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留 发表于 2020-9-2 19:43:11

傅文录教授山东省民间中医微信群讲座

傅文录医生介绍:傅文录,男,1960年出生,河南省浚县人。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曾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40年,深得名师言传身教,一贯熟读深思四大经典,崇尚火神派郑钦安扶阳学术理论,潜心于研究扶阳医学学术精髓,并在临床中实践“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心法。临证之余,勤于文笔,耕耘不断,相继出版了《扶阳学讲义》等火神派系列著作10部,曾多次受邀火神派扶阳学术思想香港讲学,并第二、三、四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六、七届扶阳论坛大会演讲。近些年又讲学于深圳、南宁、天津、北京、郑州、安徽、山东、山西、内蒙等各级会议与微信,受益者众多。任中原扶阳与经方实战联盟主席、平遥扶阳论坛组委会成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培训基地(广州·南沙)特约讲师等。一贯奉行“读书思考写文章,理论临床两提高”的修心治学之道,遵从《伤寒杂病论》中病脉症三位一体治病模式,崇尚郑钦安阴阳辨证与阳主阴从论学术思想,附子重用与广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又投师于正宗(郑钦安·卢铸之医学)扶阳医学门下,对其脉法药三位一体病脉症并治的治病方法感悟颇深,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次第学术理解与应用多有心得,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演讲“扶阳治病次第理论与临床应用”,受到众多专业学者的关注与学习,擅用扶阳医学三法(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法)治万病,对内科诸多疑难杂症多有良效,求治者与求学者络绎不绝。退休之后自编教材《阴阳数字辨证法》《扶阳医学传真录》《扶阳治病次第学》三部,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举办传承班六期,弟子与追随者众多。被誉为当代 “中原火神”、“火神传人”,以及火神派临床研究学者与扶阳医家、扶阳派实力人物等,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经出版《伤寒论汤证发挥》等主编著作30余部。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现在是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5日晚8点整。今天是微信讲座第155期,我们邀请傅文录医生为大家带来《扶阳医学的临床价值》。下面有请傅文录医生为我们做精彩讲座。主讲人:今天我分享的是我在临床上经常研究、学习和运用的“扶阳医学”。我想把“扶阳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做针法治疗时能参考“扶阳医学”的一些思路,对临床会有启发,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今天晚上共讲五个小节内容:一是人活一口气;二是生命中的水火;三是“扶阳医学”核心;四是“扶阳医学”与火神派;五是“扶阳医学”精髓。一、人活一口气。俗话讲,人活一口气,这口气究竟是热气还是凉气?有没有温度?有没有水分?这是大家平时不太留意的问题。我们知道人出生的一瞬间,打开了两个通道,第一个是呼吸通道,第二个是消化通道。也就是说我们在先天母体内是没有呼吸、没有消化的,全靠母体的精血来养育我们,才慢慢地长大成人。当我们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打开的通道就是呼吸与消化系统。这说明我们是与天地沟通的,通天的叫呼吸,入地的叫消化吸收。那在临床上“人活一口气”怎么去理解呢?究竟这一口气是热气还是水分呢?我们做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知道了。我们如果张大嘴巴往外呼气,用手感知一下,可以感觉到手是热的;如果把嘴巴缩小一点,再吹气,手心可能就会有凉凉的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呼出了一口气,既有热气也有凉气,是阴阳和合的。我们看看这个“活”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活”字,三点水在我们舌头上,有水了才能活。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其它的环境我们能看见。比如冬天我们出门,嘴边冒着白烟,那就是我们出的一口气;我们每天所做的功课——呼吸,是我们感觉不到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呼一吸是生命的根本。人活一口气,这口气,第一我们要吸进去;第二,我们要吐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借呼吸系统与天沟通,这个桥梁我们就叫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我们哈在镜子上,会发现镜子上有水雾,说明我们这口气,既有热量又有水分,就像《黄帝内经》讲的,“上焦如雾”,像雾一样。