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1755|回复: 8

《论焦循的易学与堪舆学》-陈居渊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4.00分
交流:4.00分
附件:4.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6-2-27 1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文献号】293
【原文出处】周易研究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5~11
【分 类 号】B5
【分 类 名】中国哲学
【复印期号】200610
【标 题】论焦循的易学与堪舆学
【文章日期】2006-04-04
【作 者】陈居渊
【作者简介】陈居渊,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陈居渊,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内容提要】作为清代乾嘉之际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作为著名易学家,焦循不仅以精研《周易》著称,而且以易学的理论,对传统堪舆学进行了认真的考辨和分析,语多精谛。特别是对明清两代广泛流行的堪舆之学,从学理上作了深入的批判,这在清代乾嘉之际的学术界,可谓空谷足音,对我们今天研究焦循的易学思想,其中不乏积极的学术启发意义。
【正 文】
  中图分类号:B249. 8;B99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6)03-0005-07
  焦循(1763—1820),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清代乾嘉之际的著名易学家。清代嘉庆十七年(西元1812年)十一月,焦循正在夜以继日地撰写《雕菰楼易学三书》,适逢友人汪掌廷(即汪光烜)从扬州派家人前来询问“堪舆”一事。为了答复友人之托和他周围人的请求,于是撰写了《八五偶谭》① 一书。据焦循《八五偶谭》卷首《自序》说:“余既病卧北湖之滨,日以注《易》为事,汪君掌庭自城中遣仆致书于余,问形法家十二长生,或主向上消纳,或主坐山消纳,争讼不能决,欲得余一言为信。余即书一纸,与使者持去。坐间适有治八五之术者,请问其义。余口说而彼笔之,遂得一卷,略加次第而系之以图,名之以‘偶谭’。所以质之能儒、能好学深思者,非术士所能知,亦不愿与迂泥者议也。”由此可知,《八五偶谭》实际就是焦循专论《周易》与堪舆学之间关系的著作。
  现存《八五偶谭》一册,不分卷,系焦循手写行书稿本。封面原题“里堂先生八五偶谭”,并署“丙子秋月,得于金陵书肆,乃扬州之三余堂也”。可见焦氏生前著作,在其病逝后曾一度散失,并由后裔在南京书店出售。该书卷首附有九幅“三合宅法图”,卷末又有依《周礼占梦注》而草拟的“建厌图”若干幅,另附有“汪掌廷致刘恭甫书”信札一函。《八五偶谭》以主客设问的形式,列出二十六个专题,对当时广泛流行的以气、五阳、五行、八卦及罗盘指南针等堪舆学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工具作了深入的辨析,并就堪舆学的起源、《周易》与堪舆的关系作了详细深入的阐明,尤其对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葬书》、《青囊奥语》、《天玉经》等相宅之书作了有力的批判。由于《八五偶谭》迄今未见收录于现存焦循的各类著述,仅以孤本的形式流传于世,所以鲜为人知。然而作为焦循易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对它作一番剖析和评说。
  一、三合与长生
  “堪舆”的起源,一般认为可以推至中国的先秦时期。《周易》升卦九三爻云:“升虚邑”,《说文解字》谓:“虚,大丘也。”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解释:“虚邑,邑之在丘者,故云升也。升虚邑者,不畏水患。古者洪水为灾,徙家迁国,利升虚邑。”《墨子·辞过》也记载:“古之先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陵阜即指那些靠近河流的土坡。古人居处选择在土坡上,既便于人们取水捕鱼,又能够躲避经常发生的水患,故以人居高处为吉利,这也是后世堪舆家所说的“近水而居”的由来。
