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152|回复: 1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5-9-16 1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一节 三法无差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天台宗综合了南朝和北朝佛教的不同学风,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学说的重心是实相论,着重探讨宇宙万物的如实相状、本来状态。此论认为一切现象就是实在的理体,一切现象当体就是实相,万物的不同形状就是显示万物自性的体相。天台宗自居于圆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本来圆满具足所有的性能,每一现象都具有对立的本性,彼此完全具足又互不混淆。天台宗所立的「圆融三谛」和「一念三千」说,就是具体说明实相涵义的(后详述)。
  天台宗人在实相论的基础上,又进而探讨了如何认识实相,体证实相的问题,提出了一条新思路,认为万法与真理不分离,真理与心性不分离,万物与心性不分离,并把万法的法性、真理的中道、心性的佛性三者等同起来,进而强调佛性既是众生的本性,也是万法的本性,强调佛性与真理同样具足万法,强调心(佛性)即理(真理),心(佛法)即法(万法),认述了心性的内涵、性质与范围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三法无差」、「三因佛性」、「性具善恶」、「佛性中道」和「无情有性」等学说。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重视佛教实践主体的自觉体悟,重视主体心性的现证。在创立和发展天台宗心性论的学术活动中,慧思、智顗、灌顶、湛然、智圆和知礼等天台学者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尤以该宗实际创始人智顗的贡献最大。智顗所首创的性具善恶论和佛性中道论也是该宗心性论学说中最具匠心的内容。佛性中道亦作「中道佛性」,内容涉及教化论、修证论、存有论、真理论和境界论等,尤富有真理论的特征,为减少重复,我们将在「中国佛教的真理观」一章中结合「三谛圆融」说加以论述。
  第一节 三法无差
  「三法」,指的是心法、众生法和佛法。「三法无差」是说心、众和和佛的关系问题,认为三者的体性都具足宇宙万有,且互摄互融,并无根本的差异。也就是说,每一法都融通其它二法,彼此没有本质差别。
一、心无差
  是指一念的心体能融通各种因果关系,容摄一节事物,具足宇宙一切生命界——「十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上、人间、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同时,一念心体也是具足一切事物的本来相状——「十如是」,即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心的这种体性和佛、众生二者的体性无有差别,是为心无差。天台宗人强调心具足一切事物,还用「三道」与「三轨」相融通的理论来论证。智顗说:「夫有心者,皆有三道性相,即是三轨性相。」〔注释:《妙法莲华经玄义》卷5下,《大正藏》第33卷,744页上。〕「三道」,谓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具体指的是:苦道,即以惑和业为因,招感六道轮回的果;惑道,也称烦恼道,指迷惑恼乱事理的妄心;业道,由妄心所发的身、口、意三业。「三轨」,指三种轨范。即智顗在解释《妙法莲花经》经题的「妙」字时,提出十妙说,其中三法妙即为三轨:真性轨,即真实不变的理性,也就是真如实相(「谛」);观照轨,即破除迷妄现真理的智慧作用(「智」);资成轨,助成观照作用的行持(「行」)。三道和三轨相即,彼此相通,圆妙自在。如,真性轨即是苦道,是说众生心因迷于苦道,也就迷于法身;若出离苦道,也就不得有法身了。观照轨即惑道,是说众生心因迷于明(般若)而生无明(无知);若已了解无知即明,也就不得有明了。资成轨即业道,是说众生心有恶才有善(解脱),离开恶也就无所谓善。总之,三道三轨,是说众生的生死流转与佛教的修持规范相即不离,融通无碍。智顗强调,三道即三轨这一妙旨为十界中的每一界所具足,而十界又悉具于众生心的一念之中。也就是说,包括佛和众生在内的十界同在一心之中,一心可知十界,因此心与佛、众生是没有根本差别的。
二、众生无差
  这是说,与佛相对的众生各具足十界、十如是,众生的这种情况和诸佛的所悟,本心的所具,在体性方面无有差别。智顗就众生法中的心法说:「明一法摄一切法,谓心是三界别无法,唯是一心作。」〔注释:《妙法莲华经玄义》卷2上,《大正藏》第33卷,693页中。〕「一法」即一心。这是说一心摄一切法。此处所言的一心,乃就众生心的意识形态而言。一心摄一切法,就是众生的意识融摄了一切法(十界、十如是)。而众生法就是一心,除此一心外别无他法。所以众生法就是心法。关于众生法中的佛法,智顗说:「如经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觉)之知见。若众生无佛知见,何所论开?当知佛之知见蕴在众生也。」〔注释:同上书,693页上。〕「佛之知见」,即佛的智能、觉性、佛性,意思是,众生经过开示而能悟入「佛之知见」,表明了众生法中藏有「佛之知见」。由此也可说,众生法就是佛法。
