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关于周石松天体运行八卦图与中华龙文化交流
本帖系轉帖,原帖作者:今日头条我于1995年撰写论文《八卦图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天文地图》。文中有关章节中,用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和万物类象的内容与现代地图中的内容进行对比,说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张地图的诞生,证明现代地图中的内容都离不开八卦中的内容,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五千年以前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本人论文一直没有公开发表。
1998年,我获得《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两图的专利,同时使我对八卦与龙的宇宙观的产生和演化过程以及中国龙伴随“易”学而走向世界的内在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产生了写书的想法。但因工作繁忙又加上八卦和龙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复杂,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约35万字的初稿,目前正处在文字审理过程中。在写书过程中,有以下问题使我深感困惑和疑问:
(1)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盘古“开天辟地”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认识问题?
(3) 中国“三皇”时代创立为什么会定位在上下五千年?
(4)中国史书上记载了“三皇”时代的首席始祖即伏羲,而盘古为什么会“榜上无名”?
(5) 伏羲画八卦与“三皇”时代的创立有联系吗?
(6)在中国历史上人们称伏羲为“太昊伏羲”, 这称呼是怎样来的?
(7)中国古人认为,八卦阴阳符号是“无字天书”,这其中奥秘在哪里?
(8)八卦阴阳符号的出现和中国文字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渊源吗?
(9)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又怎么会演绎出“龙”来呢?
(10)龙,为什么会在变易中神奇的诞生?龙的名字又是怎样取出来的?
(11)在《周易》中有龙的相关内容解释,但为什么没有说明龙的身世来历呢?
(12)八卦爻辞中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的说法 ,这个“大人”是指谁呢?
(13)汉语成语中的 “来龙去脉”、“飞龙在天”、“龙入大海”这些成语的本义包涵哪些内容?
(14)《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的名称,为什么都以 “天”为名呢?
(15)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与“先天不足,后天弥补”这个古语的产生有联系吗?
(16)二十八星宿分野:为什么会产生四象中东方为苍龙的定位呢?
(17)在道教文化中,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变化现象和伏羲与龙神奇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描述隐含了什么思想认识问题呢?
(18)中国神话中的雷神、雨师、风伯又为什么会成为“龙”的化身呢?
(19)中国的山川水系,为什么会产生对“五大龙脉”的描述呢?
(20)龙在动物界无形无踪,为什么中国十二生肖中又有龙的属相呢?
(21)中国古人为什么会以蛇喻龙并称为大小龙呢?
(22)龙图腾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古老的山水画有内在的文化渊源吗?
(23)中国古星象学、星占术、相地风水学和中医学的产生与八卦和龙文化有关系吗?
(24)中国神话中的大禹治水、西游记、哪咤闹海、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中都有对龙的描述,那么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思想,难道这些创作就是单纯让人们去观听吗?
(25)中国人传统的端午节赛龙舟的重大意义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26)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有关龙的疑问,那么他到底是想问天还是问龙,天与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27)中国人的“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一对句与龙文化有渊源吗?
(28)中华民族为什么会称为“东方巨龙”?
(29)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历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30)中华民族为什么采用虚无的“龙”作为图腾而不采用国内珍贵的某一种实有动物作为图腾标志呢?
(31)中国龙图腾为什么会有多种动物的组合形状呢?为什么会突出“神龙吐水”的形象特征呢?
(32)中华民族称为龙的国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顾名思义,龙就是中国人的母亲。既然是母亲,中国史书中为什么没有记载呢?