就像最近几天下雪之前的大雾天儿,雾气腾腾的,这就是水分,在阳气不能完全蒸化的状态下形成的。那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叫人活一口气,活与火同音,“气者阳也,气者火也,气者神也”。这是谁讲的?火神派始祖郑钦安书里反复讲过。人活一口气,“气者阳也”,郑钦安讲的,“阳者神也”。因为阳气的精华之精华叫做神,神为火,所以说我们人活着,这一口气是阴阳和合的,一口气要吸进来吐出去。人活着一口气就是循环流行的意思,这一口气在我们体内运行,吸进气,到了深层的细胞,通过交换后,再吐出去。一呼一吸是表象,深层的是我们的细胞,一吞一吐也在呼吸,把有营养的成分吸进去,把多余的能量以及不用的废气从体内代谢出来。所以中医讲“其大无外”,人活一口气;“其小无内”,细胞也在呼吸,也在吞吐,也在不停地交换。人体呼吸就是与天空的交换,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是一刻也离不开天空中的气,宇航员到了天空要有专门制备的氧气;到了深海,也要带着氧气瓶才能下去。人离开呼吸,生命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我们与天地交换的通道有两个,一是我们呼吸的这一口气,要通过肺与皮毛与天气沟通;二是我们吃的是地气,地气是来自于大地的收藏。生长化收藏,长的有形的植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消化系统吸收以后,其精华部分给我们提供能量,垃圾排出去。人体有一个穴位叫人中穴,为什么叫人中穴呢?人中穴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人中穴,一个是水沟穴。为什么叫人中穴呢?我们鼻子吸的是天气,嘴巴吃的是地气,那人在哪里呢?人在天地之间。你看,每个人鼻子下边,上嘴唇有一个像水沟一样的,打坐内证的高手们会发现,这里有一条通道,像水一样地流通、沟通,如果不沟通,人的生命就会有问题了。人活一口气,非常简单,但是奥妙无穷。这是我们用东方人的阴阳思维来看待人的生命问题,来解释这些问题,对临床治疗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意义非常重大。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在不断地运行、不断地交换,而在临床上阴阳怎么落地呢?阴阳落地也非常简单。我们知道人体的阳脉之海是督脉,阴脉之海是任脉,阴阳的交换,通过呼吸反映到人体内部,人体内有一个最大的运行通道,就是任督二脉。督脉的阳气上行,通过前面的印堂、水沟,然后慢慢地到达任脉。这样一气的运行,人活一口气的流行,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任督二脉(之气)不断地流动。任督二脉是人体最大的一对阴阳,人活着既有阴又有阳,阴阳和合,就有一口气。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着眼点放在任督二脉上做功,可能不仅是针法、灸法、刮痧、整脊等等,包括脐针、腹针都会有神奇的疗效。这与人活一口气,任督二脉的循环有直接的关系。第一个小节就讲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人活一口气,生存的意义,用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来看待人的生命,这是我们学中医所必须要理解、掌握的问题,对我们临床有很大的帮助。二、生命中的水火。我们知道,自然界水火是势不两立的,着火了怎么办呢?用水灭火。但是生命恰恰是水火相生,这就是生命的奥秘。现代医学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内70%都是水,但是我们体内有温度、有能量,水在不断地运行,不断地气化,不断地流动,不停地交换,就如《黄帝内经》上所表述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实际上就是对水火关系恰如其分的表述。《黄帝内经》讲了很多内容,到最后讲的都非常简单,就是讲的阴阳。阳阴的离合产生了五运,产生了六气,产生了万象,这也正如老子《道德经》讲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我们从万物里看事物,会感觉方向性比较差,但是我们把它归到三,归到二,归到一,这怎么理解呢?与生命水火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啦。我们知道在水火之间,《黄帝内经》上讲的就是“阴平阳秘”,而不是说,阴阳平起平坐,各占五成,而是说在阴阳之间是有主导关系、主从关系的。虽然说人体70%都是水,而30%是能量、是温度,是我们的阳气,但是恰恰是这30%的能量、阳气与温度,在推动着生命之火运行。我经常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人活着,活一口气,人死了一根毫毛都不少,但是他没有热量,没有阳气,没有气的运行了。这就是人体的水火阴阳的关系。关于阴阳的关系,教科书讲的大部分都是“阴阳平衡”,而在扶阳医学中,用阴阳思维来认识人的生命问题,就会发现阴阳之间并没有平衡,而是“阴平阳秘”,也就是说阳气要藏在阴里,所以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还有“阳正阴主”,所以阴阳的关系是个离合关系,不管怎么变化,阴阳的关系就是水火的关系;水火的关系,在人体内部是相生的,如果水火不相生的话,那人的生命是不复存在的。