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lllwww 发表于 2018-12-31 08:38:59

详解《都天宝照经》中“子午卯酉四山龙......甲庚丙壬葬坟多”经文

禁止转载转发摘抄,可以做研究之用。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8-12-31 15:08:28

子午卯酉四山龙,支兼干出最豪雄。。。。指的是格龙,支兼干不是子午卯酉正针,兼干出脉。。。。。。辰戌丑未四山坡,同理,讲的是龙,。。。。

hk189 发表于 2018-12-31 22:16:17

楼主辛苦了

张山山 发表于 2019-1-2 09:31:44

解释方法有上百种,应用上都存在难题。

wangsongxin790 发表于 2019-1-2 16:17:00

要用案例来分析

zhuangjy 发表于 2019-1-2 18:49:05

明明是讲“龙”,怎就变成兼“向”了,“龙”与“向”应该不同义吧?!

gcy1974 发表于 2019-1-3 11:17:35

山龙是龙,水龙也是龙,说龙也说向,说向也说龙。。其中奥秘{:3_230:}

hxdz 发表于 2019-1-3 12:28:49

子午卯酉四山龙,是指二十四山中子、午、卯、酉这四个山的龙。

易道GH 发表于 2019-1-3 13:46:21

多谢楼主分享

逍遥地仙 发表于 2019-1-3 15:26:48

       水有来去,龙亦有来去。去即出去。       子午来龙入首,出于乾巽,乾巽可立向收峰。卯酉来龙入首,出于艮坤,艮坤可立向收峰。
       水去子午,必来于乾巽;水去卯酉,必来于艮坤。
       反之亦然。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3 21:07:37

本帖最后由 zzzlllwww 于 2019-1-3 21:11 编辑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8-12-31 15:08
子午卯酉四山龙,支兼干出最豪雄。。。。指的是格龙,支兼干不是子午卯酉正针,兼干出脉。。。。。。辰戌 ...
仔细研究上面的两个图。如果能配全上面的两个图你就明白了。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3 21:08:57

本帖最后由 zzzlllwww 于 2019-1-3 21:11 编辑

zhuangjy 发表于 2019-1-2 18:49
明明是讲“龙”,怎就变成兼“向”了,“龙”与“向”应该不同义吧?!
仔细研究上面的两个图。如果能配全上面的两个图你就明白了。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4 09:46:12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3 21:08
仔细研究上面的两个图。如果能配全上面的两个图你就明白了。

现在问题是你发的宝照原文与你发的下边一大段叙述和图解根本两回事。宝照文说的是龙与向的关系以及来龙相兼如何立穴的理法。故你那一段文和图与宝照 风马牛不相及也

zhuangjy 发表于 2019-1-4 19:50:08

自唐以来,除了谈师谈养吾外,人人都认为己之所学是真,以己不同者都是假的!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5 18:29:14

zhuangjy 发表于 2019-1-4 19:50
自唐以来,除了谈师谈养吾外,人人都认为己之所学是真,以己不同者都是假的!

唐丘延翰因凤凰垣而隐,且自首于唐皇献玉函经。唐末杨筠松 卜则巍窃书后传世地理四经 撼疑二经 神文通机集 泄天机等。此为真传.......至于沿革,请看吴景鸾 赖文俊 廖偊 曾文辿刘江东 等.....

zhuangjy 发表于 2019-1-6 17:51:22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5 18:29
唐丘延翰因凤凰垣而隐,且自首于唐皇献玉函经。唐末杨筠松 卜则巍窃书后传世地理四经 撼疑二经 神文通机 ...

如果普遍的人认为的都不是,那风水还有真的吗!
你说这真,他说那真,到底有没有真!

蔡振林 发表于 2019-1-6 19:55:32

本帖最后由 蔡振林 于 2019-1-6 20:01 编辑

这里的支兼干,是支龙转身回龙收一边随龙水。俗称支中出干龙。不是罗盘的支兼干。这种龙脉弯曲多。要在四正出脉才不容易量错。如是乙辛丁癸行龙,就算是龙直行。也容易量错。这是卦与卦之间的字。俗称易出卦。如不出卦就是吉。如量错出卦了。来龙就不真。从此误千人。下面的立乾坤艮巽。是天元龙立天元向。再配合五吉。就是吉上吉。下面的辰戌丑末来龙立甲庚丙壬。也是地元龙地元向。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7 09:36:32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4 09:46
现在问题是你发的宝照原文与你发的下边一大段叙述和图解根本两回事。宝照文说的是龙与向的关系以及来龙相 ...