(33)中华龙文化为什么在海内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值得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和分析。
中国人常说“飞龙在天、龙入大海”,的确,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二十八星宿分野中,有关于龙的神奇描述,但它是自然恒星;在龙卷风雨中有雷神、雨师、风伯的神奇描述,但它是自然气象的变化。在山川水系中有喻龙形态特征的描述,但它是中华神州大地和自然景观。我们说 “龙的传人”,的确,有人在十二生肖中属“龙”,但他们都是普通善良的中国人;我们说“来龙去脉”,的确,是中华神州大地养育了我们,我们身上都带有龙的祖先留下的烙印,华夏子孙不管现在何方,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神奇的中国龙至今在动物世界“无形无踪”,但“龙在天涯昂头降水” “替天行道”造化自然万物的艺术形象又一幕幕地展现在人类面前,一直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中国龙的神奇性在现代人来说,是个神秘而复杂的课题,但在古人思想中则认为,龙的文化内涵本来就不神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内容被人为地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铀,才变得神秘了。即使如此,龙的神秘性也是可以认识的。当然,要认识龙,就要先了解八卦与龙相互不能分开的内在关系。因为,八卦文化是龙文化的源泉,也就是说,没有八卦就没有龙的存在,更谈不上龙在八卦爻辞中的内容解释。由于八卦先认识了昊天为自然之天,才有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和龙在天地人中的表现形式。
《易经》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源泉,古代中国人的宇宙发生论必然要影响到龙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而文化艺术的发展必定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中体现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八卦与龙的演化发展过程就反映了华夏民族文明进步的过程。
中华龙文化是华夏民族长期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八卦和龙文化内容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生肖文化、相地风水、中医、史学、数学、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工艺美术、民俗、宗教、神学、生态环境、考古、生物、伦理道德等多种领域,也是华夏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产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集成文化。这种现象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弄清中华龙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脉络,探明龙在意识形态中的真实内涵,明确龙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当然,认识八卦和中华龙文化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我们坚信,世界上没有不能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共同迈入龙文化的殿堂,去领略祖先大智慧的结晶。
八卦和龙的内容似汪洋大海,想要搜罗尽净,不有遗漏,谈何容易。又因历史久远,查阅资料有限,致使我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今天撰书,旨在抛砖引玉,望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共同探讨和研究,让中华龙文化造福于人类社会。
第一章:八卦和龙奠定了华夏文明起源的文化基础
一,旧石器时代是八卦和龙文化的孕育期
?? 人类自从在地球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要面对天地人关系和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据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以前,中国境内就生活着早期人类。
?? 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记载了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有简单粗糙的打制石器。后耒考古发现,我国的云南元谋人距今已170万年,他们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在他们生活过的山洞中发现了灰烬和烧过的骨头。
?? 距今约100万至50万年前的郧西直立人时代:记载了湖北郧西神雾岭白龙洞,有人牙化石。湖北郧县龙骨洞,有人牙化石和一件经人工打击过的石核。
?? 距今约40万至30万年前,安徽和县龙潭洞,有人头盖骨、下颌骨及牙齿化石。距今约10万至6万年前,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有人顶骨和牙齿化石,石器以大三棱厚尖状器和石球为代表,营采集和狩猎生活,系早期智人。
?? 距今约5万至35000年前,河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大沟湾,有人顶骨、股骨、牙齿化石,动物化石中多羚羊角,系晚期智人(新人)。
?? 距今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有头骨、肢骨、牙齿等化石,系晚期智人,能人工取火,有骨尖,能钻孔,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与此同时,北京市内王府井也有人居住。
