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168小編 发表于 2021-4-13 22:25:26

转载:明初魏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祖籍地考

本帖系轉帖,原帖作者:大谱师
  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史载为凤阳府凤阳县人。徐达的祖籍地到底在哪里?由於史书上对徐达的祖籍地没有做任何记录,再加上古籍资料和证据不足,所以现在对徐达的祖籍地在哪,还无法下定论。近十几年以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徐达的子孙以及徐氏源流文化爱好者,为了考证徐达的祖上到底是土生土长的凤阳人?或者是从外地迁入凤阳县?很多人一直在为此事绞尽脑汁查找各方面的古籍,以求证徐达祖籍到底在哪里!或者求证徐达的祖上就是凤阳本土人。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徐达的祖籍地就在某省某地。只要是在网上聊起来,也许很多人会说,徐达祖籍地在江西丰城,因为持有这种说法的人觉得能够拿得出古籍记录作为证据,然而,这些证据貌似能够站得住脚,但是,这些所谓的证据经过仔细推敲和考证,又有很多不足之处和矛盾之处,这当然还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来确定徐达的祖籍地就在江西丰城。至於宗谱所载,就更加不可信了,如果仔细去考证各家的宗谱,宋代以前的世系基本都是後人嫁接名人、挂靠名人、参杂杜撰成份的产物,即使是宋代以後的世系,也存在很多缺失与不足、甚至也有人为杜撰拉名人。也有很多人认为徐达的祖上本来就是凤阳人,至於徐达的祖籍地在丰城之说,纯属虚构杜撰出来的。
  
  目前为止,徐达的祖籍地在江西丰城一说,无论真实与否,都是流传最广的,甚至还得到了很多人认可,认为可信度是最高的。因为,徐达祖籍地在丰城一说,貌似能够拿得出部分古籍记录作为证据,例如明朝万历《南昌府志》、清朝康熙《南昌郡乘志》都记录有这样一句话“二八居士墓,在桐槽水南乡,相传为中山王远祖”,开头用的都是“相传”两个字,这足以证明在明朝万历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徐达自己、包括他的子孙後代在内,根本就没有认可丰城县的二八居士墓埋葬的是他们的远祖。然而,到了清朝末其同治年间,《丰城县志》和《南昌府志》记录二八居士墓的用字用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相传”变成了确定~“二八居士墓在丰城县同曹水南乡,居士系明中山王达祖,正德、嘉靖中,其子孙魏国公屡遣宗人祭扫”。由此证明,明万历和清康熙时期的地方志内容已经被清朝同治年间重修地方志的人改动了,不知清末同治年间窜改此条内容是以什麽做为依据的?难道说在清末就有徐达的後人认同了祖籍地在丰城?明朝万历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地方志用的都是“相传”两个字,可见这只是在丰城当地口口相传,并没有得到徐达家族的认可和认同,更不存在徐达後人魏国公派人来祭祀扫墓。然而到了清末,怎麽就确认了这是徐达的远祖墓?而且还说徐达的子孙派人来扫墓?如果确有其事,为何万历年间南昌府志、康熙年间南昌郡乘志不作记载?再细看清末同治年间《南昌府志》後面注明“二八居士墓??来源於丰城县志,”由此可知,清末的《丰城县志》和《南昌府志》已经窜改了明朝万历和清朝康熙年间的版本。
  
  据江西丰城韬公後裔《徐氏宗谱》记载“徐达的高祖父徐傅林、曾祖父是徐明常,祖父徐思温,父亲徐惟勤,传到徐达这一世,又记录先世由南昌府丰城迁凤阳”。该支宗谱记录徐达的曾祖父徐明常是居士,徐思温是居士,徐惟勤也是居士,没任何官爵。
  