仔细研究上面的两个图。无诀者虽费尽千辛万苦也不能解其一丝一毫,有诀者虽村妇野老也能明了其意。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0:55:58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7 09:36
仔细研究上面的两个图。无诀者虽费尽千辛万苦也不能解其一丝一毫,有诀者虽村妇野老也能明了其意。

与上图风马牛不相及也。。。。。。。。。。。。。。。。。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7 16:33:34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0:55
与上图风马牛不相及也。。。。。。。。。。。。。。。。。

老兄了解一下玄空风水的排龙诀,然后再了解一下玄空大卦如何能配到一卦清纯吧。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42:44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7 16:33
老兄了解一下玄空风水的排龙诀,然后再了解一下玄空大卦如何能配到一卦清纯吧。

排龙排水,挨星始。少阳排水少阴排龙,雌雄相配。五星配出九星。子午卯酉支兼干出讲的是出脉即少阳豪雄,坐向乾坤艮巽,认龙立向之例举

zzzlllwww 发表于 2019-1-7 18:51:24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42
排龙排水,挨星始。少阳排水少阴排龙,雌雄相配。五星配出九星。子午卯酉支兼干出讲的是出脉即少阳豪雄, ...

老兄再研究一下先天龙和后天龙,这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53:47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42
排龙排水,挨星始。少阳排水少阴排龙,雌雄相配。五星配出九星。子午卯酉支兼干出讲的是出脉即少阳豪雄, ...

先天罗经12支后天再用干与维。12支天盘亦即黄道盘,后天。。。。地平盘。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从此推。而且黄道盘只有12宫界,并无方位,还得算到地平盘 立地 才可以24山操作运用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55:29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7 18:53
先天罗经12支后天再用干与维。12支天盘亦即黄道盘,后天。。。。地平盘。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从此推 ...

这就是宋及前风水经典提到的先天和后天,说到龙水,地盘测量,与先天无关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7 19:25:16

你这种解法只能徒增笑料,风水虽然深奥,但不是怎么胡解都可以的。你这样解怎么也没法自圆其说的。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8 06:30:04

我发现呈口舌之利是你们这帮人的专利,你对经文都可以任意曲解还有你们干不出来的事吗?这种看法,你就是一天看一千处也是多害人罢了。骗子都有共性,譬如冒充领导,冒充公检法,你这个是冒充智者,牛牛那个是冒充公检法,怎么一个个都这种德行,我实在搞不明白的是,都是一群年纪轻轻的人,这样除了轻松点,人生会有前途吗?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8 10:17:23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8 06:30
我发现呈口舌之利是你们这帮人的专利,你对经文都可以任意曲解还有你们干不出来的事吗?这种看法,你就是一 ...

最起码楼主发出了自己的一些论述和看法,大家讨论。不有自己主张却处处针对别人还不说自己观点只以题外话攻击的人才是最无趣的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8 13:23:55

本帖最后由 龙行雨2018 于 2019-1-8 13:25 编辑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8 10:17
最起码楼主发出了自己的一些论述和看法,大家讨论。不有自己主张却处处针对别人还不说自己观点只以题外话 ...
我想你实在该给自己洗洗脑,抱着论攻击经。你那里也算是大儒云集之地,怎么到这辈,总连本末都倒置呢?经论是这样讨论的吗?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8 14:57:38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8 13:23
我想你实在该给自己洗洗脑,抱着论攻击经。你那里也算是大儒云集之地,怎么到这辈,总连本末都倒置呢?经 ...

比如楼主说的起顶,序云:来山起顶须要会,三节四节不须拘,.....这是讲来龙入首定穴,亦即俗传的过峡诀,审龙立向之法,不讨论这些,反而题外话,你自己想想看看帖子,谁的题外话喋喋不休,而回避正题?

龙行雨2018 发表于 2019-1-8 17:47:20

天玺灵光 发表于 2019-1-8 14:57
比如楼主说的起顶,序云:来山起顶须要会,三节四节不须拘,.....这是讲来龙入首定穴,亦即俗传的过峡诀 ...

我实在是晕死,你仔细想想他说的顶,和你说的顶,和青囊序中说的顶能对得起来吗?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解经文,鸡同鸭讲怎么讲呢?就像和你讲伤寒一样的道理,你就抱着伤寒是天下至理,我和你讲伤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六经要这样分,能讲得通你吗?如果我和你说行龙到头就叫起顶的话,你还不和我争上三天三夜?你是读了几本书,可是你读懂了几本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详解《都天宝照经》中“子午卯酉四山龙......甲庚丙壬葬坟多”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