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兴国客家堪舆文化与客家将军县形成初探
<P>兴国客家堪舆文化与客家将军县形成初探 </P><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f16 align=middle width=527><BR>兴国客家堪舆文化与客家将军县形成初探<BR>
<HR width=400 SIZE=1>
</TD></TR>
<TR>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999999></FONT><FONT color=#666666>2006-7-15 22:51:37</FONT> 人气:<FONT color=#ff0000>3931</FONT></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FONT-SIZE: 11pt; LINE-HEIGHT: 18pt" vAlign=top height=450><BR>
<STYLE type=text/css>body,td,div,span{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1pt;line-height:14pt;Color:#000000;}</STYLE>
<META content="MSHTML 6.00.2900.2873" name=GENERATOR>
<DIV align=center>[作者:胡玉春]</DIV><BR>兴国县因涌现出54位共产党将军和45位民国将军而斐声中外,成为中国客家区域著名的将军县。兴国成为将军县的原因很多,但兴国是中国堪舆文化发源地的因素尤为引人注目。我们试从一些诞育将军的客家民居祠堂,来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BR> <BR> 一、兴国县的山川形势与潋江书院的风水<BR> <BR> 兴国县山川壮丽,龙脉雄奇,属中华龙脉之南龙——武夷山之余脉,经石城牙梳山、宁都齐云山宛延而来。龙脉入境后,从大乌山宛延至县城西北的覆笥山成为兴国之上祖山,曲折往东北雄起于方山岭,结成兴国县之中祖山,龙脉转东到灵山,结成兴国县之少祖山,龙脉辗转落脉于县城雨坛脑,下临东河、北河双江交汇,结成兴国县城之大穴,穴形名“鲤鱼上水”,旧县志亦作“船形”。(兴国县龙脉走向之说,笔者依据《兴国同治版县志》(重版)第32页之“形势”篇)兴国县之龙脉,由属金的西北(覆笥山)转属水的北面(方山),为金水连环之格局。龙脉宛延至城东属木(灵山),往南(属水)落穴于县城雨坛脑,为木火通明之格局。故兴国县之龙脉走向,从五行进行分析,可谓金水连环,木火通明,诚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之地形。<BR> 从兴国县将军分布情况分析,上祖山覆笥山前的高兴、崇贤二个乡镇,是兴国县将军数量较多的地方,高兴镇仅共产党方面将军就有5人,崇贤乡国共两边的将军共5人。在中祖山方山前面的鼎龙乡,涌现国共两方面的将军各5人。少祖山灵山前面的长岗乡,是共产党将军人数最多的地方,有7名开国将军。国民党方面将军有8人。龙脉落穴的县城潋江镇更是将星云集,国民党方面将军12人,共产党开国将军5人。以国民党方面将军为例,在龙脉过峡的三个乡镇如鼎龙、长岗、潋江镇的将军数就达到25人,超过半数。共产党将军在这三个地方,将军数也达到17人,占54位将军的31%,接近三分之一。<BR> 兴国县潋江书院,座落于县城横街的雨坛脑下,是兴国县城内的一处著名古建筑,其风水讲究,也引起很多风水师的关注。<BR> 清乾隆二年, 兴国县令徐大坤应邑人所举,倡建学宫,请三僚名师廖应梓开盘定位,次年书院落成,亲书匾额“潋江书院”。此后县内文风大振,将军辈出,光绪年间,李占椿、邹复胜均诰授建威将军。特别是民国以来,国共双方80多位将军,大多学出于此。1929年4月,毛泽东也借潋江书院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学员后来成为他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骨干,如刘启耀(江西省苏主席)、杨道明(闽赣省苏主席)、钟世斌和王孚善(粤赣省苏主席、副主席)等。故很多风水师认为兴国县成为将军县,和点中了潋江书院的风水穴位相关。