  查明代的古籍资料,包括《明史》《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在内,都记录了“追赠徐达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为王爵”。而丰城的《徐氏宗谱》仍然记录徐达的上三代就是普通的居士,这明显不符合常理,由此,该版本宗谱记录徐达以上世系的真伪性不言而喻。按照明朝追赠的典章制度、凭徐达以及徐达的子孙在朝中势力,如果他们认可了丰城祖籍地,为何不在丰城徐明常墓地里立神道碑?不在丰城立神道碑,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例如:朱元璋的义子黔宁王沐英祖籍地在江西乐平县,乐平县就有沐英的祖墓及神道碑,而且碑文载入《乐平县志》及其他古书里面。然而现代的专家教授也写了沐英祖籍及姓氏考证的相关论文,论证黔宁沐英的后代沐绍勋是乱认乐平姓李的做祖宗。
  
  另外,持“徐达的祖籍地在丰城”一说的人,又搬出明朝《地理人子须知》一书来证明徐达的祖籍在丰城桐槽,因为该书记录了明中山王徐达的先祖塟在丰城县桐槽水南乡宝剑出鞘形,宋朝建炎年间下葬。此书确实记录了徐中山王祖地在丰城,但是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注明到底是哪一个人下葬此地,墓主人名字无从查考。将《地理人子须知》和丰城的《徐氏宗谱》仔细比对一下,根本就无法和丰城韬公後裔的宗谱吻合,因为丰城的韬公後裔宗谱根本就没有记录宋建炎年间下葬宝剑出鞘形。如果徐达的先祖真的是韬公後裔,为何韬公後裔的宗谱就没有记录建炎年间下葬宝剑出鞘形?再者,丰城的韬公后裔《徐氏宗谱》 里面根本就没有《丰城县志》 及《南昌府志》 记载的“二八居士”。
  
  在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的徐懋功的後裔村庄里,他们的宗谱明确的记录了“徐崇高宦居丰城,因而为家,建炎年间下葬桐槽水南乡宝剑出鞘形”,该谱记录的徐达的父亲是徐玉,和丰城的宗谱完全不同。再仔细查看《地理人子须知》,有这样的一句话“从戎迁濠,主生玉”,这是否意味着徐达的父亲名叫徐玉呢?如果按这个理解,武宁县、瑞昌市的徐懋功後裔的徐氏宗谱似乎又和《地理人子须知》有吻合之处,但是仔细推敲考证,似乎又和丰城的谱一样~内容存在不足之处和矛盾之处。再仔细辨别《地理人子须知》里面的内容,居然也有错误,即“女为文孝皇后,次子永昌……”,按正史和徐达家族子孙的墓碑记录,徐达的次子根本就不是徐永昌,由此断定该书记录也有不实之处。由此,可信度大打折扣。
  
  据徐达的神道碑文和北京的定国徐公碑文记录,徐达是凤阳府凤阳县人,除此以外,再也找不到有关於徐达的祖籍地的文字纪录,包括古籍史书也如此。在当代的南京,已经出土了十多座徐达的後代的坟墓,墓中还出土了墓志铭,据徐达的後代的墓志铭文,没有一句提到徐达的先世居南昌府丰城县。按照古人撰写墓志铭的习俗,古人去世後,撰写墓志铭的铭文里面必须要记载自己的祖上因何要迁到现在的居住地,如果是世世代代居住此地,就记录“世为某地人”;如果是祖上从外地迁入现在的居住地,就要写上“自某地徙居到现在的居住地”。可是现在出土的所有的徐达後裔的墓志铭、碑、包括古籍、四库全书收录的徐达的子孙的墓志铭、碑、传等文章,竟然没有一篇提到江西丰城,虽然他们在南京或北京居住了很多代,但他们的墓志铭或碑文始终记载自己是凤阳人。假若徐达的祖父真的是丰城觉溪徐思温,并且是徐思温迁凤阳,为何徐达的神道碑文就不写自己是丰城人?才住了两代,为何不写和丰城觉溪有关呢?因此,徐达的祖籍地在江西丰城一说,很值得怀疑。因为徐达的子孙在南京和北京住了十代之後,他们的墓志或墓碑仍然说自己是凤阳人,而不是记录自己是北京或南京人。
  
  再看徐达的儿子徐膺绪墓志铭文,明确的记录了高祖五四、曾祖四七、祖父六四、父亲徐达。由此可见,丰城的宗谱和徐达的儿子的墓志铭完全不吻合。既然丰城的宗谱和墓志不吻合,且问徐达怎麽就成了丰城韬公的後裔?在如此证据之前,坚持徐达祖籍地在丰城的人甚至还怀疑徐膺绪的墓志是假的,我只能说这种人太幼稚了!难道专业考古人员还不能辨别徐膺绪墓的真伪?
  