所以“扶阳医学”为什么讲阴阳、讲水火,那就是告诉我们人体内的能量——阳气,对于我们生命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黄帝内经》有“阳化气,阴成形”的说法。所以当生命形成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的状态,这种“阳化气,阴成形”的状态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而到了病理状态呢?也就是说出现了“阴主阳从”,那就是“阳不化气,阴多成形”了,这就形成了病态。所以“扶阳医学”强调扶阳是因为在阴阳的主从关系中,阳处于主导地位。正如火神派始祖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讲的一句话:“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就是说,人体看得见的有形都是阴,而有了一口真气运行,人才有了生命。生命水火就是阴阳,阴阳在体内是交互的,是不断地紧紧相抱的。怎么相抱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非常清楚:“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阳在怀里抱着,背负的是阴,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阳是在里边儿,阴是在外边儿;阳在外阴在内,阴向下沉淀,阳向外升腾,阴阳和合,才有了生命,生命就是水火。我们的身体,从生命的一开始,精卵细胞99.9%都是水分,然后再逐渐演化,胎儿95%以上的都是水分,随着胎儿出生,水分逐渐浓缩,固定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所以人一身都是水,都是阴,但是我们有温度、有能量的运行,推动水不断地气化、不断地运行,我们这一口气才叫生命真正的一口气。三、“扶阳医学”核心。为什么要强调“扶阳医学”呢?我们知道阴阳之间是有主从关系的,以一个家庭来讲,阴阳可以设定为夫妇,《黄帝内经》将阴阳比为夫妇,二者结为一家叫“一”,二人进门以后关上门叫“一”,出了门,女的工作,男的也工作,这叫“阴阳离合”,但是所谓的工作都是为了“一”,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们的将来着想打基础,为自己的生活,所以说一个阴阳的稳定就是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一”。这个“一”是非常稳定的,稳定到什么程度呢?稳定的“阳主阴从”,“阳予之正,阴为之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所以阴阳是人体的核心,阴阳是生命的根本。我们讲阴阳为什么把阴放在了前面,把阳放在了后面?因为没有水是没有生命的,水中有火,水火相生才有生命。在“扶阳医学”里,一般把心脏比为离火,把肾脏比为坎水。为什么“扶阳医学”总是把心脏比喻为离火,把肾脏比喻为坎水?那就是说用水火来代表人的生命现象。“扶阳医学”比较重视坎离、心肾,也就是说“扶阳医学”经常把心脏比为离火,把肾脏比为坎水。大家学过《易经》八卦图就知道,离卦两边为阳爻,中间为一阴爻;坎卦中间一阳爻,两边为阴爻,所以心脏离火,虽然属火,以阳爻为主,但中间包阴;那肾脏坎水呢?虽然属水,两边两阴爻,中间的一阳爻。那人的生命是怎么构建的呢?人的生命就是,阴要降,阳要升,坎中一阳要升,到达离火,离中真阴下降,到达坎水。我不知道大家对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是否理解?先天八卦图是乾坤为正位,后天八卦图坎离为正位。先天八卦图乾位为上,坤位为下;后天八卦图离卦取代了乾卦的位置,坎卦替代了坤卦的位置。人体生命之水火在体内交互,阴阳水火相生,怎么相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用坎离相交来表述。就像西方医学有解释细胞功能的变化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没有用解剖的概念,而是用宏观的理论来概论心脏的功能与肾脏的功能,我们比为一个离卦,一个坎卦。生命的核心就是我们说的离卦一阴要降,坎中一阳要升,说明什么问题?生命的根本,一个阴一个阳、一个水一个火,水火在不断地流动,怎么流动呢?就是火中一阴要下降,水中一阳要上升,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本问题,也就是中国人用《易经》思维,用坎卦、离卦来表述心脏与肾脏的功能。举个简单例子,中医讲“心主神明”,与大脑是不分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主神志”,可以把心脏看成是有形的心脏,可以把大脑看成无形的神明,这就是体用的关系。“扶阳医学”特别认为“心主神志”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就是心脏决定大脑,这个有依据吗?当然有的。国内外有很多资料报道,一些心脏移植的人,比如一个女同志换上了一个男同志的心脏,出现了什么结果呢?这个女的表现出了男性的行为。比如这个女同志移植前是不抽烟也不喝酒的,但是她移植了一个男性的心脏之后,转化成男性的性格了,要穿男性衣服,抽烟、喝酒、打麻将、不回家。这些行为在西方国家认为不可思议,换了个“心脏”,怎么“大脑”主宰的人的性格就变了?这就是“心主神志”的问题,无形的神志是由有形的心脏决定的。所以心肾沟通、坎离相交、阴阳互根,决定了生命的根本问题。生命的根本就是心肾坎离,而”扶阳医学”恰恰就是要在心肾坎离上做功。我们生活在后天,但是决定生死的是先天。我们所活的每一天,就是要不断地为我们的先天进行补充能量。