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r 发表于 2018-5-18 11:49:04

【轉載】美研究:臭氧層殺手CFC離奇升 源頭鎖定東亞地區

【明報專訊】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周三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監測到破壞臭氧層、全球已禁用化學物CFC-11排放量近年離奇增多,目前只追蹤到源頭來自東亞地區,不知確切位置,相信有人違反國際規例重新生產這種化學物。科學家警告,若未能阻止CFC-11排放,將減慢臭氧層復原速度及加劇氣候暖化。
化學物「含氯氟烴」(CFC)主要用於雪櫃和冷氣的製冷劑、建築物的隔熱發泡膠和噴霧劑等,科學家於1980年代發現南極臭氧層穿洞,CFC是罪魁禍首。有見及此,1987年簽署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列明禁止生產CFCs。199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開始禁用CFCs,全球其他國家於2010年禁用。自2007年以來,CFC-11基本上已沒再生產,它可留在大氣層長達50年。在限制排放加上自然分解下,CFC-11在大氣中的濃度會下降。
2010年全球禁用「含氯氟烴」
不過NOAA研究員周三在《自然》期刊發表報告指出,科學家在2002年至2012年觀測到CFC-11濃度下降速度穩定,但自2013年開始,研究員分析過NOAA在全球逾10個監測站取得的空氣樣本,發覺CFC-11濃度雖然仍下降,但速度較之前明顯減慢達50%。NOAA專家蒙茨卡博士(Stephen Montzka)相信有新的CFC-11排放源頭。他與同僚花了數年研究其他可能原因,例如會否是大氣環境改變導致分解CFC-11出現變化、使用CFC隔熱發泡膠的許多舊建築被拆卸而釋放出大量CFC、新的CFC-11是其他化學物製造過程中的副產品等。不過團隊經過分析後,排除以上3個可能。蒙茨卡說:「最後我們剩下一個可能性,看來有人在製造新的CFC-11,尤其CFC-11的替代品比較昂貴。」
臭氧層復原速度或延後10年
研究員亦指出,2013年在夏威夷監察站取得的樣本顯示CFC-11急劇增加,相信該化學物源頭是東亞地區(東亞國家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俄羅斯),飄越太平洋,但未知確切源頭位置。蒙茨卡說,若增加排放的CFC-11很快消散,對臭氧層復原的影響會較小,但若不消散且繼續增加,臭氧層復原速度可能延後10年甚至更久,這亦會令全球氣溫上升。對於NOAA的發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表聲明:「直到本世紀中期,臭氧層仍有復原希望,但若全球CFC-11排放量繼續上升,將使這種復原進度不保」。
英國雷丁大學的赫格林(Michaela Hegglin)表示,蒙茨卡的研究嚴謹,排除了多個可能導致CFC-11上升的原因而得出有關結論,「這項研究結果突顯出我們不可將環保法規視為理所當然,必須加以捍衛,透過監控以確保法規必須獲得遵守……我希望國際社會能向東南亞國家施壓,例如中國,實地視察看能否獲得更多有關排放源頭的資料」。
(衛報/BBC/紐約時報)

door 发表于 2018-5-18 11:50:36

【轉載】未禁用含氯化學物 同樣破壞臭氧層
【明報專訊】會破壞臭氧層的不止有CFC-11,其他現時未禁用的含氯化學物亦具破壞力,可能令臭氧層的修復所需時間延長最多達30年。這類化學物常用於脫漆劑和PVC(聚氯乙烯)塑膠生產過程,有英國學者研究稱, 中國的工廠相信是含氯「臭氧殺手」的源頭。
英學者:源自中國工廠
英國學者去年發表研究,稱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和鄰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對臭氧層的破壞比想像中嚴重,令臭氧層修復所需時間延長最多達30年。過去專家都以為這兩種化學物抵達臭氧層之前已衰變。然而新研究指出,這些物質會很快上升到臭氧層,造成比預期更大的破壞。
主持該項研究的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學者奧拉姆(David Oram)指出,他們透過飛機收集的空氣樣本顯示相關化學物質來自中國。冷空氣把來自中國的工廠的化學物吹到東太平洋;該區的空氣會被吹往平流層,即臭氧層所在之處。
奧拉姆說:「目前數據顯示臭氧層在2050年左右能夠修復,但多個研究稱未來要視乎二氯甲烷這類化學物的排放情况,可能會延遲20至30年。」研究員亦指出,印度近年建築工程增多,PVC製品的應用增加,可能令大氣中鄰二氯乙烷含量增加。
(BB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載】美研究:臭氧層殺手CFC離奇升 源頭鎖定東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