<BR> 潋江书院背靠雨坛脑,面朝兴国城东双江汇合的瑞洲坝,依山面水,座西北向东南,(乾山巽向兼亥巳),左水倒右,水出丙口为正旺向;合文库消水。书云:禄存流尽佩金鱼,主大发。青龙方上开一小井,盖骑楼,曰小井头;院门前原为文昌坪,前有文昌街,右有月云路。侧百米处开一大井,曰大井头。三合联珠,玉带缠腰,前有朱华文峰塔,后有旺山雨坛脑。<BR> 民国三年,兴国县48乡联乡自治研究会,倡议在潋江书院内建立了兴国县第一所中学----平川中学(四十年代中,由于战争影响,中学迁城南洪门)。1930--1934年,兴国县苏政府曾驻书院内。1954年驻兴国县武装部。1957年崇圣祠定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整个潋江书院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至2002年,这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兴国县籍将军生平事迹展览馆。<BR> <BR> 二、兴国竹坝陈氏宗祠分析<BR> <BR> 兴国县城潋江镇坝南村陈氏祠堂,是很吸引风水师研究考察的一幢古建筑。<BR> 坝南陈氏南宋末年从河南迁居于此,明初永乐年间建祠,请三僚风水名师廖均卿择址定位。乾山巽向兼亥,厅中天井放甲水(九星水法)。右水倒左,水出癸丑方,为正养,向合旺,主迎生,救贫水法;玉带缠腰,书云:主妻贤子孝,五福满堂,文武双全,房房大发。背后祖山为兴国名山方山,前朝平川,右侧文峰有朱华塔,后有东河,左侧青龙北河合江,形似为三面环水,如玉带缠腰。<BR> 陈氏祠堂1898年重修,请廖均卿第十六世孙廖平荣先生定位。祠堂左侧建有义仓、官厅。陈氏祠堂大修前,分为大、二、三、四房,大房人丁最旺。故在祠堂左边砂手上方建一房厅,原意使长房借宗祠的生气方地运促其更加兴旺,可惜房厅伸出八九米,使宗祠水口改变为水出乙辰方,(祠堂前开出十多亩水塘,右方挖一口方井,池中间立二根方石柱)杨公水法为借库消水,自生向不作冲破养位而论,主富寿高,人丁大旺,先发小房;龙砂好,亦有先发长房者。<BR> 自祠堂重修以来百余年,坝南陈氏大、中专毕业生和科级以上干部达三百余人。其中将军三人,上将陈奇涵(三房第七代)。少将陈远波(二房第十代)。四房在大房建房厅后,按风水罗盘分金,要离乡别祖到外地才能人丁兴旺,所以迁到社富乡枫兜居住,出了陈美福少将(四房第十代)。<BR> 祠堂门右侧有口方井,是官印井,门前水塘是墨盘池(原来一大一小二池),池中有二根石柱是墨条,不远处建有一塔,是一支笔。来路在左,有一牌坊。现在上述仅存方井,来路已由左转到右边。<BR> <BR> 三、兴国华坪民居霖汉堂的风水概况<BR> <BR> 兴国城东南10公里处,还留下一道杨公祖师仙迹,就是著名的华坪青牛峰。相传当年杨公祖师乘牛车,寻龙捉脉,云游天下,来到兴国后,为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欣然弃车而行,流连忘返,居然在兴国择地隐居了。杨公祖师那头拉车的青牛,也逐草而行,落脚华坪的菜园排。这座雄伟的青牛峰至今仍存,牛头上还有一个穿鼻岩。<BR> 青牛峰一带风水极佳,其中菜园排一处李氏民居“霖汉堂”,系兴国的民国将军李佐援故居,就是一个很吸引风水术士目光的典型风水建筑。<BR> 霖汉堂建于西元1903年,穴形为“青牛卧槽”,座向为巳山亥向兼巽乾;巽乾交下元局山泽通气之格,南方丙龙入首,来水庚酉,水出口为百步转栏,天井放辛水转壬出乾。房子背靠青牛峰,牛头上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穿山透亮。房屋正在菜园排中间。右砂手有一处景观,人称公婆石,如一对恩爱夫妻坐在床头。门前原来对着是一条溪河,后来河流改道后,原河道隔成一串大小不等的池塘。<BR> 霖汉学堂主人是前清秀才李昌汉,名炳,字毓霖,故房名叫霖汉堂。教私塾度日,娶妻张氏,年37岁尚无子嗣。请来三僚曾继迪择基建屋后,丁财骤发,纳妾刘氏,连生五子(夭一)。长子李才彬,因为偶然的机会,陪同三江提督李占椿的儿子“毛古少爷”去日本(李占椿出钱)读书,获得日本帝国大学化工硕士,曾当选过民国中央立法委员,担任过台湾工学院、贵阳工学院院长等职。李才彬后来把二个弟也带到日本留学。李才彬儿子李东明,清华大学数学博士,妻梅氏,清华大学营养学博士,后移居美国加州,生三子一女,其中三个博士。李昌汉的孙子李佐援,1949年随军入台,授国民党军少将军衔。