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168小編 发表于 2020-4-3 17:39:06

玛雅数字与《易经》竟然这么多相似

本帖系轉帖,原帖作者:云梦坊



沉思神秘的玛雅文明

易亚苏

“玛雅”地球上神奇的土地,“玛雅”人类神秘文明的结晶地。

一、玛雅数字与《易经》

古玛雅人仅用三个符号,就组成了所有数字。考古学家称这三个符号:一个贝壳(代表0),一点代表1,一杠代表5。古玛雅人就是用这三个“原始”符号演变出“0到19”二十个递增数字,玛雅数字20进阶,现代考古学家称“20进制”。

从中国考古出土原始时期陶器上的数字符号,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老数字1~19与古玛雅人1~19个数字,其“描述”如出一辙。比较中国古老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1~5:中国古老数字1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1的“1点”写成“1杠”,将代表2的“2点”写成“2杠”,将代表3的“3点”写成“3杠”,将代表4的“4点”写成“×”,将代表5的“1杠”写成“扭曲”符号;从6~10:中国古老数字6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6的“1杠上1点”写成“1杠上1短竖”,将代表7的“1杠上2点”写成“2杠上1短竖”,将代表8的“1杠上3点”写成“3杠上1短竖”,将代表9的“1杠上4点”写成“×上1杠1短竖”,将代表10的“2杠”写成“十”。可见,古人使用的两种数字在“记载”和“方法”上一脉相承,各有千秋。我认为古玛雅人数字和中国古老数字都从《易经》八卦来,准确地说“八卦”从数中来,数字从“八卦”中来。

古玛雅人数字为什么是“20进制”?我认为,古玛雅人的数字表面看是20进制,其内涵是“4进阶5进制”,与中国古老数字一样都体现了《易经》数理精髓(中国珠算的精髓就是“4进阶5进制”)。在玛雅纪年9个数量级中第五个数量等级(“伯克盾时期”)最初被现代学者称为“循环”,西方学者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玛雅数字奥妙“5进制”和“周期”。古玛雅人数字中“贝壳”0是“太极”,1点是“太阳”,2点是少阴,3点是少阳,4点是太阴。《易经》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古玛雅人的数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完整继承。在古玛雅的数字中没有出现五个点,也没有出现“四杠”,这都是因为《易经》“河图”、“洛书”数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缘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内涵是循环、是周期。周期是玛雅数字的灵魂。

从对“0”的运用和数的“进制”看,古玛雅人似乎比古中国人更“精通”《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道理。

河图:东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东方(木)八五三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河图”、“洛书”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潜心研究《易经》,前人有“天定卦”也颇得《易经》数理要领。

离(3)巽(2)坤(1)兑(4)

乾(9)艮(6)坎(7)震(8)

我认为,玛雅的数字从“八卦”演变出来,并独有其完整的体系,也这样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玛雅数字“独有的完整体系”就是“零”和“周期”。古玛雅人对4、9、13等数字的“运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经》数要。

二、《易经》与玛雅祭祀历法

玛雅祭祀历法一年260天,现代考古有的称“卓尔金年”(也有称“卓金年”、“短算历”等)。在古玛雅人留下的许多天体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卓尔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针对太阳系两个大行星而言,那么卓尔金年一定也与某个天体有联系。于是出现什么古玛雅人是外星人,什么太阳系有“玛雅星”等等神秘。

我认为玛雅“卓尔金年”并非从天上来,“卓尔金年”从古玛雅人对数字的原始崇拜而来,相对现代人而言,也可以说从《易经》中来。

现代史学家、天文学家把古玛雅人“卓尔金年”称为古玛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个不同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每个月以20个“玛雅神”为中心。有人也称“卓尔金年”为“玛雅甲子”。

古玛雅人数字从0至19有20个,20个数字是古玛雅人的20个数字神(其实没有20个神,古玛雅人只有9个数字神,常用的是8个)。“卓尔金年”定为13个月(我们至今尚不明白古玛雅人这13个神的名符),从《易经》“天定卦”9+4=13来(9-4=5是古玛雅人数的进制)。

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阳)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65×8×73=37,960

古玛雅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发现“卓尔金年”与“胡纳伯.库(Hunab Ku)创世神”的周期有差别,于是才有了以天体为基准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来就知“天命”的,相对人而言,宇宙无法抗拒的规律让人类后来才学会“知天乐命”。古玛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长”的人,也是地球上最朴实、智慧的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使得古玛雅人更加智慧,也使人类文明更加成熟。玛雅祭祀年260天的实质是“数字”的周期,与天体没有关系。我们觉得不能认为人类在未认知“天体”前从不计时,也不能认为“结绳”计数是为了“捆住”某个行星。我认为“玛雅星”是人的一种臆断。臆断是人“愚昧”的必然结果,它最终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类文明中“弥漫”,继而又无声无息的去“嘲弄”人类文明。

学海无涯,从易到难。人类文明的兴起也是从简到繁,从原始到科学。

三、玛雅文字应该称为“数象文字”

中国有社会学家在云南泸沽湖地区发现许多摩梭人的“经书”,被称为“天书”、“算日子的书”。这些经书有的是“符号式”经书;有的是“象形文字”历书,应该称“数象文字”。我认为,“玛雅文字”与摩梭人的“数象文字”有“兄弟之源”。摩梭人有“算日子的书”,“玛雅石柱”也曾经被称为“计日子的书”。

我认为玛雅文字应该称为“数象文字”。何谓“数象文字”?“数象文字”是用“数”和“象”组成的人类最原始的文字,是人类文字的起源。“数象文字”中的“象”是“数”所代表“神”的符号,“玛雅文字”起源于十多个“数象文字”。古人对“数”的概念根深蒂固、对“神”的崇拜日益加深之后,“数”逐渐从文字体系中退出,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象形文字”。人类的文字演变从繁到简(从数象文字到象形文字),文字多了又从简到繁,后来才再从繁到简。

我认为苏美尔人的“楔书”、古埃及人的“鸟兽文”、古中国人的“甲骨文”等“象形文字”其起源都晚于古玛雅人的文字,应该称玛雅文字为“数象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

了解玛雅文明的人都熟悉“兰登石牌”,“兰登石牌”正反都有雕刻,反面“大字七个,小字八个”。第七个“大字”是玛雅文字中一个最常用的“符号”。我认为,这个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念“元”,代表“元”、“始”,它与其它“符号”结合组成了“开始”、“智慧”、“灵魂”等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的许多符号都从“元”这个符号来。如果用“纲举目张”形容组成玛雅文字的符号,那么“元”这个“符号”就是“纲”。“兰登石牌”第七个“大字”是“元”标准的符号形式,它在玛雅文字中有很多变化,“上下左右、东倒西歪、残缺不全”。不管这个符号怎样“变”,都很容易辨别出来。“元”的符号像现代汉字部首、偏旁,但又不完全相同。“玛雅低层世界九个神的名符”的第九个名符(参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玛雅》第178页,西尔瓦纳斯.G.莫莱(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著),其上部分也是“元”的一种形式。

玛雅“方舟传说”有十三颗“水晶头骨”,头骨代表什么?头骨代表死亡。我认为十三颗“水晶头骨”是古玛雅人从数字崇拜中来,与中国“地支”十二个字有某种联系。为什么二者在数上相差有一?古中国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内涵区别在“零”。“方舟传说”由一颗大头骨和围绕大头骨的十二颗小头骨组成,大头骨就是“零”。

代表“玛雅数字神”的符号与中国“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大同小异。在中国象形文字里有“东西北南”,还有“昭穆幽明”,还有“震兑坎离”,还有“八九六七”,也还有“木金水火”等等,玛雅文字中也有这样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玛雅宗教信仰发现有一个“雨神恰克”,得出“东方的恰克红色的人;西方的恰克黑色的人;北方的恰克白色的人;南方的恰克黄色的人”。“雨神恰克”的“方位”与“颜色”的这种关系在《易经》“八卦”中都有。

我认为,玛雅文字也许是甲骨文的“前身”。

四、中国考古中的玛雅文字符号

中国考古中有一文物——“玉人头饰件”,亦称“龙山文化玉人头像”:该文物呈乳白色,局部有褐色侵蚀,为装饰品。以阴线雕刻,线条洗练成熟。考古学家认为是部落首领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职巫师形象(参见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玉器鉴赏图录》(下)第281页,李建伟、邱运荣编著)。

中国考古中还有一文物——“勾云形玉佩”(横长22.5厘米,宽11.5厘米,厚0.5厘米)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通常出土于等级较高的中心大墓,其放在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关键部位。考古学家认为,“勾云形玉佩”不是一般的装饰品,可能是被用于沟通上天与祖灵的专用物品(参见万卷出版公司《玉器鉴定十八讲》第12页,方辉、杨波著)。

以上两个考古文物是什么?

“龙山文化玉人头像”也许是“部落首领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职巫师形象”,但是,在很多玛雅文字中我们不难找到这个“头像”的符号。比如:所谓“玛雅低层世界九个神”的名符“第六”,玛雅历中20天的专用符号“t”等等(参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玛雅》第178页、第202页,西尔瓦纳斯.G.莫莱(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著)。我认为“龙山文化玉人头像”是玛雅文字的一个符号,在玛雅文字中念什么?“翻译”成现代汉语念“首”,可能还引申为部落首领等玛雅文字。

“勾云形玉佩”又是什么?汉字中“明”字由日月组成,太阳和月亮在古人看来是天上最亮的天体,所以古人有日神和月神的崇拜。月有圆缺,古人相信月亮具有死而复生的神秘力量。考古中墓主人的胸部摆放“勾云形玉佩”是代表月亮,祈求复活。如果把“勾云形玉佩”看作符号,它与玛雅文字中代表“太阳”、“月亮”、“星星”、“金星”的符号极其相似(参见大象出版社“文明探索5”《玛雅》,第42页)。我认为“勾云形玉佩”是玛雅文字中代表“月亮”的符号。

“解读”以上两件文物(“玉人头饰件”和“勾云形玉佩”)是想引起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对“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某些文物的再考证,本来“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分界就存在“模糊的时间段”,我认为,这时期的考古对中国文字起源考证十分重要。

也许还有大量类似的文物“符号”散落民间,我们没有发现。

“玛雅”似曾去过的昔日热土,“玛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开篇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而来。

“玛雅”地球上神奇的土地,“玛雅”人类神秘文明的结晶地;“玛雅”似曾去过的昔日热土,“玛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现代天文学一年长度365.2422天 ,旧儒略历纪年一年长度365.2500天 ,我们现在通用公历纪年一年长度365.2425天 ,古玛雅人公元前的天文常识一年长度365.2420天。古玛雅人使用的历法无疑要比现代人常用的历法更精确,其误差只不过 0.0002天,一年也只差17.28秒。原始时代的古玛雅人神奇的天文常识让科学时代的现代人“目瞪口呆”了500年,为什么?

