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被考古发现颠覆的人们以前认知的历史事件
根据看到的一些资料,被考古发现颠覆的人们以前认知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下几个。
一、孙武和孙膑、《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这是因为孙膑没有著作流传于市,所以无孙膑其人,同时也就认为《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是同书而异名。《史记》虽有关于孙膑的记载,但不足为据。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说明孙武和孙膑并非一人,而是两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并非同书而异名,是两本不同的兵法。这就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前的认知。
二、关于“七损八益”。“七损八益”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七损八益”是对药理或对病理的解释。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天下至道》里记载,“七损八益”讲的是“房中术”,与药理和病理毫无瓜葛。
三、关于“烽火戏诸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西周的灭亡,是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的,这个说法流传极为广泛,甚至被选入了历史课本。考古发现的竹简记载,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便联络戎族打败了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没有提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事件,“烽火戏诸侯”纯属子虚乌有。
四、关于尧舜禅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上古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这个也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根据《竹书记年》记载,事情并非如此,是篡位而不是禅让。《竹书记年》上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尧舜帝位的更替,并非禅让。舜与禹是否禅让,现在不得而知,说是禅让,估妄信之。
五、关于陈胜、吳广起义。根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吳广押解徭役因遇大雨误期惧斩而揭竿起义。《史记陈涉世家》里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吳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记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也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等。其中秦《徭律》规定:“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意思是说,征发徭役,如果怠慢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到五日,斥责;迟到六到十日,罚一盾;超过十日罚一甲。如果遇到发大水下大雨,可免除本次征发。根据这样的秦律,陈胜、吳广怎么能仅仅因为大雨误期而起义呢?看来《史记陈涉世家》记载有误。
以上这五件事就是被考古发现所颠覆的认知。仅共参考。
谢谢提供,好资料!
好资料
增长见识了,值得一读。
这资 料很不错的,值得 好好讀…謝謝分享
天机兄收集很全啊,学习了。
如果能见《孙膑兵法》一览,人生一幸事也。
古籍保存,很重要,赞一个
孙膑兵法,已有竹简出土,并有整理本出版。
千年的文字会说话。
流傳來去後整個變調了的
始終需要事實才能證明
增加了真知,不错的帖子,谢谢!
谢谢天机大大让我等增长见识 考古研究对现在的认识是颠覆性质的
新會員報到專區都不能進去,請問如何回帖報告 考古最有说服力
存疑是一种科学态度。所有学者进行学术研究都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对于任何理论都要从证实、证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如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则要存疑。不能因为受到自身认知的局限就或者自己无法理解就轻易否定或盲目肯定。做学术的人,要有恭敬心,也要懂得羞耻。以妄言妄语为耻,以心术不正为耻。学术不精不丢人,勤奋刻苦的学习便可日益精湛。现在有很多人,随便胡诌一套歪理,然后让别人论证其中错误。企图用“抬杠学能耐”的伎俩偷学,岂不知还没学会就先丢了人品。本文提到的孙膑孙武是否是一个人就是各很好的例子。当初台湾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师级的。晚年之时提出各大胆推论就是孙膑孙武为同一人。他的很多朋友、同行、学生都劝他不要将此推论公布,以免晚节不保。结果他执意公布,引起历史界的轰动。李敖曾在节目中提到过,如果在他去世后再出土文献也好一些,至少他不知道,不会带着遗憾离去。结果在他去世之前两部兵法同时出现,对其打击可想而知。所以易学先贤敬告后学“稳口深藏”。
有人说这样一种概念,在真假之间的,叫“实”。以后验证,不知对否。
谢谢坛主拨云见日,谢谢!
这资料很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