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17 发表于 2018-3-27 20:30:20

推背图归序全解

推背图归序全解
序, 导读:
   1. 引言
   2.《推背图》八大置疑
   3. 引经据典考渊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
   5.「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书提出的三个鉴别标准
   7.「金批本」的去伪存真
   8.《推背图》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
   9.《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
  (一)引言
  《推背图》是中国第一奇书,古今第一谜语。它用60象图谶(音衬,谜语一样的预言诗句)预言了唐朝至当代以至未来的重大事件,历朝的兴衰更替俱在其中。因为奇准无比,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忌惮,所以历代都被列为禁书,在民间一直广传不衰。
  《推背图》被正式收入了《宋史·艺文志》,在《元史》等多部史书古籍中被提及。
  《推背图》近代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子金圣叹的批注本(在本书中简称「金批本」)。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在皇宫里劫掠的宫廷秘藏本《推背图》就是此本。后来被华商从英国买回,民国时得以发行。
   近年来研解《推背图》的著作很多,笔者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详加考证后写成了此书,试图:
1. 首次尝试全面、深入破解金批本《推背图》的每一象。
2. 首次尝试简明地解读各象的「卦」,展现《推背图》图、谶、颂、卦四位一体的「预言艺术」。
3. 首次尝试将金批本《推背图》第34象以后的错乱顺序,按照史实归正,以期还原《推背图》的原貌。
  本书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斧正,一同解开这部千古之谜。
(二)《推背图》八大置疑
  笔者总结了对《推背图》的种种置疑,主要有以下8个。这些置疑有的是很致命的,目前对《推背图》的解析基本都在回避它们。
  本书首次尝试解答这8个置疑:
※ 置疑1:《推背图》号称预言,可是从唐朝就出现了清朝服饰,这不明显是清朝伪作吗?
  试解:如果是清朝人这样「杜撰」——岂不此地无银三百两?!
   《推背图》都用清朝装束表示胡人,但并不这么简单,还有更深的内涵,只有全部破解60象之后,才能看到真谛。那时,不但能明白《推背图》原作就是这样设谜的,还能进一步体悟预言设谜的妙不可言。这个置疑在第7象中做了初步解答,相信会令读者信服。
※ 置疑2:《推背图》出现了「渔阳鼙鼓」,该成语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晚生于李淳风170年,这不是说《推背图》最早也是唐朝中期作品,那么《推背图》对唐初的预言不就是编造的吗?
  试解:置疑者显然把「渔阳鼙鼓」当成白居易的「专利」了。在第5象中会解释这个问题。
※ 置疑3:《推背图》既然在五代才广泛流传,可见不是唐朝的作品,否则在唐朝就会流行,古籍中能没有记载?
   试解:如今认为《推背图》在五代才广传,这是对《桯史》(桯:音营)的曲解!考证《桯史》的结论是——《推背图》在唐代就广传了,下面会简要说明。
※ 置疑4:今天的《推背图》,是经过后世不断完善、修正的吗?
  试解:这一点甚至是某些《推背图》专家的意见。这显然把北宋初年同时出现的造假水平不一的伪本,当成后世渐次演变的产物了……
  对于《推背图》伪本的鉴别,看完了本书60象的详细破解,看完深入的考证,读者差不多自己就能鉴别了。
※ 置疑5:《推背图》版本众多,差异甚大,怎见得金批本《推背图》就是真本?
   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本书的前言就要辨析清楚,定好大方向。
※ 置疑6:既然《推背图》准确预言了历朝大事,为什么未提孙中山?这不是在表明:要么《推背图》预言不准,要么是假的吗?