我们现在所知古玛雅人历法累积计日分9个数量等级,由小到大分别是金(Kin)、乌纳(uinal)、盾(tun)、卡盾(katun)、伯克盾(baktun)、皮克盾(pictun)、卡拉盾(calabtun)、金契盾(kinchiltun)、阿劳盾(alautun)。现代人分析除“乌纳”是18进制外,其余都是20进制。1金代表1天,1乌纳(月)为20天,1盾(18乌纳为1盾)为360天,1卡盾为7200天,1伯克盾为144000天等等。古玛雅人“盾”的概念近似我们“年”的概念。

摩利斯.科特罗(Maurice M.Cotterell)曾著《玛雅大预言》一书并获得Volutario文化奖,又作《玛雅王的圣数》一书风靡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摩利斯.科特罗称在玛雅族的“古代文献”里找到1366560这个“圣数”(sacred number)。聪明的作者将玛雅纪年中的五个数字(其实是数或数的周期):144000、7200、360、260(且不论数列中加入260有何道理)、20之和乘上9,“魔术”般也得出了1366560这个“魔术数字”。于是,有书商耸人听闻将“圣数”称为“掌握全球60亿人口的存亡密码,迈进千禧年最真实的未来预言”。真是这样吗?人类二十世纪末的科学当时又到哪里去了?

一、《易经》与“玛雅”

《易经》来告诉您所谓“圣数”是什么。

从摩利斯.科特罗的“圣数”公式: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圣数”从古玛雅人原始天文历法周期、祭祀历法和数的进制而来,从《易经》“天数”9而来。

(一)玛雅数字体现《易经》精髓

“玛雅数字”很奇妙,也非常原始。“玛雅数字”其内涵体现的是《易经》数理要义。

古玛雅人的1阿劳(alau)等于23040000000,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极少用到如此巨大的数据。1阿劳23040000000÷360=64000000,如果用天作单位,1阿劳近似6400万年(8×8=64,10×10=100,80的平方等于6400)。古玛雅人正是因为有像“阿劳”等庞大的“天文”数字(现代人只有在测量星际距离和星际航行时才可能用到这样大的数据),才使得古玛雅人有相当精确的天文历法。

智慧的古玛雅人仅用三个符号,就组成了所有数字。考古学家称这三个符号:一个贝壳(代表0),一点代表1,一杠代表5。古玛雅人就是用这三个“原始”符号演变出“0到19”二十个递增数字,玛雅数字20进阶,现代考古学家称“20进制”。

从中国考古出土原始时期陶器上的数字符号,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老数字1~20与古玛雅人1~20个数字,其“描述”如出一辙。比较中国古老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1~5:中国古老数字1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1的“1点”写成“1杠”,将代表2的“2点”写成“2杠”,将代表3的“3点”写成“3杠”,将代表4的“4点”写成“×”,将代表5的“1杠”写成“扭曲”符号;从6~10:中国古老数字6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6的“1杠上1点”写成“1杠上1短竖”,将代表7的“1杠上2点”写成“2杠上1短竖”,将代表8的“1杠上3点”写成“3杠上1短竖”,将代表9的“1杠上4点”写成“×上1杠1短竖”,将代表10的“2杠”写成“十”(也可以理解为“1杠1短竖”)……中国古老数字20为“1杠2短竖”,古玛雅人数字20为“贝壳进阶”。可见,古人使用的两种数字在“记载”和“方法”上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为什么说是“一脉相承”?因为古玛雅人数字和中国古老数字都从《易经》八卦来,准确地说“八卦”从数中来,数字从“八卦”中来。

古玛雅人数字为什么是“20进制”?其实,古玛雅人的数字表面看是20进制,其内涵是“4进阶5进制”,与中国古老数字一样都体现了《易经》数理精髓(中国珠算的精髓就是“4进阶5进制”)。在玛雅纪年9个数量级中第五个数量等级(“伯克盾时期”)最初被现代学者称为“循环”,聪明的西方学者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玛雅数字”的奥妙“5进制”和“周期”。为什么不坚持呢?因为不懂《易经》,不明白“玛雅数字”如何来。古玛雅人数字中“贝壳”0是“道”,也是“太极”;1点是“太阳”,2点是少阴,3点是少阳,4点是太阴。《易经》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古玛雅人的数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完整继承。在古玛雅的数字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五个点?又为什么没有出现“四杠”?这都是因为《易经》“河图”、“洛书”数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缘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内涵是什么?是周期。周期是“玛雅数字”的灵魂。

从对“0”的运用和数的“进制”看,古玛雅人比古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更“精通”《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玛雅数字,因为不懂《易经》所以判断为“20进制”。如果懂《易经》就不会称“20进制”,而称“20进阶”或“4进阶5进制”。对此,不知我们当中一味将《易经》作为玄学(玄奇之学)研究的人该作何感受?潜心研究《易经》的预测功能,不如研究“玛雅预言”,因为“玛雅预测”得到过《易经》真传。

河图:东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东方(木)八五三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河图”、“洛书”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潜心研究《易经》,前人有“天定卦”也颇得《易经》数理要领。

离(3)巽(2)坤(1)兑(4)

乾(9)艮(6)坎(7)震(8)

玛雅的数字从“八卦”演变出来,并独有其完整的体系,也这样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玛雅数字“独有的完整体系”是什么?就是“零”和“周期”。古玛雅人对4、9、13等数字的“运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经》数要。

人类的数如何来?从无到有,无是零(我们后来才有无穷大的数学哲理概念)。先有0后有1,有1才有2,有2就有3,有3必有4、5、6……如此“生生不息”。人类自从“悟出”了数,“后天”万物也就“相继而生”,正如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凝练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数就有少与多的区分,由少及多,“少”与“多”的概念就在人的观念中建立起来了。概念形成观念,人的思想也就丰富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数——概念——思想”同时在人的思维中产生。人的思维上升为思想后,才开始有成熟的语言;语言产生后,才有成熟的文字。人类有了文字,才有成熟的文明;人类主流文明最终才给人类带来科学。数字是人类文字的起源,对数的理解是人类原始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字从记数的“点与划”开始,“点”多了有“划”,“划”多了自然刻出“符号”。有了“点与划”才有刻出的“符号”,有刻出的“符号”之后,才不断优化形成我们今天的两大类文字——“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而后又形成两大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八卦”是中国古人长期对数及其内涵体会后的“浓缩”,并又通过了不断对“天地万物”观察体验后的“沉淀”。《易经》起先“有卦无字”,文字是古人后来通过“八卦”的内涵升华出来的,所以古人称“易”为“经”。“易”是数,是变,是变数。其实我们读《易经》是我们在读“自己”,因为人的观念依靠“文字”表达,而文字源于《易经》“八卦”对“数”的凝练。文学评论家说:一千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部《红楼梦》,普通的道理。

万物皆有数,并被数描述。数使我们认识宇宙万物,如果人类离开了数,宇宙就会变得模糊了。数是点亮人心灵的太阳,读《易经》没悟出这样的道理,您就该去散步了。

(二)《易经》与玛雅祭祀历法

玛雅祭祀历法一年260天,现代考古有的称“卓尔金年”(也有称“卓金年”、“短算历”等)。在古玛雅人留下的许多天体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卓尔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针对太阳系两个大行星而言,那么卓尔金年一定也与某个天体有联系。于是人类又开始出现了神秘,什么古玛雅人是外星人,什么太阳系有“玛雅星”等等。

臆断是人“愚昧”的必然结果,它最终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类文明中“弥漫”,继而又无声无息的去“嘲弄”人类文明。

玛雅“卓尔金年”并非从天上来,“卓尔金年”从古玛雅人对数字的原始崇拜而来,从玛雅数的周期而来,相对现代人而言,也可以说从《易经》中来。

现代史学家、天文学家把古玛雅人“卓尔金年”称为古玛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个不同组合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考证有13个专用名称或名符),每个月以20个“玛雅守护神”为中心(考证有20个专用名称或名符)。有人也称“卓尔金年”为“玛雅甲子”。

古玛雅人数字从0至19有20个,这20个数字有学者称是古玛雅人的20个数字守护神(其实古玛雅人只有9个“数字守护神”,常用的是8个)。“卓尔金年”定为13个月,从《易经》“天定卦”9+4=13来(9-4=5是古玛雅人数的进制;研究玛雅文明至今尚不知这13个守护神的名符),当然,“天定卦”是后来中国人的“体会”。

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阳)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65×8×73=37,960

聪明的古玛雅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发现“卓尔金年”与“胡纳伯.库(Hunab Ku)创世神”的周期有差别,于是才有了以天体为基准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来就知“天命”的,相对人而言,宇宙无法抗拒的规律让人类后来才学会“知天乐命”。古玛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长”的人,也是地球上最诚实、智慧的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使得古玛雅人更加理智,也使人类原始文明更加成熟。玛雅祭祀年260天的实质是“数字”的周期,与天体没有关系。“260天”如何来?13×4=52,52×6=260,都是从领悟《易经》“八卦”来。我们不会认为人类在未认知“天体”前从不计时吧?我们也不会认为“结绳”计数是为了“捆住”某个行星吧?我们为什么要臆断存在“玛雅星”?体会一下圣人为什么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对思考有帮助。西方人在研究“玛雅”时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很不容易,其实我们至今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玛雅”。学海无涯,从易到难。人类文明的兴起也是从简到繁,从原始到科学。

古玛雅人数字由来很久,既原始又自然;古玛雅人文字由来很久,既原始又朴实;玛雅文明由来很久,既原始又精美。我们对玛雅文明的历史断代存在诸多主观因素,我们为何要做出“夜郎自大”的违心判断?贬低他人难道不是在贬低自己?

