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半仙屈指一算...曰:「無妨!沒有得到此地,照樣可以葬到此穴,否則怎能叫做『半仙』。」
蘇員外心中疑惑著:沒有買到該地,如何葬得該穴,除非偷葬。但偷葬也不行,因為此地附近有居民,又時常有人看守,況且如以後建造許家祠堂風水也會遭到破壞,如何葬得此穴?
林半仙說:「只要我施法,用『九天玄女奪氣法』和『絲線過脈法』,一樣可以得到此地,不怕你不賣地!」
林半仙擇了一個明月高照的夜晚,在蘇員外的田裡擇了甲山庚向和正地同向,但此田離『大鵬展翅穴』有一公里遠,林半仙叫主家準備供品,然後作法。
他手拿桃木劍,口中唸唸有詞,主家準備了長一公里的「紅絲線」,由穴埸牽到蘇家田裡的墓地,其中還越過三座魚塭。
作完法後,將桃木劍插在穴場,開始鑿地,此時陣陣白色濃煙由穴升起,林半仙吩咐將「紅絲線」放火燃燒,然後在墳前內龍虎砂各挖鑿兩個「天財人卦溝庭」,形成「五雷八卦形」,並用「石六片犁頭狀倒插上去,兩邊各開兩口井,外作八卦池井,池井內左邊裝砂,右邊裝水,可奪『大鵬展翅』之地靈正氣,主家必然大發富貴。
林半仙作完法,葬下蘇員外之母後,收了一大筆謝師禮,就向蘇員外說:「我已用絲線過脈奪氣法,替你奪得大鵬展翅之首部正穴之氣,你家可連發十餘代,但是..大鵬之正穴已被我奪走,從此大鵬灣必然衰敗,二百年後才可恢復自然。所以蘇家有二百年的好運,以後但憑造化,記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下廓(東港)地區來龍處氣被反奪,百年後必然全村遭殃,下廓地區必然絕村,切記不要到此居住!」
林半仙說完就離開了大潭新莊地區,從此蘇家在東港大潭躍居首富,歷久不衰。
但是,大鵬灣卻衰敗起來,許家宗祠建於正穴後,宗祠卻遭大火燒光,許家衰敗不堪,但不知什麼原因....。
下廓里地區養鴨的人很多,鴨寮都是木造長排,由空中展望好似軍營。
日據時代,美軍以為鴨寮是駐軍,十餘架轟炸機大肆轟炸,以致全村滅村,死傷慘重,生還者少,光是鴨子就死傷數十萬隻,直到台灣光復後仍沒有人敢住,後來東港地區舉辦公祭,下廓里嫁出去的女兒攜兒女回來披麻帶孝作法會才平靜下來,近些年來人口依然不很興旺。
大鵬灣至今已二百年還未興旺,建港又不成,『大鵬展翅』之正穴位在現今「空軍幼校」內,空軍幼校在日據時代建地下機場和水上飛機場,地又遭破壞,大潭一帶一蹶不起,有天然之優良港口,可惜至今還未開發,幾經議員提議也未有下文,相信大鵬灣如建港,就是大鵬灣復活之期。 毛蟹穴
碧雲寺為琉球的觀音廟,非常靈驗,位於大福村與上福村之間,亦即位於琉球嶼的中心點,坐西北向東南,形似毛蟹,是小琉球居民的信仰中心,舉凡問卜、抽籤、擇日都經過觀音菩薩的准許才可行。
林半仙來到毛蟹穴,就認定是活穴,有很多神仙和妖魔搶著在此修行。
乾隆年間,此地尚未建廟,十分荒涼,有姓田的二兄弟抬著父親的骨骸來到此地,兄弟倆沒請地理師,就在中心位置挖坑造墳了。以前的人較貧窮,把骨骸用甕金裝好,挖個洞,四週鋪上磚,打上石灰,把甕金放入,再蓋上大石塊,填上土立個石頭當墳碑就行了。
當兄弟倆挖到一半時,林半仙剛好路過此地,連忙制止:「不可挖!不可挖!」
兩兄弟問:「為什麼不可挖?」
林半仙說:「此地乃『毛蟹穴』,早已成菩隡修身之地,雖然有很多鬼神要佔有,但都被護法制止或傷到,你倆沒有這個福氣得不到此地!」
兩兄弟不相信!
