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喜悦 发表于 2018-7-19 12:44:06

转载一篇关于天干地支和历法发起源的文章。

本帖最后由 平和喜悦 于 2018-7-19 12:48 编辑

转载的这篇文章谈到了天干和历法的起源,至于是真假对错,不是重点,主要看看能否从中有所得。发现文中有些很明显笔误的地方,但不影响主要内容。以下为转载内容:
   在这一宇宙中,诸般术数及规律,都离不开气灵、阴阳。
   我们往地上立一个土柱子(地面主要由土构成,故所选事物属性与其相同),土柱子本身由气(能量物质构成)。
      我们以太阳升起为起点(也可以太阳落山为起点,都可以,此处仅举例),来看阴阳化合,阴阳化合而生气灵(二生三),承着太阳的变化,大地上经过阴阳化合而发生的气灵的变化随之产生,而这种阴阳化合的过程,所生的气灵往有下面几种情况,太阴,太阳,阴多阳少,阳少阴多,阴阳平衡。总共有五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将其称为五行,而在运行过程中有黑夜白天的变化,因而此五行又各相应的有了阴阳,成为十天干。而十天干,则主要是对气的此消彼长的描述。
       但,人们大多发现一世间的规律后,往往会以图形、文字(口决)或图形文字(口决)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受其表现形式的自身特性的限制,单一的图形化的表现,能更为准确简易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与此相较,表现稍弱些的,则是文字(口决),它可以很“全面明确”地揭示包括宇宙、阴阳、气灵的本质,但受文字(口决)自身特性的影响,因其可以具体、分门别类、“全面”地言说大道,反倒使得讲出后不够全面了;往往会因其讲得更为明白、确定,更加分门别类细加说明,反而使得大道变得更为不“明确”了,至于准确,更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大道至简,简而能全,易则能通,言说过多反而不明,故大道相传,以简易为妙。      图形与文字(口决)相结合,有相理兼顾之长,犹如九九乘法口决图表或化学元素活动周期表,能记住的话,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实用有效的,但对化学家来说,是无须再去细心研究这些内容了,这些口决只是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变得更加易记易用,都只是象,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此,如若是想寻求一部分术数的应用之道,去解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诸述,是较易掌握应用的,但如若将此视为根本,要去解得大道之理,恐是有所偏误的,诸多椽木,建得房屋,然,把这些椽木尽数拆解后,不见得能看前面曾说过,在距今12000余年前,龙马氏离灭之时,曾布木星、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
      也曾讲到过提到,潮汐起伏,日月轮替,而合大道,故阴阳化合,气灵相感,方有世间生灵,故地球上的万般生灵,皆当以月为母,日为父,气灵为精血。生生化化,而至今日。

       龙马氏灭后73万日,有智者伏羲,仰观象与天,俯察法于地,以求悟得大道,得以用简为简易的方式来推衍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伏羲悟道,以能近取诸身为长,故以己身之长,选与地面(石质)地面相同的柱形材质,观察太阳从起至落之时,柱影的变化。
       些石柱本为一物,却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它,只观其形,可知此为石柱,只观其影,也可以只此为石柱,一体生二相者也。然,此前如若没看到“其形”,只观“其影”,是无法全然知晓这是石柱的“影”的;若只观石柱,而从未能看过“其影”,太阳虽当空,却仍是无法知晓石柱“其影”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石柱的影子也是在形状上产生变化的。
       当没有太阳的时候,石柱仍在,却没有了影,其影并非不存,而是“隐而不现”,不管是否现“其影”,都不影响人们触摸、使用这根石柱。当有太阳之时,伏羲在分析它时,其影才变得有了意义。故,影者,形之影也(气灵相感而有形),影为阴,则形为阳,柱(表)影在地,则为阴。
       天体运行,常有所移,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而伏羲当时所观察的天象,为龙马氏调移布控后天像,距今一万二千岁,而当伏羲实测时,则距今九千余岁,故与今日天象略有所别,但并太多差异。
      然而,寒暑易节,影有所偏,难表具相, 后来当洪水淹没凤州,伏羲与众人逃至麦积山一洞中时,得以遇到在此等修传法于他的地祖法藏指引,并仰观天象,成功地从天象中悟到龙马氏所布天象之局,而通神明之意。
       要准确地观察到天象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象,要推衍天地万物的诸般规律,需要建立一个观察点和参照物,而诸般天体皆运行不息,单一的参照物极难确定,后受北斗九星斗魁(北斗九星中,七明两暗,七明星中,把状前四颗星为斗魁)启发,选定在不周山上建立与己身等长的石柱(此后称表),观察之位(中心)已设后,他以此为据,用斗魁建极,表与北极星相齐,以此为北,坐北而朝面,以左手为东,右手为西,方位定矣。
       伏羲以此为索,在斗魁直所指的方向,可以找到摄提(木星),又以摄提为参考,顺斗魁弯曲的角度继续弯曲延伸,遇到的第一颗亮星,则为大角,顺此曲线继续延伸,会遇上白色的亮星,则为角宿。至此,伏羲受法藏指引,成功的找到了龙马氏自灭于世时所布天象之局,余下的,则是依此通神明之意,而察表万物之象。
       伏羲仔细记录每日表影之长短,并记录角宿、摄提、心宿的星象变化,其间有一日表影最长,前面说过,表为形为阳,用单数表示,影为形之影为阴,用双数表示,故表影最长,则为阴之极也。此日日西时,伏羲看到角宿二星从东方升起,遂将此日定为冬至。
      冬至日后,日影渐短,阴短则阳生。有如鸡鸣至平旦,表影(阴)多比表(阳)长,则位为阴,但阴中有阳,阴盛阳生,此时太阳在位东方。此后不久,东南风起,风生草木,其色青苍,有类草木,(五行中木)。