也就是郑钦安始祖讲的一句话:“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我们与父母同在,没有父母的一口气,成不了我们的形体。在“扶阳医学”里坎离既济,我们把后天八卦图的坎离既济,再回归到先天八卦图的乾坤两卦,就是我们由后天到了先天。由后天到了先天,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更持久。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总喜欢讲生命持久的意思,而怎么去做,“扶阳医学”是做的非常到位的。四、“扶阳医学”与火神派的分水岭。临床上我们都知道火神派,其实火神派与“扶阳医学”是有明显的分界线的。什么叫分界线?大家看过郑钦安的书或者学过郑钦安的学术思想,依然是经方、时方、经验方的应用,还是为病而找方,依然是用郑钦安的阴阳辩证法则、阳主阴从论这些学术思想来做临床指导,以阴阳理念来认识临床上的一切问题,叫经典火神派。郑钦安晚年有个弟子叫卢铸之,卢铸之在他师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经典火神派扶阳思想,又升华了对阴阳理念的认识,阴阳和合的认识,阴阳之间的认识,在临床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扶阳学术理念,而且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思维方法。所以没有涉及到郑钦安弟子卢铸之学术思想的,我们统称为火神派。临床上大部分辨证为三阴证,喜欢用四逆汤系列来治疗,没有次第,大部分效果也不错,这是经典火神派。而“扶阳医学”里有一套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与经典火神派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它不仅仅沿用并发展了经典火神派的学术思想,而且完善了经典火神派很多的临床不足。比如三阴证用了姜桂附以后,很多病人出现了热药反应,在郑钦安的《医法圆通》中专门讲了热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出现了热药反应以后,一部分病人可能慢慢会好,但是病人会比较不舒服,怎么能让病人舒服?能不能在没有热药反应的情况下,把疾病治愈,并进一步发展“扶阳医学”?这就是后来卢铸之所想所做的内容。卢铸之医学加上郑钦安医学叫做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统称为“扶阳医学”。“扶阳医学”,以郑钦安卢铸之的学术思想为代表,目前火神派、“扶阳医学”的领军人物,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崇汉教授为代表,卢铸之是他爷爷,他家传的第一代是卢铸之,第二代是卢永定,第三代是卢崇汉以及彭重善老师,他们家族传承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学术理念,在临床上熟练应用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所以,“扶阳医学”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用我过去在临床应用的经验与方法可以总结出,经典火神派是以经方、时方、经验方为主的临床应用思路,来解决三阴症的问题,而“扶阳医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治病套路,完全化解了当年困扰郑钦安的热药反应,所以“扶阳医学”指的就是郑钦安卢铸之这支的传承。我前十五年研究的就是以郑钦安学术思想为主,近五年左右,又涉及到了郑钦安卢铸之医学,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提高,起码热药反应没有了,而且治病的套路思想也比较清晰,比我们过去所学的内容又完善了一些,这就是我们需要讲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是“扶阳医学”的精髓。五、“扶阳医学”的精髓。“扶阳医学”的精髓,这几年我在很多学术报告会上已经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治病次第”,什么是“治病次第”?我们知道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每一个标题都提到了“某某病脉症并治”,《伤寒杂病论》“病脉症并治”这一句话,我思考了三十多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我读了卢铸之的《卢氏临证实验录》,包括彭重善老师出版的《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以及《卢氏药物配合阐述》,当我看到这些学术思想之后,我一下豁然开朗。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总结,我发现扶阳医学的精髓有三大特点:第一,三法治万病;第二,脉法药一体论;第三,治病次第。1.三法治万病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我们都是背方,背汤头,到了扶阳医学,没有汤头了,叫“法”,法是什么呢?法是方向,就像我们要顺着指南针往南走才能走到南京,如果走反了,是走不到南京的。三法治万病,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实现,当年我学习的时候,我也不会相信,最后我在临床发现确实是可行的。