  《地理人子须知》一书是江西德兴县徐维志、徐维事兄弟两合撰,在明朝万历年间成书,而当时的万历年间的《南昌府志》记录为二八居士墓,相传为徐达的祖墓,也就是说还不确定,没得到徐达自己以及徐达的子孙後代认可。那麽,德兴县二徐着徐达的祖墓风水,是在丰城打听来的?还是听当地老百姓口中相传得来?或者是在地方志书里面看得?如果徐达的先祖在宋朝建炎年间真的塟在宝剑出鞘形,为何丰城谱没有记录呢?在风水师里面,还有一个唐朝的风水大师杨筠松,在这篇文章里必须要提及,或许诸位有所不知,据《杨救贫传奇》介绍,唐昭宗时期,杨筠松师徒经洪州到达丰城县桐槽徐氏家中,为徐达先祖下葬於桐槽将军出剑形,并畱有钳记云:“桐槽大地,邋邋遢遢,炎脚注金头,却似牛轭。帝前后殿,贵人前席,日月扞门,龙虎持戟,有人葬者,王侯两国,百年已后,富贵方得,若间发迹先须江北。”如果按杨筠松传奇,难道徐达的祖墓风水是唐朝下葬的?
  
  “即使徐达的祖墓和祖籍地真的塟在丰城,为何徐达以及徐达的子孙在明朝就没认可呢?”
  
  丰城徐氏韬公後裔《徐氏宗谱》所载徐达的上世世系,在《丰城县志》里面也能够找得到,《丰城县志》记录徐国煦、徐定??徐正常,连续好多代列为孝子世家,并且直接写到了元朝的徐正常(丰城谱记录的徐达的曾祖父徐明常,是徐正常的兄弟)。如果徐达的高祖父真的是徐傅林、徐达的曾祖父真的是徐明常,为何这个孝子世家就不写上徐明常?反而写徐正常?按《明史》和多部古籍记录,徐达的上三代追赠为王爵,在徐傅林的几个儿子里面,徐正常肯定没有徐明常出名了。因为如果按正史记载的徐明常,是被追赠王爵的,这麽重要的人物,《丰城县志》为什么不作记录呢?
  
  笔者认为不记录的理由:徐达的曾祖父根本就不是徐明常,祖父不是思温,父亲不是惟勤!因为徐膺绪墓志记录徐达的祖父是徐五四,这已经很明确了。
  
  元代时期,通常来说汉人的名字都是由数字组成,就算是明太祖的父亲、爷爷也不例外,他们的名字同样是数字。可以肯定的是,徐膺绪的墓志绝对比宗谱真实。综合上述,即使按《地理人子须知》所载徐达的祖墓真的在丰城,也并不能说明徐达是韬公後裔,也不能说明徐达的祖籍地在丰城。
  
  其一、《地理人子须知》没有记录任何名字,塟此地的到底是谁?叫什麽名字?无法查实。
  
  其二、古人的墓地不一定非要塟在自己的家乡,比如同样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徐阶,他住在松江华亭,墓葬却在浙江长兴。
  
  结合目前很多记录徐达的宗谱,都各持己见认为徐达是自己的当地人,甚至有很多徐氏族人在网上、在微信群、或者在QQ群里挣得面红耳赤,相互对骂、相互攻击也是经常发生的事。这根本就不是和和气气的探讨,似乎是在比试到底谁会吵架。由於各自都缺少实证,即使拿出所谓的证据,也是矛盾重重、迷雾重重,这些摆出来的证据根本就不足以证明徐达的祖籍地在某省某县或某地。总而言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目前只能把徐达定格为凤阳府凤阳县人。