  这曾是港台文坛对《推背图》的一个致命打击。在大陆也有类似的疑问,只不过,是因为看不到其中有大陆的领导人而置疑的。
  其实,《推背图》归序全解之后,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李登辉、陈水扁……毛泽东、周恩来、四人帮、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等,甚至未来的元首俱在其中……
※ 置疑7:金批本《推背图》后边各象的顺序是否颠倒过?
  目前大家公认:西元2000年前后的历史,演进到了「金批本」的第43、44象。
  有不少人认为第55象是清朝的事,因此怀疑《推背图》后面的顺序有乱,但是没有得到公认。还有少数人认为第52、57、58象似乎也是应验了的往事……
  本书「归序全解」展现的是:从第34象开始,顺序就被打乱了……
※ 置疑8:《推背图》预言的美好结局还很遥远,现在猜测有何意义?
   试解:近年来《推背图》的民间研究很热,不少人对《推背图》后面的「未来象」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甚至对其中「预言第3次世界大战的某象」达成了共识……
  本书「归序全解」之后,竟然发现:《推背图》对迄今为止的未来的预言,和大家原来认为的完全不一样!
  《推背图》预言美好结局之前,可一点也不美好,甚至……所以,现在解读《推背图》的意义就非同一般,甚至迫在眉睫了。
(三)引经据典考渊源
  现存的史料中,最早侧面提及《推背图》的是北宋的《鸡肋编》,书中侧面反映了《推背图》被北宋查禁的事。
  成书于南宋的《桯史》卷一记载:「唐李淳风作《推背图》……」
  《宋史·艺文志》中正式记载了《推背图》一卷,但未注明作者。
  ※ 考证古籍,可得出下列结论:
(1)唐朝时,《推背图》已广为流传了。
 《桯史》记载:唐李淳风的《推背图》,在五代时炙手可热,宋太祖登基之初,就下诏禁《推背图》,但《推背图》已经流传数百年。
  以往只注意了文字表面上讲的:《推背图》在五代广传。有人还因此判断《推背图》可能是五代或唐末的作品。这是没有注意上述「已经流传数百年」的重要线索。
  我们知道,五代时间很短,宋太祖死于976年,唐亡于907年,两者相距不到70年,上述「数百年」,显然表明在唐朝已经流传了。
  唐朝是290年国运,如果「数百年」,以最低的年限200年来推算,《推背图》至少在中唐时期,就已经传开了。
  不容忽视的是:在古代流传书籍是很难的,特别是禁书,全靠手抄,《推背图》要流传得众人皆知,可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所以,它很可能是初唐的作品。
(2)五代时,《推背图》炙手可热。
  《桯史》记述:五代乱世,群雄纷涌,很多人想辅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于是热切钻研《推背图》。《推背图》的谶语成了口头禅,甚至吴越一代流行用《推背图》里的词给孩子起名。
(3)北宋建立,《推背图》因被应验而传播更热,被太祖查禁。
  《桯史》的「艺祖禁谶书」记载:宋太祖禁谶书时,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官府都发愁了。一日,赵普上奏:藏《推背图》的人太多,诛连的人太多。
  太祖说:「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
  于是下令:取旧本《推背图》,除了已应验的各象之外,颠倒后边各象的顺序,制作了100个版本流传到民间。
  于是大家就不知道哪个是真本了,间或有存《推背图》的,因为不再应验,也就不藏了。
(4)《推背图》在北宋中后期,几乎家喻户晓。
  北宋庄绰的《鸡肋编》卷记载: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打击反对他的范纯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连坐他全族的理由,竟是范家有《推背图》!结果神宗说:「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从神宗的话中,就能《推背图》看到被查禁后的流传程度。
  至此,我们能判定:《推背图》是唐朝的产物,而且其真本必定存在过。从史书、古籍的记载,从它对历史的不断应验,从宋太祖对它的畏惧和造假,从各朝统治者对它的封禁,都能印证这一点。