有人说古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其实是将自己当作了外星人,或者说将自己当作了神。相对地球人而言“外星人”是智慧高于地球人的“神”,说古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的人,他不是个“神”至少也是个通神的“智慧人”。

忘本的人是没有根基的人,没有根基的人是虚无缥缈的人魔。

(三)《易经》与玛雅“圣数”

所谓“圣数”: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

首先,在144000、7200、360、260、20这五个数中,“260”出现在数列中间没有连贯的逻辑道理,好似“鸡立鹤群”,带有极为浓重的“文明痕迹”。

古玛雅人“144000”这个数怎样来?360×400=144000。400从哪里来?20×4×5=400,20、4、5都是“玛雅数字”的进阶或进制,与先天“八卦”的个数8有“周期”关系。400是“20、4、5”三个数的“共享”周期。周期是什么?周期的内涵是什么?宇宙时间的本质就是周期。所以,伯克盾144000曾经被西方学者称为“循环”,这位学者能够看到“循环”就证明他了不起。

144000÷1=144000

144000÷4=36000

36000÷9=4000

4000÷16=250

250÷25=10

1、4、9、16、25是什么?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根据《易经》精髓和“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推演出了“宇宙数学”。如果宇宙的数是1、2、3、4、5,其对应的“自然数”数值就是1、4、9、16、25。以上五个等式足以看出《易经》“宇宙数学”在人类天文历法中与自然数“十进制”的关系,用《易经》的语言解释就是“天数”与“地数”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天数”与“地数”并非《易经》所谓“天数”1、3、5、7、9和“地数”2、4、6、8、10)。“宇宙数学”从东方古老哲学《易经》和西方现代科学中来,可惜我们现在尚不认知“宇宙数学”,更不明白“宇宙数学”对人类的意义。相信“圣数”?还是相信“宇宙数学”?您自己去做决定。人都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权力,精神上人人平等。

再说所谓“圣数”。

1366560÷260=5256

5256÷9=584(金星历年的天数)

1366560÷260=5256

360/5256=10/146(古玛雅人没有小数点)

146÷4=36.5(4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中“四象”来,36.5是十分之一年)

古玛雅人所使用365天和260天的历法,前者叫太阳历(从天体来),后者叫少阳历(从数字来),都是古玛雅人对数与天体周期变化的认识。古玛雅人的“太阳历”、“少阳历”、“金星历”皆从《易经》八卦来。《易经》八卦数理中“暗藏”了天体“数象”关系,《易经》是科学,《易经》也是科学的灵魂。

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山者”有二人,一位是胡适先生,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二位老先生对哲学都有精辟的定义,胡适先生认为哲学包括:1、宇宙论,2、人生论,3、知识论,4、教育论,5、政治论,6、宗教论;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包括:1、宇宙论,2、人生论,3、知识论。二位哲学先驱对哲学的概括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古哲学从《易经》来,哲学是思想,思想是科学的“灵魂”。

(四)剖析《玛雅王的圣数》第一部

摩利斯.科特罗《玛雅王的圣数》一书分为两部,第一部“破解生灭线索”。以下将有针对性地剖析“破解生灭线索”部分内容,以正视听。剖析前说明一二:摩利斯.科特罗是一位比较客观而聪明的西方人,《玛雅王的圣数》一书并非宣扬神学;摩利斯.科特罗还是位善于思考的学者,可惜他不懂《易经》,也不太懂象形文字。

《玛雅王的圣数》第一部“破解生灭线索”讲述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玛雅王的圣数”1366560与“日斑周期”1366040如此“吻合”。作者推导出“圣数公式”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并主要借华梭斯基(Warshofsky)《世界末日》(Doomsday)一书中“金星说”引证“圣数”,当然还引用了现有天文地理科学知识等。以下提三个思考:

1、谁使金星“突然”停止下来?

《玛雅王的圣数》一书提到“金星说”,“金星说”表述“古书曾经记载在四千余年前发生一件天文怪象”。有人认为是当时的木星曾遭遇某种地壳的变动,抛出一块巨大的陨石,这块陨石就是后来的金星。根据中国古书的天文记载,当时在穹苍确曾出现一颗疾驰而过的不明天体,其亮度可媲美太阳。古犹太人的经典里,也记载着这颗星球的亮度非比寻常,可谓“照亮了整个宇宙”。《旧约》“出埃及记”有“水变血之灾”。中国古书描述在神州大陆陷于一片火海之后,连续几天都见不到旭日东升。于是得出金星对地球“苦苦相逼”,地球陆地“重新洗牌”。

人类科学在数学基础之上建立,后来有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质量之和与太阳的质量不可同语,如果说金星是从木星“逃逸”,并曾经飞过地球奔向太阳,那么谁使金星“突然”停止下来?按科学的说法“金星”应该直奔太阳而去,可现在我们所认识的金星,始终在围绕太阳旋转。“金星说”显然与科学相悖。为什么“相悖”?科学有很多驳斥“金星说”的理由,“金星说”没有自圆其说的逻辑。有两种可能:1、如果“万有引力”描述的物体间距离接近零时,引力将变成斥力;2、科学理论证明“金星说”悖谬。我不怀疑前者,但相信后者。

之所以说“不怀疑前者”,因为当两个物体相撞,无论怎样物体间都存在“弹力”。相对太阳的体积与半径,金星实在太小太近,也许可以按“弹性碰撞”来解释“金星说”,但目前人类尚未从星体关系上建立这样的科学理论。“金星说”尚不成立。

2、“圣数”与“日斑周期”为什么“吻合”?

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根据物理学建立至今还依然存在的“谜团”、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之间依然存在的矛盾,分析了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得出结论:时间的本质是周期,空间的本质是距离。

为什么古玛雅人非凡的天文知识让现代科学“汗颜”?为什么古玛雅人神奇的天文知识让现代人“不解”?因为古玛雅人与我们有“对数的不同理解”,究其实质是有不同的“时空观念”。所谓“圣数”不过是古玛雅人对宇宙天体周期的判断。我们在“汗颜”和“不解”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观念。古玛雅人与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所不同的是宇宙观,具体而言是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因为“时间和空间”这个最基本的观念不同,所以古玛雅人的天文历法让现代人“望洋兴叹”。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虑”地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概念,我们就会明白许多“不知道”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理智”地去理解“时间和空间”概念,我们就会懂得许多“神秘”的神秘。科学先驱爱因斯坦曾经对“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了“挑战”,他将“时间和空间”统一,但爱因斯坦对“时间和空间”的革命不彻底,不过伟人已经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

地球的变化有周期,这个“周期”与太阳、地球和其它行星所处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水星、金星会有“凌日”现象发生,火星会有“大冲”现象发生,地球有“近日点”与“远日点”之分。地球在“近日点”或“远日点”与太阳的连线上,总会发生所有行星形成“列队”的“壮观天象”,并将呈“周期”出现。那么太阳系的行星在“特定时间、特殊空间”形成一线的“壮观天象”其内涵是什么?对地球而言就意味着受到的“引力”最大或最小,这是“改变”地球的关键。对此,数千年前的古玛雅人早就计算出来了,得出了我们称之为的“太阳纪”。我很遗憾,因为现代人还在“神秘地叹息”。其实,现有科学完全也可以计算出“改变”地球的关键“时刻”,从而得到某种意义的更准确的“周期”。“日斑周期”的内涵是什么?不过也是太阳周期变化在我们科学中的一种反应。

因为时间的本质是周期,所以地球也具有某种意义的周期,因此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人类必定也有某种意义的周期,但所谓某种意义的“周期”并不代表地球的毁灭,也不代表人类的终结。如果说人类有“终结”,人类在地球上早已经“终结”了无数回。然而,不屈不饶的人类仍然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人类文明仍然在世界各民族中传承与更新、发展与光大。

人类的存亡岂能由“巫师”臆断了就算?人类的命运也许不完全由人类自己确定,但人类的命运可以由人类自己“掌握”。人不仅仅有“求生”的本能,人还有“求知”的本能(人的本能“求生与求知”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有详细陈述)。人的本能决定人是地球上智慧的,人的本能也将证明人是宇宙中智慧的,所以称之为“人”。相信我们能够从与“古玛雅人的差距”中醒悟,其实那也是“温故知新”。

如果说人是神依照自己而创造,那么谁还能比人更得天独厚、更聪明智慧?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玛雅文明”对人类的意义,明白“玛雅文明”给我们的提示,我们就会改变我们的某些观念。“玛雅文明”失落了,但她不消失,这是古老的玛雅文明对我们现代人的厚爱。所以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要说“《老子》书名的故事是每一个有良知人的座右铭!”

玛雅文明给人类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古玛雅人的时空观念,可惜快“历经五百多年”了,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她“伟大的启示”的价值。

3、“水晶城”究竟在暗示人类什么?

