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阳生 千金三黄汤加减治疗劳证
三黄汤系仲景方,为孙思邀收入《千金翼方》中,故又名《千金》三黄汤。全方由麻黄、独活、黄芪、黄芩、细辛五药组成,“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余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类痹证,常随手取效。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备,以之为治痹证的基本方。如风寒湿邪初犯,则重用麻黄以发散;寒甚者,重用细辛以温经散寒止痛,虽无热象,也无须减黄芩,但用量宜轻;热痹者,宜减黄芪、细辛,重用黄芩;血虚者,重用黄芪以益气生血;血瘀者,重用黄芪以补气行瘀,病在上肢加连翘,下肢加牛膝等。兹将临床运用本方的验案介绍如下: 行痹:王x,女,40岁,工人,1973年3月5日初诊。上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已六年,每因受凉辄发。近日因气候骤变而症状加剧,肘、腕关节伸屈不利,恶风,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血沉31毫米/小时,抗“O"833单位,类风湿因子阴性。证属行痹,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三黄汤加味:麻黄15克 独活12克 细辛10克 黄岑10克 黄芪10克 防风10克 川乌12克 秦艽10克,水煎服,5剂。11日复诊:恶风除,疼痛减,原方去防风,麻黄减至10克,加蜈蚣2条,继进10剂。自觉症状消失.复查血沉10毫米/小时,抗" O"500单位,病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本案用三黄汤加防风、秦艽、川乌以加强祛风散寒止痛之效。若反复发作、久病不愈者可加全蝎、蜈蚣、穿山甲等虫类药以搜风通络,收效尤捷。 痛痹:吴x,男,11岁,学生,1982年4月7日初诊。两膝关节疼痛半年,加剧三天。四肢不温,两膝觉冷、喜暖,腘窝有拘急感,下肢屈而难伸、动则痛剧,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血沉28毫米/小时,抗“O"500单位。证属痛痹,治宜散寒止痛,祛风除湿通络,三黄汤加减。麻黄6克 独活8克 细辛5克 黄芪5克 川乌8克 牛膝6克 甘草8克,水煎服。5剂后,痛减大半,四肢转温。守原方加威灵仙6克,继进10剂,自觉症状消失,复查血沉12毫米/小时,病愈。 按:三黄汤减黄岑,加川乌、牛膝、灵仙、甘草等增强温经散寒止痛之力。若疼痛难忍,可酌加乳、没、丹参以温经流通气血;关节肿胀,加防己、木通等增强除湿之功。 着痹:范x,女,45岁,理发师,1975年4月21日初诊。右腕关节及两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已三年,活动受限,遇冷水则痛剧,苔薄白,脉缓。血沉46毫米/小时,抗“O"500单位,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证属着痹,治宜除湿、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三黄汤加减:麻黄18克 独活12克 细辛8克 黄芩10克 黄芪6克 连翘15克 防己15克 川乌15克 木通12克,水煎服。5剂后,症状好转,守原方麻黄减至8克,加穿山甲10克,当归12克,共进30剂,关节肿痛消失,复查血沉12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病愈。 按:三黄汤加木通、防己除湿通络以消肿胀;加川乌散寒止痛;加连翘因病在上肢。为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可加乳、没、山甲、当归、丹参、地龙、鸡血藤等;症重者,可用马前子、斑鳌、川乌、草乌、等煎水外洗患处,其效更著。 热痹:廖x,女,56岁,工人,1984年4月16日入院。右膝关节肿痛灼热三天,患处得冷则舒,伴恶寒发热,心烦,口苦,小便短赤,大便五日未解,体温39.2,苔黄,脉滑数。血沉103毫米/小时,白细胞12000/立方毫米。证属热痹,治宜疏风清热,除湿通络。三黄汤加减:麻黄12克 独活10克 防风10克 黄芩20克 栀子12克 防己15克 木通15克 滑石12克 大黄10克(后人),水煎服。3剂后,肿痛大减,寒热亦除,体温正常,大便已通。守原方减防风、大黄,连服14剂,诸症悉除。复查血沉36毫米/小时,白细胞6000/立方毫米。5月6日病愈出院。6月20日来院,复查血沉16毫米/小时,病无复发。 按:三黄汤减细辛、黄芪,重用黄芩加防风、防己、栀子以祛风清热除湿;木通、滑石清利湿热,大黄通里泄热,使表里双解,风湿热邪悉除而病愈。 血痹:刘x x,男,60岁,农民,1980年12月11日来诊。左肩关节疼痛八个月,按“肩周炎”治疗无效。近日左肩关节酸胀疼痛如针刺,有麻木感,夜间尤剧,左上肢抬举、后伸严重受限,穿衣需人帮助,舌淡苔薄白,脉弦。血沉、抗“O”均在正常范围内。证属血痹,治宜活血化瘀通络。三黄汤加减:麻黄6克 独活10克 细辛8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穿山甲10克 土鳖6克 连翘10克,水煎服。连服10剂,病愈。 按:三黄汤减黄芩,加当归、山甲、土鳖活血通络,重用黄芪益气通瘀,麻黄轻用,取其通络,药中肯綮,故疗效颇速。 仲景三黄汤考源及验案2则_毛绍芳 仲景方论奥妙无穷,验于临床每取良效然而,在《伤寒杂病论》全卷撰成之后,“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由于每一朝代所能见到的传本均不尽相同,或编次倒置,或文意悬隔,或有证无方,或有方无药等,致使仲景有些方药失传,间或个别能传至今日,但又不能得到认真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仲景三黄汤即是一例。