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南極臭氧層破洞縮近30年最小 科學家:這是好事
保護地球的臭氧層破洞今年9月達到最大面積1960萬平方公里,約有美國國土面積兩倍以上。隨後在9月中旬以後開始縮小,比前年縮小856萬平方公里,NASA科學家表示,「這是好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3日表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ozone hole)面積範圍從9月中旬以後開始縮小到1988年以來最小範圍。
今年臭氧層最大破洞面積雖然達到1960萬平方公里,但已經比去年縮小337萬平方公里,也比前年縮小856萬平方公里。不過這個面積仍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兩倍以上,也相當於547個台灣。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旗下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首席地球科學家紐曼(Paul Newman)說,大氣上層的風暴狀況造成空氣暖化,阻止氯氣和溴侵蝕臭氧層。
科學家表示,這是南極上空平流層(stratosphere)變暖的結果。由於這個不穩定但溫暖的南極渦旋(Antarctic vortex)的強烈影響,使平流層形成的雲減少,從而抑制了導致臭氧損耗的化學反應,減少了對臭氧層的破壞。不過,並不意味南極臭氧層破洞得到快速恢復。
紐曼說,「鑑於南極平流層的天氣狀況,這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不過科學家還沒搞清楚為什麼某些年風暴狀況多,臭氧層破洞比較小。
但他也說:「今年(破洞)確實小。這是好事。」
人類在1985年偵側到南極臭氧層破洞,這不是真正有個「洞」,只是表示臭氧含量反常稀少的區域。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一般每年8月出現,9月至10月時破洞面積最大,12月前後消失。自1991年以來,破洞單日最大值的平均水平為2590萬平方公里。
臭氧由3個氧原子形成,平流層中的臭氧有如一道防護罩,遮擋有害人體的紫外線。紫外線會造成皮膚癌與白內障,並壓制免疫系統。
過去10多年來,因《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各國在生產使用製冷、空調和消防設備的過程中,逐步停止應用消耗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CFCs),大氣層中這類物質逐漸減少,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面積開始趨於穩定。
科學家預計,南極臭氧層破洞將會在2070年左右恢復至1980年的水平。
(責任編輯:程以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