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太极拳与周易参同契
本帖最后由 青云 于 2020-12-17 18:21 编辑在阎志高先师遗下的拳谱中,有一些是《周易参同契》里的文字,开始没弄明白,经过了这几年的体悟,才有了一些理解。以武禹襄和李亦畲那样的儒生秀才,怎么可能不通易理?不过他们的传人杨班侯和郝为真,以他们的国学功底恐怕还无法理解太极与周易是什么关系。因此李亦畲的“老三本”拳谱里不能有太高深难懂的东西,至于阎先师传下的太极内功中有((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的丹道理论,也许是另有机缘。
一、坎离匡廓
《周易参同契》的第一章写道:“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大意是:乾坤是易数的基本模式,坎离是一位易数的城郭,也是运转车轮的中轴。乾坤是动静之始,是无极,而坎离是太极状态,是阴阳。杨禹庭先生说: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式子。在后天八卦图中,坎离取代了乾坤的位子。以坎离为城郭结合在太极内功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修炼,使体内的离火和坎水相交合,产生玉液,奠定炼丹的基础。具体到身体和拳架上,则坎所代表的脏器是肾,窍位是会阴,在拳法中以棚为用;离代表的脏器是心,窍位是祖窍,拳中的用法是攫。在行功的方位上,离代表南,坎属于北。在《周易参同契))的第一章里,还有两句很重要:“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意思是:乾坤坎离这阴阳四卦,是宇宙和生命动转的风箱,它的鼓荡决定了丹道修炼。阎志高先师认为:以后天修炼的方法(即太极拳)是可以返还到先天的境界的,具体地说就是要抽坎填离,通过行功走架的四正四隅的抽换来进行。最后完成“金木交并”和“抽坎填离”,也就达到了后天返先天的目的。家师常春先生曾教过我八卦四式的抽换顺序和方法,并说:真能练成就是神功奇人了。
二、若有若无
《周易参同契》第六章写道:“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进退分布,各守境隅。”这简直就是太极拳的行功心法,意思是说,真人修炼至妙处,则身心若有若无,仿佛是大渊中的谷神,意念忽而沉隐,忽而飘浮,不要支配你的身心,他们都能自然而然,进退有序,各司其责。王辉璞先生和刘常舂先生都再三教导我:太极拳是自然大道,最初行功时,不可无力,也不可用力,所谓用意不用力,也绝不能意念过重;拳到化境,则无所谓意,更无所谓力,只是一味地虚灵。在正宗的武式小架里,太极之开合甚有奥妙,随师学拳多年,突然有一天,“合”时后脚跟不愿跟步了,身体重似千钧,请示师傅:能否不跟步?师日:不行!这是水火即济功夫要成了,这时身子要沉下去,定住了,待~阳初动,步子自然就跟上了。回去一练,果真如此,真是“乍沉乍浮”。
这一章中还有两句“采之类白,造之则朱。”说的是丹道中的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之法,玉液者即“醴泉”之水,无色透明,故谓之“类白”。在本门太极内功中,先站太极桩,舌下出醴泉之水是关键,此泉又名“琼浆”,可以“上润咽喉,中润脏腑,下润丹田”。我的弟子姜丰和张旭琳没学艺拜师之前,都身染重症,入门练功后全赖此泉”治愈沉疴,看来绝不仅仅是“润”的功能,此“泉”中藏有何物有待后人破解。玉液还丹后,又要完成筑基,则开始修炼金丹,有内视功能的人可知金丹的颜色因修炼进度发生变化,但同时也因人而异。一般则由白变黄,再由桔红变深红,再由深红变得金光灿灿,所谓“先自而后黄兮,赤色通表里,名日第一鼎”。因此说“造之则朱”。家师有几句诗是对“采之类白”的称赞:“心火下降坎离颠,肾水上升酿醴泉,天人合一无上法,长寿奥秘在此间。”
三、周流六爻
《周易参同契》第十五章日:“循据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意思是说:修道之人要按宇宙动转的规律使体内的真气上下变化升降,在周易的六爻所代表的时间和空间中有序地流动,一般的人难以察觉到。练习太极拳和丹道都应该考虑修炼的环境和时间,中医的子午流注、传统文化的风水学及现代科学的磁场理论都告诉我们:自身的主观因素,包括炼己筑基固然重要,但客观因素亦不可忽视,否则绝难成功。如张伯端隐于天台山,白玉蟾修于武夷山,张三丰炼于金台观,即使是禅宗的修身养性,六祖也要在森林中与猎人作伴15年。练功的时间也非常重要,《周易参同契》就说:“朔旦为复,阳气始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此时练功就能够“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浸进,日以益长”。那些太极拳前辈们都说:3天不抵一个早,早晨5点至7点正是阳气上升之时,练拳对身体有益。最好不要在人群嘈杂的广场上练拳,应选择环境幽雅的水边、树林的沙土地上练习太极拳,才能有助于功力的提高。
拳架的运行,本身就是“升降上下,周流六爻”,还应该“循据”人体气脉的“璇玑”,如吴式太极拳行功走架时“意想”身体的穴位,如阎志高先师传的武式小架内功中的“子午小周天”和“缠丝球”,这也都是“循据璇玑”。
《周易参同契》还有一句修炼的具体方法:“黄中渐通理”。后世丹家对此句多有发挥:“黄”乃是指中宫黄廷,“中”说的是中脉。闵小艮先师将贯通百会与会阴的中脉称之为“黄道”,认为是丹道理修炼的捷径。而薜阳桂在《梅华问答编》中甚至认为:“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此是我生身立命之根,与天地太素同一鼻相通。”当代有太极拳名家根据“黄中渐通理”之说创立了三田旋转与中脉合一的法门,不失为优秀的太极拳内功。接着“黄中渐通理”之后的下一句就是“润泽达肌肤”。不难理解:打通中脉后,自然神清气爽,肌肤光润。
结语
(《周易参同契》这本“天书”讲的就是修炼丹道的原理,宗旨是告诉修炼者要:“含精养神,通德三元”,“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一旦“还丹入口”则“寿命得长久”。具体的状态是:“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老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也就是说:“累积长久,变形而仙。”修炼太极拳内要“气以直养而无害”,外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炼己要“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行功要“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修炼的境界是“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由此看来一百多年的太极拳理论发展是延续了《道德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道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与丹道修炼是相似啊!
看了楼主的文章很受益,我也是练习太极拳爱好者!{:3_25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