  “堪舆”一词的本义是指天与地。《史记·三王世家》:“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司马贞《索隐》云:“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盖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疑自古有此名,非始汉也。”清代学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释为:“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不过,在古代,堪舆通常被理解为讲神谈怪。《汉书》引扬雄《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梢夔魖而獝狂。”孟康注云:“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可见,堪舆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对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树落、城市等基址的布置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并将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之间,从而追求一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与完善。然而千百年来,堪舆这一古老的学问,因其历代风水师的故弄玄虚,使它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学问,变成晦涩而又神秘莫测的一种诬术。
  “堪舆家”一名,最早出现汉代,但当时仅指那些通晓天文与地理知识的占候之士。如《史记·日者列传》的褚先生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东汉时,民间风俗重视丧葬,王符《潜夫论·浮侈》篇指出:“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葬。”为了寻觅理想的丧葬之地,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产生。如王充《论衡》中就介绍了当时的风水忌讳的种种情况。魏晋南北朝时,堪舆之学蔚然成风,出现一批诸如管辂、郭璞等擅长堪舆之学的大师,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堪舆之书层出不穷。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到清代《四库全书》著录的《山法全书》,历代史志所著录的堪舆之作不少于二百余部。其中不仅有表、有图、有歌、有诀、有赋,而且名目也由“秘术”、“真诀”、“钩玄”到“拨雾”、“解惑”、“真机”等变得越发离奇。对此,焦循极为反感。他指出:
  术士之书,丛杂不一,独三合、十二长生最为可徵。三合之名,见于《春秋谷梁传》,云:“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而后生。”谷梁赤乃子夏之门人,其说必有所授,是三合者,孔氏之遗言也。葬弃生气,三合而后生,舍此求生,难乎其为生矣。(《八五偶谭》)所谓“三合”,也称“三元”,即以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天,第一甲子六十年为上元,第二甲子六十年为中元,第三甲子六十年为下元,合称三元。它以水、木、金、火、土五行推论作为依据,分别由申、子、辰相合为水局,寅、午、戌相合为火局,巳、酉、丑相合为金局,亥、卯、未相合为木局,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观察地理方位的方法,即所谓的“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而后生”。根据三国魏人徐邈的解释: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以阴阳之“气”观察地理方位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是有其哲学依据的,那就是《周易》中的阴阳变化观念。然而将《周易》的阴阳观念与“气”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先秦哲学家老子,他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中早就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宋代哲学家张载对此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在《正蒙·太和》篇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气是万物之源,处于千变万化的状态之中,而且是不生不灭,“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这种可聚可散,不生不灭的“气”的理论,体现在地理方位中便是所谓的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等等。所以焦循说:“三元即三合也。以天气周流,则为三元,以地势列位,则为三合。”同时,焦循又详述了三合的具体搭配和具体运作。如一白坎,以子丑配之,四绿巽,以辰巳配之,七赤兑,以申酉配之,三元之有一四七,即三合之申子辰巳酉丑。三碧震,以寅卯配之,六白乾,以戌亥配之,九紫离,以午未配之,三元之有三六九,即三合之寅午戌亥卯未等等。(《八五偶谭》)焦循对“三合”说的论证,正表明他试图以“气”的理论对古代“三合”相宅观念进行一次哲学的解释。由于焦循认为“三合”之说出自孔子遗言,那么它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孔子真传。这样,焦循也就为“三合”之说的合理性找到了儒家经典的依据。至于所谓的“十二长生”,即指《周易》的十二辟卦,所以当有问者问“何为十二长生”时,焦循明确地指出:
  (十二长生)即十二辟卦也。胎属子,复也。养属丑,临也。长生属寅,泰也。沐浴属卯,大壮也。冠带属辰,夬也。临官属巳,乾也。帝旺属午,姤也。衰属未,遁也。病属申,否也。死属酉,观也。墓属戌,剥也。绝属亥,坤也。复一阳生,姤一阴生,坐胎向旺,即坐复向姤也。坐则阳生,向则阴生,阴阳交媾,天地合德,葬弃生气,莫此为宜。惟坐复向姤,则复以下临、泰、大壮、夬、乾,阳长之卦,皆在来路。姤以下遁、否、观、剥、坤,阴消之卦,皆在去路。即小往大来之义。(《八五偶谭》)
  十二辟卦,一称十二月卦,即除坎、震、离、兑四正卦外的六十卦,按照君、公、侯、卿、大夫五种等级,分成五组,每组十二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为第一组,故称十二辟卦。汉代易学家孟喜以此十二卦代表一年十二月,又具体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个中气(月首为节,月中为中),十二卦共七十二爻,又代表七十二候(每一节气分为初、次、末三候)。之所以将这十二卦来代表十二月,是因为这十二卦中刚柔二爻的变化正可体现阴阳二气的消长过程。因此,无论是“三合”,还是“十二长生”,实际上都是焦循以《周易》的理论来探讨堪舆之学的。
  二、形法与术数
  既然《周易》与堪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易学中的一些术语也被堪舆家假借为风水相宅中的术语,如盛行于汉代的“纳甲”便是其中之一。纳甲原是汉代易学的术语,创自京房易学的积算之法。以甲为十干之首,举一干以该其余。后来三国虞翻又以八卦所属方位来推断天支的方位,如甲乾乙坤,相合为木,故甲乙处东方位;丙艮丁兑,相合为火,故丙丁处南方位;戊坎己离,相合为土,故戊己处中方位;庚震辛巽,相合为金,故庚辛处西方位;天壬地癸,相合为水,故壬癸处北方位。清人纪昀曾就《宅经》中论及阴阳八卦与相宅的关系时说:“以八卦之方位,乾、坎、艮、震及辰为阳;巽、离、坤、兑及戌为阴,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而主阴阳相得,颇有义理,文辞亦皆雅训。”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曾给“纳甲”作了这样的定义:“以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表示一月中阴阳之消长,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母,表示一月中日月之地位,所谓纳甲也。”这样,八卦、五行和干支便直接与方位、阴阳、日月方位组合在一起,成为堪舆相宅的基本理论。对此,焦循却持相反的态度。当有人询问“纳甲”之法,何以古今说法相异的原因时,焦循指出:
  坎离纳壬癸,则始于虞翻。乾坤配甲乙壬癸,震巽配庚辛,坎离配戊己,艮兑配丙丁,此京房之说也。盖甲乙始壬癸,终乾坤,为天地父母包终始,六子长、中、少,自下而上缇于其中。沈括《梦溪笔谈》言之详矣。魏伯阳用为丹家修炼之诀。以月之朔望,从晦配之,已殊京氏本意,而纳法与京氏无异。虞翻生三国,时托孟氏易,造为郡吏陈桃之梦,谓《易》道在天,三爻足矣。乃以纳甲说《易》,而大紊京氏之旨。……余撰《易学图略》已详辨而深斥之。今之术士,拾虞翻之唾余而奉为异宝,不值一噱,又何足辨!(《八五偶谭》)
  京房、虞翻作为汉代象数易学的代表,他们运用纳甲解释《周易》,尽管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创造性地开拓易学的取象方法,在中国易学史上自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然而堪舆家将其移植并借用为堪舆相宅理论,那就失之牵强,既不符合易学的原来精神,也使堪舆相宅理论日趋繁琐与神秘。所以焦循进一步指出:
  纳甲之法,不过假月出朋没之方耳。虞翻虽云坎离生冬,其称坎离,所纳仍为戊己,未尝遂以为壬癸也。今既纳壬癸,则坎离同在北矣。……此吾家延寿先生传之京房。近世用《火珠林》者,尚知宗之。乃地理不学之徒,既以坎离纳壬癸,又以三合羼之,乾坤艮巽遂不纳支,以乾坤坎离为阳,以艮震巽兑为阴,造为净阴净阳之说,彼术士不足计。特阴阳五行不外乎《易》,京氏虽及灾异,而其大旨不与《易》殊,奈何读羲、文、周、孔之书,而甘为无知妄作者所愚也,则良可恨也。”(《八五偶谭》)