“玛雅”的土地上遗址林立,“真假”未辨,“先后”未明。

1952年亚勃.路易耳(Alberto Ruz Lhuillier)所率领的考古队打开了玛雅“水晶城”(帕伦克神殿)的大门。摩利斯.科特罗根据“水晶城”的遗迹,在《玛雅王的圣数》一书中演义了一个由“11111、22222、33333、44444、55555、66666、77777、88888……”组成的数字“故事”,可惜又将其神秘。一个颇有《易经》数理含义的“水晶城”,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虽然没有机会临考古现场一观,零零星星的文字记载、模模糊糊的图片显示、神神秘秘的考古解释,让我感到十分“惋惜”。难道真的说1就是1、说2就是2?立说若要说出“一二三四”、“子丑寅卯”,总该有其自圆其说的道理,哪能“先入为主”?又岂能“先声夺人”?人类的神秘往往都是这样开始,并由此不断弥漫“侵蚀”我们的心灵。

“水晶城”究竟在暗示我们什么?告诉您去问《易经》。

理智的人,不要相信“神”的臆断。古玛雅人说: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玛雅预言”在说什么?其实古玛雅人在告诉后人,不要谋求“霸道”,人不可能“占有”地球。所谓的“玛雅预言”,一句明明白白、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道理,怎么就成了“外星人”对“地球人”的“警世恒言”。真是可笑到了极点,也可叹之极。

《易经》能打开玛雅文明之谜,《易经》也能打开人类文明起源之谜。易,日月也。昼夜绵延,日月丽天;四季交替,日月耀地。天上有个太阳,天上有个月亮;心中有个“太阳”,心中有个“月亮”;《易经》就是太阳,《易经》就是月亮。

我曾经承诺一位善于思考的聪明人“送出四把钥匙”,以下的文字将履行承诺。

(五)漫说“龟岛”传说

上面说到“玛雅预言”,想起土著人“龟岛”传说。

在美洲土著人观念里,很久以前,美洲和澳洲是相连的大陆叫“龟岛”。龟岛有一座金字塔内存放有一神物,由来自12个神圣行星的12颗水晶头骨排列成圆圈,中央摆放一颗更大的水晶头骨形成“方舟”阵势组成。中央的头骨代表所有世界精神的统一,把所有神圣行星的智慧联结一起,从而具有无比了的神力。龟岛神物最早由欧梅克人保管,后来“方舟”向北迁移,玛雅人才得以继承,继而又到了阿兹特克人手中。因为人滥用了“方舟”的智慧和神力,水晶头骨分开,并回避相遇“唱着歌在世界流浪”的其它头骨。直到有一天我们学会与他人分享,治愈他人的创伤;我们学会教育,在地球上和睦相处了,水晶头骨才会再度相聚。(该传说根据西方人的记叙“浓缩”。)

美洲土著人祖先留传下来的传说,既朴实又真诚,虽然带有神秘,但“神秘”的背后流露出对人类和平的期望和心声。如果我们理智地对待尚未理解的文明,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人类文明的共性。从而,既找回“失落的文明”,也找回“失落的自己”。

“Galapagos”在地理词典中翻译为“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语的本意是“大龟”,人们习惯称“龟岛”。龟岛1535年被发现,1832年成为南美洲厄瓜多尔共和国的领土。这座太平洋西部海域的群岛,现在称科隆群岛,总面积约7900多平方公里。据说岛上曾经到处都是海龟和陆龟,大的重400至500公斤,身长1米多,龟背可以驮上两个人行走,后来龟遭到大肆捕杀,现在已所剩无几。中国福建和山东都有龟岛。福建龟岛,又名:芹仔,镜澳。龟岛(Title)位于连江县,马祖列岛的北竿岛上芹壁澳口。因为远看这个小岛像海龟伏卧于海中,背上的甲壳栩栩如生,也跟海龟的纹理形似因此而得名。龟岛四周海域清澈见底,有“镜澳”之称。龟岛附近是极佳的天然钓鱼场。山东烟台是秦始皇东巡的目的地,也是全真教的发源地。烟台沿海岛屿众多,最有仙境的是龟岛(也称鳖砣,像一片巨大的龟壳扣在龟的身上)和仙鹤岛(也称三孤岛,像一只仙鹤浮游海面)。这一龟一鹤沧桑自然,属烟台的八景之一“龟鹤双寿”。

中国古代传说龙生九子,长子像龟,任劳任怨,酷爱文字。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形成古人“神龟四足,撑天四柱”的观念。龟龄能过千年,龟善性灵慈悲。佛说放生还债,消除业障;人积慈悲心肠,知恩图报。凡人众善奉行,将心比心;尘世众生万物,皆有性灵。普度凡人尘世,南无阿弥陀佛。

从传说到自然,从神话到信仰,人们对龟的长久崇拜,“龟卜”后来深入民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古老的特殊文化。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积劳虑心、欲膨望胀”,听信仙丹可以长生不老,可以无所不能。传说仙丹生长在怪石绿荫的灵山神岳、布满青苔的水洞石窟,或在漂浮可见、遥远莫及的海上孤岛。霸主令人各处寻找,终无所得。于是将人间仙境的愿望寄托在仙山、神岛、仙鹤、神龟之上。这样的蓬莱神话传入日本,聪明的日本园艺从虚幻的憧憬中悟出“鹤龟蓬莱”的意境,日本庭园更加灵气。日本民族有值得学习的“谦虚”。

谦虚使人进步,老生常谈。谦虚的内涵“青出于蓝,青胜于蓝”。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1930年生于旧金山,1956年东渡日本居住10多年,并曾出家3年专习禅宗佛教,后回到美国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北部荒僻的山区。他先后出版了十六卷诗文集,主要有《砌石与寒山诗》(1959)、《神话与文本》(1960)、《僻野》(1968)、《龟岛》(1974)、《没有自然:新诗选》(1993)、《无终的山水》(1997)、《加里.斯奈德读本》(1999)等多卷,其中《龟岛》获得了1975年度普利策诗歌奖。加里.斯奈德的诗在创作意境、语言形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特别深受寒山诗的影响。他的诗大多以自然风光和劳动生活为题材,独具一格的简约风格和独树一帜的朴实意象,给吟诵的人悄然震撼的启迪。他的获奖诗集《龟岛》(Turtle Island,1957)中收有其自认为最好的诗《松树冠》(Pine Tree Tops):“In the blue night. /Frosthaze,the sky glows/With the monn. /Pine tree tops/Bend snow-blue,fade/Into sky,frost,starlight. /The creek of boots. /Rabbit tracks,deer tracks,/What do we know.”诗人面对自然界的美丽神秘,痛感现代人类的无知。

善的文明都会自然而然,从各个领域深入人心。神秘的文明也会无声无息,从各个领域侵蚀人心。

(六)《易经》与人类的神秘

人有时挺可笑,有人说“玛雅王的圣数”,有人马上就强调“掌握全球60亿人口的存亡密码”。人类的神秘究竟从哪里来?人类的神秘都是从某些人的愚昧、附和、煽动而来。难怪阴谋家说:假话说一万遍,假话就成真理。原来阴谋家确实懂得阴谋,所以阴谋家才能有精辟的总结,或许人类的“阴谋家”都有同样的结局吧。当然,我们中许多人并非阴谋家,他们都是“上下而求索”的冷静学者、科学先驱。然而,人类的战争毁灭了人类的文明痕迹,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脚印”了,“道”自然而然就“弯曲”了。

真知是道,道是科学;文明是德,德有非德。

人类16世纪帝国的文明“血洗”和“焚烧”了古玛雅的“野蛮”,“残酷”的征服将“玛雅文明”几乎毁灭已尽;20世纪初西班牙帝国爆发内战,现代文明又“血洗”了帝国的辉煌,“文明”在昔日帝国的土地上进行着世界二次大战的“预演”,“疯狂”的战争给昔日帝国带来伤亡75万人,其中7人就有1人无栖身之地;今天古玛雅人“野蛮”的“水晶头颅骨”还在默默“愚弄”我们的现代科技,现代人引以为豪的工艺技术在“水晶头颅骨”的光芒下依然黯然失色。1987年在中国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大汶口文化”的墓地出土“含山玉片”,有人认为是“河洛图书”,并冷静地将“归藏”与“龟藏”联系起来。考古发掘似乎在人类的“后院”将人类的古老神话传说变成“事实”。人类的文明为什么会走上如此的“怪圈”?难道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存在有“周期”?

21世纪初人类的战争“冠冕堂皇”的又在人类古老文明的土地上,继续毁灭人类的“痕迹”,现代的“文明”再次重蹈古代的“野蛮”。从此“迷途的羔羊”将更加无奈地注视“支离破碎”的人类遗迹,新的神秘和新的不解又将在我们面前同时产生,并伴随着人度过苦难的“求生与求知”历程。当然,“冠冕堂皇”战争的战争者都在开始反思和觉悟,也许这是人类新的“曙光”,因为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战争的内在含义。文明人从“文明”的战争和“战争”的文明中体悟出文明的“良知”,这是人类的“希望”。

人类的神秘都是人给人造成诸多不解的臆断,人类战争在“神秘”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实我们本来对“战争”也就是“不解”。

听一则随处可见的神秘故事:“1948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教授在玛雅帕伦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墙上,发现刻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在浮雕中暗示着各种技术特征,有一个前端尖形的流线形物体上,坐着有独特体形的人物──太空人,头戴盔甲,头盔后飞扬两条辫子似的管子,这个人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那只手,似乎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的那只手四根指头,似乎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双眼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双操纵杆前面并排着许多复杂的仪器,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机关枪物体”。

这个所谓“在玛雅帕伦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墙上”的“浮雕”,其实是帕伦克宫殿里玛雅国王巴加尔棺椁(棺材外所套的大棺材)重达10000磅的顶盖。本来竖看的“浮雕”,有人偏偏要横看。看的人头歪了,“思想”失去平衡了,也就出“鬼”了。附和的人还给这“棺椁顶盖”取了个颇有现代科学色彩的名子——“玛雅火箭图”。这是一则人类神秘的制造过程,并且至今还在到处“弥漫”。想一想还有人捏造了多少个这样的神秘,文明就是这样在“愚弄”文明。“巨大石室的墙上”与“棺椁顶盖”岂能同语。我无言而“汗颜”,因为我“听见”玛雅国王巴加尔的“灵魂”在笑,笑我们之中的可笑之人。捏造“玛雅火箭”的人难道想拥有棺椁“大石室”?手握“乾坤”的玛雅国王巴加尔也许会同意将“大石室”送给他永久“住居”,以奖励他在人类的“伟大发明”。

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金星公式中有一个数“73”,古玛雅人为什么能推出73这个“周期”呢?这个“周期”与中国古话中“7384”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您还是去问《易经》吧,那里有答案。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周期”,必然会影响宇宙中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过程),有的受其影响大,有的受其影响小。其实“7384”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故弄玄虚的人有意将事物的外表扩大化,从而遮挡了事物的本质。

您若将《易经》当作预测之书,《易经》肯定就用“预测”来嘲弄您。其实,若将《易经》比为一匹神马,那么《马前课》也好、《推背图》也罢,以及诸多类似之书,都不过是这匹神马身上的一根毛。

在此,我要再说《易经》博大精深,精深博大。苦苦求索的“智者”回头是岸,不要糟蹋祖先的智慧,以免遭到祖先的唾弃。

综上所述,难道古玛雅人真的懂《易经》?古玛雅人怎么会懂中国的《易经》呢?