该方系由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从民间搜采而来,载于《千金要方·卷八·偏风第四》门下,文曰:“治中风,手中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仲景三黄汤方:麻黄三十铢,黄芪十二铢,黄芩十铢,独活一两,细辛十二铢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小汗,两服大汗。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六铢;气逆,加人参十八铢;心悸,加牡蛎十八铢;渴,加栝蒌根十八铢;先有寒,加八角附子一枚,此方秘不传”本段文字在继孙思邀之后的王熹所撰著的《外台秘要》中也有转载,遗憾的是,该方却没有载入自宋朝以来盛传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之中,因此,多数医家对其不甚了解。从本段文字最后孙氏所注“此方秘不传”五个字和《外台秘要》在本段文字最后的“此方神秘不传”六个字当中,足见一千多年前孙氏在搜采本方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本方的珍贵程度,笔者在读书过程中,发现此缺憾并深信“秘不传”三字,试用本方治疗疑难杂证,结果效验极著。此举验案2则,以示拙用。 案1杨某,女,68岁,2000年5月10日首诊。患者自述,2年来自觉全身肌肉及关节困痛,尤以腰及双膝关节疼痛较剧,伴倦怠乏力,微恶风寒,局部肌肉不时抽筋,持续时间3-5分钟不等,稍劳作或天气变化即加重。曾先后在本市多家医院就诊,经查:BP17. 29 / 10. 64k Pa,心、肺、肝、脾等未发现病理性改变,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抗“O”、血沉等项检查指标均属正常范围,血清钙2. 0 mmol /L, X线示双侧膝关节均呈退行性病变,轻度骨质增生。鉴此,前医均按低钙血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给以治疗,长期服用维生素D钙片、维生素C盖中盖及芬必得胶囊、汉桃叶片等补钙、止痛药物,均不见好转。近两个多月来,因家中建房劳累,以上症状又日趋严重,方求治于余。经询问得知,患者除上述症状外,时常心情烦躁,纳食及睡眠均差,且大便秘结,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涩。四诊合参,判为外内合邪,虚实夹杂,病属仲景三黄汤证无异,乃投三黄汤加味:炙麻黄9g,独活15g,细辛6g,黄芪3 0g,黄芩12g,大黄6g,白芍30g,甘草10g嘱患者日煎服1剂,连服3剂后再来应诊.二诊时患者及家属兴奋不已,述服药2剂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大便通畅,饮食增加,睡眠也有所好转,便通痛减,药已中的,首诊方减去所加之味再服3剂。三诊时患者原有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嘱按二诊处方再服6剂,先后共服仲景三黄汤12剂顽疾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案2赵某,男,71岁,2001年4月6日首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曾伤风感冒,当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周身关节疼痛,伴咳嗽吐痰,经在附近门诊打针、输液、服药(药名不详)1周左右,上述诸症基本消失,随之出现时时恶寒、纳食及睡眠均差、关节酸困乏力、稍事活动则气喘嘘嘘等,曾求治于中医服补中益气汤等仍不见好转。查其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遂投仲景三黄汤加味治,处方:炙麻黄9g,细辛3g,独活12g,黄芪25g,黄芩9g,柴胡12g,党参12g水煎服,每日1剂。4月8日二诊,述服上药2剂后,时时恶寒、气短关节酸困明显好转,但纳差、眠差仍存,遂更易处方为:炙麻黄9g,独活9g,细辛3g,黄芪30g,黄芩12g,苏梗9g,五味子15g结果服药3剂告愈 按:上述2则验案,虽然病状不同,但其发病机理均属正气虚于中、热邪扰于上、风邪袭于外所致,因而同用仲景三黄汤而收良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之理。案1首诊处方中加大黄、白芍、甘草,一则取其协助黄芩清热之理,二则取其酸甘化阴、润肠通便之意,三则取其缓急止痛之功;案2首诊方中加柴胡、党参,意在和解少阳,结果服药2剂,少阳枢机通畅,随即减之,于二诊方中改加苏梗、五味子,旨在宽胸胃以促进饮食,敛心气而安定心神。 千金三黄汤(金匮)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兼治贼风,腲腿风,半身不随,失音不语。麻黄 黄芩(各三钱八分) 独活(三钱) 细辛(一钱五分) 黄芪(六钱)上五味,水煎温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钱半;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钱;悸,加牡蛎二钱;渴,加栝蒌根二钱;先有寒,加附子一片。石顽曰,此方,千金云仲景三黄汤,治恶寒经日不止,不欲饮食,全似内外虚寒之候,而方中反用黄芩之苦寒,岂不碍麻黄辈之温散乎?既用麻黄,复用黄芪,岂不碍表气之闭拒乎?曷知恶寒经日不止,虽有似乎虚寒,而实卫虚不能胜邪所致。不欲饮食,亦是风热内蕴之故,观烦热心乱一语,病情灼然。故方中虽以麻黄、独活、细辛开发腠理于外,即以黄芩清解风出于内,更虑卫虚难于作汗,乃以大剂黄芪助之,与黄芪建中之义不殊,其用黄芪之意有二:一以佐麻黄开发之权;一以杜虚风复入之路也。方后复云,心热加大黄,言服前药后心中烦热不除,知黄芩不能祛之外散,即以本方加大黄以引之下泄也。其加枳实,加人参,加牡蛎,加栝蒌等法,或治旺气,或助本元,各随标本而施,加附子者,专佐麻黄之蒸发,助黄芪温经,殊非阴寒之谓,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同源异沠, 详金匮以千金二字名方,珍重之也,千金祖金匮之意而衔其集曰,备急千金方,不忘祖述之本也。好药方 ,谢谢分享。。。。。。。 经典药方,感谢分享加减心得,功得无量!
感谢分享,收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