?? 距今约10000年前,玉蟾岩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有打制石器、骨、角、牙、蚌制器,有稻谷遗存,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状态。
??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磁山—裴李岗文化:记载了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等地,石器磨制尚不精细,种粟,饲猪。南部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烧土碎块有稻壳印痕,或为水稻种植北限。
?? 原始中国人在生产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感到最神秘的现象莫过于火。对火的认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节。因为,火给人类以温暖,使人熟食,驱赶野兽。在自然界中,火山喷发,雷电闪火,烟雾弥漫,令人生畏。人们吃的东西都是生冷之物,正如《礼记.礼运》所云:“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乌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火的使用和支配,是人类文化领域的第一次革命。传说,上古时有一支崇拜火的部落,称烈山氏,首领称炎帝。炎帝以黄河流域为根据地,刀耕火种。他们是怎样取火的?至今仍是一个谜。当然我们可以分析,是火山喷发和雷电而引起的火灾现象中,启发了人类用火的方法。对火的认识,后耒发展到对山水重要性的认识,是人类迈向科技文明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华龙文化的实质内涵。这也是人类为了生命的延续,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从自然物象中得到的知识。应该说,八卦和龙文化孕育在中国古人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大智慧之中。
二:新石器的 中国“三皇”时代是八卦和龙文化的诞生
原始古人历经了艰难的求生存岁月,从旧石器时代迈入新石器的中国“三皇”时代。这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象征。据史书记载,中国“三皇”时代的首席皇帝即伏羲氏。伏羲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始画“八卦”。据《易经》记载: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图》用乾坤二卦取法大自然之象,是先天之卦位,天地居于上下,日月出于东西,山泽同处地理,风雷行于天空。所以《易传》说,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恆之,艮以止之,兑以泽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大自然物象。
《说卦传》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来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乾卦配天,天在上位,坤位配地,地在下位,是为天地定位。艮卦配山,山居西北,兑卦配泽,泽处东南,两相对峙,是为山泽通气。震卦配雷,雷始东北,东之春雷多有,巽卦配风,风自西南,西之秋风常见,是为雷风相薄。离卦配火,日为火之精,日出东方,坎卦配水.月为水之精,月出于西方,是为水火不相射。《易.系辞》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从燧人氏至伏羲、神农的传说,最能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有三个阶段,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这是文明的肇始阶段。伏羲画八卦,养牺牲以供庖厨,教民渔猎,提倡嫁聚,修建住宅,这是文明的起步阶段。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发明中医药,设立集市,进入了华夏文明的农耕阶段。
从华夏文明起源史看,上古时代中华民族主要有三大集团。一,是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崇龙的华夏集团。二,是以太昊、少昊、蚩尤为代表的崇凤的东夷集团。三,是以伏羲和女娲为代表的苗蛮集团。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三大集团的融合过程,也是龙与凤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草原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肇始的象征。“五帝”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未期,氏族文明达到了顶端,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应该说,华夏文明孕育在旧石器时代,诞生在新石器的“三皇”时代。因而,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定位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实质八卦文化的产生标志了天人合一思想理论体系的创立,后演化为中华龙文化这一过程的历史标志。
三,《文王后天八卦图》的创立标志着天地人和谐文化的
《易经》是对“八卦”进行解释的著作,成书约在夏、商、周年代。《玉海》引《山海经》说,“龙负河图而伏羲始画八卦,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郑玄的《易赞》、《易论》有“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系辞上传》说:《周礼?春官》有太卜掌三易之法,《周易》仅在其一。三易包括一是《连山》易,为夏朝的易。二是《归藏》易,为商朝的易。三是《周易》,是周朝的易。
