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鹰 发表于 2018-5-18 13:08:14

鸣法体系的传承?

本帖最后由 大红鹰 于 2018-5-18 13:10 编辑

《奇门鸣法》序言中,矫老先生谈及遇师之经过,很是传奇,云:“今祀冬日,俄降天真子孙道一老人,于卜之下,时遭骤雨,高座清淡,老人启悬河之口,开混沌之天,发青囊之秘,倾黄册之玄,句句金销,字字珠钤,思之其胸罗日月,掌握乾坤者欤!想慈颔虎额,龙目鹤姿,伟躯丰颐,隆准庞眉,神光灿灿,苍髯垂垂,形容古峭,貌像异奇,绝非庸常之器,因而拜之,老人婆心,即命润笔,条笺详录,与予曰:“峨眉山宏农道人之心印而口授于我者也,命毋须妄传,今观子形若槁木,心若死灰,芳年未壮而甘隐于卜筮,是必达时知命,修身炼性之人也,故可以授之。戒慎勿遗匪人,幸甚。苟有良善之士,志于斯者,亦不可吝焉。”予览其诀,伏异拜谢,潜心悟之,惶然有得,可谓辨伪于千年之前,指南于百代之后,业古之津梁,奕世之宝笺,渡生出苦海之间,济难离网罗之穴,乃为大有益于天下者。予故不敢自善,亦不敢行欺,谨遵师教,结撰九篇,聊备高明同志云尔。”
可知其师为天真子孙道一老人。

后在《遁甲括囊集》序言中,又云:
“然于我师所授十八字真诀,不啻天壤之远,况夫七十二课目也乎!夫我师者,乃南极星君也,托名本原,道号天真,于丙子仲秋同天纲先生往拜宫阙,授以《木炁秘论》,不独包涵超凡入圣之未传而已哉!”

再说明白一点,在《遁甲括囊集》上卷,“万象都来归二九,吉凶全在兹”句的注释中言:
“予三十五岁秋七月望,梦袁天罡先生引拜长生大帝,行弟子礼,以木气论授之,所指之十八局也。”
(十八局即十八字口诀,遮遮掩掩未肯明言,即“伏反进退间冲,合会杂动禄生,空墓刑害破死”。)


由此可以看出,鸣法体系的来历。。。似乎是矫老先生就干支关系的一种发挥与创新,不排除有六壬或六爻的触动。另外就鸣法体系而言,从鸣法到括囊集,其中许多技法是不一致的,不象一种稳定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过程。。。不过矫老先生到是成为百年后的培训班、书商很好的一个幌子,不知道为多少人赚的盆满钵满了。
一点浅见,请勿拍砖。

http://s12.sinaimg.cn/mw690/002bocc1zy7k8SrzUVl9b&690

泊云子 发表于 2018-5-26 16:36:23

这几处看得我也是十分的困惑。这鸣法来历究竟是道人所传,还是梦中仙人指引?前后矛盾,表述不一。

椉門子 发表于 2018-5-26 21:48:34

南极星君?咋不轩辕大帝呢?或者三十三天玄女这名号才够拉风!

海边的贝壳 发表于 2018-5-27 10:20:39

还有一点,就是山人内心在岁月里的波动。碰见外来的术士,便相交为友,能入山人眼光,肯定不凡,山人却又说不如师传十八字真诀。鸣法著成之后五年,写的枢要,而枢要序言里已经不谈鸣法里的邹妙峰卖卜了。读鸣法三书可知,鸣法与衍象一脉相承,可见的确有传承,到了枢要已经是个人心得,再到括囊,已经是另立锅灶了。为何改弦更张,另立新篇,排盘规则全变,并将其他技法纳入飞盘,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随着资历的增长,最后一部书往往是一个人积累的最终成果。这样的改变,是好多学鸣法的人始料未及的。

大红鹰 发表于 2018-5-28 11:59:09



简而言之,《鸣法》中的天真子孙道一老人,即《枢要》中的南极星君(“夫我师者,乃南极星君也,托名本原,道号天真,于丙子仲秋同天纲先生往拜宫阙,授以《木炁秘论》”),《括囊集》中才明说,是“予三十五岁秋七月望,梦袁天罡先生引拜长生大帝”。
所以个人看法,鸣法体系就是矫老先生的个人发挥而已。

海边的贝壳 发表于 2018-6-18 22:34:31

大红鹰 发表于 2018-5-28 11:59
简而言之,《鸣法》中的天真子孙道一老人,即《枢要》中的南极星君(“夫我师者,乃南极星君也,托名本 ...

我认为,鸣法一书是传承,枢要、衍象、扩囊,就是个人作品了。

璇姬居士 发表于 2018-7-15 19:10:50

《奇门鸣法》是伪奇门,怎么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被这个【狐狸精】所迷惑,


还走不出她的【迷魂阵】呢,真是【可怜】.


难道你们连一点【鉴定】真假的【能力】都没有吗?

fengye0111 发表于 2018-12-11 16:14:53

在其他一个论坛好像有人详细解说了

fengye0111 发表于 2018-12-14 14:44:58

莫非古人也和现代的人一样,越是半懂不懂的,越喜欢著书?

扶摇 发表于 2019-9-5 17:20:07

传承肯定有的,不论来处去处。而且其飞盘盘式和拆补是有一定关系。

永行堂风水 发表于 2022-2-23 13:14:46

依我所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会超出自身灵台的见知,因是其本身知识的结晶,形成的,十八局,七十二局演化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鸣法体系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