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派所解之-----青囊经
仅为一家之言,供参考。不喜勿看。天星派所解之-----青囊经注释
《青囊经》作者黄石公,是西元前约二百二十年间秦朝的学者。全经共分三卷。
上卷叙述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学理,故谓之化始。
中卷说出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故谓之化机。
下卷说明天地间形气方位与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力,故谓之化成。
《青囊经》为秦末汉初“黄石公”传,是中国历史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青囊经》确立了“风水学”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黄石公以后的风水师们则在此理论体系下进行技术上解释和附会,并逐步使风水术驳杂、晦涩和神秘。
《青囊经》有上中下卷,上卷叙述了阴阳二气融合与河图五气、洛书方位而化成体天地的定位学理,谓之“化始”。
中卷讲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谓之“化机”。
下卷说明了天地间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结果,谓之“化成”。
《青囊经》虽然寥寥400余字,博大精深、简洁明快、直言学理,而不故弄玄虚,却将峦头理气风水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来,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郭璞(晋)得之,撰写《葬书》而多处引用原文。杨筠松(唐)得之,而有《奥语》、《天玉》之著,仅是学习《青囊经》体会而已。曾文迪(唐)《青囊序》亦只阐发其文。蒋大鸿(明末)注《青囊经》,注文虽长,尤难尽其底蕴。
——
上卷(原文)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白话:
《易经》说:“天高上,地低下。”阳为单数,阴为双数。一六共族,二七同路,三八一起,四九交好,五十同途径,此共括为奇偶。阴阳之气生成五方亊物,阴阳之气流行于时间的每时每刻,阴阳之气宏布于空间的各方各位,阴阳之气按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分别实行。确认天空与大地的高上与低下位置。地面高耸的地方(山)与聚水的地方(泽)互通电磁波。云层发出的响声(雷)与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风)互相博击。水与火不互相送放而相反相成。
立五在中间,共十的四面八方的数就受限制了。站在中间,背后的数为一,面向的数为九。三七在旁边,二八四六,在纵横之间。阳是相对阴来说的,阴却包含着阳。阳生于阴,柔弱生于刚强。若阴化育大施行,则阳也化育顺利昌盛。所以,阳的根本在阴,阴生育了阳。天空倚仗形体,大地从带电磁波。所以,上面谈论的是亊物演化的开始。.....................
謝謝分享,先收藏
謝謝分享
下载学习
理解化始,化机,化成六字,学地理就入道了
謝謝{:3_230:}
谢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