三、佛无差
  佛了悟十界、十如是而成就正觉,也就是既觉悟了自心的本性,又融通了众生的迷妄。迷和悟虽然不同,而真体并无差别。智顗说:「广明佛法者,佛岂有别法?只百界千如是佛境界,唯佛与佛究竟斯理。」〔注释:同上书,696页上。〕「百界千如」,指佛等十界又各各相具,为「百界」。百界的每一界又各具十种事理(「十如是」),共有「千如」,即宇宙整体,是为佛的境界。智顗认为,众生的一念心体,若由迷转悟,在悟的境界就同样具足了百界千如。因此,佛与众生、心的体性实无差别。
  天台宗的「三法无差」说,阐扬了心、众生和佛的平等性、统一性原理——三界各各具足十界如是、百界千如是,也就是说,对宇宙生命、宇宙万物体相的觉悟内容都是相同的。「三法无差」说又强调了迷悟的相对性原理,认为迷悟二者是相对而言,一体两面,彼此融通的。「三法无差」说还突出心、众生、佛三类主体的证悟作用,其中的心法作用尤为重要,也可以说,心法是沟通、融摄众生与佛的基础。可知天台宗人对心的主体作用的重视是异常突出的。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2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光明经》云: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声闻缘觉大乘之道。若有众生未得修行。一日一夜一心一意口自说言。我从无始生死以来。所有善根皆已成就。于三宝所若于他所。乃至畜生人非人等。乃至升撮以施一切。兼以善言和解斗诤。三归学戒。一切功德善根。皆由忏悔而得。皆由随喜而得。皆由劝请而得。是诸善根安置一处。摄受同时合集称量。皆以回施一切众生。永已舍施更无夺心。解脱不摄由如诸佛世尊知者见者不可思量。无碍无垢佛智慧故。如是一切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不住相心不舍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得宝手。破空出宝满众生愿。富乐无尽福德无尽。妙法无尽自在无尽。四辩无尽。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为得一切智智故。我今施与一切众生功德善根。从此善根复更获无量一切善根。合集称量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根故悉与众生。共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智。如昔菩萨摩诃萨修行菩提之道。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为一切种智。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根故亦与众生共之。同共一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得一切智智故。犹如未来菩萨摩诃萨功德善根。亦应回向共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所有功德善根亦以回向。如上广说。犹如现在菩萨摩诃萨功德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一切众生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如是。所有功德善根亦与众生共之。如上广说。如余诸佛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不可思议无垢清净。住于无尽法藏陀罗尼首楞严三昧。破魔波旬无量兵众。应见应知应觉应可通达。如是一切一刹那中皆悉照了。于后夜中证甘露道得甘露法。我亦如是。与一切众生同共善根。是善根故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同得一切智智。犹如。无量寿佛 胜光佛 妙光佛。阿閦佛 功德善光佛 师子光明佛。百光明佛 网光明佛 宝相佛。宝炎佛 炎光明佛 炎盛光明佛。安吉上王佛 微妙声佛 妙庄严佛。法幢佛 上胜身佛 遍可爱色佛。光明遍照佛 梵净王佛 上性佛。如是诸如来应供正遍知。过去未来现在皆悉示现应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无上法轮。为欲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广说如上。我亦如是。同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大法轮。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http://www.cbeta.org/
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www.amtb.tw
学佛网 http://www.xuefo.net/
南无阿弥陀佛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