我刚才讲了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不是出就是入,而且出入的问题,我们与天地的沟通有两个桥梁,一个是呼吸通道,一个是消化通道,所以说扶阳医学三法,“切脉表证桂枝法”,不叫方了叫法,“切脉里证附子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那你说这还不够依据,那我们再翻过来看一下《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后面没了,所以说三生万物既然能成立,那三法治万病一定能成立。因为中国人思维方法是明理在先,理明确了,我们才知道究竟对不对,“三法治万病”经过我这么几年的临床实践,确确实实达到了临床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不管是跟师也好,上学也好,都是一个字儿“背”,背方,不背方就没法看病,我估计大家都是背方,不背个三五百首上千首,是不可能应付临床的,还要应用得心应手。但是到扶阳医学,我们没必要背那么多方了,背“法”。“切脉表证桂枝法”,桂枝法什么组成呢?“桂术楂草羊藿姜”这六味药,然后根据脉根据舌加减就行了,表证解决了我们与天的沟通问题。“切脉里证附子法”,附子法依然是“君术楂草羊藿姜”,换了君药,君药是什么就是什么法,不叫方叫法,第一味药是桂枝叫桂枝法,第一味药是附子叫附子法,附子加桂枝叫附桂法,拿不准的有可能上硃茯神的叫硃茯神法。都是法,法是方向而不是处方。2.脉法药一体论我们首先要掌握方向,然后还有变化,还有加减。怎么加减呢?就是第二个内容,叫脉法药一体论。切脉表证桂枝法,我们发现双关脉浮,扶阳医学认为左手关脉浮用白芷、天麻,右手关脉浮用油厚朴,双关脉浮则在桂枝法里加上白芷天麻厚朴,就解决了感冒头不舒服的问题。脉法药一体论是扶阳医学的核心内容,而且关于脉,理讲的再多,有时也讲不清楚,跟诊就非常重要,扶阳医学临床五个进程,切脉、辨证、立法、遣药、处方,它并不是开方、背方,而是通过切脉、辨证、立法、遣药,形成处方,它的学术思想精髓就是紧紧贴着脉、贴着证、贴着病,随症加减,这样效果比较好,也避免了临床上背方的局限性,背对了可能效如桴鼓,如果方套得不太准确,就会困扰我们的临床疗效。所以脉法药一体论是扶阳医学的第二个精彩之处。3.扶阳医学的治病次第第三个特点,扶阳医学的治病次第,什么叫次第呢?张仲景当年的病脉症并治,讲的就是次第,这个次第,就是以人为本,在临床上读《伤寒论》的多,学习《金匮要略》的人相对比较少,为什么呢?《伤寒论》有六经变化,有规律,容易掌握,而《金匮要略》讲的是五脏病法脉,五脏病法脉没有规律,所以很难把握,那怎么贯穿《伤寒杂病论》这个核心内容呢?怎么把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体现出来呢?当年卢铸之体验到了张仲景想讲的病脉症并治,他用三句话把它贯穿下来了,叫“有邪祛邪,无邪建中或理中,最后益肾填精”。这个是贯穿《伤寒杂病论》所有病的治疗次第,当然这个次第讲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心中要把握的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次第,因为扶阳的次第分好多层次,我说的是比较常规的次第,有法中次第,先后生立次第,还有邪的次第,病的次第,人的次第等很多次第,我讲的是最落地的、最简化的次第,就是常法次第,我把它浓缩为“祛邪、建中、填精”。扶阳医学不仅仅重视近期疗效,更注重中远期疗效,特别是后期体质的改变。一个疾病的变化,为什么反反复复呢?就是因为体质没有改变,今天可能吃了三五副药,口苦咽干目眩没有了,但是一劳累,一没休息好,一次大餐,口苦咽干目眩又来了,因为根本没有解决,所以今天吃了有效,停了一阵子又不行了,会反反复复。扶阳医学不仅仅要改善病人的自我症状,更要注重远期的疗效以及体质的改变,当病好了以后不再反复才是我们治病真正的目的。如果今天治今天有效,明天停药又不行了,就会困扰我们临床。扶阳医学里的治病次第是以人为本的。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因为张仲景的病脉症并治的次第横贯《伤寒杂病论》,我通过大量反复阅读卢铸之的医案,阅读其他名人名家的著作,总结出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人,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才能知道临床怎么治病。现在为什么困扰我们的临床问题很多呢?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治的西医的病,与中医的病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因为西医有标准,中医体检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是不是正常人或者平人。我通过临床上大量的反复总结,扶阳医学治人治的是什么?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常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人。我把正常人总结为五项标准,大家临床上可以思考一下。第一睡眠要好,夜晚十一点到五点要睡得非常好,如果这个人夜里一点三点必坐起来,十年以后可能会得肝癌,所以人的睡眠是第一要务;第二吃饭有胃口;第三大小便通畅,大便每天要一次,小便淡黄色,每天五到七次,如果一个人一周一次大便,半月一次大便,想想阳明不降,带来什么问题?平时可能不足一提,一到有问题的时候都成了致死的症结;第四手脚温热,特别是脚热,很多女同志脚非常凉,表示心脏功能太低下了,心脏弱了的阳气就弱了;第五每天早上起来精气神非常好,如果睡起来精气神非常不好,说明阳气的能力弱了,没有达到第二天应付工作状态的能力。