林半仙說:「你們兩兄弟要相信很簡單,毛蟹的眼睛一陰一陽,也就是一隻眼睛凸出,另一隻眼睛凹入,你倆只要到前面涯上一看就知道了,而且..毛蟹會吐泡沬,你看穴前涯下有一股流水,四季清澈不斷!」
兩兄弟走進一看,穴前有兩塊大石,好像毛蟹的眼睛,一塊凸出,一塊凹入,一陰一陽,真是巧奪天工,走到涯下一望,果然有一股泉水從涯下石間流出,水量大,清澈潔白,喝了一口,還真是清涼解渴,水質清甜甘美,真是人間津液。
兩兄弟一聽半仙之言認為有理,只好停手不再挖。
林半仙說:「改天我再替你們找一塊好的龍穴,不必著急!此塊毛蟹最宜飼養羊隻,將羊飼養在此,繁殖快且不會生病。但期限僅有三年,三年後您倆要接受菩薩指示,替菩薩做事!」
於是兩人把父親甕金暫擱柴間,改天另擇他處,並在此塊地搭了數間羊舍飼養羊隻。
林半仙領著田氏兄弟在琉球島四處勘察,由於兩兄弟待人誠實客氣,林半仙也很欣賞,且用心在小琉球替他倆找塊上等的好風水。
他們來到上福村和大福村之間,也就是現今『三隆宮』王爺廟的前方。
展望前方,站在西南望東北方向,可見『鳳山』栩栩如生,展翅飛舞著,左右兩座高山覆蓋著此正穴,在海邊有一座花瓶石,位於『白沙尾』海灘畔,為隆起的石灰岩,『花瓶石』形如一束牡丹花,主貴氣,兩座山形如雙鳳,朝向『花瓶石』的牡丹。
林半仙在高地上展望『白沙尾』海邊是『牡丹石』,不禁嘆曰:「好一個『雙鳳朝牡丹』的佳穴,將來可出兩位皇后娘娘,是出美女的好地理呀!」
林半仙在落脈之穴場上替兩兄弟造葬了他父親的骨骸後說道:「此天然奇穴宛如『雙鳳朝牡丹』,兩兄弟必生二位美女,將來皇帝會駕臨小琉球,迎娶美女回去京城,會出正宮和西宮兩位皇后娘娘,享受榮華富貴!」 碧雲寺的由來
田氏兄弟葬完父親骨骸後,就到毛蟹穴認真養羊,有一天,二弟在夢中夢到神明的指示:「南海普陀山觀音佛祖想來這裡建廟。」
觀音菩薩說:「小琉球不久將會有一次空前的大浩劫,屆時南海觀世音菩薩如果不在此地鎮煞的話,恐怕小琉球將要消失掉!這一次浩劫以後,接二連三的無數災厄亦將降臨此小島,如果小琉球一流失,三禽也將接著消失,鳳山、丹鳳澳、大鵬灣也會跟著消失,南台灣即將崩落,三災八難,非人力所能承擔得了!」
二弟在夢中問觀音菩薩:「此小琉球地理險要,何以上天不公,降災於此小島?望菩薩保佑救苦救難!」
菩薩說:「禍兮福所倚!非是上天不公,乃因小琉球區區一小島,將要出極貴之人,小島要承受此鴻福,也必須有承禍之能耐!」
菩薩又說:「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明天午後!吾將出現於厚石的海邊,你要引我靈氣香火到山上毛蟹穴上,建一座茅草廟,名為觀音亭,並雕刻佛像以供鄉民膜拜。」
二弟夢中醒來,菩薩之言猶在耳際。
中午後,他來到厚石山的海灘,只見波濤洶湧,能見度也很差,他站在山頂上,不見菩薩……
忽然見一位女番婆領著一隻猛虎來到海邊,二弟大驚連退數十步,女番婆口唸巫術,猛虎直撲二弟,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空中一道閃光,一聲:「畜生!不得亂來!」那女番婆和那隻猛虎竟變成石頭立於海邊,南海觀音菩薩腳踏蓮花由天而降也變成石頭,鎮守在厚石山海邊,形成一個奇特的自然景觀。
二弟感應到南海觀音菩薩神威後,趕緊回去通知鄉民到海邊迎駕,備鮮花素果來到厚石山海邊,鄉民一見海邊多出「石觀音」、「女番婆」和「下山猛虎」之石頭,不禁稱奇不已。
於是鄉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建了一間茅草屋,取名『觀音亭』,並雕刻佛像以供膜拜。
『觀音亭』建後,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有求必應,而成為小琉球上信仰的中心。
有一位廣東來的泥匠,奉恆春府城的廣東省梁燕將軍之令,來恆春建四個城牆,城牆完工後乘船返鄉,途中忽遭遇狂風,避難於小琉球,他向佛祖許願:如能平安歸返故里,即改建廟宇,重雕金身。
不久,風平浪靜,泥匠順利安抵故里。
後來鄉民認為該地地勢低窪,想遷回羊稠的毛蟹穴重建,泥匠也不食言,親自來協建,遂有今貌。
近百年後,後來由於廟宇太過破舊,遂於民國八十年拆掉重建…… 《龍蝦出海穴》
林半仙造葬田氏兩兄弟父墳於白沙尾雙鳳朝牡丹穴後,不久兩兄弟皆如意娶妻,各生了一個女兒,自幼乖巧玲瓏,天生的美人胚子,年至十六歲,更是美如天仙,並且知書達禮,工作勤快。
有一天林半仙來到大寮澳,看見一位少年家正在砍剌竹,年約十二歲左右,孔武有力又氣勢凌人,有將相之才,非等閒之輩,半仙趨前問道:「囝仔兄!你砍剌竹作何用處?」