二、从“亚特兰蒂斯”说起

“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洲”一座令人幻想的城市,她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的著作中。传说公元前11500年“亚特兰蒂斯”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灾,这片“圣土”一夜之间沉入海底。传说传开后2300多年来,人类在地球上判断有数十个“亚特兰蒂斯”遗址。为什么?

“亚特兰蒂斯”由哲学家和其后的幻想家构建的传奇城市,一直在激励人类的想象力,澄清“亚特兰蒂斯”是为了“想象”的冷静。

(一)“亚特兰蒂斯”的来历与“考证要素”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奥迈斯》中记述了关于大西洲的故事。根据记载柏拉图的表弟克里西亚斯是“大西洲故事”的讲述者之一。克里西亚斯与柏拉图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他们二人的对话中,克里西亚斯三次强调“大西洲故事”是真实的,并称亚特兰蒂斯故事是他的祖父从希腊政治家梭伦(柏拉图是梭伦的第六代后裔)那里得知。梭伦是雅典的立法者,被誉为“最诚实的人”。传说梭伦说“大西洲的故事”是他在公元前590年到古埃及时,从古城莎利耶一位老祭司那里听到。柏拉图描述“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古城是由“红黄黑三色石头”构筑的、由“5个同心圆划分为5区”规划的城市。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与他的兄弟波塞东(大海和地震之神)、哈得斯是亚特兰蒂斯人的统治者,也是崇拜的神。这座古城某处竖立一根巨大的黄铜柱子,上面镌刻有海神波塞东为亚特兰蒂斯市民制定的神圣法律。

美国考古学家德奈利被誉为“科学性的亚特兰蒂斯学之父”,他提出“考证要素”十三:(1)远古时代大西洋中确有大型岛屿,那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2)柏拉图所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故事的真实性不容怀疑;(3)亚特兰蒂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4)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特兰蒂斯人口渐增,于是那里的人们迁居到了世界各地;(5)圣经《创世纪》中所描述的“伊甸园”,指的就是亚特兰蒂斯;(6)古代希腊及北欧传说中的“神”,就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7)埃及和秘鲁的神话中,有亚特兰蒂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8)亚特兰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9)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源自亚特兰蒂斯;(10)欧洲文字中许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亚特兰蒂斯;(11)亚特兰蒂斯是塞姆族,也是印度和欧洲各民族的祖先;(12)12000年前,亚特兰蒂斯因巨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13)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上古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柏拉图的描述和德奈利的观点说明:(1)“亚特兰蒂斯”确实曾经存在过;(2)人类的文明源自“亚特兰蒂斯”;(3)在12000年(定在12800年前~6400年前比较合适)前一场“大洪水”改变了地球,“亚特兰蒂斯”沉没了。

历史考古学家发现,世界500多个古老的民族各自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经书,难道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证明?古中国的大禹治水,伟大的“诺亚方舟”,辉煌的埃及、希腊、印度古文明中无不都有“淹没整个大地的洪水”的“记忆”。人类如何经历“洪荒时代”?人类的神话为什么共有相同的主题?现代学者对此或早或迟都有“沉思”。可是,现代考古学又告诉我们,根本没有地质资料证明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巨大陆地。

假如有“亚特兰蒂斯”,那么“大西洲”在哪里?温故知新。

(二)大西洲究竟在哪里?

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我们开始明白地球不在宇宙的中心;17世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才“测量”出地球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起源,我们从此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人类地质学家相对认同“泛大陆”和“泛大洋”学说。1984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地球上的大陆围着地球缓慢而不间断地运动,大陆板块漂移理论获得科学的证实。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沉思”大西洋海岸线,1915年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地球陆地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原始古陆”,后来漂移分开,首创“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到1962年期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借用地幔对流理论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大陆不是独立地沿着洋底漂移,洋底与大陆一样也在移动,海底扩张是大陆漂移的新形式。1967年到1968年期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维和美国人摩根、麦肯齐及帕克将转换断层概念外延到球面上,定量的论述了板块运动,确立了“板块构造说”。此后在人类文明中建立起相对科学的“板块构造说”。科学家预言:若干年以前大陆曾是联合一起的,后来才漂移分开;若干年以后,大陆又将在太平洋区域汇集。

“板块构造说”包含“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全部精华,又充实了大地构造活动的新理论,它凝聚了人类数代地学家的辛劳智慧,是二十世纪地质学对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的新认识。

“板块构造说”将全球岩石层主要分为8大板块(也有分6大板块等)和其中镶嵌着的14个小板块,共22个板块。8个大板块为:欧亚板块(EU)、北美板块(NA)、南美板块(SA)、努比亚板块(NB)、太平洋板块(PA)、印度板块(IN)、澳洲板块(AU)、南极板块(AN);其间镶嵌的14个小板块是:阿拉伯板块(AR)、婆罗州板块(B)、加勒比板块(CA)、加罗林板块(CL)、可可斯板块(CO)、印度支那板块(I)、胡安.德富卡板块(JF)、华北板块(NC)、纳兹卡板块(NZ)、鄂霍茨克板块(OK)、菲律宾板块(PH)、斯科舍板块(SC)、索马里板块(SM)、扬子板块(Y)。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证据主要有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2)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3)化石:在南方各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原始的裸子植物“舌羊齿”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各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许多证据得自南半球,当时他的理论没有能被北半球的欧美学者所接受。1930年11月,魏格纳为了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而前往格陵兰实测格陵兰岛的经度,在荒凉的冰源考察途中不幸遇难。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应该让人类永远记住他、怀念他。一位勇敢的“求知”者,一位聪明的“求生”人。

有分析家利用计算机把“大陆漂移说”各大陆“拼接”后发现,只有很小的区域对不上,似乎有力地支持了大陆原来曾经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计算机所拼接的大陆近似一个正方形,还似乎“印证”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科学可真是如此“奇妙无比”。

可不可以认为我们的“拼接”有缺陷?如果说北美板块从欧亚板块自西分开,大西洋两岸又如此“天衣无缝”,那么“大西洲”怎么可能在大西洋?除非“大西洲”本身不是“沉没大西洋”,而是从大西洋海底升起来的一个洲。可是柏拉图的“传说”并非在说“从大西洋升起一个大西洲”,难怪我们找到40多个大西洲“遗址”。

“大西洲”到底在哪里?“亚特兰蒂斯”究竟在何方?如果有“大西洲”、有“亚特兰第斯”,那就在太平洋。

(三)板块漂移成因说

“板块构造说”继承了“大陆漂移说”假设,认为从前地球上只有一块泛大陆,大西洋和印度洋尚不存在。泛大陆的北部称为劳亚古陆,包括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南部称为冈瓦纳古陆,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大洋洲和南极洲。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有一片古代的大洋,名叫“特堤斯洋”。

按照“板块构造说”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究竟怎样形成?

板块地壳构造学说认为,目前的大陆约在3亿年以前形成,而漂移运动则始于1亿8千万年前(对板块漂移的年代,也有人认为发生在“1万2千年”,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发生在几百万年以前)。板块漂移运动的起始时间一直有学术争议,说始于“1亿8千万年前”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3亿年”和“1亿8千万年”的内涵是什么?

人类科学在解释自然现象时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科学解开自然现象之谜;二是科学 “无可奈何”将自然现象之谜“神秘化”;三是科学“不知不觉”将自然现象之谜“遥远化”。“漂移运动始于1亿8千万年”就属于“遥远化”的解释,其实是半神秘化。此判断无论对错,人无法证明,因为这个“时间”实在太久远,久远得不属于“人类文明”。

宇宙千变万化,也时刻变化。预测“1亿8千万年前发生的事情”与预测“1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一样带有“自欺欺人”的无奈。与其预测“遥远的年代”,不如不去推测年代。预测“遥远的年代”看起来很具体,其实是很抽象、很无力的解释。既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又说明科学存在“玄妙”。这样的做法也违背了人类科学的实质和宗旨。

宇宙是变化的,宇宙的变化也是变化的。预测“1亿8千万年发生的事情”是人在“自欺欺人”,因为“1亿8千万年”根本不属于人类文明。人类文明解释“非人类文明”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像我们不可能知道动物在“想”什么一样,其实人与人也都没有完全做到“心心相通”。想一想,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再想一想,人类文明的历史有多长?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人类文明历史没有超过1万4千年,我们连2万年时发生的历史都说不清楚,如何说得清楚“1亿8千万年”,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这样看来人成了宇宙中“夜郎自大”的奇怪“生物”。这不是人本来应该有的能力,更不代表我们的智慧,而恰恰走到了它的反面。人的智慧被人的虚荣遮挡了,人的理智被人的欲望蒙蔽了。人类文明即将要让我们看清宇宙,人类文明为什么又马上让我们变得模糊?“文明”谁在背后操纵着您?

