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漢書·藝文志》已載錄中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十八卷。原著分二部。《素問》即其中一部,此外有《靈樞》,均各九卷。《素問》涵蓋醫理、醫論、醫方,《靈樞》則詳述針灸治療。《黃帝內經》常指影響更深遠的《黃帝內經·素問》。在傳授過程中,若干內容已失傳,如《素問》第七卷。書以黃帝與太醫岐伯一問一答之方式寫成。《黃帝內經》闡述臟象、經絡、病原、病理、診斷、養生等中醫學的基本理論,運用陰陽、氣、五行等自然力及原則,理解根本理論,由此達成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實是中醫古籍經典著作之一。 《內經》原撰成於戰國時期,秦漢以後,《素問》與《靈樞》多單獨傳世。《素問》流傳本大多是注本。所知最早一種即六朝齊、梁間 (西元6世紀) 全元起注。至唐王冰于寶應元年(762年)重注全元起本,並改為二十四卷。十一世紀北宋嘉祐時期,以醫家林億為首,奉詔典校,以王冰注本為基礎校正重版。後代各種刊本大抵源於林億等本。此本為元刊本,二十四卷合併為十二卷,但內容大扺與宋本相同。卷末有署名「琴水寒儒」的明人手書題記。 本書曾為清代著名藏書家張燮 (1753-1808年)、張蓉鏡 (1803年生) 祖孫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