「老阿伯!我想蓋間茅草屋,.到海邊工作較方便!」小孩回答說。
原來這位小孩名叫林坤地,父親在海邊剌魚為生,聰明機智,林半仙順口問道:「那你打算要蓋在何處較佳?」
「我也不知道,最好是避風之處,但地勢要高,才可看到海邊四周之動靜,當然以白沙尾最好!」小孩很聰明的答道。
「既然如此,那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地理位置良好又避風,包你滿意,離這裡也不算很遠,在白沙尾附近地區!」半仙說道。
「那就多謝了!我跟你走好了,你叫我停我就停!」小孩機巧地答道。
林半仙帶著坤地來到白沙尾來龍落脈處,走進樹林,在高山上找到了一塊視野遼闊又避風之地,此地也就是現在小琉球王爺廟--三隆宮前方司令臺之位置,光復後擺了國父銅像,後蓋司令臺而遷移。
在此可見到白沙尾的外海,地形如龍蝦出海,遠眺高雄鳳山,主出官貴之格局,每當天氣晴朗,鳳山、東港、南平盡入眼中,左右兩山如龍蝦之雙長鬚。田氏兩兄弟的父墳剛好離此下端不遠,可算有緣。
林半仙指導坤地茅室要面口港,朝向鳳山才可出官貴,他用九天玄女的陰陽一百二十甲子擇日法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動土,動土之後,又在四周安置「青竹符」,此乃「地理定神鎖氣法」,為先天之學問,一般地理師都不懂,一百二十甲子擇日法乃真正九天玄女「陰陽地理法」。
法術完成後,林半仙向坤地說:「此龍蝦出海穴乃是王侯將相之貴地,也是君主來朝之地,將來必有君王來此一遊,必出將相之才,二十年後就會有奇蹟出現,請拭目以待。」
林半仙告別了林坤地,來到「烏鬼洞」,位於現今大福村的尾端,是三條主要公路的終點。
聽當地漁民說:此烏鬼洞乃荷蘭人開發台灣時,從非洲抓了一大批黑人來此當奴隸,有一批在小琉球附近遭風浪而沉船,數人逃至小琉球,潛居此洞。這批黑奴在小島上當起強盜,當時島上沒有居民。數年後有英軍小艇在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觀賞風光,黑奴乘虛搶物燒艇,並且殺盡了英軍。
旋被前來搜尋之英艦發現艇毀人亡,乃上岸搜索,黑奴不敵英軍的攻擊,潛伏洞中,英軍百般誘脅不出,乃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中,後人遂名為烏鬼洞,意指黑洋人曾棲息之洞也。清朝時洞中石床、石桌、石鑼、石鼓、銀器、珠寶等時有發現,烏鬼洞之名遂名傳遐邇。
林半仙觀後,發現此烏鬼洞乃天然地理佳穴,然黑奴在此棲息又死於此,此天然地理已被黑奴所得,且黑鬼已得道,不久的將來可成裨受萬人香火奉祀,祇是他們附身於他神之上,不再是本來面目,故世人不知其來歷。 《蛤膜穴》
半仙來到白沙尾,當年白沙尾還未開港,海邊可見到花瓶岩(牡丹花),此花瓶岩為小琉球守護之神,不得破壞,否則小島必敗。
未建港前的白沙尾,有一隻「蛤蟆岩」面向大海,朝向鳳山,半仙走過得知此為活穴,小琉球一定沒有蚊子,因為蛤模活穴把全島蚊蟲全部都吃光了。
林半仙正欣賞此活穴之時,忽然心血來潮,了解此活穴數年後必遭人為破壞,小琉球必然歷劫,心中感嘆之餘,此莫非天命,幸好觀音可解危。 《嘉慶君遊台灣》
林半仙自從替田家兩兄弟選了雙鳳朝牡丹的靈穴,使得兄弟各生一美女,又替林坤地點了一塊龍蝦出海穴後,便坐船離開小琉球。
話說自大清一統天下以來,四海昇平,百姓樂業,朝野無事。有一次,太子嘉慶君在宮中閑暇無事,想出皇城閑遊,也不稟明父皇母后,暗中密召內侍「王發」和「李勇」二人一起出宮閑遊。
至東城,遇見由台灣來的替舉人趕考挑行李的書撞「黃棟」,年約二十餘歲,身穿破鞋布衣,手提一粒圓大果子,剝開內裡雪白可愛,太子心中大疑,問知此物名叫「文旦」,產地麻豆,太子嚐後,甘甜可口,於是興起遊台灣的念頭,遂改名「高世國」至台灣觀覽光,考察台灣民情風俗。
嘉慶君遊台灣的故事家喻戶曉,當他來到南投縣的林杞埔,知道林杞埔有一處「梳粧穴」,嘉慶問一位老丈曰:「此照鏡山前面的梳粧穴在何處?」
老丈曰:「梳粧穴離此地不遠,然山路崎嶇,況且梳粧穴美人,皆是日落梳粧。」
「日落梳粧乃賤人也,何足稀奇!」太子曰。
梳粧穴在現今竹山鎮的第一公墓,山頂的茶園上,至今還未有人造葬,祇是附近的「雙鳳朝牡丹穴」面向「照鏡山」就出過二位絕世美女,嘉慶君知道「日落梳粧」乃賤穴也,因為女子日落黃昏梳粧為煙花女,太子本要召見此絕色美女,因而作罷。
當太子離開鹿港要回北京之時,因天候不良而漂到了小琉球,當他一上白沙尾海邊,就望見了琉球山之美景,問路邊老丈說:「此地的山分為兩邊,你們稱作什麼山?」
「我們稱作雙鳳朝牡丹,有一位地理名師來此替田家兄弟點了一穴,出了二位絕色美女,聽說有王妃之格。」老丈說。