我们知道了正常人以后,病脉症并治,“祛邪、建中、填精”,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然后参考临床治病的次第。也就是说,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前提下,兼顾病、兼顾脉、兼顾症,这才是再现了张仲景当年治病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平人,什么是正常人,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治人,只能去治症,去治病。受现代西医病名的限制,中医的正常人没有标准,我们的教科书都没有谈到,都没有将正常人的标准落地。有了这五项标准,大家在临床上不管扎针灸、艾灸、刮痧、整脊等等,所有治疗,只要离这五项标准越来越近,说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如果离这五项标准越来越远,那就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疗思路。在《黄帝内经》时代,讲究的是一针二灸三用药,这个思维格调是《黄帝内经》已经定下来的,所以大家对针法比较热,也很正常,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优势,也都有不足。《黄帝内经》的模式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那就是一针二灸三用药,我在临床上也是这么操作的,临床上当用针法用针法,当用灸法用灸法,对体质很差,病情反反复复,脉很弱的人,治疗效果差了,我们就要将“祛邪、建中、填精”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让病人在三个月一百天之内,体质有所改变,病慢慢才能好。所以扶阳医学治病次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祛邪、建中、填精”。“祛邪、建中、填精”,是这几年我讲的比较多的一个内容,临床上我们治病,不管扎针也好,开方也好,都是以一个方加加减减,这样会有疗效,但是疾病是一个纵向的变化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早期、中期、晚期,所以用一张处方贯穿从开始到结束的病,可能是不太现实的。张仲景讲的非常清楚,病脉症并治要贯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张仲景的两部书,《伤寒论》研究的人多,因为有规律,比较容易把握,《金匮要略》五脏病法脉没有规律,难以把控。张仲景的六经与五脏合起来,五脏六腑,五运六气,尽在脉象的生克制化之中,其贯穿的治疗思路就是“祛邪、建中、填精”。扶阳医学精髓让我们找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在临床上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病症,不可能都是我们治过的病症,面对一个未知的病症,我们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于疾病治疗的全部过程,可以做到心中有底、步步为营,“祛邪、建中、填精”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我们就可以稳操胜券了。扶阳医学精髓内容非常丰富,“切脉表证桂枝法,切脉里证附子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如果左寸脉离火不降,用硃茯神法、黄连阿胶汤法;右侧寸肺脉、膈间脉浮起来了,我们用广紫菀法,才能解决问题;或尺脉很弱,左手尺脉至骨,达不到缓力神的标准,那我们就要步步填精。比如很多老年人体质很差,疾病反复,为什么多病缠身?就是因为体质差了,疾病没有办法完全恢复好,才会导致病症反复出现。所以只有把治病次第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对一个疾病治疗要把握住从开始到中间、到最后的全过程,扶阳医学特别讲究远期疗效,用膏丹丸散解决体质的持续改变,才能真正达到改善体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扶阳医学的核心内容。同时,扶阳医学精髓已经把郑钦安当年的所谓的热药反应全部避免了,自从涉入到真正的扶阳医学以后,我在临床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热药反应。但是在几年前,我学习经典火神派,和大家一样,用热药后会出现热药反应。所以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丰富我们的临床学术思想,我想大家不管学针法,学其他流派,临床疗效是决定我们的根本,是决定中医生命的最核心内容,所以希望大家拓宽视野,希望扶阳医学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包括针法也是一样。人活一口气,人体运行的一口气就是任督二脉运行的轨道,轨道上有两个通道,一个是气化通道,一个精的通道,如果我们对精的通道与气化通道有明确的认知,很多针法就可能会起死回生,会有奇迹出现。扶阳医学内容很丰富,有机会我再给大家分享,今天晚上讲的课就讲到这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傅文录教授山东省民间中医微信群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