有人预测了宇宙的起源,也有人预言了地球的终结。我们在科学中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臆断,为什么?因为科学开始迷失方向,我们早就迷失了“故乡”。

以下先表述“板块漂移成因说”,其后给出部分解释,并一同去沉思“玛雅”、沉思“复活节岛”、沉思“英国巨石阵”,沉思人类种种神秘。

地球板块在漂移,现在可以说勿庸置疑。大陆板块如何漂移?为什么板块要漂移?板块漂移的起因是什么?板块漂移的动力又是什么?板块漂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板块漂移速度的快慢又是为什么?科学从来就没有正面明明白白地回答这些问题。

地球在“泛大陆”时期,劳亚古陆由于火山众多且爆发频繁,导致“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分离开;“北美板块”是自“欧亚板块”东漂,“北美板块”在“欧亚板块”的东边并不在其西边;板块漂移完成后,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几乎封闭的火山地质带,地学称“环太平洋火山带”;“火山地质带”既是劳亚古陆分裂的原因,也是结果。冈瓦纳古陆由于在非洲加蓬发生的“核爆”,“震动”将冈瓦纳古陆地“四分五裂”;“南美板块”西移,努比亚(非洲)、印度板块“东征”,澳洲板块、南极板块“南下”。“南美板块”西移与“北美板块”东漂在某一时期“相遇”形成了现在的美洲,地球才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球现在的陆地和海洋肯定不是“同一原因、同一时期”形成,各板块漂移的速度和方向当然也不同。地球地质决定“板块大小”,天体引力决定“漂移方向”。就我们现有的科学,其实可以考证“有的板块漂移”绝不是发生在遥远的“1亿8千万年”,也不是发生在还是遥远的“几百万年”。

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特堤斯洋”,是柏拉图所指“亚特兰第斯”的所在地。“特堤斯洋”所在的范围,在从喜马拉雅山到中国沿海的带状区域。“火山爆发”、“加蓬核爆”与“万有引力”造就地球陆地和海洋现在的格局。“火山爆发”(“造地球运动”后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加蓬核爆”(“造地球运动”后形成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都是地球自然地貌的变化,而且变化将呈现“周期”。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北美洲”在“回归”,不过地球“周期”变化无法回到前一“周期”状态。

地球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也在变化。看待宇宙万物,要有“相对论”思想(“相对论”思想的精髓是“物极必反论”,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有详细阐述)。

(四)谁给人类一把“固定的尺”?

科学是人类近百年来才建立的理论,科学帮助我们打开了许多自然之谜,同时科学又“帮助”我们关闭了许多自然之谜。科学既是人类文明的“尤物”,又是人类文明的“怪物”。科学既“丰富”了人类文明,科学又“奴役”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不仅制造了许多人类“神秘”,人类文明还制造了许多宇宙“笑话”。

听一则宇宙“加蓬笑话”:有人说,在非洲加蓬共和国著名铀矿区奥克洛,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据考证,该矿生成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而在20亿年前的史前时代,地球上才刚刚萌芽出最原始的生命,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事。

只有不假思索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宇宙“笑话”。科学一方面说“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事”,科学一方面又说“该矿生成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现代文明在宣扬什么?现代文明在宣扬宇宙外星人,现代文明在宣扬宇宙的神。“通古斯”因为曾经存在过类似的“笑话”,所以至今也还是地球自然之谜。

相对而言,我们科学判断“年代”的方法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然而被科学判断的“对象”却时刻在发生变化。那么,用“一成不变”的科学方法去判断时刻变化的物质对象,得出的“年代”意味什么?科学一方面说“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方面又用一个“固定的尺”去衡量“物质”的年代。科学的“言行”一致吗?谁给人类一把“固定的尺”?

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曾询问了“谁给了爱因斯坦一把尺”?在这里要询问“谁给了人类另一把尺”?“爱因斯坦尺”是我们“量天”的尺,这把“固定的尺”是我们“测地”的尺,正是因为有这样“两把尺”,我们的科学才迷失了方向,我们也迷失了“故乡”。

科学,您这条“诺亚方舟”,究竟想带领我们去向何方?

揭开科学的“面纱”,您就可以看到“科学”这个“月亮”永不面向“地球人类”的另外一面。所谓非洲加蓬“核反应堆”带着“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应该这样说“加蓬核反应”。“核反应堆”的“堆”是人类科学赋予自然的,不是自然固有的。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核反应”,地球也“遗留”有核反应(或外来物质带来的核反应),同样都是“核反应”,为什么不称太阳上的核反应为“核反应堆”,偏偏要称地球上的核反应为“核反应堆”呢?这就是人类语言的奇怪,其实是人的思维在“误导”人。“加蓬”也好,“通古斯”也罢,只要我们不将自然现象文明化、神秘化,就可以找到“核反应”的真正原因。

(五)科学与神话的关系

我们既要尊重科学,也不要忘记人是科学的主人。一旦人成为科学的“奴隶”,科学理论就必定变成人类新的神话,这是“科学”与“神话”的关系。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作用力,但科学对人类文明也存在反作用力。科学变成神话的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否定曾经作为科学基础的理论。人靠双腿脚踏实地,地球是我们行走的“基础”;神可以飞天,神的行走不需要“基础”。人类的科学一旦出现否定曾经作为科学基础的新理论,我们就应该“深思熟虑”了。想一想,人类科学的基础是什么?“经典力学”算不算“科学基础”?找一找,我们的科学理论中哪个“理论”否定了“经典力学”?

科学在发展中成长,科学在完善中升华。但是,“完善”科学理论与“篡改”科学理论有天壤之别。在我们的科学中有没有篡改“基础理论”的理论?人类勇敢的科学家请您出来说句“科学”的话吧!善良的人在期待您,宇宙之神在注视着您。说错了并不说明您就不是科学家,我们的科学从来都是从错误到正确,一步一步建立。

其实,在宇宙之神的眼里,“科学”与“神话”没有什么区别;在宇宙之神的眼里,人类的“权威”和人类的“无名小辈”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我们中的“所谓的科学权威”?追求真理而善良的“无名小辈”,您请牢牢记住!所谓的科学权威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胡说八道”。我们真正的科学家、学者从来不说“胡说八道”这四个字。想一想,“权威”哪里来?“权威”是无名小辈无偿的奉献,体现了无名小辈求真的渴望和对科学的尊重。因此,科学要尊重人,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人是科学的基本准则,科学都是从人思想中来。

为什么说地球在陆地和海洋的形成中“有的大陆漂移”可以考证?如何考证?有“玛雅文明”为证,有科学的结论“加勒比板块”为证,有人类各民族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神话传说为证。

想一想,人类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再想一想,人类各国家的科学理论又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前人建立起来的崇高“神话”,人类各国家的科学理论也是后人建立起来的崇高“神话”。神话的基础是什么?神话的基础是古老的传说;传说的基础是什么?传说的基础是先人的经历;经历的基础是什么?经历的基础是先人对宇宙的观测;观测的基础是什么?观测的基础是宇宙变化的规律。人类文明的传承开始都是先由“口授”而来,人类的文明在起源时“先有口授后有书”,现代科学也是这样的“书”。

人类祖先起初不理解“日升日落”、不理解“星转斗移”、不理解“风雨雷电”,于是有了“太阳神”、“星神”,有了“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等等。我们现代人尚未透彻理解“时间和空间”概念、尚未完整理解“物质和运动”内涵,于是科学有了种种“借口”,有了“时间隧道”、“空间扭曲”,有了“黑洞”、“奇点”。所谓的“时间隧道”、“空间扭曲”、“黑洞”、“奇点”与“风神”、“雨神”、“雷神”、“电神”到底又有什么区别?

科学,您为什么要“捏造”连您自己都无法解释的“神话”?

我们如果不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陈旧”观念、不改变“物质和运动”的“片面”理解,宇宙对我们永远都是谜。

醒来吧!“沉睡的雄狮”。醒来吧!“迷途的羔羊”。

(六)古玛雅人的“记忆”是板块漂移的“线索”

在古玛雅人传下来的“记忆”里有西部“Nohenial”和东部“Cenial”两个古老印象,前者是“全部下来”,后者是“下来”。祖祖辈辈生活在“玛雅热土”的土著人解释说,由于从西面来了许多人(“从西面”是指东移的北美板块从西边来,当时“北美板块”上已有人类的家园),相反几乎没有人从东面来到这块土地(“从东面”是指西飘的南美板块从东边来,当时“南美板块”上还是人类的荒原)。“玛雅热土”上的先民对东西方位的“记忆”里“隐藏”了人类文明的奥秘,也“隐藏”了人类的奥秘、地球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

玛雅人种毫无疑问是蒙古人种,玛雅的原始文明从哪里来?古玛雅人的天文知识真的从“天上掉下来”吗?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哪一个古国保存有大量详实的古天文文献记载?中国考古夏代前的辉煌历史“失踪失影”是什么原因?古老而神奇的玛雅文明“无根无源”又是什么道理?

古人屈原早已经向天发问了,也许我们只能再对地发问。

“提问是人思想力量来源的无穷源泉”这是思想的定律,也是一条神也害怕的真理(摘自《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

在地球大陆漂移时期,也许由于当时天体对地球的作用强烈(现代天文学研究得出星系在彼此远离,星系远离的内涵是什么?至少我们应该意识到星系远离会给“万有引力”带来大小变化),地球上火山和地震爆发频繁不断。地球上“山崩地裂”,脑海里“天旋地转”,人类最初的“伊甸园”沉陷了,“海水”上涨陆地变成了汪洋。北美板块由于火山爆发和星体的引力带动开始与欧亚板块分离,并迅速向东移动,“亚特兰蒂斯”沉没了,人类古老的文明“沉没”了。当时在北美板块(包括加勒比板块或者只是加勒比板块)上“劳作”的古人,对大自然突然“剧烈的抖动”和“震撼的声音”感到巨大的恐惧,他们丢下手里的“劳动”本能地去寻找回到大陆(欧亚板块)的逃生方法。仓惶中求生的绝大部分人葬身“汪洋大海”,化身“红水泥流”。从此将“文明的痕迹”留在“漂浮的玛雅”(加勒比板块),而“文明”却在一夜之间突然“失踪”,这就是神秘“玛雅文明”的由来。

漂移的板块是人类的“诺亚方舟”。如果您觉得北美板块这条“诺亚方舟”太大,那么“加勒比板块”无疑是一艘最合适的“诺亚方舟”。为什么说加勒比板块“最合适”?因为目前科学对大陆板块如何漂移尚无定论,如果您只承认“北美板块”原来在“欧亚板块”西边,那么“加勒比板块”究竟从哪里开始漂移?

“大西洲”这块神奇的土地沉入了太平洋,“亚特兰蒂斯”在欧亚板块的东边沉入了太平洋。可不可以说,我们因为“大西洲”名字的缘故,错误判断“大西洲”在大西洋?