「聽說此兩位佳麗,肌膚豐滿,姿容美麗,又能歌善舞,因有王妃之格,村民皆不敢冒犯,也不容易見到。」老丈說。太子和王發愈聽愈感興趣,準備登山一遊全島風光,待風平浪靜之後再返回北京。
嘉慶君等人來到「龍蝦出海穴」前,頗覺寒意,在此可遠望鳳山、東港全景,鳳鳥、丹鳳、大鵬栩栩如生,真是美麗。
就在這個時侯,太子忽然內急,王發備好玉壺,太子躲在牆角灑完尿後,王發將尿液倒入河中,清洗完畢正要收起時,忽然有一卅來歲的年輕人看到玉壺很漂亮,又很別緻,就說道:「慢點收,慢點收,尿壺借用一下!」
王發一陣驚愕,正要阻止,此乃皇室內物,豈可借人使用,因為此年輕人不認識太子才敢冒犯,否則是斬立決的。但太子卻說道:「年輕人,請用吧!」並叫王發把玉壺借他一用。
王發和太子心想:皇宮內物,豈是一般百姓可用,一定尿灑不出來。
但是年輕人拿起尿壺走到牆角後,不久傳來滴滴咯咯的灑尿聲,太子和王發稱奇不已。
年輕人用過玉壺以後,也把尿液倒入河中,並清洗一番後送還王發,稱謝道:「謝謝公子:因為好奇借貴壺一用,請勿見怪!」
太子和王發見年輕人身材魁梧,待人又彬彬有禮,乃不可多得之才。詢問之,知年輕人名叫林坤地,自從廿年前林半仙替他點了一塊龍蝦出海穴後,就勤練武藝,武功高強,外來海盜均聞名而喪膽。
林坤地請二人到草茅一坐,外面天氣寒冷,但屋內卻暖和如春,令人渾身舒暢,太子稱奇不已。
林坤地饗之以豐盛的海產和野菜,當晚主客皆睡得很舒服,一覺到天亮。太子醒後才發覺好像沒蚊蟲干擾,奇怪問之:
「我們島上沒有蚊蟲,聽地理師林半仙說:白沙尾有一塊蛤蟆石穴,把全島的蚊蟲都吃掉了。你站在我門前往白沙尾方向觀去,在花瓶石的右方有一塊岩石,形似蛤蟆就是。半仙還預言廿年後會有皇上光臨本島一遊,但是還未遇見!」
「林半仙為何人?他又如何預知天下事,此人現在何處?」太子問道。
「林半仙本名林鎮仙,福建惠安人,受泉州府胡總兵之託,和母舅一群人來到鳳山準備遷葬父墳,而發現其墓地得天獨厚,四水歸堂,四山朝應,總兵的官兒是這風水蔭出來的,動了會招損。但總兵母舅不聽,半仙不敢回泉州交差而浪跡台灣,胡總兵母舅所乘之船竟然沉入台灣海峽。胡總兵也在一次剿討海寇之役中不幸殉了職!」林坤地說。
太子嘉慶聽了大感興趣,一再打聽林半仙蹤跡,林坤地說:「林半仙離開小琉球廿年了,現已不知去向。」
太子走到屋外仔細一瞧,此茅屋坐西南向東北,朝向白沙尾的「蛤蟆石穴」,茅草正廳門高十四尺,房門高十二尺,房深十八尺,形成一個美麗的結構體,為五房式的大厝,廳內地板鋪上紅磚,成勾丁形,石灰壁,大廳外臺階為「八字梯」,梯上有二根大剌竹豎立大門兩邊,形成「天柱」,天柱漆上青色,階層有五,埋前舖上石塊,為古代所謂「磚廳粉壁石舖埋」的美局。
當年林半仙說此「龍蝦出海穴」以綠色為主,所以天柱要漆上青色為吉,最忌紅色,因為蝦類死後變紅色,為地理鎖氣訣,四方八達定圓圓,五行氣自然運轉,形成一股冬暖夏涼之氣,半仙又說,此龍穴死前不做官,死後必為王,接受萬民香火。
太子嘖嘖稱奇,半仙就是半仙,此鎖氣法又如何生前面君,死後稱王呢?
「先生有所不知!此龍蝦出海穴,為全小島氣聚之所,雙鳳朝牡丹穴在此屋後方,小琉球即為仙人鞋,而此小島的聚氣點,有如腳掌中心之湧泉穴,前五指在白沙尾為王,蛤膜穴為中指位置,半仙用了鎖氣法後,怕蛤膜穴之氣被人為破壞,於是又催動了定神咒!」坤地說。
「定神法,此乃堪輿最上乘之階段,神氣」鎖定以後,萬年不敗,此乃九天玄女傳世之最佳奧秘法,今日一見真是有緣,恭賀兄台,日後定成王侯將相也!」太子賀道,
並暗中稱讚半仙地理精湛,非世人所能比擬。
吾觀現代研究堪輿者,皆以三元九運或流年運配合,此乃奪氣之法,年邁一過,氣勢衰退,一年不如一年,終至家道中落。
太子倆離開林坤地後,來到了「烏鬼洞」,見那洞口狹窄,山頂草木叢生,不禁感嘆人生無常。當年荷蘭人為了開發台灣,在非洲抓了大批黑人來此當奴隸,有一批黑奴乘船遭風浪漂流至此,為了生活當起強盜,殺了英軍,被英軍用人攻後,全軍覆沒。
英軍死後也和這批黑奴一樣無處依靠,魂魄在島上四處流蕩,所以小琉球島上至今孤魂野鬼特別多,四處作惡,後受碧雲寺觀音菩薩感化才不再害人。
太子離開烏鬼洞來到碧雲寺,因天色已晚,就在廟內過夜,夜裡在廟前廣場散心,看見此廟腹地略窄,前方懸崖已無法擴張,崖下有股清泉味道甜美,太子道:
「毛蟹活穴,再加菩薩千變萬化,腹地雖小,也可容千軍萬馬也:」
碧雲寺經嘉慶君敕封後,真的千變萬化,每年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皆人山人海,廟前廣場雖小,但可容千軍萬馬,真是奇哉,諸位看官如不信,每逢菩薩生日到小琉球碧雲寺觀看便知分曉!