※ 《推背图》为什么不署名?
  主要原因是不敢署名。谶书被唐朝法律禁止,唐贞观十一年(637年)颁布的法典《唐律疏议》卷九对此有明文规定。
  唐朝不但禁谶书,还授命李淳风「删方伎书」。如《推背图》是李淳风作,必不敢署名。如是别人做的,更不敢「顶风留名」。
  因此,正史中也没有记载《推背图》的作者。
  但历代对《推背图》的传说基本是一致的:作者是唐初的易学大家李淳风、袁天罡。我们先看一下史书古籍中是如何记载他们的。
 (四)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
   李淳风、袁天罡都是唐朝名人,《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们的传记。

※ 旷世奇才李淳风
  李淳风(602-670)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阳易学家,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还是唐朝著名的数学家、文史学家。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是隋朝的高唐尉,颇有文采,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传世,后来弃官做了道士,自号黄冠子。李淳风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博览群书,精于阴阳、天文、历算之学。
1. 研制出「三重环」浑天仪
  下图是台湾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古浑天仪,这种「三重环」结构就是李淳风发明的。 
图片
台湾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古浑天仪,「三重环」结构就是李淳风发明的。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李淳风研制浑天仪。
  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在古代浑天仪的「两重环」之间,加进了称为「三辰仪」的中间重环,成为「三重环」结构。该浑天仪结构更加精妙,三重环可以相对旋转,星体运行变化尽在其中。
  后世的浑天仪都是模仿上述结构,如上图,只是零件略变而已。
  李淳风的「三重环」浑天仪和他新著《法象志》七卷,得到了太宗的大加赞赏,李淳风因此升为「凝晖阁承务郎」。
2. 我国历史上首次精确地预测日食
  在有记载的史料中,李淳风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准确预测日食的科学家——精确得「不差毫发」!
  据唐朝刘餗(音:速)著的《隋唐嘉话》记载:李淳风校成新历,禀报太宗说要发生日蚀(食)。
  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且当时是没人能预报日食的。太宗有些不高兴,对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爱卿你怎么办?
  淳风曰:「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
  到了说要日食的那天,太宗在庭院里等着,看着没有日食的迹象,就对李淳风开玩笑说: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别。
  淳风对曰:「尚早一刻。」他指着日晷的指针影子说:「至此而蚀矣。」
  果然,「如言而蚀,不差毫发」。
3. 卓越的天文学、易学专著《乙巳占》
  李淳风流传至今的专著《乙巳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易学专著。其中详细记述了浑天仪的结构,还准确定量计算出了冬天太阳(相对地球)运行加快、夏天运行减慢的数值,早于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书中还首次给风力定级。
  《乙巳占》中大量的占卜、阴阳、预测学内容,被近代视为「糟粕」,但正是凭着这类「糟粕」,李淳风能毫厘不爽地推算日食的时刻,还能准确地预知未来。
4. 预知武后代唐王,劝谏太宗顺天数
  两《唐书》都记载了李淳风预知武后将称帝,并劝谏太宗的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方技》记载:太宗得到一本秘谶,上面说:「唐中弱,有女武代王。」太宗召来李淳风问是怎么回事。
  淳风答:「先兆已成,那女子已经进宫了,40年以后称王,差不多能把唐室子孙夷平殆及。」
  太宗问:「我先杀了她怎么样?」
  淳风答:「天命难违,既然命定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杀无辜。何况她是陛下所爱,40年后她就老了,老了会变得仁慈些,虽然取代唐朝,但不能杀绝唐室。但是,如果真把她杀了,她转生回来杀气更旺,陛下子孙就会被杀尽!」
  太宗信以为然,当时就作罢了。
  但从史实上看:唐太宗并没有完全相信李淳风,于是引出一段——
    「五娘子」因谶被杀,李淳风预言应验
  《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新唐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十九》记载:一次宴会上,大家行酒令,说自己的小名字,各言小字,李君羡说自己叫「五娘子」。太宗惊愕了,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当时人们并未在意,因为一个男人、一员猛将自幼有个女人的小名,确实好笑。但不能不令太宗震惊的是:君羡是洺州「武安」人,被封为「武连县公」(公爵),任「左武卫将军」,守「玄武门」——命中有4个「武」字!使得太宗怀疑古谶中的「有女武代王」就是指他!
   后来赶上御史弹劾君羡,说他「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于是太宗下诏杀之。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君羡的家属来申冤,君羡被平反。
  从清代至今,很多人以为《唐书》中「淳风劝太宗」和「太宗杀君羡」自相矛盾,近代个别人理解不了,反而借此攻击《推背图》是假的。
  笔者以为,说有矛盾的——是不通晓预言谜语之道所致。
  谜语、谶言一般是当代人解不开的。就如《推背图》后面预言太平天国的一象,用了「太平又见血花飞」,后来人看得很明白,而太平天国以前的人,怎知道这句「太平」的真正预意呢?同理,武则天称帝以后,人们看上述谶言谜语和李淳风的预言很明了,但武则天得势前,人们实际是看不明白谶言谜语的!否则就不是谶语,而是泄漏天机了。
  当世人解不开谶言谜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现在——金批本《推背图》后18象有多少至今都没有解开?!而且被近代解读了几十年的第1~33象,有多少「误解」至今还流行着?