  正是基于易学的立场,焦循又探讨了有关堪舆相宅的形法问题。所谓“形法”,顾名思义,即以考察山川地形选择有利环境的建筑理论。在堪舆家看来,选择有利的建筑环境,无非要考虑到“龙”、“穴”、“砂”、“水”、“向”等五大要点。“龙”指山脉,根据山形,即可判断其为飞龙、卧龙、降龙等,如三国时诸葛亮的住处被称为“卧龙岗”就是一例。“砂”即丘陵或高坡,它作为建筑宅基的屏护,实含有纱帐帷幕的内涵。“水”对于人的生活起居至为重要,而形法理论也每每将山与水相联系在一起,即人们常说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穴”和“向”都是决定建筑的实际位置和方位。这五大要点共同组成了堪舆相宅理论的支点,一直为古代堪舆家所遵循不移。然而焦循却提出疑议,认为形法源自古代音乐。他说:
  古人以律吕推测阴阳、五行,天地之气寓于声音,最为可凭。阳左旋,阴右旋,正古律吕合声之道也。张文饶云:五运六气,天之五行也。五音六律,地之五行也。纳音,人之五行也。测地之五行,而不本于音律之左旋右旋,不已傎乎!彼术士何足以知此!(《八五偶谭》)其实,早在汉代班固所撰写的《汉书·艺文志》中就说过:“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廓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徵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并录其五行家的《钟律灾异》、《钟律丛日苑》、《钟律消息》、《黄钟》等书,以证其说。显然,焦循认为形法渊源于古代音乐是有根据的。不过焦循文中所谓的“阳左旋,阴右旋”,指的是堪舆相宅施用的工具,即罗经(罗盘)。罗经一般以天地两盘相配而成,天盘圆形居内,地盘方形居外,以象征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天盘内圈中心一层称为天池,也称“太极”,借用《系辞传》的“易有太极”一语,以表示原始阴阳未分的混沌世界。内圈的外缘共分十二月将,天盘中心以浮针定阴阳两界,即子午中分,浮针向左则为阳,浮针向右则为阴,以此判断方位的吉凶。后世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三盘四圈等,而浮针也更为细化,由中心浮针分为正针、缝针、中针三针。正针的功能在于确定南北方位,起指南作用并由此测定山脉的具体方位。缝针的功能在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格,即指仄影子午。中针的功能在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格,即指北极子午。三针分置于天、地、人三盘上,以象征中国哲学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然而焦循却将其强调为“古律吕合声之道”,认为“地之方向,一定不移者也。故无论子、午、卯、酉、寅、申、巳、亥,皆从左旋,十二辟卦,乃天气之周流,视阴阳而左右,所谓上下无常,惟变所适也。阳左旋,阴右旋,即爻乾贞于子、坤贞于未之义,《京房易》乾初纳子二,纳寅三,纳辰四,纳午五,纳申上,纳戌为左旋。坤初纳未二,纳巳三,纳卯四,纳丑五,纳亥上,纳酉为右旋。其说本之《周礼·大师》,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子,太簇寅,姑洗辰,蕤宾午,夷则申,无射戌,此阳之左旋也。大吕丑,应钟亥,南吕酉,函钟未,小吕巳,夹钟卯,此阴之右旋也。阳左旋,阴右旋,所以合阴阳之声。相地亦阳左旋,阴右旋,所以合阴阳之气也。”显然,这是一种以易学变化理论结合古乐十二律,配以六十甲子,按金、火、木、水、土五行的秩序旋转的纳音说,而纳音本脱胎于纳甲,因此焦循认为堪舆形法源自古代律吕,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汉代易学的纳甲理论框架之内。而这个框架,早在《淮南子》中已有所揭示。《淮南子·天文训》载:
  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微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丁则小署,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未则大署,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申,则处署,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递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必死,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阳生于子,阴生于午。
  根据北斗运行的规律与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来说明气象与物象,并且又在古代音律的特征与相应的气候特征相通的原则上,将十二律与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相配,从而认定古代堪舆学与古代音律相通,这不仅给堪舆学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且也给古代音律涂上了神秘的色彩。