當天夜裡,嘉慶夢見一毛蟹來到眼前拜主隆恩,太子醒來,讚曰:「真是活穴,小琉球人真有福氣也!」
二百多年來,小琉球碧雲寺觀音菩薩成了島上的守護神,島民有任何大小疑難雜症皆去請教菩薩,無不應驗。所以香火十分旺盛。
有人說,到小琉球開擇日館或命相館一定餓死,因為全島人擇日或擇地都是到觀世音廟去擲筊決定的,地理師或相命師在此開館一定喝西北風。
太子在碧雲寺過了一夜後,第二天一早就四處觀察一番,才了解碧雲寺乃小琉球的軸心點,也是氣勢最旺的地方。
因為小琉球由鳳鼻頭落海,過海峽而結小琉球,根據琉球區漁會理事長林武男先生說:他專門在小琉球附近海域潛水抓魚,數十年來海底也和平地一樣,由高雄小港鳳鼻頭落海,有一條山脈在海底內連接到小琉球,海底珊瑚礁的山龍也由北方轉往東北而來,此山龍雖然在海底,也和陸地的山脈一樣,有起落轉折,以至束氣起頂、落脈,在海底潛水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林先生說:小琉球山由鳳鼻頭落海,在鳳鼻頭的海域不深,海底行龍成S形走勢,由鳳鼻頭轉向東港溪出水口處,由北轉向東南,行至一半起星成高峰,深約卅米,此海域西北方很深,東南方淺,因為東南方有東港溪和林邊溪、高屏溪之送龍水形成淺海。
又說:來龍至花瓶嶼起山,轉至靈山寺而上,直至天台,在碧雲寺落脈而成四塊山,龜仔路山和厚石山為碧雲寺之龍虎砂,大寮港為案前聚水庫,碧雲寺為全島之中心點,也是全島廟宇香火最興旺之處,是全鄉人的信仰中心,心靈的寄託!
碧雲寺有觀音菩薩鎮守,使小琉球四時無災,風調雨順,林先生現在是碧雲寺的廟祝,對於全島的人情事故與鄉土風情特別了解,為琉球鄉聞人。
離開碧雲寺後,太子來到了美人洞,見到田氏兩兄弟--憲宗和俊誠。
兩兄弟覺得太子彬彬有禮,很樂意地接待他遊洞。此為珊瑚礁的岩洞,內部還有一個洞中洞,非常奇特,仙人泉是附近橋下的清泉,此泉清澈見底,那兩位美人常在此沐浴,所以該泉又稱為「麗池」。
走過仙人泉,還有「怡然園」、「迷人陣」及「一線天」等景點,其間的距離很短,很容易上路。「怡然園」為一個開闊地,「迷人陣」以珊瑚礁岩上孳生的榕樹氣根為主要景觀,「一線天」是珊瑚礁岩崩裂而形成的,由水泥步道穿過,只有一線空隙可望藍天,岩壁上也有翠樹和洞口藍天相陪襯,風景美麗。
「榕岩谷」是美人洞的最後景觀,也是以榕樹的氣根為其特色,頗有原始風味,由美人洞的高台可遠觀鳳山和鼓山之美景。
太子和王發遊遍美人洞各奇景後,心中無限詫異,為何不見兩位美女,正開口問起時,祇見兩兄弟忽然下跪說:「拜見太子殿下,怠慢之處,罪該萬死:」
太子和王發驚愕不已,何以兩人知道我是當今太子殿下,莫非兄弟倆有靈通之才能。
太子說:「免禮,你倆何以知道太子會到此一遊,詳細說來聽聽!」
「當年林半仙替我兄弟葬了父親骨骸後曾說:此天然奇穴形如雙鳳朝牡丹,面向牡丹(花瓶石),將來可出皇后娘娘,我兄弟必生二位美女,將來皇帝會駕臨小琉球迎娶美女回北京,享受榮華富貴!」憲宗說道。
「那兩位美女為何不來面君呢?」太子問道。
「啟稟殿下!說來話長,前幾天白沙尾有人開港,火藥炸碎了蛤蟆石活穴,此活穴為雙鳳朝牡丹穴的案山之一,今遭破壞,兩位小女本來靈巧動人,知書達禮,嬌艷動人,忽然間竟變成癡呆,怎麼見人呢?又那能侍奉君王?真是福薄!」俊誠說。
太子聽後,才了解為何到台灣和小琉球選妃皆失敗,冥冥之中似有主宰,大嘆道:「雙鳳朝牡丹遭破壞,豈不變成剖腹山?」
從此小琉球又稱為「剖腹山」,形成四分五裂,故人才不多,太子黯然地返回唐山。
太子由琉球揚帆,水路很平順,登上福州後,快馬加鞭直行北京。且說那大清天子乾隆年老多病,自從太子出遊以後,每日思念,整天臥在龍床。
一日,宮中內侍入宮稟曰:「太子回朝了,現在宮外侯旨,請旨定奪。」
乾隆曰:「傳太子入宮!」太子入宮後,跪在龍床之前叩頭謝罪並曰:
「皇兒不受父王之命,私出雲遊四方,罪該萬死!」
乾隆賜坐後說:「爾母后自你出遊後,每日掛念在心,你入後宮參見母后以報平安!」太子領旨隨入後宮與母后相見。
母后對曰:「自你出宮以後,父王十分掛念,你有見父王否?」
「皇兒已先晉見父王,方來見母后。」母子相見暢談台灣之所見所聞。