  徐膺绪墓志拓印本



  明确记录了赠三世皆王爵。由此可见徐达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即使去世了,也被追封为王,所以绝对不是丰城宗谱记载的徐明常。


  明朝万历年间《南昌府志》记载“二八居士墓,相传为明中山王徐达远祖”。
  “相传”意味着在康熙年间还是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墓主是徐达的远祖,没得到徐达以及徐达的子孙认可,甚至当时的宗谱上也没有记载。所谓远祖,肯定是很多代以前的了,可以确定绝对不是徐明常墓。
  丰城同曹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同曹就是现在的丰城杜市鎭同造孙家。同曹孙家距离觉溪徐家不远。那麽?同曹到底是不是现在的同造?万历、康熙年间的《南昌府志》记录的同曹到底是不是清末同治年间《南昌府志》中的同造?
  据丰城同造孙氏宗谱记录,同造村一直叫做同造,根本就没有叫做“同曹”。又据四库全书里面明朝孙先生墓碑铭载“正统五年五月二日,丰城孙先生没。先生讳贞,字宗正,号竹轩,孙氏。唐兴元中曰瑫者,自江左来丰城,卒葬邑之同造里敷山,子孙始家丰城”,由此可知,同造孙家在明朝还是叫做同造村,那麽?万历、康熙南昌府志记载的同曹难道说是错别字?或者说同曹另有其地?


  四库全书收录的元朝丰城孙氏族谱序,明确记录了元朝时期同造村还是叫做同造,而不是同曹。明朝、清朝,一直到现在,同造还是同造,同曹非同造,那么同曹到底在哪里?


  康熙年间《南昌郡乘志》延续了明朝万历《南昌府志》一切内容,一字不变的记载“二八居士墓,相传为明中山王徐达远祖”。
  “相传”意味着在康熙年间还是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墓主是徐达的远祖,没得到徐达以及徐达的子孙认可,甚至当时的宗谱上也没有记载。所谓远祖,肯定是很多代以前的了,绝对不是徐明常墓。修谱就用大谱师。


  清朝末年同治《南昌府志》做了改变,和明朝万历《南昌府志》康熙《南昌郡乘志》内容不一样了,改成了“二八居士墓,系明中山王达祖,正德嘉靖中魏国公屡遣宗人祭扫,来自县志记载”。
  “相传”两个字去掉了,意味着在康熙年间还是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这个墓主是徐达的远祖,到清末就确定是徐达的祖墓,明朝还派了人来扫墓?这明显是後人杜撰出来的事。


  《丰城县志》记录的孝子世家世系如下:
  徐国煦~徐定~徐颀…曾孙徐傅林~徐正常。
  以上和丰城徐氏韬公後裔谱“徐达的祖上世系”世系完全相同。徐傅林的第三个儿子徐正常只是普通人,如果按《明史》及明代古籍所载,徐达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被追赠为王爵,而徐傅林的小儿子徐明常就是徐达的曾祖父,被追赠为王爵,远比徐正常出名,为何“南昌府志”不记录更加出名的徐明常?除非徐达的曾祖父不是徐明常。


韬公活了一百一十岁,是不是奇迹?如果韬公在唐朝真的活了一百一十岁,那肯定是要载入地方志的。由此可见这个记载不实。


  丰城骊塘甘氏是宋初开宝年间开基,四库全书和丰城甘氏宗谱有明确的记载。
  按丰城的韬公后裔宗谱,骊塘甘氏还没有基的时候,韬公就已经去世了,试问韬公怎么就娶了骊塘甘氏呢?
  由此可见,徐韬娶甘氏是无中生有之事。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5b816da1aae4bfa9e5946c148b890a6