  正因为当世人对谶语预意难以确定,而且谶语一般不能从表面意思解读,所以才有唐太宗杀「五娘子」的事。我们不难理解: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命中还有4个「武」字,很容易被当时人「悟到」他可能就是古谶中说的「女、武」。还有一点:把古谶解析为「后宫女子能称王代唐」,这种解读没有先例,也没有任何迹象;而李君羡要是造反称王可不稀奇。而且,有人弹劾李君羡跟妖人(术士)往来甚密,「将为不轨」,唐太宗因此杀了李君羡,似乎既有情理可循,又不犯李淳风警告的恶果——恶果的前提是杀某个女子。
  但是,这恰恰证明了李淳风说的:「天命难违,既然(女武)命定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杀无辜。」可见《唐书》的记载并不矛盾。
5. 卓越的数学家
  李淳风还是唐朝的大数学家。《旧唐书》卷七九记载:李淳风主持编定、注释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十部数学专著。李淳风以详细的推演,使古代算经由艰深晦涩,变得易学易懂,后来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李淳风注释算经的功绩对当世和后世影响极大。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说:「他(李淳风)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6. 农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写有一部农书:《演齐人要术》,是对南北朝时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推演发挥。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故名「齐人」。《演齐人要术》今虽失传,但仍可以推断李淳风是唐朝的农学家。
7. 文史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贞观十五年(641年),他从事《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编写,并为《晋书》、《五代史》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其署名的专著还有《文思博要》、《秘阁录》、《典章文物志》等十余部传世。
8. 校正历法
  唐朝初年用的是傅仁均所造的《戊寅元历》,李淳风发明了「麟德历」,代替了当时的历法。
  可见,李淳风堪称旷世奇才。由于后人对他神异莫测的术数、易学成就的误解,掩盖了他在科学史上的光辉。
※ 易学大家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纲。《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中记载:他是隋炀帝大业年间的「资官令」(小吏);唐高祖武德初年,在蜀为「火井令」。他署名的著作,现今有《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歌》传世,《易镜玄要》已失传。
  袁天罡在前人易学的基础上,发明了「称骨算法」,预测吉凶祸福、荣辱盛衰,既准确又简便,现在仍广为流传。
  袁天纲神奇的预测术,在隋末唐初极有盛名,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新唐书》记载他神异的相术较多,《旧唐书》细致地记载他给武则天算命:武则天在襁褓的时候,袁见武后之母说:「看您的骨法,必生贵子。」于是武后之母召三个孩子来请他算了命,等抱武则天出来,哄袁说是男孩。袁大惊道:「龙睛凤颈,贵人之极!」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旧唐书》记载袁天纲给人相面算官运奇准,贞观八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太宗让他给人相面,袁天纲的预测都应验了。后来申国公高士廉问袁:「你自己能做什么官?」天纲曰:「我知道自己的寿数,今年四月命终。」结果真应验了。
  还有些古籍记载了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同起卦预测的事迹,皆是当时的佳话。至于他们是不是《推背图》的作者,将在第(六)部分考证。
(五)「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
   从《桯史》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宋太祖是命人将《推背图》——除了当时已应验的各象(16象以前)——后面的排列顺序打乱了,做了百种版本流传出来,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本书称这些只打乱顺序的版本为「颠倒本」——如果是这样的版本,我们只要归正其顺序,就能恢复《推背图》的原貌了——但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
  从现今发现的《推背图》的几个版本的巨大差异,很可能北宋当时除了做「颠倒本」之外,还改动一些象。在后世的流传中,又发生了造假,比如出现过67象本——因为造的太假,很容易被识破。本书称这些改动过内容的《推背图》为「伪本」。
  是不是经过了如此以假乱真,解析《推背图》就没有意义了?无法确定真本?
  非也!通过细致深入的辨析,是能基本还原《推背图》的真容的。
※ 时间、历史的验证,「颠倒本」、「伪本」被大量淘汰,真本和接近真本的会因应验而兴起。
  这一点,是大家忽视的。
  《桯史》「艺祖禁谶书」条最后记载:因为《推背图》(假本)不能应验,有存它的,就不再存了。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五说:《推背图》相传是唐朝李淳风做的。我在万都宪五溪家中看到了,上面的预言没应验,就说:「宋太祖造假本迷乱《推背图》,这是假本吧?」五溪说:「得,这类书都别看了。」
  这恰恰记录的是历史对「颠倒本」、「伪本」的淘汰过程!
  历史的检验是很严格的:
(1)从北宋到清初,经过了近700年历史的检验。
(2)《推背图》又历经了17象,即1~33象时间顺序未改、内容大体不错的版本,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大部分假本经不起这样的检验被淘汰;相反,能经得起这样考验的版本,实在不多,它们会因为应验而越传越广!
  上述逻辑推断,至少能得到下述证实:
  元、明、清、民国(袁世凯)都要查禁《推背图》,是因为历史的检验,不断把接近真本的版本烘托出来,令统治者恐惧。
  现在芝加哥大学收藏的彩图本《推背图》,前边各象次序是乱的,它未能广传,因为它禁不起历史的检验。
  严格的检验中,「金批本」《推背图》在清朝就脱颖而出了,成了清宫的秘藏本。到了当代,目前普遍认为「金批本」顺次应验到了第42象,第43、44象正在应验之中。它又经过了清朝、民国、当代的检验!
  而新的应验是金圣叹死后的历史,金圣叹对「未来各象」的猜测,基本都错了,而对他生前应验的各象,都解析得惟妙惟肖,这也证明了《推背图》确实是一部预言,未来的天机,一般人,包括清初奇才金圣叹,都是看不出来的。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在纷纷传说它就是真本。
  但是,也有人发现「金批本」后面有几象颠倒了次序……
  那么「金批本」是《推背图》的真本,还是「颠倒本」、「伪本」呢?