  然而,焦循与堪舆术士不同,他并不赞同传统的堪舆形法理论,指出它是“弃生气自坐处弃之,术士不识十二辟卦,而仅知其三,则或山或向,挠挠不已者,皆盲说耳”(《八五偶谭》)。同时焦循对“三针”又作了如此界定:“中针缝针,古不必有。古人以干合支,其界限必以目力精审之,后人设此二针,以为之界限。譬如古人用算策,但纵横纪数,近世西人于筹上书写乘法,其用为便,而义则仍古之算也。正针横列为二十四山之全,中针缝针纵列于正针之夹缝间,为二十四山之半,用中缝两针,仍是用正针或欲不用缝针,或欲不用中针,皆不学也。”(《八五偶谭》)为了使堪舆更符合阴阳八卦的易学思想,焦循将罗盘三针的顺序改造为如下的图式:
  
  在焦循看来,三针的转向是有规律可循的,他在《八五偶谭》曾详载其说。② 为了进一步论证其三针指向,焦循认为,就申而言,它近庚,而用庚为申,是以申合庚,此用缝针之支,申合中针之干,庚而为正针,庚申合半。丑近癸,而用癸为丑,是以丑合癸,此用中针之支,丑合缝针之干,癸丙为正针,丑癸各半。以申可合庚,例诸丑则亦可合艮,以丑可合癸,例诸申则亦可合坤。其实,焦循所说的无论是罗盘还是三针,都是从《周易》中演化而出的。清代学者认为:“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术数类一》)总之,上述罗盘三针之间的相互搭配,也就是八卦与天干地支之间的相互沟通。这种搭配与沟通,形成了一幅天、地、人与气、理、数之间的协调和融合的图式,而这种图式也恰恰是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五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理气观念在堪舆学中的体现。所以焦循颇有感慨地说:“术士之书,故为奥秘以售其术,不知古今止此,八卦五行,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说之已明。本如布帛菽粟,无甚难解,无所为秘诀也。凡称秘诀,不轻语人,皆妄也。”
  三、堪舆学批判
  堪舆学的起源虽然较早,但是它的正式流行,则在中国历史上的晋代之后,其标志便是这时期堪舆学大师的辈出和堪舆学图书的正式出版。如被誉为堪舆学鼻祖的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相传他“周积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况”,这当然颇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是历史上的郭璞确实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人。他不但注释过《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而且还写诗作赋,代表作品有《游仙诗》、《江赋》等。《葬书》是他关于堪舆学的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后世言地学者,皆以璞 鼻祖,故书虽依托,终不得而废欤。据《宋志》本名《葬书》,后来术家尊其说,改名《葬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术数类一》)除郭璞之外,历史上被称为堪舆学大师级人物的还有唐代的杨筠松。杨筠松《唐书》无传,据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录有其名氏。相传杨筠松本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宜县),寓居江西,自称救贫先生,著有《疑龙经》、《撼龙经》、《青囊奥语》等,是倡言形势之说的堪舆学家。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说:“江西之法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可见郭璞与杨筠松作为中国堪舆学的代表人物,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历代堪舆家的推崇,他们的堪舆学著作与理论,也一直被视为堪舆学的金科玉律。然而从唐宋以来,不少学者对郭璞《葬书》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唐人吕才著有《叙葬书》,认为古代葬俗“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葬者,藏也,欲使人不得相见”,它与人的吉凶祸福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批评《葬书》为败坏民间风俗之书。宋代司马光的《葬论》、元明时期的谢应芳等人的《辨惑编》、《葬书问对》等,都视《葬书》为歪门邪说。清初学者陈确作《葬论》,抨击丧葬全系堪舆家利用人们寻求荣华富贵、避凶趋吉的心理,“夸其辞以动之”,目的是骗取钱财,即所谓的“起于葬师之欲贿”。认为《葬书》“凡书之言祸福者,皆妖书也,而《葬书》为甚;凡人之言祸福者,皆妖人也,而葬师为甚”。(《陈确集》下册《甚次》,《葬书下》)焦循也与历史上的批评家一样,从学理上力纠《葬书》之非,以还堪舆学的本来面目。如他虽然赞同郭璞《葬书》中关于“地有四势,气从八方”的堪舆学理论,但是他认为《葬书》在描述预选墓址时,却违背了堪舆学的基本理论,错误地使用地支概念,从而出现了择时与方位之间的矛盾。焦循指出:
  辰戌丑未,土也,万物所藏,故为墓。支之有辰戌丑未,犹干之有戊己也。分金之法,避戊己不用,《葬》曰:不用戊己。不用辰戌丑未,此古今无异议者也。《葬》曰:且不用辰戌丑未。定立向而可不用辰戌丑未乎?知《葬》曰不可用辰戌丑未,则知坐向不可用辰戌丑未矣。选择安葬,不用辰戌丑未,而立向乃用之,亦愚极矣。夫立向与择日,一以贯之者也。(《八五偶谭》)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丧葬极为讲究择时与墓穴所处的地理环境,方位的确立和选择良辰吉日,它是堪舆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俗谚说“不得真龙得年月”、“地贵平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辰、戌、丑、未原是十二地支中的四支,而古代的年月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来表示的。既然《葬书》反复强调择时的重要,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不考虑方位与年月的一致性,所以焦循批评其“愚极”。这种对《葬书》的质疑,实际上否定了当时堪舆家将郭璞《葬书》视为堪舆学的权威经典的作法。
  与批评《葬书》一样,焦循还对以杨筠松、曾文迪师徒为代表的堪舆术作了严厉的批判。杨、曾二人曾合作编撰过《青囊奥语》,此书一直被理气派堪舆家奉为经典。据托名明初刘基所作的序言介绍,该书的内容不外乎嗜谈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析山水、贵贱吉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中多引而不发之语,如坤壬乙巨门从头一节,历来注家,罕能详其例。至序内二十四山分逆顺一条,则大致以木、火、金、水分属甲丙、庚申、乙丁、辛癸互起长生。如甲木生于亥,库于未,乙木生于午,库于戌之类。因以亥卯未、寅午戌、巳酉丑、申子辰为四局,反复衍之,得四十八局。阳用左旋,阴从右转,盖本之《说卦》阳顺阴逆之例,为地学理气家之权舆。”所以当有人问及如何理解杨筠松、曾文迪所著《青囊奥语》所言九星是否就是北斗时,焦循明确指出这是欺人之谈:
  北斗七星,一天、二地、三火、四水、五土、六木、七金,今以贪为一,巨为二,禄为三,文为四,廉为五,武为六,破为七,与北斗七星既不合,而辅弼二星本在七星之外,是为九星,挨星者,或用七,或用八,或以贪、巨、禄、文、廉、武、破、辅为序,或以辅、武、破、廉、贪、巨、禄、文为序,参差不一,全无理义。近又见一说,以贪、廉、武、文、禄、巨、破、辅为序,而以《天玉》为附会,不知皆不必者也。杨筠松《撼龙》第取比九星为罔峦之形而已。(《八五偶谭》)
  所谓九星,《素问·天元纪大论》:“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即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星。堪舆家曾将八卦的每卦三爻的变化与五行相配比附为九星,并以此推演出八种形式的术语:一为贪狼木、二为武曲金、三为巨门土、四为左辅木、五为破军金、六为廉贞火、七为禄存水。《汉书·翼奉传》说:北主贪狼,申子主之,南方廉贞,寅午主之,而以贪狼为忌,以廉贞为吉,故忌子卯而贵庚午。贪狼属水,不属木,亦非天星北斗之名。干宝解《易·噬嗑》云:初居刚燥之家,礼贪狼之性。《噬嗑·初九》属震,此以震为贪狼,似为贪狼属木之本。然已非古义。所以焦循讥其为“如稍能读读书,知古之称贪狼并不作此解,则纷纷者可尽削矣”,“杨、曾术士,未能知其原也”(《八五偶谭》)。
  同时,焦循还对后世堪舆家借用《青囊奥语》的名义,兜售邪说,进行了批驳。如焦循认为托名杨筠松的《都天宝照》虽有三元之说,实未有左右顺逆之说。后之附会为此不稽之谈,以惑听闻,“真邪说矣”。而且《都天宝照》,虽相传为杨筠松作,然篇中称杨公妙决,又称筠松真妙决,显是后人依托之辞。焦循认为“筠松《青囊奥语》,简净精微,曾氏之《青囊序》,即已支离繁冗,譬如王叔和之伤寒例,虽述仲景,而已有乖于仲景者矣。至《天玉》必非杨氏之作,或即曾氏之流托之,而《都天宝照》又其后为者矣。八神四个云云,秦氏宫璧说之最详,今据为此三元之说者,谓自子之西起,壬一字,丑一字,甲一字,辰一字,丙一字,未一字,庚一字,戌一字,此八字皆向左行,皆是四个一也。顾壬丑甲辰丙未庚戌明是八个,则当云八神八个一,用以解八神四个一条明了,义则《天玉宝照》亦有,不容谬托者也。既云不可兼矣,乃又谓辰戌丑未可兼乾坤艮巽,则自相矛盾矣。”(《八五偶谭》)焦循还驳斥明人蒋平阶的《水龙经》荒诞不经:“蒋大鸿之流依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不知先天八卦,乃赵宋时所伪造,古无之也。伪造《青囊经》者,拾周濂溪无极而太极五字为说,不学者奉为珍宝,竟是濂溪太极图说,抄袭《青囊》已属可笑,而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稍能读书者,自知其妄,吾不屑论矣。”(《八五偶谭》)嘉庆五年(西元1800年),焦循入幕杭州阮元武林节署,当时有堪舆者自言能以珠盘推算,署中学人见此都确信无疑,只有焦循敢于当面揭穿其弄虚作假,结果“伊持算半日,莫能出一言。或问余,余曰:吾视其算,全是信手乱动,不成教法,吾以目注其珠盘,彼乃不敢言耳。呜呼!世之术士,自称秘奥不传之决者,此其类矣”(《忆书》卷三)。