“北美板块”东移,在台湾岛(省)至日本岛(国)一线形成地震火山带,并在太平洋形成“黑潮”。难道“北美板块”东移是生成“黑潮”的起因?难道“北美板块”东移也是太平洋“洋脊平坦”的谜底?难道“北美板块”漂移才在美国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海面画出“阿留申群岛”断断续续一笔?也许在“北美板块”东移前很久,非洲加蓬地区就因某种原因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核爆,“努比亚(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等陆续分离。难道“南美板块”西漂是形成赤道潜流自西向东的成因?“北美板块”与“南美板块”东移西飘,把地球整个海洋“推”动了,“洋流”周而复始的“惯性”又给海洋增添了许多“海”的神秘。从此,地球上一个“神秘”带来另一个“神秘”,“神秘”中又包含着其它“神秘”。如果我们再不冷静地去思索,我们的科学终究逃不出“神秘海洋”,我们终究逃不出“文明”撒给我们的“神秘大网”。

宇宙一切物质运动,不可能“无缘无故”。想一想,大陆的分离总归有什么原因?“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加蓬核残留”难道不能让我们察觉是大陆分离原因的“痕迹”?想一想,板块的漂移也总归有什么原因?“开普勒行星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难道不能让我们“思索”是板块漂移原因的“动力”?

我们是否还记得,化石植物中原始的裸子植物“舌羊齿”是支持“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一个分子。那么,作为珍稀植物的“夏腊梅”仅为东亚和北美特有,“夏腊梅”能不能也成为“板块漂移成因说”这样的分子呢?人类现有的科学,应该可以很容易将以上种种给予充分的证明。然而,人类国家的划分“蒙蔽”了人的视线,人类战争的苦难“扰乱”了人的眼睛。

宇宙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地球变化,也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研究地球历史的“捷径”要善于总结人类的地学发现,研究人类历史的“捷径”要客观研究人类的信仰来源。不过,艰辛的人生没有捷径。

“回忆”是人类认识人类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温故知新”。

三、中国《二十世纪疑古思潮》询问

人类最古老的“书”,莫过人类各民族中传承保留的经书。经书如果能为统治者所用,经书就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发掘;经书如果不被统治者所用,经书就在民间“蛰伏”。只要是一个民族的经书,永远不可能在民族的长河中沉没。

翻开人类各民族的历史,各民族的经书无不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融会贯通”。客观地、理智地去“再认识”世界各民族的宗教,相信而不迷信本民族的信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祖先起码的尊重。如果一个民族“完全放弃”了本民族的崇高信仰,这个民族将以何去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对民族信仰的“去伪存真”、“除莠存良”,民族的传统就可以发扬光大;但“去伪存真”、“除莠存良”绝对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麻木不仁”。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继承和发扬着本民族悠久的优秀传统。犹太民族在其苦难的历程中几度“亡国”和险遭“灭绝”,但是伟大的犹太民族“传统”依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发扬光大”,这就是民族传统的魅力。民族传统是什么?把民族传统具体化,民族传统就是民族的伟大精神。民族精神哪里来?民族精神从民族古老的哲学来,古老的哲学从古老的经书来。

中国土生土长其历史最悠久的经书是什么?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是博大精深的道的哲学,然而我们把“哲学”遗忘了,我们将“哲学”和“应用哲学”本末倒置了。

人类各民族的经书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古老哲学”,用现代科学去研究“古老哲学”,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文化的根源,从而找到民族的尊严,找到人的价值。

(一)人类“诺亚方舟”的起点

古中国与“玛雅”在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文明痕迹”中有着许许多多让人难以相信的一致性,许多中外学者对此也有很多不可辩驳的“考证”。当然,人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文明也会受到环境改变的巨大影响。但是有两点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一是地球人种,二是地球地质。

人类学家研究得出玛雅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已经勿庸置疑,古玛雅人的祖先来自“东方”也有学术上的一致。地质学为什么称中美洲地貌为“中国地貌”?难道仅仅是“借用”名词而已?“玛雅文明”所处“热土”的沿海与中国东南沿海,从北部湾到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海岸,在地质上肯定还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和“固有”的联系没有被发现。“加勒比板块”这条“诺亚方舟”的起点,最有可能的地方在福建、山东沿海。如果用诗的语言来赞美“加勒比板块”这条“诺亚方舟”,那么遥远的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就是她后来“航行的灯塔”。在此“吟诗”,并非“呻吟”。因为在“云(云南)贵(贵州)广(广西)西(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里也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没有被认知。西藏之所以称为“圣土”无疑有其深厚文化沉淀,但不仅仅如此,那里也是人类之源。

相对中国神话历史时期而言,中国历史文献上开始有比较完整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朝亡后而立商。但是,夏朝以前的历史在哪里?《山海经》算不算历史?语言是活的化石。传说是语言的记录,其实传说也是某一时期“活的化石”的原始记录。

美洲土著人一位现代女教授、专家(波拉.甘—艾伦)说:“人们都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深信不疑,但却认为口头的历史和传说不可信。实际上,在口述传说故事的时候,讲述者很注重保存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些故事不是‘瞎编’的,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就认为它们是假的。”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实的道理。

玛雅文明的历史在哪里?玛雅文明的历史的历史又在哪里?

有人推测有殷商人随“黑潮”漂洋过海“移民”去美洲,并且还有人从美洲将玉米种子带回了故乡(中国曾有考古发现在古墓中有玉米种子)。浩瀚的太平洋“波涛汹涌”相对当时殷商人能够拥有的航海能力,恐怕只能是“有去无回”,如何能带回“玉米”之种?有人看到了白令海峡,推测殷商人走过海峡来到中美洲。难道美国、加拿大美丽、富饶、辽阔的“处女地”就留不住殷商古人?也许吧!所以数千年之后的“殷商精英”才去那自由的国度寻找“反思”;难道殷商古人选择中美洲是想证明自己有与火山抗争的能力?也许吧!因为诚实善良的“殷商农民”曾经就创造出与自然抗争的“愚公移山”壮举。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谁破坏了大自然,谁就将遭到大自然的遗弃。

云南泸沽湖上荡漾的“小木舟”和古玛雅人的“小木舟”,究竟能漂流到哪里?

人类考古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与中国古代风格酷似的墓碑祭坛、雕塑石器、文字纹饰、图腾崇拜以及相类似的风俗习惯、社会阶层等,这些能不能证明古玛雅人和古中国人是有相同渊源的人?难道是“太平洋的波涛”在“克隆”人类文明?

“漂移”让中美洲的先民在新的地理环境下创造出中美洲独特的文明,这是中美洲先民在丰富与其同根文化极相似的“玛雅文明”,并在特定环境留下了人类最古老、最灿烂文明遗迹。这是中美洲人的骄傲,也是中美洲人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美国学者西尔瓦纳斯.G.莫莱在《全景玛雅》书的结尾对“玛雅文明”做了这样的评价:“玛雅文明的形式使玛雅文明成为早期高度发达文明中的独特一员”,“玛雅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居于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公平地说,玛雅文明在世界史上占有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西尔瓦纳斯.G.莫莱的冷静和理智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

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少数民族”的文明,尊重人类各民族的文明,完整保存人类各民族文明的遗迹,远离战争、爱好和平吧!每一位求生和求知的善良人。

(二)中国考古与疑古“变化”

中国考古由于种种原因,考古发掘十分艰难。

以前,中国华夏文明为什么在黄河流域有诸多发现?这与人类的“大洪荒”有直接的关系吗?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中都有几乎相同的“洪水泛滥”记载,也都有几乎相同的“人类起源”故事,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同源,准确地说是人类“主流”文明同源或者说人类文明“主流”同源。

“洪水泛滥”的“教训”使人类迁徙“高原”,从人类文明的“轨迹”里可以发现有这样的规律,文明从“平原(海滨、流域)”进入“高原(山峦、高地)”,又从“高原”回到“平原”。为什么?历史是时间在“流淌”,时间的本质是周期。宇宙有“周期”,物质运动有“周期”,地球也有“周期”。地球的“周期”必然影响人类的活动,这种影响必然能在人类文明中找到反映。为什么中国现已发掘出的文明遗迹中,古老文明久远的重要遗迹又开始大量出现在长江流域?不远的将来中国沿海还会有更多、更大的考古奇迹发现。

“诺亚方舟”是伟大《圣经》中神圣的人类故事,玛雅有“太阳纪”洪水“方舟”预言,佛经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道教讲“上善若水”。水是人类的命脉,生也是“水”死也是“水”,人类就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生不息。“诺亚方舟”太神圣,神圣得让人不敢“妄加断语”。

简要补充上章节“板块漂移成因说”:南美板块这条“诺亚方舟”从“努比亚(非洲)板块”向西漂移开后,不知过了多久,复活节岛东边突然出现“滔天巨浪”和“科迪勒拉山系”,两个庞然大物让复活节岛上的先民震惊了。震惊之后的复活节岛上留下了“震惊”的痕迹,历史的偶然使得“复活节岛”有了她神圣的名字。真是偶然的巧合和巧合的偶然,真是地球的神秘和神秘的地球。

人类不断更新的观念让人类不断淡忘人类的过去,地球不断变迁的历史让人类不断神秘人类的文明。观念从哪里来?观念源自观测,体现在信仰。只有观念解放了,才有人的真正解放。只有人真正解放了,人才敢对神圣“妄加断语”。人的观念解放是21世纪人类繁衍生息的首要“议题”,谁也无法阻挡。人的观念解放靠21世纪的科学对科学的“审视”,谁也无法抗拒。

回到“疑古”的话题。

21世纪初,中国众多学者集体探索总结了中国《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其文底蕴深厚,读之感受颇多。什么叫“疑古”?为什么要“疑古”?“疑古”的出发点是什么?“疑古”是沉思的开始,“疑古”是求真的发现,“疑古”其实是个体对整体的“审视”。“疑古”要建立在“尊经”基础上,如果没有“尊经”,“疑古”就没有价值,“疑古”就没有最终目的。“疑古鄢能疑经,不懂鄢能不学”普通的道理而已。

“自大”让我们学会了“疑古”,“自尊”让我们不敢去“疑今”。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会“疑今”呢?人的虚伪,虚伪的人。圣人告诉过我们“温故而知新”,圣人还告诉过我们“三思而后行”。然而,现代人在尚未解开“能量”、“运动”的谜团,甚至连“时间”、“空间”概念都不能理解透彻时,却还要夸夸其谈“广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学”,就像某些天文“爱好者”连冥王星长什么模样都不清楚,甚至其一生也无缘与“冥王星”一见,却还要夸夸其谈“第十颗行星”、“第十一颗行星”。科学是求真务实,然而,有时我们弄不清科学是在务实?还是务虚?

