是当年造坟时一起规划的。
<P></P>
<P></P>
<P><BR> </P>
<P>由于在墓场找不到更多的线索,我们便到村中找长者了解情况。据村中年纪最大的罗姓老丈说,王姑坟墓碑上原有王姑坟三个大字,不过,解放前碑已烂,后一直没有修复。坟里埋的是一位皇帝的姑子,至于为什么名王姑坟就不得而知了。坟当年有九级拜堂,从墓一直延伸至500米开外。并说田地下面有一遂道直达墓室,以供后人进去打扫及更换祭品及灯油等,然因年代久远,遂道已坍塌,后再无人进去过。热心的老人还亲自带我们到洞口一观。洞口处于一块旱地靠里,坍塌得只有一个很浅的洞,约半米深。据老人说,一九八0年前后洞口还有一人多高,后被水淹,坍塌成现在这样。当问及墓中何所有时,老人回忆,说据上一辈人说墓室内有棺椁,用金钩吊离地面,棺两头刻龙各一。初,有两女婢打理,添香换油,祭祀之后人在离坟约一公里开外的扬洞便要下马,鸣放大炮。后,因某年其后人祭祀时不遵从这个规则,直到拜堂前才鸣炮,龙怒,洞遂坍塌,洞中两女婢没能逃出,被悉数埋在洞内。当然,这只是传说。此事还有另一版本:据另一位老者说,洞内有大蛇,两女婢被活生生吓死。据我们据计,主要是因为洞内渗水,引起塌方而已,不过,两女婢死于洞内看来是事实。据老人介绍,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每年清明、重阳,均有大批非富则贵的人前来扫墓。扫墓者大多骑马前来,抬着五牲,鸣锣吹笛,马把地里的庄稼连啃带踩,糟蹋一空,故每年春耕均要等其拜祭过方敢种粮。现每年仍有近百人前来拜祭,近至本地水口、怀乡、白石等镇,远至广州、广西等地,王、黄两姓均有,当然,再没谁是骑马前来的了。
<P></P>
<P></P>
<P><BR> </P>
<P>一路上,几个问题引起吾辈强烈兴趣,王姑坟为何名王姑坟,为何是此王不是彼皇,此其一。就吾辈有限的历史知识所知,历史上并无王姓黄帝,何来王姑?此其二。既是真皇姑,又何因来到这穷乡僻壤(无可讳言,信宜当年还是肓荒之地)?又因何客死异乡并就地安葬?因为我们先人讲究的是叶落归根,死后也要护柩还乡的。此其三。据老人说,当年皇姑的灵柩是准备抬往另一个地点安葬的,因抬到现在王姑坟处绳索断而就地安放,一方面,这不合常理,一个皇姑的百年安身之所总不能这样随便吧,另一方面,如果此传说当真,那原定的安葬之处又在何处呢?我们先人总是未死先造墓的,何况皇姑,按理说应是早就造好墓的了,为何现在没有一丝蛛丝马迹?此其四。
<P></P>
<P></P>
<P><BR> </P>
<P>而这一切,都已被浩瀚的岁月堙没,我曾看过信宜志,里面无此记载,在此之前亦未尝听闻。于是,我们试图根据这隐隐约约的蛛丝马迹,将历史真相还原:
<P></P>
<P></P>
<P><BR> </P>
<P>故事一:这是一个注重事实又较合情理的推测,据林雨晴、涂珊珊小姐的推测,是当年皇室将皇姑下嫁给原藉信宜的某达贵,婚后随夫返乡省亲,客死夫乡,按其遗愿葬于本地。或虽婚配给信宜藉某人,然未及完婚,夫亡,然贤淑的皇姑毅然到信宜,承担起照料夫家的重担,后死,葬于此。
<P></P>
<P></P>
<P><BR> </P>
<P>故事二:这是一个比较大胆而有点叛逆精神的浪漫主义推测,据向小姐的推测,是皇姑钟情于某人(不一定就是信宜藉),与其产生爱情,不见容于皇室,于是私奔到信宜,因见信宜是荒肓之地,不受注意,遂终老于此。或是皇姑下嫁给某人,后某人犯事,继而相谐出逃,至信宜,终老于此。
<P></P>
<P></P>
<P><BR> </P>
<P>故事三:这是在下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既不浪漫也不合理,甚至不成为故事。或许,王姑并不是真皇姑,只是一个封赠,就如小燕子由野丫头变成格格一样,此外,王姑也并不姓王,是出嫁随夫,随了夫姓。只因其在生时为教化社会作出了很大的影响,得到朝庭诰命。</P>
<P> </P>
<P> </P>
<P> 吾闻王姓族人每年都去参拜,其族人现有“王冠坟”一说,以前据说是信宜的保护文物,被毁于文革期间,据王姓族人说此事信宜史书上也有关于此坟的记载,民间风水人士亦把此坟列为信宜36个名坟之首,由此可见此坟的传奇性.
<P></P>
<P>其族人说这是王姓族人信宜始祖王梅轩之孙的墓地,因其有功于明朝廷(具体不详),明皇帝遂赏赐予以衣服帽子等,其后人在其仙去后把皇帝所赐之帽子供奉在此,这便是“王冠坟”的由来. </P>
<P></P>
<P>其他的传闻大多如文杰所说,九级拜堂,地下墓道,碑下的左龙右凤朱色缕刻,确是有其事.但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坟头的八角凉亭,凉亭由砂浆筑就.现半边已坍塌,这个凉亭中间用以放置香炉,凉亭用来保护香炉不受风雨侵袭,构思独特,现在看来,这王冠坟确实是非一般的传奇。</P> 在那里我去看一下 在那里有时间去看一下 没有图片,千言不如一图! 有图有真相 千言不如一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