  总之,堪舆之学,在明清两代广泛流行,成为封建社会知识阶层中的一个重要行当,社会影响很大,在所谓的三教九流之中,堪舆位列第四(俗称“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丹青四地理,五星六爻,七僧八道九行棋”),仅次于读书人、医生和画师,足见其地位和公众重视的程度之高。然而堪舆学所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繁复驳杂,玄之又玄,它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应该说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就信奉者而言,它不外乎填补人的特殊心理,寻求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慰藉而已。就中国儒家文化及其古代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而言,它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然而,焦循从易学的角度对堪舆学的阐明与批判,这在清代乾嘉之际的学术界,可谓空谷足音。这对我们今天研究焦循的易学思想,其中不乏积极的学术启发意义,值得探讨。
  注释:
  ①《八五偶谭》,焦循手稿本,一册,不分卷,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②《八五偶谭》载:“子自子,不与壬癸合。午自午,不与丙丁合,卯自卯,不与甲乙合,酉自酉,不与庚辛合,乾自乾,不与戌亥合,艮自艮,不与丑寅合,巽自巽,不与辰巳合,坤自坤,不与未申合,惟以二十四,合为十二,则子与壬合,亥亦与壬合,子与癸合,丑亦与癸合,午与丙合,巳亦与丙合,午与丁合,未亦与丁合,卯与甲合,寅亦与甲合,卯与乙合,辰亦与乙合,酉与庚合,申亦与庚合,酉与辛合,戌亦与辛合,乾与戌合,亦与亥合,艮与寅合,亦与丑合,巽与辰合,亦与巳合,坤与未合,亦与申合,故中针之子,即缝针之壬,缝针之子,即中针之癸,分之各得正针之子半,合之通得正针子之全。山向以干维合支,如用壬山向,墓在戌,且合子午,则必用缝针之壬丙,何也?用缝针之壬丙,正是用中针之子午而为正针,子壬午丙之合也。若用中针之壬,则为缝针之亥,而正针壬亥丙巳之合矣。若墓在丑,宜合亥巳,则必用中针之壬丙,何也?用中针之壬丙,正是用缝针之亥巳,而为正针壬亥丙巳之合也。若用缝针之壬,则为中针之子,而为正针,壬子丙午之合矣。中针缝针所以互为正针之用如此,壬丙甲庚,半合子午卯酉,半合寅申巳亥,左右少错,则阴之右旋者,为阳之左旋,阳之左旋者,为阴之右旋,阴阳差舛,消息乖违,固已悱利。若丁癸乙辛,半合子午卯酉,半合辰戌丑未,左右一错,则坐墓向墓,谬不可信矣。”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6-2-28 2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边的贝壳 于 2016-2-28 21:12 编辑

给个标准版,自己下载吧!
2016-02-28_21-11-55.jpg

论焦循的易学与堪舆学.part1.rar

1.39 M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1896

论焦循的易学与堪舆学.part2.rar

1.13 MB, 阅读权限: 10, 下载次数: 759

发表于 2016-3-5 14: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很不错,不过少实战,一般般了。
发表于 2016-3-6 13: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的《八五偶谭》,哪位朋友可以看到?
发表于 2016-3-6 1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五偶谭》)所谓“三合”,也称“三元”,.......;

瞎说!
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发表于 2016-3-7 1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书·翼奉传》说:北主贪狼,申子主之,南方廉贞,寅午主之,而以贪狼为忌,以廉贞为吉,故忌子卯而贵庚午。贪狼属水,不属木,亦非天星北斗之名.
发表于 2016-4-24 1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焦循否定堪舆风水之学吗?
