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刻改箭和真太阳时 (越王剑于天机论坛)
漏刻改箭和真太阳时(越王剑于天机论坛)
漏刻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计时工具。
根据元代孙逢吉的《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所载图、文, 漏刻在不同节气使用不同的漏箭,漏箭是漏壶上使用的标尺。这就是传说中的漏刻改箭。
从漏箭图中可以看到每支漏箭上有标注出使用节气时间和日出日入刻度。也就是必须保证每天的日出日入时漏刻正好到漏箭上的日出日入点,如果不能对应,就需要改换另一支漏箭。这说明漏刻每天都可以与日出日落时间进行校正时间,漏刻为真太阳时间计时工具。
从漏箭图中可以看到每支漏箭上标注出的子正刻度正好处于日入日出刻度的正中间,也就是确定子正时间是日入日出时间的中间值,相当于太阳到达天底的时间。这种方法与在风水测向中以日出日落方位点的角平分线寻找真子午向是同一道理。
从漏箭图中可以看出每个时辰刻度是等长的,也就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均分了一天的总漏刻长度。
漏壶保证水滴的平稳。而漏刻的计时精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漏箭的正确与否。而漏箭把其余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包含在漏箭的标定之中。只要漏箭设计准确符合相应的实际情况,漏刻的精度就会很高。
日晷和漏刻都是真太阳时的计时工具。日晷必须要有太阳,只能白天使用。而漏刻不会受这些限制,只要不定期地在有日出日落时校验就行,使用上远比日晷方便的多。
参照文献:汪小虎 | 元代孙逢吉《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新探
https://m.sohu.com/a/210477956_488626/?pvid=000115_3w_a
很显然,在漏刻中把日出时定为一天的起点计算一天的时长是最简单的,远比正子正午计算日长要简单的多得多。 图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0 22:46 编辑
引用: 懿靖 发表于 2021-10-20 22:30
图在哪里
引用网址中,好像是第5幅图。我这图片传不上论坛 那就是每个地方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日出日入不同,所以东南为卯,西北可能为辰时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3:44 编辑
所以叫做意淫!
若是这样,,,干支是发明于元
不是前秦之前!{:3_230:}
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均分」了一天的总漏刻长度
会是真太阳时?
估计真太阳时的定义要改写
要用「均」的字眼才是真太阳时{:3_230:}
咱们来看看
找一篇文章来瞅瞅
一 准斋的器物不是官方的标准器物
二 真本是不见了,最后版本是清朝
三 其准度有待商榷(截图内容有示)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3:41 编辑
不准来出来谈什么飞机!
要断章取义,那真的挺搞笑!
还自夸一个晚上研究出来真太阳时证据??????
哇考!
研究一个晚上看一篇所谓师范大学初探
就得出结果???
不断的打脸而已
那么文中所示,到底要以京城时间还是
呵!!!!
看图表
以「刻」改箭 会是真太阳时吗?
会不会看图,如果不会,请教其他人!!!
《准斋》漏箭制度属“随刻改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4/47b5a343b2344f5f91680064564ac49d.jpeg
另外
《铜壶》则属“随气改箭”
看图,会是真太阳时吗?
搞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4/253fcaade5d240daabc0442045e45804.jpeg
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律历志》被收录为《后汉书律历志》,其中有记载:
永元十四年,待诏太史霍融上言:“官漏刻率九日增减一刻,不与天相应,或时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历密。”诏书下太常,令史官与融以仪校天,课度远近。太史令舒、承、梵等对:“案官所施漏法《令甲》第六《常符漏品》,孝宣皇帝三年十二月乙酉下,建武十年二月壬午诏书施行。漏刻以日长短为数,率日南北二度四分而增减一刻。一气俱十五日,日去极各有多少。今官漏率九日移一刻,不随日进退。夏历漏刻随日南北为长短,密近于官漏,分明可施行。”其年十一月甲寅,诏曰:“告司徒、司空: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昏明长短,起于日去极远年,日道周圜,不可以计率分,当据仪度,下参晷景。今官漏以计率分昏明,九日增减一刻,违失其实。至为疏数,以耦法。太史待诏霍融上言,不与天相应。太常史官运仪下水,官漏失天者至三刻。以晷景为刻,少所违失,密近有验。今下晷景漏刻四十八箭,立成斧官府当用者,计吏到,班予四十八箭。”文多,故魁取二十四气日所在,并黄道去极、晷景、漏刻、昏明中星刻于下。
这段文字说明漏刻改箭自汉朝就有,并不是后世产物。而在东汉永元十四年要修改当时的漏刻制度是因为官漏不与天应。其中有讲到漏刻的原理,《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昏明长短,起于日去极远年,日道周圜,不可以计率分,当据仪度,下参晷景。》《以晷景为刻,少所违失,密近有验。》。从这些记录中表明,漏刻正确与否最终是以符合各个节气时的日晷晷景为标准,凡是不符合的都是需要修正漏箭。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1 08:32 编辑
从漏箭制度可以看出,漏箭制度是为了符合真太阳时而设立的。一旦不符合,就需要修改漏箭。也就是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平太阳时,有的也只是在当时已经不太符合天象的真太阳时。更多资料,大家可以看看专家是怎么论述的。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陈美东有篇论文《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7:25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6:52
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律历志》被收录为《后汉书律历志》,其中有记载:
永元十四年,待诏太史霍融上言:“ ...