这三易相同之处是均有八个经卦及六十四别卦,不同之处是首卦不同。《连山》易,首为艮卦,是为山脉连绵不断之象,主论天道。《归藏》易,首为坤卦,是谷物收成之后纳之于内之象,主论地道。“易”学的天地人之道便是通过卦爻的演绎而形象地体现出来。所以,人们通常把卦爻称之为易体。古人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是讲要用发展变化的变易观点对待自然。八卦的成象,主要反映了阴阳爻的变化与天地人的内在关系上。八卦每卦三爻,自下而上,下横为初爻(地),中横为二爻(人),上横为三爻(天),联为一体,称为经卦。也可称天、地、人关系卦。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或称六爻位,是由两个经卦组合而来。前三爻在下,称为内卦。后三爻在上,称为外卦。联为一体,称为别卦。
其中(下)一,二爻为地,(中)三,四爻为人,(上)五,六爻为天。(对人间事物,五爻为君位,六爻为天位)。薛敬轩说:“卦之六爻,皆阴阳自然之数”。六爻也是原始古人用来占卜的语言工具,也是《易经》对自然与人间事物发生变化现象的一种解释和原始文字的符号系统。同时古人称它为“无字天书”。《文王后天八卦图》是对伏羲先天八卦的推演,表述为,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为纵,后天为衡。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后天八卦之位,具有东南西北四方位与春夏秋冬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对应规律。
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自然万物才能生生不息和产生新的组合变化”。从中反映了人类代代相传的道理。《说卦》第十章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从中说明了先有天地后有万物,有万物才有供人类生存的道理。这是自然界演变的规律和法则。从中反映了人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这也是八卦中,天地人文化演化发展为中华龙文化的道理。
四, 龙在“八卦”中诞生为自然万物的缩影之龙
八卦显示,天、地、山、泽、雷、风、火、水为大自然物象。《周易》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其意,龙为天的产物也是天的象征,“大人”是指天(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乾卦》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无悔”、“群龙无首”,《坤卦》中有“龙战于野”,《彖辞》乾卦中有“乘六龙以御天”,《系辞下》第五章有“龙蛇之蛰”,《说卦?第八章》中有“震为龙”等都是对自然与人间事物的描述。《易经>》全经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
乾是天,坤是地.《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才有万物.天地为创造万物的根本,所以排在全经共六十四卦之首。初九,潜龙勿用。所应下的占语:“龙”是古人最崇敬的神秘动物,它能够三栖潜在深渊,或行在陆上,或在天空飞腾,具有变化莫测,隐现无常的性格。所以,用龙象征天道的变化,阴阳的消长,以及人事进退的难料,同时,也象征天具有的无限潜能,贤能有作为的伟大人物。八卦的乾卦以“龙”说明伟大而亨通的德性。龙为首,为阳,为自然万物之代表。龙跃在渊,飞在天,乾道乃革。
“八卦”一阴一阳谓之道,大化流行,生生不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根据,龙自然物象在八卦中的内容显示,按物物以太极,万物类象组合划分:“龙”头象征恆星,太阳、月亮。“龙”尾象征地球。“龙”的声音象征雷电。“龙”的汗水象征雨雾。“龙”的身枢象征高原。“龙”的骨架象征山脉。“龙”的肉身象征土地。“龙”的肾脏象征湿地。“龙”的肺脏象征森林。“龙”的毛发象征花草。“龙”的筋脉象征道路。“龙”的血液象征江河。“龙”的细胞象征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包括人类和精神。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在天地演化中诞生为自然万物的缩影之龙。
五;中华龙见证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历经夏朝的 “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的发展过程。直至 《文王后天八卦图》的创立,中国龙在“周易”中诞生。也就是说,龙孕育在先天八卦里,诞生在后天八卦中。《周易》成书在殷商未周初。那么,龙文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由于夏朝的“连山”,商朝的“归藏” 易已失传。无法得知龙在这两部经书中是否有记载,在此无法考证。
但 “连山”“ 归藏” 易中就已经有六十四卦的成象、因而,从追溯龙文化的发展史来说,《伏羲先天八卦图》在先,《文王后天八卦图》在后。应该说,如果没有伏羲画“八卦”就不可能有文王演“周易”的过程。华夏民族也就不可能有“先天不足,后天弥补”这一成语的产生和对龙的文字解释。从这一角度出发,中华民族这一神圣之“龙”伴随伏羲画 “八卦”,文王演 “周易”的苍桑岁月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龙“替天行道”为天地人的使者。“龙”因易学而深入人心,受到炎黄子孙的崇仰。
六:八卦九州分野,中华民族为东方巨龙在情理之中
《史记·天官书》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通过八卦九宮,便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古代中国星宿分野,大九州为世界,小九州为中国。按郑宗疆《星经》,每星一度辖地一千四百六里。根据八卦九宫分野:按顺时针排列的次序是:正北是坎卦,壬、子、癸。东北是艮卦,丑、寅。正东是震卦,甲、卯、乙。东南是巽卦,辰、巳。正南是离卦,丙、午、丁。西南是坤卦,未、申。正西是兑卦。庚、酉、辛,西北是乾卦,戌、亥。
八卦将太阳黄经分为45°×8 = 360°。用“天干十二地支”显示其位置。
二十八星宿分野:
东方青龙七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飞龙,角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和箕象龙尾。五行中东方属木,其色青,故称青龙或苍龙.
