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方空旷倾下之祖宅
闲来无事,再发一阳宅案例,与各爱好者玩玩!龙方空旷倾下之祖宅
此祖宅坐卯山酉向兼甲庚4度(即周天87度,磁北,下面的资料同,当地的磁偏是偏西3度44分)。不知建于何朝何代,据当地人说:他们祖上是从唐时就到这里,但此宅是始于何时,重修过几次,都未能详考,共开有四大房。 此宅现存之貌,是清康熙戊午年(西元1678年)依柱修复之时貌(见下碑文)。 大龙是从向上右前方高山而来,至主峰处分枝而斜下结穴,象是大龙的支脚,但宅后有两支作为后护砂,照片中也依稀可见。穴似回龙,但来龙方在向之右前方来,右方及穴右后方比穴位高得很多,比穴坐后也高得很多,整体形如夹火钳(指向方一支、右方来龙、分枝坐后三方形势),钳头高,钳脚低,穴坐左支钳脚,向方堂上也不平整,也是倾斜向左而去,唯独到下方公路出水处(见卫星图)有点小停蓄而巳。 从宅上测量,下脉是丑,入首因是公共的,又在高山上,且树木茂密,故没去测量(就是去了,树木太密,也测不到)。 四围山峰较起者有:酉、戌兼乾、壬、子(离方太远没测)。 左方开口空旷在丙午丁未方,除人工培添袖土外,近身龙边无一护砂,直到十几公里或更远处才有远峰绕护,中间隔离了当地一条最大的溪流,近宅培补袖土后(培到下进的十字子午线),大约只余午丁未方两字多的开口(去水在该方低处,卫星图之公路处始归一)。 就卫星图测量,左下方之大溪水面海拔高535米,宅基处海拔795米,其竖直高度相差达260米,本村之丙午丁未方低陷、倾斜而下至大溪(低处有埠墩,但很低,去水有些许曲折而去,合于大溪),大溪流是从左前流至左后的。 请分析此祖宅的后裔,历今丁、财、贵大体情况如何?(还是10——15天反馈情况!)各位爱好者玩玩,可别太当真!因风水没到实地,是真的不好论断的!
一、下面先发几个卫星图:
1、
2、
3、
4、
5、
下面发照片:
一、来龙方:
1、来龙(1)
2、来龙(2)
3、来龙(3)
4、向上拍宅
二、近拍宅周围:
1、坐后来脉(1)
2、坐后来脉 (2)
3、左边袖土(1)
4、左边袖土(2)
三、立下进中门前拍左、向、右:
1、左方
2、左前(1)
3、左前(2)
4、向上
5、右前
6、右边(相机向上拍)
四、在左边袖土上拍离卦 方:
1、左边中部拍离卦方
2、左边后角拍离卦方
图片发完了!
漂亮,人丁大旺,丁贵双全,而且还房分均匀
此祖宅在德化,丁貴不錯,清貴財少。
zhuangjy 发表于 2017-5-9 13:40
四、在左边袖土上拍离卦 方:
1、左边中部拍离卦方
丁财贵俱发
楼主辛苦
zhuangjy 发表于 2017-5-9 13:40
四、在左边袖土上拍离卦 方:
1、左边中部拍离卦方
武权当贵 丁旺
各位大师请能分析分析其中的原理所在!
如果只说吉与凶,就失去了案例的意义了!
长房出参军之人,且有伤成年之子,来去水的原因,三 房旺人丁,也富,来龙生猛的原因,二房出文人,但穷,若出富贵,也出风流之人,向与水不相配的原因。
做法很有意思,值得考察探索!
长房空缺,人丁衰减,至今也无后人;二房出贵,人丁平平;三房人丁鼎盛,财官齐发,出女强人,女中豪杰。
张山山 发表于 2017-5-11 11:12
做法很有意思,值得考察探索!
长房空缺,人丁衰减,至今也无后人;二房出贵,人丁平平;三房人丁鼎盛,财 ...
{:3_242:}分析非常好啊。
龙空男人始终不行特别伤长房,容易短命。这个格局很漂亮,白虎好像最厉害,女人当家作主了。
丁贵双全,房分均匀
座後來龍入首是生砂
明堂開闊
左右砂手環抱又有案山
首代男丁較少
二代之後開枝散葉
富貴悠久
一三房好,二房绝丁。
本帖最后由 linbaotang 于 2017-5-12 10:35 编辑
亨利.元贞 发表于 2017-5-12 09:05
一三房好,二房绝丁。
楼主,此屋,在德化哪里?想去考察。
我老家也在德化附近。
linbaotang 发表于 2017-5-12 09:28
楼主,此屋,在德化哪里?想去考察。
我老家也在德化附近。
已在短消息中回复你!
龙空伤长房,容易短命。,白虎厉害,女人当家作主
出武贵,但长房不利。
谢谢各位参与讨论!
真正的龙真穴正,三元不败之地。发福绵长楼主的介绍已体现了。房分不均是应当有的 学习了
卯山酉向、回龙局;做法不到位,这不是高手的作品!从卫星图上看应该坐坎向离宫。
猜断如下:1、长房已绝;2、二房有小贵、丁希、财平平;3、三房贵大、财多、丁多,但有牢狱或外伤之灾、同时发外孙;4、财平、丁希、后代有小贵;
此例少人参与啊!
是有难度、是无价值、是在等答案后才讨论、是怕案例不真实、或是资信不够?
个人可以负责任地说:案例是真实的!
此例再过两三天,才公布情况吧!
沒到當地也只能猜想!!
唐朝參軍清代重修
難猜
不知是不是這條:
詹敦仁,字君澤,生於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縣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纘隨王審知入閩,任前鋒兵馬使,後退居仙遊縣植德山下。父詹世隆,兵曹錄事參軍。《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九首,《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