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學之「號」~六愚淺談(一)
姓名學之「號」~六愚淺談(一)說明:一、本文乃為自號「星星王子」閻先生而寫。二、為符合「號」之主題,六愚蒐集一些古人之號為例。三、本文以學術論述,未包括數術。四、由於綽號已另篇論述,故本文著重於自號、贈號、別號或齋號。五、藝人之藝名,或公司、商號之命名,尚待六愚它日閒暇另篇討論。六、本文多有參考蕭遙天《中國人名的研究》一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號,許慎《說文解字》:「號,呼也。」《爾雅.釋言》:「號,謼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與嘑義別。口部曰。嘑、號也。」我國姓名學之氏、姓、名、字等,皆已有學者考據。「氏」或因「神祗」之故,如盤古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等。「姓」則是氏族部落時期母系社會所衍生,上古八大姓姬、姒、媯、姚、姜、嬴等字的部首皆為女可為證,「字」則推測起源於商,後因周禮之成人儀式,所謂「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所延伸發展而出。其時,「字」先是以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齡階段;東漢之後,「字」與「名」二者之間,漸漸發展成有一定之相關意義。至於「號」之由來,已難確實考據,惟依據《周禮》祭祀禮儀之六祝、六祈、六辭、六號、九祭之說,《周禮.春官宗伯》:「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粢號,六曰幣號。」或許可推測號之緣由,乃出自於先人之神鬼祭祀儀式。西漢董仲舒考據,古人立號實因敬意表達,亦即將對方名號呼的響亮,便表示尊重;《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古之聖人,謞而效天地謂之號,鳴而施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號之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為號,鳴而命者為名。名號異聲而同本,皆鳴號而達天意者也。」事實上,自周以降,士大夫間之稱呼,諱名;亦即直呼他人名者,實為唐突不敬,故而立字表示客氣,立號表示尊重。鄭玄《周禮註疏.卷二十五》:「號,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此等呼「號」風氣,至唐宋以後方興,惟多見於士子或草莽之間,如《水滸傳》百單八好漢皆有其號,尋常百姓則或尚未流行;直至明清時期,自號已是蔚然成風,甚或可謂「足尺加二」。清凌楊藻《蠡勺編》:「自間市村隴,鬼人瑣夫,不闔丁者,莫不有號。」此等歪風亦不乏鬧出笑話事件。例如,有寡婦自號「冰壺老拙」者。又有某縣官審理一樁案件時,犯人竟言:「守愚不敢。」縣官不解其意,一問左右,方知「守愚」乃犯人自號。無論如何,古代文人取「號」,或莊重、或輕盈、或古典、或浪漫、或心聲、或理想、或癖好、或性情、或託身、或直白、或隱喻、或灑脫、或感觸、或寄意...等,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行其是、各有所指、各有其意、各抒己意、各有所長、各取所需、各取各自。總之,就是各色各樣。至今,「號」有自號、贈號(人號)、別號、綽號、齋號、法號、道號、諡號..等。惟自號多屬自取,贈號則是他人所取,別號則是自取或他人之贈皆可,法號乃出家眾使用之名;道號則為道士之尊號;齋號則屬文人雅士為書齋之命名;諡號則屬後人追贈..等;且一人多號亦屬常見,不足為奇。本文此處之所謂「自號」,乃通指自號、贈號、別號或齋號(註:綽號六愚另篇已述)。六愚且從其號所表達出的意義分為二類;一是屬於外表託身之意義,另一則是表達出其內涵之寓意。例如,以「星星王子」四字而言;「王子」是表示其身分、性別、修養;「星星」二字則屬其專業、嗜好、修為之寓意。六愚且依據蕭遙天《中國人名的研究》之分類,拾其牙慧,整理、補正、添加,並蒐集歷代一些名人為例;歸納如下~
~~~ 待續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