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数: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
本帖最后由 okbuddhi 于 2018-4-20 15:32 编辑所谓“数字卦”是指在商周甲骨、陶器、青铜器和战国楚简上出现的用两个以上的数字记录的卦象,它们是研究先秦卜筮文化、《周易》成书过程的重要材料。本书选取数字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延伸至先秦易筮(即《连山》、《归藏》和《周易》),试图藉此深入认识先秦卜筮文化。在研究数字卦的部分中,王化平、周燕编著的《万物皆有数--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专刊)》首先利用所收集的数字卦材料,进行整理工作,澄清了学界所用材料中的一些误释。依靠整理好的数字卦材料,再从少数民族数占、甲骨卜法、筮法等多个角度对数字卦的解卦方法、数字卦与《周易》的关系做多方位的辨析,试图理清数字卦发展为《周易》的可能途径。另外,在研究数字卦时,本书着重研究了新出的清华简《筮法》,对它的解卦原则、与《周易》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易筮研究部分,本书主要研究了《归藏》。利用王家台秦墓“易占”简的材料,对《归藏》的成书年代、传本《归藏》与秦墓“易占”简的关系、《归藏》与《周易》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归藏》虽然保留了一些早期易筮的材料,但是成书年代不会早于《周易》。
个人观点:
此类研究,只对考古学、历史学有意义。对于术数毫无研究价值。
浏览了一下目录。清华简、是一很重要的易学发现,其意义不亚于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断然否定本书的作用,似有武断之嫌。研究易的发展史,也是从中发现研易路径的一个重要法门
本帖最后由 maximefr 于 2018-4-22 11:13 编辑
研究易的发展史,也是从中发现研易路径的一个重要法门
“研易途径”在于数学,考古资料是辅助。道理,才是关键。——不需要再去“发现”了。汉易已经给出答案了,后来被文科生给废掉了,搞成了“得意忘形”。数学,讲的就是“寓理于数”。“于数合,于理不合。”
不可否认,考古资料有助于易学研究,但是,易学研究的重点别搞错了。哲学,是数学的课题,不是搞文科的人能搞明白的。就如同搞物理的人,谈的都是哲学话题,牛顿为什么跑去炼金了?科学哲学,从理科延伸出来的。
所谓“数字卦”,目前资料非常稀少,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三易,如果归藏、连山资料完备,自然要花大量精力去研究。但,资料不多。对研究没有帮助,何苦执着?
有时间,不如仔细研究周易。
数字卦,目前从资料上看,也仅仅是推测。属于考古学、历史学研究范畴。只有在大量资料现世,或有明显思路的情况下,对术数研究来说才有价值。
一句话,周易有大量资料的情况下还搞不明白。还有时间去研究资料严重匮乏的归藏连山?
太高估自己了吧?
比如,用96和78的问题。
这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用96、78,区别并非很大。看?卦产生的原因。
易学、数学讲的是“理”。比如,清华简,易部分浏览一下即可。我重点关注的是里面的“算表”部分,这才是“易学”里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没有算表部分,我给清华简的定义依然是“没有术数研究价值”。
数字卦目前只有历史考古上的学术价值,术数上的研究价值基本没有。
有精力的人去研究,没精力的人就洗洗睡吧。
周易(古至今,几千本资料了吧?)还搞不清呢,别装大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