       白天时,可以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到了晚上,则往往只能观察月亮及众星的运行轨迹,如何能使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观察到日月的运行。那么,头顶的天空,如同一个固定的圆盘,如果里面有几个或更多的固定的坐标点,那么,只要你撑握了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它后面的一部分坐标点,而且,如同围棋棋盘一般,这些固定的坐标点(参照物)越多,就能够测算得越为准确。

       此时,伏羲已按日月视运行的方向,自西向东排列出四方28星宿, 东北西南各七宿。但仅作辅助观测之用,并未细究,而上述角宿、心宿、亢宿、氐宿等七宿,皆为后世所述东方苍龙七宿之中。
       与冬至日表影最长相对应,有一日日中时表影最短,表为形为阳,影为形之影为阴,有如一日之中日中至日西,表(阳)多比影(阴)长,则为位阳,但阳中有阴,阳极阴生,此时太阳在位西方,万物长成而收,其类金。
       冬至与夏至日确定后,从夏至到冬至的平分点,确定为秋风,从冬至到夏至的平分点,确定为春分。
       后人最初多愿将立表之地,称为无极,形与影,为二相,冬夏至日的形影为两仪。
      夏至时,日出东北,表影则指向西南,冬至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并在原有以左右手区分东西的基础上,将春分、秋分日太阳出没的方向定为东、西方,至此,北南东西四方皆已确定,并如上所述,分别以水、火、木、金相代表万物的生长收藏的四个不同阶段。金木水火,皆为四时之象,唯有中土,脱于四时交接之际,位处无极。
       之后,在表上安上可随风向而动的相风,用来测定风向,风从东南来,得春气而兼夏气,风从西南来,得夏气而兼秋气;风从西北来,得秋气而兼冬气;风从东北来,得冬气而兼春气。
       八方分测定后,最终确定八极、四时、八节,确立色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每节45日,共360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
       知四方,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便可定八方。第一本书上并没有刊出伏羲的太极八风(八卦、八角、八方、八节的说法更接近本质)图,但据上面的起源,假若你从没看过太极八风图,也可以准确地将其画出来。
       因此,我和人说,如若真要在术数或大道方面有所大的增进,能知晓一、二、三、五便可以了,八、十、十二、六十、六十四可知可不知。知则简便,不知则为根本,如果九九乘法口决表,如果你知道他如何应运,那在计数方面则是会更为简便些,如若不知有乘法口决表,但仍能算准确的话,那么,你知道的则是更为根本的东西,那么你很快就可以推九九或八八乘法口决表。
      知一而观形影,则可明阴阳,知阴阳则可明二相,知二相则可明气灵(三),观形影则可知四方,知四方而知一(定无极)则可明五行(五气、五藏),知四方而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则可明八风(八方、八卦、八节),知五行则可明十十天干,知摄提之运则可明十二地支,知天干地支之合,则可明六十,知八风者,则明六十四卦。
      我对八卦了解极少,此前正式的图也没看过,但有些地方是明白的,人们欲穷六十四相而明八风,欲穷八风而明四方与木火金水之理,欲穷五行而知大道。执之皮毛,远之肌扶。六十四卦自身本为表象,而其文字则为说明其形状,而执于文字之意,牵强地现其表象,本有偏失,又如何能还归大道。犹如瓶子里装了水,你从里面往盆里倒,无论瓶口多小,你是可以全部倒出来的,也就是能得其全部的。但是当盆里的水要返回去倒到瓶子里,瓶口又很小,无论你手对得多准,怕也是存少失多,更是不可能全部再将其倒回去,还其原样的。
       如若是有心之人,我想,只要知道立表测影时东南西北四方的情况变化,便当知晓木火金水自身的属性,明白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并以此为据,轻松地推出八节,并根据八节中每一节风向的所来和变化,推出八卦中每一卦的本义和原理。
         接着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起源与相关原理及所表。
