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 发表于 2020-6-26 09:14:02

[转帖]汗多症的对治思路

本帖最后由 青云 于 2020-6-26 09:17 编辑


胖人汗多,怕热,而汗出后又怕冷,自汗,盗汗,产后汗多体虚者,往往非常痛苦。我们从病机和处理方法上进行如下思考。


先谈病机和常用中药方剂。


第一:表虚不固最常见。皮肤参与呼吸和排汗功能,毛孔的开阖,决定了汗液排泄的多少。当功能失调时,中医称为表虚不固。肺主皮毛,治疗上重用黄芪来益肺气,固表,止汗。方剂用玉屏风散来固表祛风止汗。小儿,则用太子参加红枣来补气止汗。


第二:缺钙等元素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汗出不止。中药上用牡蛎来调节钙等微量元素,因此,止汗方剂中有牡蛎散。


第三:内经中,汗为心之液。汗多,常是心阳虚,阳不摄阴的表现。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强心止汗也是很有意思的思路。在临床上,当用益气固表法,滋阴收敛法没有效果的时候,先其时用桂枝汤发汗,是个重要的思路。在辩证为心肾阳虚的前提下,四逆加人参汤都得上。另外,炒枣仁这个药,既能补心阴养心血,还能收敛止汗,对胆经之病非常见效,也可以用之。


第四:常用收敛止汗药物有:麻黄根、糯稻根、分心木、瘪核桃、浮小麦。常在方剂中加减使用。麻黄根止汗而麻黄发汗,在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功效相反,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药物研究发现,仙鹤草和山萸肉也有补虚收敛止汗功效。


第五:盗汗的辩证多为阴虚。汗血同源。常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益气补血养阴来对治。也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低热潮热而虚汗还可加用鳖甲。


第六:利小便,止汗。自古有利小便实大便的思路。其实,小便和出汗的关系更密切。从黄芪的作用就可以看出,固表必定利尿。利尿则可以让废水有出口。减轻皮肤的负担。常用利尿药物有黄芪、茯苓和泽泻。


总之,在辩证明确多汗的病机之后。方剂治疗思路有六条:益气固表止汗,调和营卫补心气心阴止汗,补钙止汗,收敛止汗,滋阴补血止汗,利尿止汗。六法可以灵活组合用。


针灸止汗则简单明五个穴:大椎、阴郄、合谷、后溪、复溜。


小儿推拿用揉肾顶止汗。


大椎为诸阳之会,针对阳不摄阴的汗出。阴郄、后溪都起于小指,几乎所有和水液代谢相关的问题都和小指相关,肾顶恰恰在小指之顶端。复溜为肾经之穴,强肾利尿止汗。合谷通头面,调节全身汗液的中枢在脑。


如果辩证明确,针药并用。多汗不是难题。



哈哈镜 发表于 2020-6-27 08:30:47

学习了

q6088 发表于 2020-12-1 22:24:24

感谢分享,方法也简单易用{:3_2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汗多症的对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