西方白虎七星宿:奎、娄、胃、昂、毕、觜、参。象一只飞跃的虎,觜、参为头,奎为尾。五行中西方属金,其色白故称白虎。
南方朱雀七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
北方玄武七星宿:斗、牛、女、虚、危、宝、壁。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斗、牛为头,室、危为尾。五行中北方属水其色玄(黑),故称玄武或玄鸟。二十八星宿以角宿起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四象。
我国著名的古天文学家、数学家张衡在其名著《灵宪》里对这“四象”进行了富于诗意的描述:“苍龙边蜷于左(东),白虎猛踞于右(西),朱雀奋翼于前(南),灵兽圈首于后(北)。”中国位于东半球,“苍龙边蜷于左(东)”这和中国所处在亚洲东部的地理位置完全符合。所以,中国就是东方“龙”了。因地域辽阔,世界人口第一当然是“巨龙”了。从天文学角度来说,中华民族称为“东方巨龙”也顺理成章。
第二章,八卦之龙与星宿文化的渊源
一,人类文化起源于星宿文化
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天”是最伟大的神圣之物。由天而引发的文化为星宿文化。其实质为天地人文化。这也是“八卦”以天为名的道理。屈原在《天河》云:“阴阳三合,何本何化?”三合指天、地、人。《范进中举》说: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我国“天文”一词最早源于《周易》;古人所说的“文”即“纹”字,就是纹理,纹路,纹饰。天文的原义,即天上的文彩图像,即由日月星辰运行变化形成的种种现象与人间事务关系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古人称它为古星象学。星象学产生在原始人类文化的蒙昧时期,他们关于宇宙天象与自然界各种事物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被人类学家称为“原始思维”的状态中,原始思维的一个根本特点或规律是互渗律即一切事物之间一不管是宇宙天象、自然界现象、动植物世界还是人类世界的各种事物之间都是互相渗透,亙相沟通的。
任何事物间的各种联系是靠不能凭借逻辑分析作出解答的“神秘”联系连结起来的。星象学应该说,在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就以萌芽,只不过由于年代的久远,今天已无法看到原始社会时期星象学的遗物了。但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可以从侧面说明星象学,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星术,一是星命术。在现在仍存在的不少原始部落中,都可找到各种神秘的占卜方法的文字记载。
古代的天文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星占家。自远古以耒,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一直不断地观察探究星象的奥秘及其与人间事务的关系。通过不知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星象及其变化的观察记录和星象变化与人间事务的关系的记事,并不断总结经验,概括归纳,发展演变,于是逐渐形成了关于人与星象相应的一套知识系统,这就是以八卦和龙文化为载体的星象学理论。也可称星宿文化体系。因而中国古人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看作最拥有学问的人。
二,八卦认识了 “昊天”为自然之天
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天的认识曾经有过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从天概念的变化可以得到证明。完成这一变革的显著标志就是八卦图的诞生。“八卦”这八个符号内涵着深刻的宇宙观意义。根据《说卦传》的解釋,“八卦”反映的完全是一个真实可信的物质世界。天与地,与雷、风、水、火、山、泽等实物并提,天具有健的性质,显然是自然之天。
这就是说,朴素唯物论的天概念。有了这样的天概念,才可能产生阴阳的概念,产生乾健坤顺的概念,从而才可能画出太极八卦图来。在尧舜时期,阴阳历产生,落后的火历被取代。这标志着华夏文明进入了科技文化的重要时期。在实行火历的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天除了大火龙以外人们根本不知道天的本质是什么?而太阳和地球的运行成了天的实质性内容;屈原在他的著名长诗《天问》中,对“天”、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诗人对风雨生成有怀疑,所以提出了疑问。
同时,对一些气象现象虽有所知,但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又提出了疑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太阳有何处照不到?还需要烛龙衔火照耀北方?太阳的车夫还没有开车,若木花何以便能放光?究竟有什么地方冬天温暖?什么地方夏天寒冷?)对太阳的认识和理解是形成自然之天的天概念的关健性一步。后世人早已明确地指明了这一点。《礼记?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和《汉书?魏相传》“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日为纪”的说法就是极好的证明。阴阳历之取代火历,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有一个过渡的阶段。据《大戴礼?五帝德》记载,帝喾曾“历日月而迎送之”。注意到了日月运转的意义。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的记载。其意义不可低估。历是推算,象是观象。星与辰是一事,即后耒逐渐认识到的经星二十八宿。经星二十八宿相当于布满天空的座标,用以显示日月的行踪。座标是陪衬,日月才是主要的。由于人们注意到太阳和月亮的行踪,发现它们在某些恒星星座上的有规律的定期相会,一个广阔的天体世界在面前展开了。这个世界的界限虽然不知道,但它在大地之上大地之外却是清楚的。于是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发生变化,内涵由大火龙转向日月星辰,外延则延伸到广大的天体。
于是“昊天”这一显赫的名称被发明出耒了。应该说,伏羲八卦确立了昊天为自然之天。因而,古人称;伏羲为“太昊伏羲”。这也是八卦耒自古代天文学的道理。伏羲为“三皇”首席皇帝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华夏子孙对“伏羲皇帝”在人类“天文学”研究中作出的伟大业绩的肯定。这也是八卦在全世界受到尊重的理由。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今日頭條》原文鏈結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740361870488423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