(六)本书提出三个鉴别标准
  对现存各版本的深入审视中,笔者提出下述三个具体的鉴别标准:
1. 最有力的鉴别方法:全书文风是否一致
  文如其人。用文风来鉴别作者,是目前公认的最准确的方法。
  北宋初年,要迷乱当时传抄的越来越火的《推背图》,「颠倒本」是最好的方法,这样文风不会变。而「伪本」的图文造了假,就会造成「伪本」文风的不一致,细看能看出来。比如,有的词句华丽、连贯,但没有内涵;有的是粗俗的打油诗,有的图画寓意极为露骨……
  这样的检验下,我们发现「金批本」《推背图》通篇诗文,是唯一风格、用词习惯一致的,可见《推背图》的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2. 最深入的鉴别方法:预言设谜的风格是否一致
  「金批本」《推背图》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本书后面的详解中,大家可以看到:《推背图》设迷的精妙,远远超过了金圣叹的水平。第1~33象中,有的金圣叹的解析出了小错;有的设迷之妙,金圣叹都没发现那是谜语。因为大家都迷信金老前辈对1~33象的解析,所以其「误解」、「漏解」依然通行于世。
  笔者归序全解《推背图》发现:金批本第34~60象,设迷风格是和1~33象一致的。所以解析后面一些谜语时,笔者会印证前面的「设迷惯例」。这也是本书要详解1~33象的原因——温故而知新。
3. 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否「四位一体」,共同烘托一个主题
  这个标准能检验:是否没有更改文字,而把不同象的图、谶、颂、卦做了拼凑。
  「金批本」《推背图》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共同指向一个主题,本书称其为「四位一体」,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迷境界!
  当前对《推背图》的解析,如果不深入或者有误,就达不到上述标准。本书的「归序全解」力求深入、详实,以期展现每象图、谶、颂、卦「四位一体」的妙处。
  那么,「金批本」通过了上述严格的检验,是否能确定是真本呢?
  非也!能通过上述三个检验标准的《推背图》,是真本和「颠倒本」,而这种「颠倒本」是每象的图、谶、颂、卦没有拆散的。
  「金批本」正是一个这样的颠倒本,而且前边的顺序没有颠倒,所以它能通过历史的检验,脱颖而出。
  那么,我们对它「归序全解」,就能基本展现《推背图》的原貌了。虽然个别字词在流传中会有讹误,但中国古典文化重在内涵、神韵,个别字词的讹误并不影响整体内涵。
(七)「金批本」的去伪存真
   经过上述考证,我们可以基本拨开其它版本《推背图》的迷雾,锁定「金批本」来解析了。
  随之而来,还有三个问题得先确定下来:
1.「金批本」《推背图》的批注,是否出自金圣叹一人之手?
  很多人都能看出:「金批本」《推背图》中批注的文风和解谜的风格全书一致。
  金圣叹是近代文学评注的大师,他批注过《水浒传》、《西厢记》等名著,「金批本」《推背图》批注的文风,和那些批注在文风上是一致的,可判定它出自金圣叹之手。
2.「金批本」《推背图》的序的真伪
  个别人曾怀疑该序的真伪。因为序说「壬戌之夏」得到了《推背图》的手抄本,序的落款是金圣叹批书的风格:
  「癸亥人日 金喟识」。
  金圣叹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抗粮哭庙案」被官府冤杀。该《序》说得书的「壬戌」年就是1622年;批注完《推背图》再写序的「癸亥」年,应是1623年,作序时金圣叹才15周岁!?
  虽然金圣叹少年奇才,难道15岁就能批书了!?
  这就是当前一些人置疑的原因。
  其实,最简便的判别方法是:
  1623年时,《推背图》预言的「第32李自成灭明朝」、「33象满清入主中原」还没有发生呢!金圣叹如何准确地解析出来,并说那是他「证已往之事」呢?而且序中说:「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1623年竟然能看出:满清天下运数不长?!
  可见,做假并不容易,总有疏漏。反过来讲:如果全篇严谨无漏、浑然一体,必是真品!《推背图》的预言,正是这样的真品!
  该「序」本书没有引用,有兴趣的读者看一看,能发现该序语言平平,不见灵性和才气,是否是金圣叹所做,从文风上容易辨别。
  这个后人的附会的「序」,不过是美玉上的灰尘而已。如果因此而一叶障目,又走入另一个极端了。
  只要去掉这篇伪序,金批本《推背图》仍是最好的研究资料——这就是去伪存真。
3.「金批本」的正文在流传中,是否被人有意改动过?
  有人对比现存的《推背图》的几个版本,发现有的版本诗文和「金批本」完全不同,因此认为「金批本」是渐次演变成版本。
  这显然是没有考证,指导思路也有问题:
(1)把「伪本」、「颠倒本」搅到了一起,拿假的当成真的研究了。
(2)忽视了宋太祖造假的史实。把北宋同时出现的众多造假水平不一的伪本、颠倒本,也当成了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3)人为地按照由粗糙到精妙的诗文水平,来臆测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考证思路的重要性,这是确定大方向,是全解《推背图》的前提。
  「金批本」的个别字词,确实可能存在讹误,且前面已说过,个别词字讹误,不会对内涵有多大影响。
  从常理上讲,谁愿意自己留一个笔误的手抄本啊?自己为自己的珍藏本校对,一定会很严格。所以,这样的笔误不会多。
  在后面各象的解析中大家会看到,个别字的讹误,但这不属于「有意改」的范畴。
4.「金批本」如此神验、文笔又极为精妙,会不会是金圣叹润色修改后的结果,他可是批书的奇才!?
  目前虽没有人这样置疑,但是,这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否则全解《推背图》时,谈不上严谨性。