乾隆皇帝已在位六十年了,近些年來龍體日加沉重,自知不久於人間,又無法早朝和大臣共商國事,時常以國事為念。乃出旨密召謹身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一班大臣入宮,乾隆對一班大臣曰:「臉召眾卿,非為別事,因孤病勢危殆,服藥罔效,一旦夢赴南柯,難再與眾卿聚會,此則修短有數,非人力可挽回,惟杜稜江山,後慮甚大,故詔卿等入宮,付託身後之大事。太子年少,雖略具聰明,但未諳國政,且其素心疏豪,好逸樂游,恐為宵小所惑,扶願眾卿各展經綸,輔之以正,務宜屯勉同心,直言進諫,莫負寡人託孤之重,則臉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眾臣叩首答曰:「望我主保重龍軀,不需過慮,臣等職分當然,敢不盡心竭力以報陸下?」
乾隆聞言,即令謹身殿大學士代草遺詔,將善後諸般大事酌議妥當,翌日召太子入宮,將江山託與嘉慶。
乾隆託位後即行退位,自封「太上皇」,不理國事,安逸六年才駕崩。
謹身殿大學士等人奉乾隆之密旨擁護太子即位,太子登基,國號嘉慶,尊皇后為皇太后,加封文武百官,大赦天下,頒詔四方。
嘉慶自登基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朝野無事。一日在宮閑坐,思念遊台灣情景,想起那少年林坤地借用尿壺一事,知他力大無窮,待人又彬彬有禮,可為將相之才,乃出旨召差官入宮,交與密旨,往小琉球召林坤地上京。
差官領旨,不敢遲延,順水路而行,未幾到小琉球,由自沙尾上岸,直赴林家,欽差讀完聖旨,宣林坤地即刻入宮面聖。林坤地領旨謝恩,第二天清晨即隨欽差回京面聖。
是夜林坤地一家人輾轉難眠,心想世居小島,不知朝廷禮數,不知如何事奉君主,前些日子冒犯君主,是否患殺頭之罪,或者聖上要我當內侍宦官,那不就絕後了?因他已娶妻,生了二女,還未生子,心想此去恐怕凶多吉少,但聖旨已到,不得不去,恐違君令滿門抄斬。
想了一夜,祇好假裝重病不起,長臥在床,差官見他病體嚴重,延誤了數天,祇好先行回去繳旨。
嘉慶君一聽林坤地重病在床,令差官三月後再傳他入宮。
三個月過後,差官再度領密旨前來,林家一見差官上岸,心急不已,叫林坤地隱姓埋名,改姓蔡,差官讀完聖旨後,林坤地家人說他一月前已重病身亡,恐負君命,望主赦罪。
欽差官一聽,人既然死亡,立刻回京稟告聖上。嘉慶君一聽林坤地已死,唉嘆人才難尋,開口說道:「見死就罷!」並密令欽官送一對石獅到林家去,追封王爺,受君奉祿。
林家一接聖旨的一對石獅,因皇帝負有天命,口出有威嚴,眾山神土地不敢抗旨,隔日無病而終。
蔡家把他厚葬,並立了那對石獅子安葬於「龍蝦出海穴」茅草屋後方,正應了林半仙所預言:「此龍穴生前不做官,死後必為王,接受萬民香火。」
現墳墓已遷,三隆宮王爺廟建造於此,接受萬民香火,每三年一科迎王爺盛會,應驗了死後為王之預言。
林坤地隱名姓蔡,那蔡家茅草屋重建成紅瓦厝,在三隆宮落脈處,為「七星墜地形」,出了很多人才,外地謀生皆成富有人家,現今屏東枋寮一帶的蔡姓富有人家大多數是小琉球人。
早在清代「琉球曉霞」就已經名列台灣八景之一,海岸線之風光十分美妙,每逢佳節假日遊客如潮,但留傳於世的傳奇故事卻漸漸的為人淡忘了,只老一輩的人偶而閑談會聊起。 《半月沉江穴》
林半仙北上來到屏東市南方一個小村名叫「歸來」,小村雖小,但地勢雄偉,有很多靈穴聚結,人口不多,但地靈人傑。
歸來為平原龍之地,林半仙來到此地覺得心爽不已,在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一位名叫王文信的農家子弟,為人豪爽又好客,林半仙認為此少年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一天,林半仙問王文信喜歡當官或是發財,文信說:「當官或發財我皆不喜歡,如有國丈可當,那才是人生一大樂事吧!」
「當國丈,那就是國王,也就是皇帝的老丈人了,那你的女兒豈非當王妃不可!」林半仙說。
「你不見那說書或演戲者說,國丈很威風,受人崇仰,威風凜凜,連皇帝都要敬仰三分,大臣也不敢得罪,又不必早朝,何其樂也!」
林半仙想,此人一定是戲看多了,癡人說夢,台灣一個小地方,又沒有皇帝,那有什麼王妃或國丈可出。但既然叫『半仙』,朋友有這種願望不妨幫他完成。
有一天,林半仙來到歸來的一條小溪邊,此小溪水清如月,形如「新月」彎彎,面向屏東大武山,雄壯威嚴,林半仙心想:「得之矣!」此地如造一祠堂,必得祖蔭,要當王妃或國丈可也,至於是否可得,祇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由天去安排了!
