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之道 发表于 2017-8-14 17:56:24

周易与古代文学

《周易》最早是在筮人的手里,从《左传》的筮例里,可以看出当时运用的方法。我们知道那时的《周易》只是替君主解释疑难的。但是这部书落在儒家手里以后,经儒家的补充与解释,将他们的义理掺了进去,渐渐变成了一部政治教化的经典。所以《易系辞传》上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意思是说义理与筮法并重;平时研究它的义理,有事就应用它的筮法。而《荀子•大略篇》说:“善为易者不占。”便是重义理而轻筮法了。到了汉代,象数又参了进去,《周易》的面目又一变。到了魏、晋,王弼注解《周易》,又发挥了“老”、“庄”的学说,各家的注解非常分歧。原来《周易》本身就有许多语言文字的问题,如今又加上纠缠不清的注解,更是麻烦。现在虽然已经有人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研究它,但是还只能了解一小部分。我们根据这一小部分,却已经可以看出《周易》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研究它而估定它的价值。http://www.zcgw.cc/uploads/170805/1-1FP5113945429.jpg
想要知道《周易》的文学价值,必先将它的体例弄清楚,然后将它的体例上的特征与古代文学材料比较,找出相似的地方,再推断其相互的关系。请先看下面两条爻辞: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大过》九二)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中孚》六四)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每一条爻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叫做“设象辞”,第二部分“记事辞”,第三部分“占断辞”。“枯杨生秭”,“月几望”是设象辞;“老夫得其女妻”,“马匹亡”是记事辞;“无不利”,“无咎”是占断辞。但是《周易》“卦爻辞”并不都像这两个例子这么完整。有的缺其一,有的缺其二。例如:“舆说辐。夫妻反目。”(《小畜》九三)就缺少占断辞。“鼎玉铉。大吉。无不利。”(《鼎》上九)缺少记事辞。“讼元吉。”(《讼》九五)仅有占断辞。为了明白卦爻辞的组织起见,这里举《艮》卦全卦为例:爻序设象辞 记事辞 占断辞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初六艮其趾。 无咎。利永贞。六二 艮其腓。 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 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 艮其身。无咎。
六五 艮其辅。 言有序。 悔亡。
上九 敦艮。吉。http://www.zcgw.cc/uploads/170805/1-1FP5114054600.jpg
艮从目,这里“爻辞”的排列是根据身体的各部分,很明显的是由“趾”到“辅”,“趾”是脚趾,“辅”是颔。也就是说,全卦的排列是由下到上,与爻序的排列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推想,设象辞的原则有两个:一是根据一种自然的顺序排列,而这种自然的顺序是与卦名的涵义相关的。另一个是作为记事的象征,也就是根据设象而解说人事。前一个原则是设象辞与卦爻结合的方法,后一个原则是设象辞推演记事辞的方法。至于占断辞又是筮者从前两种辞里推断出来的。但是除了《艮》卦还有《咸》卦都以人身取象,所以容易了解。有许多卦的设象,多半与古代礼法、器物、风俗有关,而古代的礼法、器物、风俗记载太少,所以就不知道是怎样一回事了。《需》卦与《同人》卦就是两个很明显的例子。
“卦爻辞”的三部分,各自都与古代文学有密切的关系。设象辞与《诗经》的比兴相近似。记事辞和占断辞,前承卜辞的例子,后开《春秋》的体裁。而《易传》的《十翼》又影响了文字学。
文章来源:张成官网

大成之道 发表于 2017-8-14 18:00:31

周易与古代文学

《周易》最早是在筮人的手里,从《左传》的筮例里,可以看出当时运用的方法。我们知道那时的《周易》只是替君主解释疑难的。但是这部书落在儒家手里以后,经儒家的补充与解释,将他们的义理掺了进去,渐渐变成了一部政治教化的经典。所以《易系辞传》上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意思是说义理与筮法并重;平时研究它的义理,有事就应用它的筮法。而《荀子•大略篇》说:“善为易者不占。”便是重义理而

cup 发表于 2017-8-16 08:37:13

周易与古代文学,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人应用或对周易的见解。。。。

cup 发表于 2017-8-16 08:39:36

易象之包罗万象演变成一套复杂的理论,古人的智慧。。。。。

天一谷 发表于 2018-1-18 23:43:08

易经作为哲学,达到了最高境界!

feimaoer 发表于 2019-8-29 16:14:58

周易本来就是四书五经之首,和文学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易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