  笔者认为,金圣叹是不可能修改《推背图》的,原因有五:
(1)《推背图》里「谜语」水平远远在金圣叹之上,字字玄机,令金十分钦佩。金圣叹是批书的「祖师」,他非常清楚:拙笔改高手的作品,越改越糟 。
(2)前33象的设迷水平,远在金圣叹之上,有的谜语金圣叹都没有解开,甚至没发现。所以他不可能改前面33象。
(3)金圣叹未得周易之道,他没能破解各象的「卦意」,也不可能预测未来,更无力改动后面27象预言的图谶。事实也是这样,如果改了,就不会毫厘不爽地应验到现在了。
(4)金圣叹对后27象对他来说是未来的预言,基本都破解错了。后27象,与前33象文风一致、「四位一体」的设迷风格一致,完全是出自「颇具文采的顶级易学大师」一人之手。
(5)假如前33象顺序是金圣叹归正的顺序,他明知是假本,还去破解34~60象,等于自取其辱,必然知道那样做会遗臭万年。
  经过上述辨析,我们可以严谨地说:归序全解「金批本」《推背图》,可以基本还原《推背图》的本来面目了!
(八)《推背图》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
   这个问题,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都没有深入涉及,除了南宋的《桯史》记载「唐李淳风作《推背图》」外,再无线索可言了。
  可是李淳风(602-670)是历经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两朝,而且,660年李治因为眼病,武则天已经成了实质的统治者了。即使《桯史》记载是对的,如何断定《推背图》成书的具体年代?何况《推背图》的作者是谁,也需要考证呢?
  笔者发现:纵览《推背图》,从整体上把握这部预言至今都毫厘不爽的奇书,可以认定它成书于唐太宗时代。
1.《推背图》里没有唐太宗,表明它是太宗即位后的作品。
  《推背图》预言朝代的更替和兴衰,各朝明君都在其中,为什么没有唐太宗呢?
  如果它是唐太宗登基前的作品,一定会写上唐太宗,否则开始就不会有人信这个预言。反之,因为它没有写唐太宗,也就说明他是太宗登基后的作品,因为它是预言书,不能拿「故事」冒充预言!
  如果拿「故事」冒充预言,就是公然的欺骗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能写出《推背图》吗?
  《推背图》的作者可是道家有修为的人,他的能力、易学上的造诣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没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不可能在易经、道学上有大成就的。
2.《推背图》预言的第一个帝王是武则天,表明它成书于武后称帝前,否则那就不是预言,给自己抹黑。
3.《推背图》预言武则天,先讲其出家为尼,表明它成书于武则天因太宗去世而出家之前。
  因此笔者判断:《推背图》是成书于唐太宗时代。
  这个判断,与下述史实吻合了:
(1)《桯史》等史书古籍记载的李淳风做《推背图》;
(2)《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的李淳风、袁天纲预算出「女武代唐」;
(3)《推背图》在唐朝中期就广传了(见上文<三>的考证,禁书靠手抄流传,需要时间。)
  也就是说:
  《推背图》在作品的设计上,巧妙地向后人展示了成书的时间。
  这个巧妙设计,有点象大金字塔一样:埃及三大金字塔的精密的天文、方向定位,向后人精确地展现了它们的建造时间。
  当然,《推背图》后面也有一象预言当代——用精确的星相展现时间的,毕竟李淳风是古代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呀!
(九)《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
   上面我们已辨析认定:
(1)《推背图》的唐太宗时期的作品。
(2)《推背图》的作者一定是古代顶级的「易学大师」、「天文学家」,而且「颇具文采」。
(3)推背图的正文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看过了前言第(四)部分对李淳风的介绍,大家都能认定:
  ——《推背图》作者非旷世奇才李淳风莫属。
  李淳风这个「大隐隐于朝」的奇才,作为朝中的重臣,在唐朝「禁谶书」的法律下,在授命「删方伎书」的政策下,做了《推背图》不去署名是很正常的。
  这样也应验了《桯史》认定《推背图》的作者是李淳风的说法。
   根据历代承传,袁天罡——在唐初唯一的能和李淳风并驾齐驱的顶级易学大师——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从第60象的图文来看,《推背图》的创作似乎是两个人,在最后一象露两个背影,留下作者之谜。
  《推背图》有两位作者,与其诗文都出自李淳风一人之手的考证并不矛盾。传说中有的讲《推背图》的画谜是袁天罡做的。
  几乎所有的传说都一致地讲:李淳风推演到后来,袁天罡推了推他的后背,让他停下来,不要泄漏太多的天机,于是李淳风罢手,《推背图》到60象而止。
  这是一个很合情理的传说,在第60象确实有二人「推背去归休」的诗句和图,但是——
  归序全解《推背图》之后,大家会发现上述,《推背图》不是因为「李淳风被推了后背,才终结的」——这是在《推背图》开始整体设计的时候,就定好的。
  不仅仅是因为60是一个甲子的循环,也不只是第1象要与第60象遥相呼应,使《推背图》结构严整这么简单的问题。归序全解之后,大家能看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祸、福都似乎一步不差地展现开来……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翻开《推背图》,从中华盛唐的历史着陆吧。