當林半仙把此事告之王文信後,文信很高興,於是稟告王家族親,決定在「半月沉江穴」蓋一個宗祠,此宗祠必可成為「王妃」之穴。
半月沉江之地勢為水彎處,形成一個月眉湖,書云:
半月沉江映水邊,
須求月角穴堪托;
牙刀誥軸山分曉,
馬上聲明中狀元。
又云:半月沉江,其光在前。也就是說穴前必有大河,無河則不取也。
林半仙帶領王文信一家人來到「半月沉江穴」前,指著穴前清澈溪水說,坐西向東,水由北往南方流去,為後天財水過堂,祇要擇好天星吉課,鎖住來龍真氣,真穴必然可得,何愁不發?況且水質清澈,必出美女或俊男,將來必然富貴榮華也!
於是林半仙選了一個農曆初九的夜晚,月兒彎彎的時刻,排好香案,供上牲禮,頭髮披下,嘴裡唸著咒語,撒下一些鹽米,步罡踏斗,告祭上蒼,繼而手拿一把靈劍,等待月光照在河水反射到穴場之時,手上靈劍往穴場』插,口中大喊:「靈氣定!」
後問王文信說:「你欲先發後絕,抑或先絕後發?」
文信自忖:先發後絕,猶如暈花一現,後即大破敗也,是不可取。若是先絕後發,猶如月魄暫晦,時至自可重圓,則瓜藤綿綿,後嗣永昌也。
遂告林半仙曰:「欲先絕後發。」林半仙就將宗祠立於小溪中之浮渚,真正的《半月沉江穴》每逢初一、十五水漲則淹沒於水中,此宗祠僅有三尺高,有王家歷代祖先之靈位安於祠堂下方,靈位用石刻成,下水浸水,此乃水葬之法。
王家祠堂建於溪中浮渚後,半仙臨走前一再交代,此穴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必然沒入水中,不再浮起,等待你大發之時,祠堂必然再度浮起,到時可立廟奉祀,王家必然出國丈王妃,達成你的願望。
文信說:「那時太子是否會來台選妃?」
「天機不可洩漏!時到你就知也!」林半仙說。
不到一年,王文信娶了妻子,也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名叫「王天賞」,女的叫「王麗君」,王文信娶妻後真的一貧如洗,靠打零工生活,勉強維持一家四口生活。
那「半月沉江穴」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後,果然沉入溪底不見了。
時光飛逝,轉眼已過廿年,文信的長子天賞已娶妻,女兒麗君則待字閨中,年十八歲,長得清秀可人,麗質天生,很多富家子弟託媒來求親,她始終不願嫁人。
一天清早,天賞的太太,也就是文信的媳婦和女兒麗君兩人到河邊洗衣服,位置正巧在「半月沉江穴」旁。
當時有很多村婦在此洗衣服,日近中午,還剩一些未洗完,大嫂問小姑說:「阿姑仔!妳為什麼不嫁人,有那麼多條件好的有錢少爺,妳為什麼都不喜歡,我真猜不透妳到底喜歡什麼樣子的男人?」
「阿嫂!我也不知道,目前還沒出現我喜歡的男人,若有我再告訴阿嫂!」
「那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唷,像你大哥做工為生,三餐都要奔波,而那些男人又英俊又有錢,要是我,早就嫁了,真令人羨慕呢?」
忽然,從遠處傳來鑼鼓聲,原來今天是農曆二月廿五日,三山國王的生日,潮州的三山國王每年生日都會繞境到歸來。
麗君見到神轎上的三山國王共有三尊,一為青面,一為白臉,一為赭顏,忽然感覺到那尊白臉的三山國王好英俊,又好威風,信徒一路奉承著。
麗君愈看愈喜歡,不禁著了迷,放下手中的衣服,大嫂見了大叫:「阿姑仔!神明有什麼好看呢?快點洗好回家吧!」
「阿嫂!如果我要選夫婿,我要選那一尊白臉的,好英俊好威風哦!」
「阿姑仔!不要對神明無禮,神明那會娶妻?」大嫂指責她說。
「我就是喜歡他,不管他是人或神?」麗君很認真的向大嫂說。
迎神隊伍逐漸遠去,姑嫂兩人也回家了!當夜麗君就夢見那個白臉的三山國王託夢向她求親。
「麗君!妳我有前世之緣,我一見到妳,也和人一樣動了凡心,又聽到妳說非我莫嫁,使本神失出了神格,經我三兄弟同意後,已向玉皇大帝稟明,要娶妳為妻,永享人間香火。
明天早上我會請水兵送一樣信物給妳,我倆就真正訂親了,再擇日完婚,那將是天上人間一大轟動之事。記住!明天收到信物後,要交給父母保管!」
第二天,麗君醒後把此事告訴大嫂,大嫂說:「神話怎可當真,況且人神異途,又如何結為連理呢?」
「阿嫂!祇要我愛他,他也愛我,犧牲性命都沒關係的!」
兩人又一同拿著衣服去溪邊洗濯,接近中午時分,一些村婦回家煮飯了,兩姑嫂也洗好了衣服正準備回家。
忽然從遠遠水中飄來了一個小「謝籃」,大嫂見了,用手去抓,卻怎麼抓也抓不到,忽然流到麗君面前停下來,麗君撿起「謝籃」打開一看,都是訂親用的手觸、金項鍊、金戒子,還有三山國王的香火袋一個。
麗君大叫:「阿嫂你看,那白臉的國王送來定親之物了,趕快回去交給爹吧!