如果还这么想,估计永远不知干支的秘密
还有120刻,,还有96刻
还有各五十一刻总102刻
你告诉我要以哪个标准
人家改箭是以刻来看日初
你却把日初当刻使
那是依太阳吗?(脑子真的问题挺大)
是先有刻,才有日初
搞不清状况!
本末倒置颠倒是非!!
另外科谱一个问题
真太阳没有所谓「均」这个字眼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7:43 编辑
当然人都可以脑洞大开
有很多记录是为了符应当代历法而已
漏壶上有刻度。《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五经折疑》:“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旧唐书-志》:“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其箭四十有八
我不知这位剑(贱)兄弟,咋就会这个法来说真太阳呢
由 『数术』记遗-汉-徐岳文中可知
本来就要法于内经
按阎浮提人在须弥山南,及至二月、八月春、秋分画夜停,以漏刻度之,则昼夜各五十刻也。
然则日初出时,东向视日之当我之东,即漏刻,及其日(浸)〔没〕当我之西〔则〕五十刻。
其一日一迄之中,遶三天下而来,所以至晓亦得五十刻也。
胡以十万为亿,有百倍日月,四天下等事,有所未详也。
「黄帝为法,数有十等」。
内经之法,不只中医用,,术数都会用上,岂有学的杂呢
我不知后人咋脑洞大开
是想表现比较强吗?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1 07:49 编辑
引用: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7:39
当然人都可以脑洞大开
有很多记录是为了符应当代历法而已
自己引用的资料,自己先读明白了再说。这里是评论古代是使用平太阳时还是真太阳时,扯别的没用。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7:57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7:47
自己引用的资料,自己先读明白了再说。
你明白了吗??
把日出当成刻来使
古文图表摆在那里只有眼瞎看不到
只能说古文摆在你面前,还背著床前明月光
搞笑的很
你所谓真太阳,是一位师范大学的初探!!现在人的意淫
古人之说,古文所录,连个真太阳影子都没
用你的脑洞大开理解强奸一个根本没有的规矩
实在有够好笑!
真的笑掉人家牙还在自淫!
搞笑!!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7:39
当然人都可以脑洞大开
有很多记录是为了符应当代历法而已
《五经折疑》:“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
按阎浮提人在须弥山南,及至二月、八月春、秋分画夜停,以漏刻度之,则昼夜各五十刻也。
然则日初出时,东向视日之当我之东,即漏刻,及其日(浸)〔没〕当我之西〔则〕五十刻。
这不是春分秋分的真太阳时是什么?
《旧唐书-志》:“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其箭四十有八。
这48支漏箭不是为了符合不同节气下的真太阳时,又是为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8:10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7:57
《五经折疑》:“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
请问是用在数术吗?
另外依节气定日出是真太阳时,,你搞笑吧
官方版本是以什么版本漏刻呢?(在清朝记录,有两种漏刻)
1。《铜壶》则属“随「气」改箭”
2。《准斋》漏箭制度属“随「刻」改箭
那么你是扯什么淡呢?
搞清楚再来扯
不知胡喷啥劲!!!
由下历史名词,可以知道改了又改, 以哪个为标?