<BR> 霖汉堂至今历时不过百年,后代中有男丁59人,其中少将1人,博士5人,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在读大学生5人。“青牛卧槽”确实是一个丁财贵兼备的堪舆杰作。<BR> <BR> 四、兴国甘源曾氏宗祠分析<BR> <BR> 兴国东村乡甘源曾氏,清代初年从广东揭阳湖田坝经赣县梅林迁甘源定居,清乾隆壬辰年立祠,清末请三僚风水名师曾广渡主持扩建,座乙山辛向,卯位有奇峰(鲤公寨),水出辛口,穴形起名为“白鹤衔天书”。主人丁兴旺发大贵,民国元年出生的曾传炳成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少将,其子曾继安近年亦晋升为海军航空兵少将。今年推出的电影《曾克林出关》就是反映这位将军的真实故事。曾氏宗祠一门俩将军,近年甘源曾氏祠亦引起一些风水师的关注。<BR> 曾氏宗祠又叫“宾穆公祠”,位于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甘源村小组田段中心。清乾隆37年壬辰岁(1772年)建,1992年壬申最后一次重修,现存有中殿,原三殿二天井,左右配有横屋侧门厅。殿大门上嵌门牌上留有清乾隆壬辰岁建的字样.前两石柱有联:左为“门外拥珠旗报国曾持三尺剑”,右联为“庭前罗玉树传家惟有五车书”。坐乙山辛向兼卯酉分金,左水右流,出辛口(阴阳消水)。其祖宗山自鲤公寨发脉,经天师岽,来气过脉,逶迤而至甘源,甘源村的后龙山为白鹤形,风水师在田段中心立穴,故穴形被风水师定名为“白鹤衔书”。书是祠堂前面的大片水田,鹤腿是祠后一条人工堆筑的渠圳,与两边山脉相连,意为白鹤之长脚。<BR> 曾传炳生于西元1913年11月17日,四柱为癸丑(年)甲子(月)己巳(日)癸酉(时),因父母早逝,失怙,依其叔新球家,读私塾两年,17岁出门参加红军,1955年成为将军后还乡替父母修坟,丁山癸向,穴形雄鸡打翼,风水师曾断言四十年后将再出将军,果然于1988年,其长子再授少将军衔。<BR> <BR> 五、结论<BR> <BR> 兴国县是唐末堪舆祖师杨救贫隐居授徒著书立说之地,一千余年来,继承杨公衣钵,名师辈出,闻名遐迩。兴国客家人在营建书院、祠堂、居所之时,能够利用传统的堪舆技术,巧妙地安排地形,营造出天、地、人相互依存的人文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兴国将军县的形成,和当年兴国人民注重堪舆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今天在研究客家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对兴国涌现将军的文化背景进一步研究,对将军风水个案进一步挖掘,对这种长期存续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加以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以利我们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趋吉避凶,近利远害,为人们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优良生态环境,再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的历史时代。<BR>
<DIV align=right>(作者系兴国县社科联主席)</DIV><BR></TD></TR></TBODY></TABLE></P> 坝南陈氏南宋末年从河南迁居于此,明初永乐年间建祠,请三僚风水名师廖均卿择址定位。<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乾山巽向兼亥,厅中天井放甲水(九星水法)。右水倒左,水出癸丑方,
为正养,向合旺,主迎生,救贫水法</span>;玉带缠腰,书云:主妻贤子孝,五福满堂,文武双全,房房大发。背后祖山为兴国名山方山,前朝平川,右侧文峰有朱华塔,
后有东河,左侧青龙北河合江,形似为三面环水,如玉带缠腰。<br>
陈氏祠堂1898年重修,请廖均卿第十六世孙廖平荣先生定位。祠堂左侧建有义仓、官厅。陈氏祠堂大修前,分为大、二、三、四房,大房人丁最旺。故在祠堂左