」
當文信一見小謝籃的訂親禮品後也嚇了一跳,口中直嚷:「林半仙果然名不虛傳,我果然成為國丈了,女兒也成為王妃,祇是神人殊途,如何結成連理?」
「阿爹!你放心!國王自然有安排,不用爹操心的!」麗君說道。
過了不久,麗君每天夜裡在夢中都和白臉的三山國王一同出遊,神轎抬她出去玩得很高興。
有一天,三山國王說:「夫人,明天潮州廟內主持一定會送來迎親之吉課,也就是我迎親之日,妳要收下,交給妳爹保管!」
第二天,果然潮州三山國王廟的主持昨晚奉國王之請託,送來了迎親日課,請他們到寺廟裡拜神轎來迎親!
潮州、歸來鄉民皆不知人神殊途如何結成連理,一時成為村民茶飯之餘討論不休的問題。
就在眾人紛紛猜測到底三山國王的婚禮要如何完成時,在婚禮的前三天,麗君夢見三山國王帶著她的魂魄返回大陸的梅山祭祖。
三山國王為廣東省揭陽縣阿婆墟之明山、獨山、巾山等三山之山神總稱,因揭陽縣於明、清時屬潮州府,致臺地清代志書大都謂三山在廣東之潮州。
第二天天亮,不見麗君起來整理家務,文信夫婦跑到閨房一看,麗君睡得很安詳,叫了很多次就是叫不醒,伸手探其鼻,才知道她已香消玉殯,氣絕多時了。
雖然麗君的面容和熟睡一樣,家人仍掩不住悲哀,痛哭了一場。文信說:「神人殊途,兩個不同的空間,要聯婚祇有死後才能歸神,人死歸紳就可聯婚了,真是命也!」
第二天,文信利用夜晚草草的將麗君埋葬在宗祠邊的江旁,沒有人送葬,因為她已歸神了,不必相送。
喪禮完成後,文信準備,一尊和真人一樣的紙人,頭戴鳳冠穿嫁衣,好像真人一樣,如果不仔細瞧還看不出來呢!
文信的妹妹,也就是麗君的阿姑也來閨房幫忙嫁妝的準備,阿姑褒獎新娘子很漂亮,新娘子也會露出笑容,阿姑臨出閨房時,新娘子也會開口說:「阿姑謝謝,請慢走!」阿姑雖膽大,還是嚇了一跳。
婚禮那天早上,三山國王廟一些客屬信徒早已佈置好一切,在廟的後殿旁邊蓋了一間夫人廂房,準備迎親後奉祀於此。像新房一樣,房內結滿紅彩,也點了紅蠟燭,很有新婚的味道。
信徒們準備了迎接新娘的大花轎,也請來潮州的專業大媒婆要來牽新娘,國王騎馬迎親,王馬上方綁著國王的令旗,由馬童牽著王馬,數千位信徒聚集在廟前廣場上,準備迎娶夫人。
當三山國王的信徒一行來到歸來迎娶王妃夫人時,神轎鑼鼓喧天,全村村民都趕來王家看熱鬧,為歸來村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喜事。
婚禮也和民間大致相同,三山國王的乩童附身充當新郎來到了王家,走入閨房,媒婆和乩童一同扶起紙新娘,出到大廳,祭拜祖先和拜別父母恩,然後送上花轎,在歸來村繞境一圈後,返回潮州三山國王廟,安置在後殿新房內,坐在紅眠床上,頭戴鳳冠,身穿紅嫁衣,臉帶笑容,房前擺著一個紳桌和香爐,接受村民香火。
三山國王廟經過多次翻修,現今重新蓋過的新廟宇就不再設置夫人殿了,和一般廟宇完全相同,此事老一輩的人也時常拿來作飯餘之閒談,少年人偶而也會聽長輩提起。
歸來村住的大多是客家人,以前客人和閩人不合,三山國王也是客屬之神,所以也很「門當戶對」,每當三山國王生日那天來到歸來時,村民都會大叫:「大舅來了,大舅來了!」好不熱鬧。
因此歸來人稱潮州的三山國王為:「有眾人大舅,沒有眾人姐夫!」
歸來至今依舊是典型的客家農村,也奉祀三山國王,因為祂是歸來人的女婿,因為祂是神格,所以村人皆稱為「大舅」。 很神奇的故事! 好好欣赏,寓意无穷!
林半仙風水傳奇.TXT
林半仙風水傳奇故事编得好
故事果然编得好,谢谢楼主。 留有地理的地方,鈴記 好故事 认真看 很利害.瞎了眼都可以自救 传奇就是传奇!!! 好文章 故事确实是传奇很神奇的故事!
{:3_230:} 神奇的风水故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