108817 发表于 2018-3-27 20:32:46


   《桯史》:南宋文学家岳珂(音:科)所著,记叙两宋人物、政事、旧闻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历代史家所重视。岳珂(1183~1234)是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鸡肋编》:北宋庄绰所著,记载先世旧闻、当代事实,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多为史家参考。庄绰是医药学家、考证学家,天文学家。
   《桯史》「艺祖禁谶书」条原文:「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倅心,故其学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
  「艺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图传已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
  「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
  「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
  「乃命取旧本,自已验之外,皆紊其次第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
   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方伎,在《新唐书》中称方技,泛指医、卜、星、相之术。
  《隋唐嘉话》:唐朝集贤殿学士刘餗所著,记载了南北朝至唐开元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太宗、武后两朝为多。该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多被后世史书典籍引用。刘餗的父亲是史学家刘知己。
   李淳风的精确推算出日食,不是单单凭借天文学、历法计算——在中国古代没有那样的技术和学问,但是凭借高深的易学推算,是能算出来的。易学预测的水平,在于对卦象和当时契机的深度解读和神奇的灵感。《新唐书》上记载,当时的术数家都认为,李淳风的占卜推算是「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
   在「金圣叹序」的最后写着:「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显然作者已经看到了满清不会长久。
   近代考证认为:金圣叹腰斩120回本《水浒传》,并做了结尾和伪序,以70回本冒充古本。是因为他判断后50回不是施耐庵所写,认为太差才这么做的。
   取自谚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意思是:隐居山野的隐士是小隐,隐居在市井中的隐士是中隐,隐在朝中为官的隐士,是最高深莫测的大隐士。