       天干的起源:谈到天干的起源,关系到三个人,法藏、伏羲、轩辕氏,关系到《河图》,会随后讲到。
      伏羲立表测影,定四时、四方、五行,并借立表相风,测定八方风,以定、八方,分别为: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整个表盘为弧度为圆,为360天,按相风测定的八方风所做的记录,记载在这一盘上,得到八个点,用直线将其一一相连,则可以将其八极表现出来。
      至此,需要用特定的符号,将这些方向表示出来,前面说过,在表现表(石柱)的一体二相时,用单数来表示阳,用偶数来表示阴,用0来表示无极(表的中心)
       四时者,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在其生长收藏,中土谓其化,此为五行之性,其方分别为东南西北中。立表在地,与地面相平者为土石。立春之前,东风至矣,究其理者,阴极阳生,其类草木,万般草木未出地面之前,籽有萌芽,此为阳生之象,为万物之始,为立春。
       八风八气始于立春,其方为东北方,主位北,其位则属震为雷(轩辕氏之后,如此表示,此前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为阳木,其在地为木,在天为风,气灵化合而始动,为万物之始,其数为1为甲。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有形影相照,木有阴阳相应,阳木其方为东北,主位南,其位在震为雷,阴木其方则为西南,其位属巽为风,其数为2为乙。
       上面讲得相对细些,主要是想让各位明白五行与天干的关系,以及天干的起源和本义,简单来说,天干用来表现和“方”,地支用来表现“位”,合起来,则为方位。“方”代表着春夏秋冬,为时为间,用来表现时间;代表金木水火,用来表现生长收藏的特性(信息);用来代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当与“位”相合时,用来代表气灵相感的诸般情况。概括的来说,十天干代表“方”,代表时间与信息,为灵,十二地支代表“位”代表空间与气,为气。
       伏羲用如表形一般的一横线,用来代表阳,为单数,用双数的横线,代表阴,为双数,后在做太极八卦图时,将其表示了出来,并将其方位都表现了出来,在轩辕氏之后,便有人根据其意,用符号加文字的方式,将其表现了出来,也就是后世所看到的其方为东北方,主位北,其位则为雷为震,为阳木,用甲字来表示。甲字最初为象形字,为草籽萌芽后种皮裂开的相。伏羲善用象来表现万物之情状本源,而法藏久居龙马氏近前,善明理据,因此在以河图之象启示伏羲之时,表示得则更为直接。用白色圆点代表阳,黑色圆点代表阴。河图框中由里往外的最外面两层,没有用象,而是直接用数字(灵)将其方尽数表达了出来。看完十天干的所有内容后,再回过来讲,会更容易明白。
       八节中,立夏者,其方为东南方,主位东,其位属兑为泽(轩辕氏之后,如此表示,此前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为阳火,其数为3为丙。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有形影相照,火有阴阳相应,阴火其方为西北,主位西,其位属艮为山,其数为4为丁。
       立表于地,以其相风而测八风,定八方,其方为中,位中。以定两仪(原指冬夏至)判立阴阳,表为形为阳,为阳土,其数为5为戊。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的形影相照,立地为形为阳,落地为影为阴,其方为中,立北而面南,故其位北,影为形之影为阴,为阴土,其数为6为已。
       立表在地,与地面相平者为土石,立秋者,以相风为据,其方本应为西南,阴木所占,唯生土中,在上为秋风,下为寒水,主位南,其位属坎临水为阳金,其数为7为庚金。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有形影相照,金有阴阳相应,阴金其方为东,主位东,其位属离临火,其数为8为辛。
       立表在地,地面之下为阴土为寒水,立冬者,以相风为据,其方本应为西北,阴火所占,上有阳土为堤岸,下有阴水相接,主位西,其位属坤为地为阳水,其数为9为壬水。
       立表于地,阴阳有所交接,此处上通天,下接地,在天为露,在地为水,流于四方,造化万物,其方为中,其位无极,属乾为天为至阴水,其数为0为癸。

