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大陆人写正体字是太追求物质的反省
来源: 参考消息网 于 2016-12-25台媒称,中国大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推行简体字,近年来茶艺课、书法课受到欢迎,还有些人会刻意写正体字。有民众表示,这是对社会太追求物质发展后的反省。
据台湾“中央社”网站12月19日报道,上海一名小学老师沈文华称,她和在报社当编辑的先生平时会尽量写正体字,而且用钢笔代替圆珠笔。她曾一度无法理解为何要将汉字简化,但后来能体谅这是为了“有助于普及识字教育”。
据她观察,20到30岁的年轻人里,也有这样“复古”的文化圈,有意识通过书写拉进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这样的人群虽然不多,但正在增加。
上海渡口书店老板高路近来开设了“在汉字的王国”的书法课,不同行业的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一次聚集写书法,也就是写正体字。
高路说,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钥匙,可以连结到字的来源、诗歌和审美等,非常重要,所以她想出一个办法:让大家写字,通过参与书写,一个人就投入了精神世界。
她说,古体诗歌的简约“非常厉害”,像“床前明月光”这样简单的句子,即使已经被说烂了,反复读仍有无穷的味道。
她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隔绝,其实很可惜。“现代人的生活很窄,就是手机,和一切都有隔膜”,而人的能力应当是掌握工具,“用手机调动大脑的部分太少”。
报道称,如果写书法的活动让人与“知识分子”相识,那么,与喝茶相关的活动或许让多数人觉得更为亲切。
来自台湾的郭亚珊在上海教茶道已经第7年,就她观察,7年来,上海地区的茶工作室和饮茶会所大概增加了20倍以上。
报道称,跟她学习茶道的学生平均年龄约35岁。郭亚珊说,学茶道的理由主要是“想充实内在,寻找安定的力量”;也有人因为真正爱喝茶,而享受茶道的过程。
甚至有旅居德国的大陆人回国时就跟她学茶道,再介绍给外国朋友,“很有自己文化的光荣感”。
外界认为,大陆高调纪念孔子带动了重视传统。沈文华则说,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看重,是“当物质发展后,人必然会去想文化的根”。
我昨天问了1个问题:
简体字书写简单,没必要一定坚持正体字,古代文字也是在演化发展的(篆繁)。
但,的确有些字,看简体字很难去理解正体字叙述的内在意义,对于古人的思想从简体字来说,很难把握。
LP说,当然用正体字。因为现在人很少写字,都用输入法,不存在正体字难写的情况。
——挺有道理。
最低限度要能做到“写简识繁”。不会正体字很麻烦,对于研究易学和其它古代文化的更是如此,古书都是正体字,还是竖行
港澳台等则无此障碍!!!
还是正体字好看,有很多简体字过度简化,失去了汉字本来的意境。
正体字有的笔画太多,打印或写出来更难看!若老外学中文,还是简体字更容易些。
正體字有不可取代之處
包括造字的意義載內
测字就好玩:爱、无心还有爱?工厂、厂里面没敞还不倒闭。。。。。。
守常达变;简体字也是从正体发展而来,要讲简,阴阳二爻简不简,八卦三爻而知变,八卦三百十四之变,以简入繁而又简、唯人而已。
提倡用简体字并没有禁止用正体字,乃至高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甲骨文、篆体......。大陆很多人对正体字、竖排书照样纯属。兴趣和研究保留着祖先的每一样宝贝。
要看到简体字让更多的人提高文化素质,之后有兴趣者自然再进......。
一旦約定俗成,就很難更改。就是個符號。很多簡化字從草書、俗體字而來,古人也有簡化字。
也有例外的:
(简)(正)
夠 = 够
群 = 羣
份 = 分
对于“历法”,我想重要性不需多说。
历,正体有2种写法:“歷”和“曆”。
历法的“历”是“曆”。
此外,很多正体字都如此。
这很中肯,简化字丢了不少内涵
简写有简写的好处,关键在于把握尺度,既要保留汉字的特色又要便于推广任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