。。。。。。。。。。。。。。。。。。。。。。。。。。。。。。。。。。。。。。。。
昼夜漏刻历史词典解释
计时学名词。昼漏刻和夜漏刻的合称,古代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以日入后三刻(后改二刻半),为昏,以日出前三刻(后改二刻半),为旦,从昏到旦为夜漏刻;从旦到昏为昼漏刻。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由于冬、夏至时间相隔一百八十二至一百八十三日,而昼夜漏刻相差二十刻,因此在东汉以前规定从冬(夏)至日起,每隔九日昼漏增(减)一刻。事实上每日昼长的变化并不相等,误差可达到二、三刻。东汉以后,由于漏刻测量逐步精确,自永元十四年(102)起,按太阳去极度,每隔二度四分时,漏刻增减一刻。自《后汉四分历》以后,各个历法中都根据自己的测算,将二十四节气日的昼夜漏刻或相应的其他数据列表绘出。与昼夜百刻平行的,还有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制度,每辰等于81/3刻。由于一百刻不能为十二整除,一百刻与十二时辰难以配合。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和王莽居摄三年(8),改百刻为百二十刻,但不久即停止。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曾一度改昼夜九十六刻。大同十年(544),又改为一百零八刻,也都只通行数十年。到陈文帝(约563)朱史造漏刻,又复百刻制;唐宋以来,仍用百刻制。清以后又改为九十六刻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8:00
请问是用在数术吗?
另外依节气定日出是真太阳时,,你搞笑吧
你真的是木鱼脑袋。只要漏刻改箭,就是为了符合天象符合日晷符合真太阳时。就这么简单的事。
难道史书中的当事人都是错的,就你一个人聪明。
笑话中的笑话。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8:19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8:09
你真的是木鱼脑袋。只要漏刻改箭,就是为了符合天象符合日晷符合真太阳时。就这么简单的事。
难道史书中 ...
我听你在放屁
看看图表
是在写真太阳时吗
二十四节气漏刻日初
真太阳个头啊!!
简直脑子不是一般的进水!!
百度一晚就在那里白痴傻笑啥劲!!!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1 08:19 编辑
引用: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8:15
我听你在放屁
看看图表
那你的平太阳时在哪里?你引用的图表的权限是否高于史书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8:21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8:18
那你的平太阳时在哪里?
那刻是咋来!!
不是又绕回去内经里面
不然咋知道几刻太阳出来
无聊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08:25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8:18
那你的平太阳时在哪里?你引用的图表的权限是否高于史书
《铜壶》则属“随「气」改箭”
你还是没看明白!!!
图表便是随「气」改箭法,明白了吗?
我真的挺怀疑的
你高中有没有毕业呢?
这么简单的图表都能瞎!!
傻啦吧叽,史书上都是错的,全天下就你一个人对,行了吧。真是大笑话。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8:24
傻啦吧叽,史书上都是错的,全天下就你一个人对,行了吧。真是大笑话。
又来了~~~
你这种人就是忝不知廉耻
实在无料权充大仙
百度当神
断章取义~~
你有了实力再来谈
不送! 两位兄弟的见解其实都是对的!
越王强调的是地理!这个没错!但是,细心想下,这个地区那么多人?如何分别各自的命运?显然无法入用!
homvine强调的是干支之理!这个也没错,干支是人为设定的,所以是人理!兄台的斗数不是有纳音局吗?
如果能结合融合贯通!两位都是一代宗师!但现在不是!
口诀:从寅数到狗,一年一过宫,不用亥子丑,…
《数术记遗》是东汉时期徐岳编撰的一本数学专著
连算经十书都不去看
咋知道古代数学计算法则?
学术数者,难道数理也这么瞎吗?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8:27
又来了~~~
你这种人就是忝不知廉耻
史书上都是错的,中科院陈美东教授也是错的。全天下就你一个人对,行了吧。真是大笑话。
真怀疑你是老糊涂还是老年智力衰退太严重,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就是小学生讲一遍也明白了。
本帖最后由 homvine 于 2021-10-21 10:19 编辑
越王剑 发表于 2021-10-21 08:38
史书上都是错的,中科院陈美东教授也是错的。全天下就你一个人对,行了吧。真是大笑话。
真怀疑你是老糊 ...
呵~~
你继续想当然吧
想当然不能当饭吃
想当然也不能撼动实录
如此而已
我只是继承台湾术数精神而已
医易不分家 本帖最后由 越王剑 于 2021-10-21 09:00 编辑
引用: 引用: 南齐人 发表于 2021-10-21 08:35
两位兄弟的见解其实都是对的!
越王强调的是地理!这个没错!但是,细心想下,这个地区那么多人?如何分 ...
我就是干支历问题的宗师。干支历的真实意义只有我在研究,并有所收获。
homvine 发表于 2021-10-21 08:42
呵~~
你继续想当然吧台
你实扛错误死不悔改,别人也不管。你就是天干搞八十个,地支搞200个也没人说你。
但真法不会因为你而改变。
如果以日出日落为真太阳时标准,那么北极和南极圈的极昼极夜如何定时辰?