发表于 2016-4-24 22: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焦循的风水之学与坊间有些不同,并不是否定风水之学。
发表于 2016-4-25 1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循指出:
  1:辰戌丑未,土也,万物所藏,故为墓。支之有辰戌丑未,犹干之有戊己也。分金之法,避戊己不用,《葬》曰:不用戊己。不用辰戌丑未,此古今无异议者也。《葬》曰:且不用辰戌丑未。定立向而可不用辰戌丑未乎?知《葬》曰不可用辰戌丑未,则知坐向不可用辰戌丑未矣。选择安葬,不用辰戌丑未,而立向乃用之,亦愚极矣。夫立向与择日,一以贯之者也。
(《八五偶谭》)(此焦循既不明白传统葬俗忌三六九腊月土的传统,也不知道四季月为五行交接变化容易出乱产生煞气的易理,更不知道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鬼节的来历了)
2:北斗七星,一天、二地、三火、四水、五土、六木、七金,今以贪为一,巨为二,禄为三,文为四,廉为五,武为六,破为七,与北斗七星既不合,而辅弼二星本在七星之外,是为九星,挨星者,或用七,或用八,或以贪、巨、禄、文、廉、武、破、辅为序,或以辅、武、破、廉、贪、巨、禄、文为序,参差不一,全无理义。近又见一说,以贪、廉、武、文、禄、巨、破、辅为序,而以《天玉》为附会,不知皆不必者也。杨筠松《撼龙》第取比九星为罔峦之形而已。(《八五偶谭》).(古之先贤首先重视人的繁衍,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贪狼属木管后代香火人口,为第一白丁,第二为天医巨门土管健康,第三禄存土为财帛俸禄,第四为文曲水文章,第五为廉贞火主声誉,第六为武曲金主武艺,第七为破军金主威名。。。。这是原则,至于北斗七星九星如何排序与愿望现实如何比对可能不同的风水师传有差别,但都是大同小异,怎么能说全无易理!)
3:(《八五偶谭》)焦循还驳斥明人蒋平阶的《水龙经》荒诞不经:“蒋大鸿之流依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不知先天八卦,乃赵宋时所伪造,古无之也。(现网上摘录一段:然赵宋以前,虽未有先天之图,而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之卦位,固早散见于汉人之《易》注。荀慈明之升降,虞仲翔之纳甲,细按之殆无不与先天之方位相合。即以经文上下二篇之卦论之,《上经》首乾坤终坎离,非四正之卦乎?《下经》首上兑下艮之咸,上震下巽之恒,非四隅之卦乎?至《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之一章,两两对举者,更无论矣。乃汉学家必一概抹煞,谓经传无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之文。然先王制礼,推本于《易》,固汉学家所公认焉。乾天坤地,离日坎月,亦汉学家所公认焉。《祭义》“祀天南郊,祭地北郊。朝日东门,夕月西门”,岂亦“帝出乎震”一章之方位乎?“河出图洛出书”,明见于《系传》,是否即今所传之河图洛书?诚不敢必。
    夫此二名,讵为经文所载乎?郑康成之爻辰,所谓子寅辰午申戌,亦经所未载。乃一则据为典要,一则斥为异端。岂得谓是非之平,党同伐异之见,不能为贤者讳矣。许叔重《说文》云:“《秘书》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谓“秘书”者,当时必有传本。许与魏伯阳同时,决非指《参同契》也。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后序》曰:“汲郡有发旧塚者,大得古书。《周易》上下篇与今本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由是观之,《周易》上下二篇外,必尚有类于图说之简篇。汉时犹有流传,或称为“秘书”,亦未可知。朱子谓“先天各图,决非后儒所能伪造,必当初所本有,后来散佚,流入道家。至希夷传出,得复还儒家之旧”云云,殊非无所见而云然也。后人或据刘长民之说,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或欲避先后天之名,以先天为伏羲八卦,后天为文王八卦;或以先天为天地定位图,后天为帝出乎震图。舍其实而鹜于名,是更可以不必矣。)可见先天八卦汉代以前早已有之,焦循何言宋赵伪造。

陈居渊虽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再引用焦循(1763—1820),字

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的错误理论,令天下人耻笑,不懂易理不怕,不看历史胡诌太可恶,徒有易学名家

的虚名家。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