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5000年前"北斗九星"遗址
考古发现5000年前"北斗九星"遗址,如今怎么只剩"七星"了? 2019-06-28 20:03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14a17a554b7a459f84bfdd99107ebffb.jpeg据央视新闻6月27日报道,近日(6月20日)考古队员在河南郑州的青台遗址发掘出一处神奇的“北斗九星”天文遗址。这处遗址是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中期的大型环壕聚落,它的附近还有圜丘、墓葬、祭祀坑等。 众所周知,“北斗七星”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成就,先民们不但借助“北斗七星”进行定位,从事历法活动,还赋予了其深刻的文化意义,比如我们说起某个领域中受人景仰之人,便会以“泰山北斗”称之。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181cdffa8cf5450db7a8e059e2f566ab.jpeg △ 与西方“大熊星座”对应的“北斗七星”,像古代舀酒的斗,斗身指向的北极星,就是地理意义上的正北方向 可是在这处遗址中,“北斗七星”怎么变成了“北斗九星”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5ae81cf9e3644a798dd14682e79b8236.jpeg △ “北斗九星”航拍图 考古队员在遗址中发掘出七个大小不一的陶罐,它们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还有两个较小的罐子分别放置在“七星”的两侧。此外,陶罐的尺寸大小也代表了星星的亮度,与实际天文观测基本一致。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451ca5b8d2e74f10bdb815c92a94a372.jpeg △ 青台遗址出土的陶罐 原来,“北斗七星”最初还真是“北斗九星”。我国古代一些占星术的书中,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连同两侧两颗比较暗的星星,统称为“北斗九星”,这两颗较暗的星叫做“洞明”和“隐元”,宋代《云笈七签》中还称它们为“辅星”“弼星”,但是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北斗七星”的说法就确定了下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7f7ae7dbf1ef4a69ad2b24054e9407f0.jpeg △ “北斗九星”示意图 这两颗消失的星星去哪里了?由于古代天文观测数据的缺失,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那是两颗死亡消失的恒星,也有人认为是古人划分星象时不严谨,将两颗不相干的星星划了进来。 据悉,青台遗址是目前国内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北斗九星”遗迹,也应证了古书上关于“北斗九星”的记录,这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先民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与观测技术,也为破解“九星”消失之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参考。
【距今5千多年】河南發現中國最早「北斗九星」天文遺跡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157/org/4ca393a8a0109498bfc6b57f0044efa6.jpg/ORUDNxRwshDGWnrUKlWcuqJMGyVnD9fJHhU4VB4VOFQ?v=w1920r16_9
行走中國
撰文:彭琤琳
2019-06-28 17:15
最後更新日期:2019-06-28 17:15據央視新聞報道,河南鄭州青台遺址上周四(20日)發掘出「北斗九星」遺跡,專家確認為5000多年前仰紹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跡,這是目前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北斗九星遺跡,也將將中國「觀象授時」的歷史提前了近千年。據悉,在中國古代一些占星術的書中,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連同兩側兩顆比較暗的星星,統稱為北斗九星,用作占卜等用途。
報道稱,這處遺跡位於河南鄭州青台遺址發掘現場。遺跡中,七個大小不一的罐子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排列,另外還有兩個罐子分別放置在兩側。據專家介紹,這樣的排列形狀,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形式高度契合。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00/org/b4d96e57e17ba158dd33abb651222e3a.jpg/oaKw_djzPar9kx-pg4--F2ScMZj66ddIf64Jk3-uCZM?v=w1920
河南鄭州青台遺址近日發掘出「北斗九星」遺蹟。(中國文化報)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47/org/9e583cd984f6031d425f8984f1727e05.jpeg/0m-JlPZ8k2K7rlVTznTutpoYaFbhMRoaiq-yB4qvsgc?v=w1920
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網絡圖片)
這處遺跡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去年發現的。遺跡所處的年代是仰紹文化中期,距今有5000多年。發掘中,考古人員參照5000多年前的星圖,對每個罐子進行了測量。發現這些罐子的大小尺寸也有著特殊的含義。據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介紹,這九個罐子的大小跟5000多年前北斗九星的亮度基本上相符的。比如說這個星的亮度亮一點,這個罐子可能就大一點。星的亮度暗一點,這個罐子可能就小一點。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36/org/ed52387c4ece60d916a5ea98bd0729ee.jpg/eC2alDacazftayYoZW3Y-zGdpd92FdrMFx7iYxce4mM?v=w1920
專家確認為5000多年前仰紹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跡。(央視新聞)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44/org/6f15a84a54b098b94577aed4a068cc6b.jpg/I14QEL7FrqZ0Q72KVzUDLHNnvyZxj1Z4ELX-GxC1_hs?v=w1920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45/org/85fe7462ba28209a2c7c8faf7d2fb555.jpg/-aOWUQn_IT1CyyzU9LiuDsu9fQ6MCo_rG1ec2xtXnNs?v=w1920
北斗九星遗迹所处的青台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它的附近还有用来祭祀的圜丘和不同时期的墓葬、祭祀坑等。在古代,當時的人們通過觀察天象指導生產生活,舉行祭祀,表達對北斗北極星天體豐收和護佑的崇拜,祈禱豐收。(央視新聞)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28/org/b7321f6c395522159bb5e905e3713e11.JPG/YqX7IcsFM_Tj8J-cUDIim7oGRABhorAOWddfYFnXX2A?v=w1920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969329/org/1a6a5543f874c2343583b8b36d39f1be.JPG/XlHzQU-J4L-gXdxMtlOVa96I2IUFKaU9ZF29z2Rdvc8?v=w1920
谢谢分享 认为是古人划分星象时不严谨,将两颗不相干的星星划了进来的说法才是不严谨
本帖最后由 bleung 于 2019-11-13 11:33 编辑
北極紫微大帝。北斗第一天樞宮 陽明貪狼(太)星君。北斗第二天璇宮 陰精巨門(元)星君。北斗第三天璣宮 真人祿存(真)星君。
北斗第四天權宮 玄冥文曲(紐)星君。北斗第五玉衡宮 丹元廉貞(綱)星君。
北斗第六闓陽宮 北極武曲(紀)星君。北斗第七瑶光宮 天衝破軍(關)星君。北斗第八洞明宮 外輔星君。
北斗第九隱光宮 內弼星君。
上台 虛精開德星君。
中台 六淳司空星君。
下台 曲生司祿星君。
北斗实为九星,只不过是七现二隐 现在也是九星
北斗第八洞明宮 外輔星君。 北斗第九隱光宮 內弼星君。
其中一星为啥叫洞明??
此考古证明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是伪科学!地轴进动不存在!
好帖!
好資訊
考古证明地轴进动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地轴进动存在,那么五六千年前的北斗星及北极星应该在黄道(见第2、3页附图),那也就没有了中华渊源流长几千年传统的“北斗文化”。这次考古印证了华夏传统的“北斗文化”。
考古证明地轴进动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地轴进动解岁差就成了“皇帝新衣”
考古证明地轴进动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地轴进动解岁差就成了“皇帝新衣”
长见识了, 谢谢分享珍贵资料及照片 。。。。。。。。。。
谢谢分享
北斗七星,加左右2颗共9星,晚上观星时看见有8颗星,有一颗肉眼看不见的
中国文化 发表于 2019-12-18 16:07
北斗七星,加左右2颗共9星,晚上观星时看见有8颗星,有一颗肉眼看不见的
牛顿解岁差说地轴不指北极星啦!那由北极星建立起来的天球坐标还有用吗?
考古资料最有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