凤凰 发表于 2018-3-27 23:00:37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考证会越来越清楚的。

天機 发表于 2018-3-28 05:50:24

《推背圖》總是令人著迷,不乏有人對他做不同角度的詮釋,但是按照歷史的時間軸,來修正推背圖的順序,不曉得是否妥當?

仙人掌上开红花 发表于 2018-3-28 06:15:52

期待下文。

长风 发表于 2018-3-28 09:25:31

玄学有它他许多的共同性质。如6合彩,没买之前,都很难说对,数码出后,怎么看都很准。

zoomyou 发表于 2018-3-30 17:40:03

PC守候,静等前辈大作诠释,功德无量!

javacd 发表于 2018-3-30 20:31:07

俺就对推背有不同的看法。俺以为有后人修改之 嫌。这是从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下的结论。
发展最终就是模糊了原本的东西,更多的取向人的一种愿望。

yougusong 发表于 2018-4-1 07:38:07

推背图有很多版本,肯定有真有假,你能晓得哪一个版本是真的?

静海 发表于 2018-4-1 10:31:03

好东西就是让人费解

刘郎 发表于 2018-4-1 12:18:15

造假的人 最大恶疾

长风 发表于 2018-4-1 17:16:27

找一两句来也能解析中国2017年的事。也有一句可测中国的2018。

scc 发表于 2018-4-2 16:05:13

玄學不玄就不叫玄學

追远 发表于 2018-4-2 17:47:27

随着历史发展,又会被后人加多解释的。前面那么长的历史,才用了30多象,但是到了近代和现在短短的200年多历史,却花了很多象去强硬解释,显然我觉得是不妥的

w孤梦泛潇湘 发表于 2018-4-9 08:23:38

《水浒传》第110回写到:“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道:‘自是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那十千乃万也,头加一点,乃方字也。冬尽乃腊也。称尊者,乃南面为君也,正应方腊二字。”这几句谶语,在最常见的几版《推背图》中,是找不到的。

huge89 发表于 2018-11-30 21:56:00

w孤梦泛潇湘 发表于 2018-4-9 08:23
《水浒传》第110回写到:“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道:‘自是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 ...

点赞!这个发现很重要{:3_235:}

fengye0111 发表于 2018-12-1 09:49:14

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不大容易

zoomyou 发表于 2018-12-1 15:56:56

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人回馈吗?高人呢~

彭劉賢 发表于 2018-12-1 16:39:54

講的真清楚

後人所作摻雜反而真品不知何在

闲心卧云 发表于 2018-12-2 23:36:43

时间轴,卦象演进剥换去试试呢

济阳道人 发表于 2018-12-3 08:13:13

108817 发表于 2018-3-27 20:32
   《桯史》:南宋文学家岳珂(音:科)所著,记叙两宋人物、政事、旧闻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历 ...

推背图多是后世附会,有几人预测以后或当代????

常道吉 发表于 2018-12-3 10:20:50

108817 发表于 2018-3-27 20:32
   《桯史》:南宋文学家岳珂(音:科)所著,记叙两宋人物、政事、旧闻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历 ...

为先生点赞!

tyd16 发表于 2018-12-3 11:19:33

楼主辛苦,写了这么多,还不要银元。

chenzhiwu 发表于 2018-12-13 15:25:02

还是彩色的好看,一直看,从来不明白。

刘郎 发表于 2018-12-13 21:55:40

从没看过 谁发好的版本出来

啥名呢123 发表于 2018-12-15 09:23:06

先知留给后世的启示被别有用心的贼人破坏了,真是可悲

wangsongxin790 发表于 2018-12-25 10:15:29

推背图很准   太平天国都预测出来的

yyy3 发表于 2019-5-5 09:56:28

近日看过电视剧<大宋北斗司>,25集开始,讲的都是推背图的事,宋朝还真为此书大费周折.

feimaoer 发表于 2019-5-9 13:53:30

推背随身起 天机由他去

lxh4429 发表于 2019-7-5 08:31:10

推背图多是后世附会,给个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推背图归序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