信古、疑古、释古是中国“古学”三大流派,也是中国国学研究的“脉络”,这条“脉络”连接沉思的“心跳”。

以下摘要《二十世纪疑古思潮》中有关考古的部分“点滴”,并结合“沉思”提出思考,稍加自己“求知”的短语询问。但愿您能在“询问”中感受“启迪”。

A、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下游发现了良渚文化;在长江中游发现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上游发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在东北辽河流域发现了红山文化;在西北甘肃天水发现了大地湾文化等等。这些考古发现打破了过去所谓‘中原文明中心论’之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多源并起,相互促进,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为什么“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体”在哪里?没有“一”如何有“二”(黄河流域文明与长江流域文明)?中国的“一”在哪里?

B、“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的玉龟、玉版及其与巫术有关的图纹,大汶口文化陶尊与良渚文化玉璧上的日、火(月)、山划刻符号等,都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论中一系列概念,如道、阴阳、四时、五行、八卦、三才,以及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萌芽,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加以完善,丰富,这样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起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中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论中一系列概念”从哪里来?《易经》八卦的历史有多久?《易经》八卦到底是什么?后代文明将前代文明歪曲,前代文明才“忍辱负重”数千年,这就是“道”的博大。谁是历史的罪人?

C、“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六书俱备,文法完善,记录完整。因此,它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此前应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字的出现,要比甲骨文早,这是可以肯定的”。

“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何体现?甲骨文如此成熟的“象形文字”之前又该是什么文字?是“符号”吗?是“名符”吗?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名符?

D、“大汶口文化的一些遗址中,如山东泰安大汶口、安徽蒙城尉迟寺等地,也发现有大量陶器符号。陶寺墓葬中也发现毛笔朱写字符的扁壶,可能是一种用于祭祀等宗教活动的礼器。1992年,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时代遗址的出土物中,发现了一件刻有5竖行11字集中书写的陶片,内面刻有文字。陶文是烧后刻写,书体多为连笔字,笔划流畅,排列有序,有独特的文字系统,内容与祖先祭祀类宗教崇拜有关系”。

“祖先祭祀类宗教崇拜”的是什么?“崇拜”与“数字”有关系吗?“八卦”是“崇拜”吗?“八卦”是“数字”吗?

E、“红山文化出土了玉玦、玉匕、玉凿及管状玉玦等八件玉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玉雕龙,玉质呈碧绿色,形似‘C’字,玉龙整个身体弯曲如蛇,显然是某种被神化了的灵物”。

玛雅有什么样的玉器?“玛雅国王”手中握有的“方玉”和“球玉”代表“乾坤”吗?“玛雅国王”双手十指上戴的“玉质戒指”是八枚?还是十枚?中国考古已发现的“商代羽玉人”是什么?“商代神鸟”又是什么?

F、张光直先生说:“到了龙山时代的初期,大约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现代中国境内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海岸地区,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城邑。通常数个城邑构成一个‘国’或‘邦’,国的居民在国内国外组成宗法制度的亲属群”。

张光直先生身在“异国他乡”为什么有“东海岸地区”独到的见解?张先生所说的东海岸地区的“邦”到哪里去了?沉没了吗?漂移了吗?

G、“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源于非洲,然后向四处迁徙。中亚细亚也是一个重要中转点,即在邻近喜马拉雅山的区域。以中国境界论,应该在云贵广西以及西藏青海一带。地质学家在爪哇岛发现了时代更早的猿人化石遗存,它与北京猿人不仅同种(Family)同属(Genus)而且同类(Species)”。

“云(云南)贵(贵州)广(广西)西(西藏)”文化早于黄河流域文化吗?人类的起源地能代表人类“主流”文明的起源地吗?在人类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野蛮”扼杀了多少“野蛮”的文明?智慧的“玛雅文明”又是怎样失传?

H、“远在17-18世纪,西方学者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问题成为他们讨论的焦点,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埃及说、巴比伦说、印度说、中亚说等,其中尤以‘中国文化西来说’最为流行”。

人类现在已考证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是什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哪里来?苏美尔人究竟来自东方何处?“中国文化西来说”,西到极处还是东,还是“东来说”。中国人要有自信,这是做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自尊;但不能自大,世界各民族都是优秀的伟大民族。

I、李济先生说:“殷商时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背景,我们认为是一种普遍传播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始文化。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底子上,殷商人建筑了一种伟大的青铜文化。而青铜文化本身却有它复杂的来源,这些来源中,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与两河流域——即中央亚细亚有密切关系的。若是我们把欧、亚、非大陆在最近1200万年所经过的变迁,及动植物移动的历史弄清楚了,这一现象可以说并不奇怪”。

李济先生是一位看问题非常透彻的学者,他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不过1200万年说得太遥远了,对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没有意义。但是,李老能说出“1200万年”实在是很大的进步,比“1亿8千万年”要理智“十倍”。考古发现最悠久、最成熟、最完美的“青铜文化”在哪里?青铜时代(Bronze Age)前是什么时代?在铜石并用时代(Chalcolithic)、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的“石头文明”哪里去了?中国“神话的年代”是什么年代?神话文明真是凭空幻想的吗?

J、张光直根据中国古代与美洲古代文明之间在许多美术象征符号上有相似性,因此,他提出一种假设:“把殷商文明与中美的奥尔美克(Olmec)和玛雅(Maya)等文明看做同祖的后代,把它们的祖型文化(可以追溯到10000多年以前美洲印第安人祖先还在亚洲的旧石器时代)叫做‘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张光直先生也是一位看问题非常透彻的学者。“祖型文化”的故乡在哪里?在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和“古玛雅人”究竟怎样来到“他乡”?他们又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能不能这样理解,“古玛雅人”是因为“漂流”而离乡?北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因为“寻找”而离乡?

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漂流”探险去“寻找”的究竟是什么?寻找新的“古老文明”,寻找文明的“脉搏”,寻找文明的“老根”。

“好话不在言多”。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道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摘自道教经典《道德经》(又名《老子》))。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它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相对而言也是东方宗教之一。老子是道教信奉的教主,又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近2000多年来《道德经》这一中国古老文明,经过一代代哲学家、道学家、智者高人传承下来。哲学家、道学家、智者高人对《道德经》都有非常独到而精辟的阐述,从而更加丰富了我们的华夏文明,他们为中国文明的延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东方的骄傲。

我们现在常见的《道德经》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都是八十一章,《道德经》通行本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除了在章的序列编排上略有不同外,文字上没有太大区别。《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结合自己对《易经》的理解,总结读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按九章为一篇,八十一章共九篇。第一篇:德(修养);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国(立国);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朴归真);第九篇:恒(道行长久)。以下解读重点分篇,注释篇章要义,点到即止,共同探讨。

第一篇:德(修养)。

(1)三十八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万物资始。天仁、地义、人信(礼)。

(2)三十九章(德之规)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3)四十一章(德之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四十章(德之性)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四十二章(德之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四十三章(德之范)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四十四章(德之本)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四十五章(德之实)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四十六章(德之象)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二篇:智(教育)。

(10)四十七章(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智者是善,善者顺天承运,德合无疆。

(11)四十八章(智之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四十九章(智之德)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13)五十章(智之性)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14)五十一章(智之初)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五十二章(智之本)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16)五十三章(智之失)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17)五十四章(智之实)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积善成德,积德成道。

(18)五十五章(智之象)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大智若愚。

第三篇:国(立国)。

(19)五十六章(国之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立国,人立。

(20)五十七章(国之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1)五十八章(国之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2)五十九章(国之性)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3)六十章(国之初)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4)六十一章(国之失)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5)六十二章(国之实)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26)六十三章(国之本)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六十四章(国之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第四篇:治(效法)。

(28)六十五章(治之道)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29)六十六章(治之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0)八十章(治之器)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八十一章(治之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2)六十七章(治之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3)六十八章(治之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4)六十九章(治之失)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5)七十章(治之实)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36)七十一章(治之象)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五篇:人(上善若水)。

(37)七十二章(人之道)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8)七十三章(人之器)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9)七十四章(人之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40)七十五章(人之性)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1)七十六章(人之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42)七十七章(人之失)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43)七十八章(人之本)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44)七十九章(人之实)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45)一章(人之象)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六篇:善(玄德)。

(46)二章(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7)三章(善之道)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48)四章(善之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9)五章(善之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50)六章(善之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1)七章(善之初)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2)八章(善之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3)九章(善之实)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54)十章(善之象)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第七篇:器(利用)。

(55)十一章(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十二章(器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7)十三章(器之德)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8)十四章(器之失)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9)十五章(器之性)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60)十六章(器之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61)十七章(器之本)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62)十八章(器之实)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3)十九章(器之象)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八篇:道(返朴归真)。

(64)二十章(道之真,人之初)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65)二十一章(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66)二十四章(德)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67)二十二章(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68)二十三章(失)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9)二十五章(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0)二十六章(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1)二十七章(实)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72)二十八章(象)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第九篇:恒(道行长久)。

(73)二十九章(圣人之道)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74)三十章(治国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5)三十一章(武之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6)三十二章(文之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7)三十三章(人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8)三十四章(道之初)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9)三十五章(道之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三十六章(道之性)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1)三十七章(道之实)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忆古》:

青牛紫烟漫边疆,

故人云游下斜阳。

奉天行道成水德,

背负前程面朝乡。

修性大过非亦是,

养生自然短也长。

苍穹薄意大地情,

得失厚重小肚肠。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六日星期二(二〇〇六年四月六日修订)

(阿拉伯数字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顺序。)

???Q&?g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今日頭條》原文鏈結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809458206264263175/

林莽中(益东门人) 发表于 2020-7-20 14:41:32

      还真是说得不无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玛雅数字与《易经》竟然这么多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