       立表测影,可知万物,可明万法,法藏初作河图之时,已用黑白点数,用最为本真的方法,将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化而页有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五行之理,四方四时、八风八节,尽数用最为本真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不妨拿过图来,对照上述文字,实修亲体,也可以伏羲太极八节图为象,实修亲体,所不同者,法藏的表述更为直接本身些,直接用数(信息)来表现灵,而伏羲则用象,来更直观地进行表现,两图合一,所述一理。不过河图之中,还包括其它一些更为本真的内容,些后会再行讲来。接下来,会讲到十二地支的起源与本义。
       前面曾提到过,要准确地观察到天象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象,推衍天地万物的诸般规律,需要建立一个观察点和参照物,而诸般天体皆运行不息,单一的参照物极难确定,后受北斗九星斗魁(北斗九星中,七明两暗,七明星中,把状前四颗星为斗魁)启发,选定在不周山上建立与己身等长的石柱(此后称表),观察之位(中心)已设后,他以此为据,用斗魁建极,表与北极星相齐,以此为北。
       白天时,可以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到了晚上,则往往只能观察月亮及众星的运行轨迹,如何能使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观察到日月的运行。那么,头顶的天空,如同一个固定的圆盘,如果里面有几个或更多的固定的坐标点,那么,只要你撑握了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它后面的一部分坐标点,而且,如同围棋棋盘一般,这些固定的坐标点(参照物)越多,就能够测算得越为准确。
       此时,伏羲已按日月视运行的方向,自西向东排列出四方28星宿, 东北西南各七宿。但仅作辅助观测之用,并未细究,而上述角宿、心宿、亢宿、氐宿等七宿,皆为后世所述东方苍龙七宿之中。

       日月为地球上诸般生灵之母,万般情状,皆有本末于此,然月升有早晚,难以直接观察,则以摄提(木星)为据,参日观月,以明其理。
       在此期间,虽有四时,有日(天),却并无明确年岁之说,是夜立表观象时,每隔数百日,便有一月食之时,为形象说明,将每次月食,定为一星宿,若以西为起点,自西向东,又回至原点,共可有28次月食,将此定为28星宿,两两星宿间,有远有近,并不等同,此般运行一周,约需7000日
       此前四时四方已定,东西南北各七宿,共28宿,此28宿相接,则为月亮运行之规。
      立表测影之时,曾斗魁建极,并与用斗魁与摄提(木星、岁星)相连所指,为其所向,而摄提(岁星)运行一周,地球之上则经十二个寒暑,将与此十二寒暑所对应地划为十二个部分,可用来表述摄提所处的位置,并以此配合二十八星宿,可用来更加准确地推断出月亮的位置,后又人将其自西向东进行表述,其名依此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此后,可以北斗九星直斗杓所指岁星方向,大至判定出月行远近及方向(配合28宿,则更为明确),以岁星(摄提)的所指,来表现月亮所处的时节(某时在某处,时为不天为圆,节为地为方),后以上述为据,为表月亮所处时节,也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故得十二份,因表月而立,故称之为“月”,故,一摄提格为一岁,一摄提格为十二月。
       此前,伏羲曾以日为考,用以纪时,得四时八方五行十天干为据,故一岁应之为十月(当时无这一月字),此后轩辕氏之前以月为考,用以纪时,得二十八星宿十二摄提格,故一摄提格为一岁应之为十二月。
       在讲诸般生灵的起源时曾提到,阴阳化合,气灵相感,而有万物,日月轮替,月行远近,潮来汐往,暗合大道,故世方生诸般生灵,月为母,日为父,水为体,气灵为精血。
      诸般生灵因运日月而生,表其形状,当参合日月、阴阳、气灵,诸般情状,莫不如是,表纪年之法如是。
       故,先有日,断其方,得四时八方五行十天干,多为时为灵(信息,此前讲过,时间亦为灵),后有月,断其位,得二十八宿十二摄提位,则为空为气。二者相合,则日月相照、方位相应,气灵相感、阴阳化合,终为一体。
       简单说,十天干是用来表明太阳的方位的,用来表现的是时间,也是灵的内在,十二地支是用来表明月亮的方位的,用来表现的是空间,也是气的内在。而地球上的诸般生灵,无不是日月轮替、阴阳化合、气灵相感、方位相应而生的,诸般变化,推之可十,类之可百,数之过千,概莫如此。
       故天干地支、八方五行、四时、气灵、阴阳之法,于此宇宙(地球)间,可纪年月日,可表万物情状、可了断生死,可造化万物、可终究万法,而得一理。此一理者: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相,阴阳化合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

风和日丽 发表于 2018-7-20 16:25:25

论述得很详细

klc168 发表于 2018-10-21 11:42:51

好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一篇关于天干地支和历法发起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