  按丰城谱记载,徐明常出生在乾道壬寅年,即1165年。 殁于景定四年,即1260年。乾道总共有九年,即1165年~1173年)。注:乾道只有壬辰,没有壬寅,由此可见丰城谱记载的乾道壬寅年是错的。如按乾道壬辰计算,则徐明常出生在1172年,殁于景定四年、1260年,可推断出徐明常活了88岁。
  徐达出生在1332年,薨于1385年。
  徐明常~徐思温~徐惟勤~徐达
  1332-1172=160÷3=53.33333333。也就是说,如按丰城谱记载,徐明常到徐达,平均53·3岁生子。
  徐协生于绍兴壬子年,即1131年,殁于庆元戊午年,即1198年,67岁
  徐傅林生于绍兴乙丑年,即1145年。殁于嘉定甲申,即1224年,79岁
  徐协1131年,徐傅林1145年,即徐协14岁生徐傅林。









  丰城谱记载徐惟勤葬在会昌乡三十六都石盘头白鳝浆。那么,葬在安徽凤阳县的徐达祖墓和徐达的父母墓又作何解释?
  丰城谱记载的徐明常根本就不是二八居士,也不是葬在桐槽水南乡。
  由此可看出丰城谱和古籍不吻合。
  丰城韬公後裔《徐氏宗谱》记载的“徐达家族世系”,明显的和出土的徐膺绪墓志铭不吻合。而《南昌府志》已经记到了徐傅林和徐正常,为什麽就不记录被追赠为王爵的徐明常?除非徐达的曾祖父不是徐明常。


  《地理人子须知》记录明中山王祖墓的页面“徐氏宋建炎四年塟後,果不利,从戎迁濠,主生玉,为我皇朝开国元勳,朝班庙享皆居第一,封魏国公,进中山王,三代追封王爵,女为文孝皇后,次子永昌复以成祖推功封定国公。
  这一段话里面有很多矛盾与迷惑,同时还有错误。综合起来,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只能证明作者是从坊间老百姓口传里得来的信息。到现在为止,丰城也没找到将军剑出鞘这个龙脉位置所在。
  1.徐氏建炎四年塟後果不利?是否意味着建炎四年下葬後就对徐家不利,然後就在下葬後不久迁濠?
  2.主生玉,这三个字怎麽理解呢?主,或为祖;生玉,或理解为徐达的祖父生徐玉。
  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是排版错了两个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应该是从戎迁濠州,生王。也有人说这个玉字是故意多一点变成玉,以避讳皇家,但是这个主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王字多一点变成主?这岂不是犯更大的不敬之罪?
  古人印刷书籍,采用的是活字印刷术,同时出现两个错字的概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古人出书都会反覆检查几遍,主和州字形绝然不同的。王故意改成玉,也是不可能的事,比如中国境内这麽多姓王的,几千年以来一直姓王。从来没有避讳皇家而把王姓改掉。
  3.次子永昌封定国公?这是错误的,因为徐达的四个儿子里面,没有名叫徐永昌的。徐达的孙子里面也没有名叫徐永昌的人。
  4.地名桐槽,丰城觉溪(角陂)村根本就没有这个地名。也许有人会说桐槽就是觉溪附近的同造孙家村的古地名。但是经过反覆查考同造孙家,在四库全书里面发现元朝的同造孙氏族谱序、明朝的同造孙氏墓志铭,可以确证同造村一直叫做同造村,根本就没有叫过“桐槽村”。修谱就用大谱师。
  5.《地理人子须知》一书里面记录古代的达官贵人的祖墓葬地,有很多距离墓主本人的居住地(村庄)特别远,有的远在几十里,有的远在上百里,还有的跨县或跨省塟。即使徐达的祖墓墓葬真的在桐槽,也不能证明他就是桐槽人。
  比如:唐宋元明四朝就有很多当官的不塟在自己的家乡。以徐氏为例,唐朝徐浩家族,史载为会稽人,可他的家族墓地在河南洛阳出土;宋代徐铉父子三人居住扬州,史载为会稽人,塟南昌;明代徐溥家松江华亭,墓葬在浙江长兴。