边砂手上方建一房厅,原意使长房借宗祠的生气方地运促其更加兴旺,可惜房厅伸出八九米,<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使宗祠水口改变为水出乙辰方,(祠堂前开出十多亩水塘,右方挖一口
方井,池中间立二根方石柱)杨公水法为借库消水,自生向不作冲破养位而论,</span>主富寿高,人丁大旺,先发小房;龙砂好,亦有先发长房者。<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font size="5">天井放甲水正是<span style="color: Red;">史自成水法</span>.</font>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br><br>水出癸丑方,</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巽向兼巳,</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非正养向, 應為正旺向.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水出乙辰方,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非自生向, 應為</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自</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旺向! 發二房! </span> 秀气育人,
不必正穴居之,
观海南之文昌,广西之东兰,湖南之湘潭, 利用传统的堪舆技术,巧妙地安排地形,营造出天、地、人相互依存的人文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ff2ff">好贴,好实例。</FONT></P> 好文章!2004年我考察潋江书院,发现原民国政府办公楼就在书院右侧,同样立向.房子很旧,解放后加建了几栋.我建议当地朋友有机会买下此地,肯定赚大钱,06年果然开发,当地人都知道是风水宝地,卖得高价. 好帖顶
我的回忆不是我的
好....顶上去.. 兴国的将军如灿烂星辰,背后蕴含的是厚重的风水文化,发扬其光大,弘扬其精神,塑造好成就贤能富豪,达官贵人的良好风水环境,具有非常现实意义。很想学习三僚风水精华。我也是客家人。 四、兴国甘源曾氏宗祠分析兴国东村乡甘源曾氏,清代初年从广东揭阳湖田坝经赣县梅林迁甘源定居,清乾隆壬辰年立祠,清末请三僚风水名师曾广渡主持扩建,座乙山辛向,卯位有奇峰(鲤公寨),水出辛口,穴形起名为“白鹤衔天书”。主人丁兴旺发大贵,民国元年出生的曾传炳成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少将,其子曾继安近年亦晋升为海军航空兵少将。今年推出的电影《曾克林出关》就是反映这位将军的真实故事。曾氏宗祠一门俩将军,近年甘源曾氏祠亦引起一些风水师的关注。
曾氏宗祠又叫“宾穆公祠”,位于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甘源村小组田段中心。清乾隆37年壬辰岁(1772年)建,1992年壬申最后一次重修,现存有中殿,原三殿二天井,左右配有横屋侧门厅。殿大门上嵌门牌上留有清乾隆壬辰岁建的字样.前两石柱有联:左为“门外拥珠旗报国曾持三尺剑”,右联为“庭前罗玉树传家惟有五车书”。坐乙山辛向兼卯酉分金,左水右流,出辛口(阴阳消水)。其祖宗山自鲤公寨发脉,经天师岽,来气过脉,逶迤而至甘源,甘源村的后龙山为白鹤形,风水师在田段中心立穴,故穴形被风水师定名为“白鹤衔书”。书是祠堂前面的大片水田,鹤腿是祠后一条人工堆筑的渠圳,与两边山脉相连,意为白鹤之长脚。
曾传炳生于西元1913年11月17日,四柱为癸丑(年)甲子(月)己巳(日)癸酉(时),因父母早逝,失怙,依其叔新球家,读私塾两年,17岁出门参加红军,1955年成为将军后还乡替父母修坟,丁山癸向,穴形雄鸡打翼,风水师曾断言四十年后将再出将军,果然于1988年,其长子再授少将军衔。
回应:此祠堂人丁不错,的确是旺丁了,外出也发达了,只是“父母早逝,失枯”现象频发呢,奈何?
二、兴国竹坝陈氏宗祠分析
不愧为明师经典
三、兴国华坪民居霖汉堂的风水概况
好啊,三僚经典绝学,名不虚传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