  徐达神道碑文明确记录了是凤阳府凤阳人,该神道碑现在还在南京市徐达墓园。可百度查看全文


  江西省武宁县清代的《徐氏宗谱》也记录了徐达的祖先,只是和丰城的不同,显然是另一种版本,但是从字面意思看,似乎和《地理人子须知》吻合,该书记录了建炎年间塟宝剑出鞘形,“主生玉”,或许能够理解为徐达的祖父生子名叫徐玉。
  这个版本仔细考证起来,也有不足之处。


    丰城市徐建友拿出半截“配祀徐孺子石碑”,很想用这个来证明徐达祖籍在丰城,而且就是韬公後裔,不曾想,这半截石碑根本就不是家族世系碑,而是一块刻着配祀孺子公的名单,“配祀碑”。如果说上面刻有徐达,就证明徐达是丰城人?那麽,这块碑还刻着唐朝的开国功臣徐世积的名字,正因为刻着徐世积的名字,所以才否定了这块碑不能证明徐达是丰城韬公後裔。况且这块碑是哪一年刻的,也无从查考,因为断了一大截无法找到。修谱就用大谱师。


《徐氏宗譜》裡面的丰城角陂地形圖,標明沒有同曹(或桐槽)


  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杨筠松同曾文展、廖金精、黄妙应三徒在镜州乐平县胡中大家中小住,因于前两年于此给胡大中下祖坟。艮山头,辰丁已土、乙已火、癸酉金、丁已土去课。为隔支三月格。批明下后初二年不见应验为龙运未到时来,后三年子孙吏得县丞。果验,因此胡家请来杨筠松师徒设宴感谢。当时杨师徒四人正在婺源永平乡松严里给朱熹先世下坟。(批明一百二十年后当出伟人;后熹父朱松三十三岁时为福建政和县尉,迁尤溪县。果于一一三○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庚戌年丙戌月甲寅日庚午时),生出朱熹。传其住地前有文山、公山,生熹之日西山突发火光,现出文、公二字。熹于尤溪,故小名尤郎(即尤水之名)。后家居于建阳,十八岁时(宋绍兴十七年即一一四七年)举建州乡贡,十九岁登进士第一。历高宗、孝宗、宁宗四朝后成为闽首之理学宗师。在镜州二、三年中,曾文展写出阴阳问答二十问。详尽录出杨筠松回答所问。虽问以阴宅为主,得亦适宜阳居,问答十分广泛,答之明了详细。如曾问曰:“荫出名等疾瘦何如”?杨筠松答曰:“穴后有担坳风吹到穴,主瘫疯哑声之疾;穴后有阳窝内有死土堆,主出聋哑之疾;化胎仰慕掌握主缺唇;胎息缺陷亦主缺唇,化胎两角或有小湖小墩方目难产;穴中有气为牢狱;无气为药包或主蟆蛉,在水内则抱同姓子,在水外则养民姓儿。”
  此阴阳二十答,后为三僚曾家后裔风水专利秘不外传。廖金精则整理出择日诀要三十题,专论择吉日良辰之法,亦是问之广博答之详尽;据说明朝有廖炳到广东行术于潮汕到兴宁传给了罗氏先祖,后兴宁罗氏通书之集福堂至今。
  离开乐平,杨筠松师徒经洪州到达丰城县桐槽徐氏家中,为徐达先祖下葬于桐槽将军出剑形,并留有钳记云:“桐槽大地,邋邋遢遢,炎脚注金头,却似牛轭。帝前后殿,贵人前席,日月扞门,龙虎持戟,有人葬者,王侯两国,百年已后,富贵方得,若间发迹先须江北。”
  离开徐家,已近慢年秋仲,经过新淦进入吉水龙川,入永丰东固,上平固肥大乌山,一路上寻龙觅穴绘图作记,留待后世有福人。进入赣县潋江镇给钟、吕、欧阳、李诸族辈挽留,杨筠松只好叫黄妙应先回僚溪;同曾文展,廖瑀二徒滞留半年之久,先后相度钟、吕、欧阳、李等先世祖坟,出居阳宅姓祠各一;杨筠松择地于潋水西南,设建筑城门曰小南门,诸事完备时;刘江东自虔州来见,呈上卢光稠信函,邀请杨筠松为其母相度牛眠吉地。拜别诸人,杨筠松徒回到虔化僚溪小住,安排好诸事,带上曾文展、廖瑀、刘江东去洛口麻田卢光稠老家相卜卢母佳城不提。??


  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墓,位于板仓村190号。陵园规制宏伟,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马、石虎、石羊、武将、文臣各二。徐达墓中值得一提的是神道碑,据碑前设立的景点说明牌介绍,碑通高8.95米,是明代开国功臣墓碑中最高的一块,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最有趣的是碑文每句话后都加了断句的圆圈,成为唯一一块有标点符号的古碑。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


《 神道碑文 》節選
“朕惟帝王之有天下,必有名世之臣秉忠贞,纷威武以辅佐成一代王业,是以生有显号,殁有赠典,子孙世有爵禄,与国同休于无穷焉。今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魏国公、参军国事徐达,以智勇之姿,负柱石之任。曩因元季之乱,挺身归朕。朕实资尔智略,寄尔心腹,以统百万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栉风沐雨,功爵苦辛。迨朕正位大宝,论功行赏,是用爵尔上公,赐以重禄,仍总戎于朔方,纤尘不掠。信乎,为我朝之元勋也。方期天赐遐龄,以享非常之报。孰知将星一殒,而尔躬逝矣。慨念今昔,朕岂能忘?虽然死生人道之常,今尔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赏延后世,可以无憾矣。追封之典,可不举乎?特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








大明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公圹志
公姓徐氏,太祖高皇帝赐名膺绪,中山武宁王讳达之季子,仁孝皇后之弟也,高祖五四,曾祖四七,祖四六,以武宁王贵,皆追封中山王。高祖妣何氏,曾祖妣周氏,祖妣蔡氏,妣谢氏,皆封中山王夫人。生母孙氏。公以洪武二十三年擢任尚宝司卿,二十五年升明威将军、大同中护卫,世袭指挥佥事。三十一年调金吾前卫,三十五年升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惟武宁王淳德懿行,配古贤臣。丰功承烈,为开国元勋。公为之子,又皇后之亲弟,累荷国恩,荣爵厚禄,职任之重,优礼之隆,为至盛矣。而公资禀质懿,表里一致,德厚谦逊,不肆不矜,谨法循理,未尝逾越。盖卓然于武宁为令子,于国家为良臣,于戚里为老成,贤德者也。永乐十四年二月三日以疾卒,享年四十有五。
讣闻,皇上储君亲王皆隆亲亲之恩,遣使祭之。储君又命有司备给其葬事哀荣之典,又加盛矣。呜呼!人之生世,如公复何憾哉!公娶朱氏,封夫人。子男六人,景珩、景璜、景璿、景瑜、景瑛、景瑄。女二在室。凡公之世次行事历官于葬也,宜有志是用志,其概藏志幽堂以贻永久云。
永乐十四年五月壬寅日
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撰
承奉直郎右春坊右中允吴均书并纂


徐膺緒墓誌銘




南京林工業大學明代徐達家族墓發掘簡報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今日頭條》原文鏈結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07485483803345412/
转载此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 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即时更正删除,谢谢。

凤凰 发表于 2021-4-14 10:39:51

好深度的考证啊,给专家、学者以新的启迪,难得!!!难得!!!

南齐人 发表于 2021-4-14 22:56:50

应该是同造!水南乡,河水的南面!谐音吧了!
可能人子徐氏兄弟鉴于当权人物!不敢明言!
这个地,徐氏兄弟一定是亲临所描画!
当时天下大乱,朝不保夕,徐达祖上未必十分清楚知道自己的籍贯!
风水考古也是一个方法!当然,未必令行外人信服!我是自己信吧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明初魏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祖籍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